浅谈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012-04-29余晓琴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聋生各年龄段的心理特点,结合文本来创设情境,有机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能熔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和情操陶冶为一体,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也是实现语文教学价值所在。
关键词:聋校;语文教学;渗透;思想品德
《聋校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加之近年来聋哑人犯罪率逐年攀升和聋校频频出现的聋哑学生失踪问题,已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社会问题。因此,在聋校语文教学中适时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下面,谈谈我在聋校语文教学中,根据聋生的不同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点滴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渗透
聋校低年级学生由于掌握的语言和手语有限,教材大多选用与聋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作教学素材。在教学中,我抓住聋生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且注意不持久的特点来创设情境,将文本中的思想教育素材以各种直观形象、动漫演示的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如学习校园设施、交通工具名称时,我将这些静态的物品都拟人化,以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形式、游戏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在玩中学到了知识,受到了爱护公物和公共设施的养成教育。在学习《劳动工具》、《蒋小芸洗手帕》、《我自己做》等课文时,以班上劳动出色的学生为榜样,采取激励感化的方式让惰于行动的学生动起来。在学习粮食和蔬菜名、《奶奶您吃》时,我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父母艰辛劳动的场景,教他们诵读《悯农》、《弟子规》,再结合个别学生乱倒饭菜现象进行对比教育。在看、演、说、教中,学生逐渐养成了不倒饭菜、不挑食的好习惯,也学会了勤俭节约、孝敬长辈。
到了中、高年级段,这一时期的聋生已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分析与综合的能力。由于语言的发展与知识的掌握还达不到同龄的正常儿童的水平,分辨是非的能力仍较差,做事往往以模仿或兴趣出发,情感表现比较明显,意志比较薄弱,自我控制能力差,这些缺陷给聋生思想觉悟的提高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带来了消极影响。如法制观念不强,道德观念薄弱,缺乏远大理想等。因此,教师应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我在教《两只小狮子》、《寓言两则》《我要的是葫芦》《骆驼和羊》等课文时从不同角度将这一理念加以渗透。如学《两只小狮子》时,我创设情境和孩子们一起分角色表演三只狮子对话的场景。当狮妈妈说完“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们靠谁呢?你应该刻苦练功。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这段语重心长的话时,我启发学生用发散性思维来合作讨论谁说的对呢?为什么?你们会向那只狮子学习?怎样学呢?以此引申到做人的道理(只有自己学会了本领,才能成功。),来逐步提升他们的认识。
二、在课外活动中,加强思想品德渗透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陶行知先生说过: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要回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矛盾,要让生活走进课堂、让课堂走进生活。
1、抓住生活细节,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我校聋孩子常年寄宿于学校,学校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老师成了他们的衣食父母、朝夕相处的亲密伴侣。教师的一言一行、一情一态犹如“春风细雨”般潜移默化着这群可爱的孩子们。正如乌申斯基所言:“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为了给刚入学的聋孩子做好表率、培养他们的礼貌意识,我坚持每天说礼貌用语,把他们语训课堂上所学的礼貌用语制成图文并茂的卡片,贴在教室适时进行练习,不觉中礼貌用语成了他们的口头禅。
我们班有些孩子因家长过于溺爱,在家养成了好吃懒做、挑食、大把花钱的不良习惯。我在说教的同时,把“关爱”和“强制”同时实施于他们,再以“鼓励”来激励他们改变。对一些不爱讲卫生、不爱整洁的孩子,我首先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耐心教他们洗漱、整理衣物;然后从思想上给予讲卫生能预防疾病等角度的健康理念教育,再从生活中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来赏识性教育。在爱的细节教育中、在亲情的实践体验中、在悉心的人文关怀中,孩子们愉悦的改变了不良言行举止,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以活动为载体,强化思想品德教育
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语文课外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增强学生素质的另一有效途径。在学完《通阴沟》一课后,我利用下午休息时间,组织学生除化粪池,为花施肥。通过两个多小时的劳动,学生虽然汗流浃背,但他们的体力和不怕脏的意志力得到了历练。在“谈活动感受”课上,我从孩子们言谈举止中,发现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了。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服务意思,我利用周天组织我们班学生到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理发,聊天等。每周五组织学生到校食堂帮炊事员摘菜、洗菜和包饺子。通过这项活动学生主动服务于人的意识明显增强,他们也变得勤快和孝顺了。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常常囊括在有限之中。教育也一样,不仅是教者给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塑造完美人格的过程。让我们共同托起爱和责任的双手,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教育,让自信、自强、自尊、自立伴随着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作者简介:余晓琴,女,汉族,小教高级教师,陕西省安康市阳光学校 ,主要担任语文和手工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