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被+X”看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规则的解构

2012-04-29夏艾青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3期
关键词:网络语言解构

夏艾青

【摘要】近几年在网络上流行着一种新的被字句,如“被就业”、“被结婚”、“被失踪”、“被自杀”等,即“被+×”式的网络流行语。本文着重分析“被+×”与传统“被”字句在语法上的冲突,传统“被”字句只能接及物动词和部分心理认知动词,但是“被自杀”、“被结婚”、“被幸福”等词的产生,使“被+×”新结构有了不同于传统“被”字句的语法特征,解构了传统“被”字的用法和语法规则。

【关键词】被字句;“被+×”;网络语言;解构;语法规则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民在网络这个平台上交流的同时出现了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很多语言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它,其他领域的学者也来研究。网络语言孕育于现代汉语,却超越了现代汉语的常用语法规则,出现了许多特有的语法现象,对流传几千年的汉民族共同语言形成了强大的冲击。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在语法上网络语言在某些方面解构了传统语言的语法规则。例如近几年流行起来的“被就业”、“被结婚”、“被失踪”、“被自杀”等“被+×”式的网络流行语,一般情况下,“被”字后面是不可以接不及物动词、心理认知动词的,但是“被自杀”、“被结婚”、“被幸福”等词的产生,使“被+×”新结构有了不同于传统“被”字句的语法特征,解构了传统“被”字的用法和语法规则。

“被+×”的语法分析

1.什么是“被”字句。

很多学者对“被”字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被”字句进行了定性,邢福义的《现代汉语》认为:“‘被字句是包括介词‘被的句子。”[1],李临定认为:“带‘被字的各种句式是‘被字句。”[2]现在,语法界对“被”字句的定义已基本趋于统一,鲍厚星的《现代汉语》对于“被”字句的界定为:“被”字句句式,主语是受事,而用介词“被”引进施事,或者把“被”字直接附着在动词前以表示被动关系的句子,叫做“被”字句。[3]

2.“被+×”的形式分析。

传统“被”字句的几种形式。现代汉语中的“被”字句是一种有标记的,表示被动含义的句子,是汉语中动词谓语句的常用句式之一,一般“被”字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1)受事+被+施事+Vp;例如:苹果被弟弟吃了。

(2)受事+被+Vp;例如:大楼被炸倒了。

(3)受事+被+施事+所+Vp;例如:新的软件系统被广大用户所关注。

(4)受事+被+施事+给+Vp;例如:伤员全被解放军给拉走了。

从例(1)(3)(4)可以看出,在传统被动句中,“被”后的施事成分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对象,施事成分的有无也是判定“被”是介词的一个关键特征。例(2)虽然没有出现施事,其实只是省略了施事,大家都清楚施事是谁。王蕙用以下公式概括了汉语被动句的结构形式:受事者+被(+施事者)+谓语动词[4]。这一结构说明传统被动句的语义本质是受事受到施事所采取的动作或行为方式(谓语动词部分)的处置影响,施事有时不明确出现但确实实施了具体行为,这一结构具有主客体直接参与性、动词及物性、表达的事件或动作的完成性、真实性的特点。

“被+×”的形式。这里所探讨的“被+×”结构与传统的被动结构有明显的不同,它是由行为及与施事者本身的自身动词构成的,例如:举报人李国富“被自杀”、高校学生“被就业”、近千员工“被自愿”自费查乙肝。

“被+×”式中,受事者一般都是弱势一方;施事者虽然不出现,但是可以是有定的,而且是强势一方。“被+×”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双音节复合词。

3.“被+×”中能进入“×”的条件。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及物动词:学习、保护、调整、节省等。例如:不调整就会“被调整”,网游业规划下一站。

(2)不及物动词:就业、听证、致富、结婚、失踪、自杀、捐款、辞职等。例如:“被失踪”是一种恐怖行为;工资不再“被增长”今年试点薪酬结构统计。

(3)非动作性及物动词:代表等。例如:发改委三释价格听证会:消费者“被代表”了吗?

(4)心理认知动词:自愿、开心等。例如:“乱收费”少了,“被自愿”多了。天天怎么样可以“被开心”?

(5)形容词:贫困、开心、光荣、幸福、富裕、繁荣、和谐、寂寞等。例如:北京某重点大学副教授晒自己的“被富裕”生活;“被繁荣”的中国电影。

(6)名词(包括英文缩写):山寨、爱心、原告、暴力、OUT、VIP、生活、全勤、民主、阴谋、先锋、按揭等。例如:您如何评价福利院老人“被爱心”事件?“被全勤”走红网络,劳动者权利何时归?

(7)“被”+谓词结构:被动式和处置式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动词后面不带宾语的。在“被+×”字句中,“被”字后的词语有一些属于谓词结构,这些新“被”字句因为用法和传统“被”字句不同,所以听上去很别扭,但是所表达的意思更加贴切、到位。

(8)“被”+谓词性述宾结构。在新“被”字句中,“被”字后的词语出现谓词性述宾结构。例如:闽侯沙堤村频被偷菜农妇:网上流行抢银行也去?

有关“被”+谓词性述宾结构的例子还有一些如:被踢屁股、被赢球、被囤地等。

(9)“被”+谓词性偏正结构。在新“被”字句中,还有少量谓词性偏正结构进入,相关新闻有:当我“被神秘失踪”以后。

(10)“被”+体词结构。“被”+体词结构的情况出现得很少,例如:安贞焕临危“被实德队长”众望所归折射全队敬佩他。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能够进入“被+×”格式中×的条件很宽,与传统“被”字句比较,不难发现,现代汉语被动句中的谓语部分主要是动词,只有及物动词及部分心理认知动词才能进入,“被+×”格式则与之相反,不及物动词、非动作性及物动词、心理认知动词、形容词、名词、甚至短语都可以进入“×”。

语义分析

从语义上来看,传统的“被”字句中“被”字以前只有消极义,后来发现“被”字用于积极义,但“被”字句表明的被动事件都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被+×”格式都是指消极义,并且绝大部分是虚拟的。传统“被”字句在语义指向上有积极义也有消极义,见下面两个例子:

(1)小王被李老师表扬。(积极义)

(2)他被骂得狗血喷头。(消极义)

但是在“被+×”中,是指向消极的,有[-自愿][-如意][-真实]的语义在里面,“被结婚”、“被下岗”都是被动的、被逼迫的、不如意的事情。而传统的“被”字句,动作都是真实存在的,已经发生或者即将发生。如“她被表扬了”、“他将被涉外录取”。这些动作都是真实的,能发生的。

另外,同样表示“消极义”,传统的“被”字句体现在后面的动词上,而新格式“被+×”体现在格式之外,如认知、“被”字、虚拟语义指向上。

例如:

(1)被批评。

(2)被小康。

例(1)是传统用法,例(2)是新用法,显而易见,“批评”是消极义,而“小康”是表示积极义的词,但是两者都是表达消极义的,这里就存在二者的区别。传统用法的“被”字句,不如意、不好义是体现在后面接的动词上;而“被+×”格式,不在于“×”是积极义还是消极义,而在于格式之外,如表达虚拟意义、“被”字本身、人们的认知等。如“被就业”,就业是好事,但是在“被+×”这个格式中“被就业”成了不真实的、不存在的就业率,这就使“被就业”具有了消极意义;又如“被慈善”,“慈善”本是主动的行为,但是加了个前缀“被”,在人们的印象中,便有了被动的意思,“被”字带有的被动语义,使整个词有了被动性;人们的认知基础也使得“被+×”格式的词语带有消极义,如“被下岗”,反映在人们脑中的第一印象就是“被迫下岗”、“被逼下岗”,加了个“被”字,人们自然想到不自愿、不如意之意。

“被+×”在语法上对传统语言规则的解构分析

“被”字后面隐去施事。“被+×”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被”字后面隐去了施事,这和传统的“被”字句语法规则是相冲突的,可以说这是一种病句,一种不正常的句式,但恰恰这种句式被大家所接受了,这说明网络语言在某些方面解构了传统语言的规则。我们可以看出在“被+×”句式中,施事虽然不出现,但可以肯定是有的,而且我们知道它一般是强势的一方。而受事一方一般都是弱势一方。

能够进入“×”的条件较为复杂。从以上部分例子可以看出,能够进入“被+×”格式中“×”的条件很宽,与传统“被”字句比较,不难发现,现代汉语被动句中的谓语部分主要是动词,只有及物动词及部分心理认知动词才能进入,而“被+×”格式则与之相反,不及物动词、非动作性及物动词、心理认知动词、形容词、名词甚至短语都可以进入“×”。这就是说传统“被”字句对谓语是有很大限定的,而“被+×”突破了这种原有的在语法规则上的限定,让不能进入的词能进入到格式中,这对传统“被”字句的语法规则是一种解构。

“被”后出现字母词。随着新“被”字句日益深入人心,与“被”搭配的不再局限于汉字词,“被”字后的词语出现了字母词,这些外语词大部分是以简缩形式出现的,而且大多是新词。如:被3G、被OUT、被VIP等。

“被+×”在语音上对传统被字句的解构。传统“被”字句动词多是单音节及物动词,例如“被吃了”、“被打了”等。而在网络语言“被+×”新句式中,“×”基本上是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这是对传统语言规则的一种突破。例如“被自杀”、“被结婚”等。

结 语

网络语言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从语法这个角度来看,任何一种新兴的网络语言,相对于传统汉语来说,都有其独特的语法特征,要么是一种崭新的语法规则,要么与传统语法规则是有冲突的。现在,对于这种新的“被”字结构,学者们展开了广泛的讨论,深入探讨了当代“被”字用法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持肯定观点的多,很多人指出了这种“被”字新结构将被正式肯定。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王灿龙对“被”字新用法进行了社会、语义基础和语用功能的分析,认为:“这类用法不仅新颖,而且简洁利落,它们大都表示一种我们平时需要用几个句子或拐着弯才能表达的意思,其共同的语义主要是凸显‘非自愿性、‘被迫性等。”对于这种用法能否被广泛接受,王灿龙认为:“目前这种‘被字的用法主要限于网络。至于能否真正进入一般的日常语言生活,并被大众所广泛接受,还不得而知。”[5]

总的来说,网络语言在语法上是不规范的、是独特的,可以说它解构了传统的语言规则。对类似于“被+×”这样的新兴语言结构到底能否被认为是规范语或者说能否在一段时间之内被承认是规范语,这都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要让网络语言顺应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自觉地淘汰或沉淀。

[本文为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2011年度立项课题《网络语言对传统语言规则的解构问题研究》(1011214B)的部分研究成果;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10年立项课题《网络语言与传统语言规则的冲突研究》(2010YBB216)的部分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邢福义.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李临定.被字句[J].中国语文.1980(6).

[3]鲍厚星,罗昕如.现代汉语[M].湖南: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王蕙.英汉被动语态的对比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5).

[5]王灿龙.”被”字的另类用法——从”被自杀”谈起[J].语文建设,2009(4).

(作者为湖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法学院副教授)

编校:赵 亮

猜你喜欢

网络语言解构
还原
解构“剧本杀”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高校大学生网贷需求解构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从模因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