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缺陷和培养
2012-04-29谢萍
谢萍
地理学科是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目前高中地理是一门以“人地关系”为主线,集自然、人文相关知识的综合学科,它所研究的地理事象具有很强的空间性、地域性、综合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训练和指导,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思维的广泛性
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必须从时间到空间,从自然到人文诸方面,全面、综合地认识地理事象。而目前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地理事象认识的片面性和孤立性,思维广泛性较差。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泛性,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对地理事象内在规律和联系的教学,将孤立的地理事象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同时还要注意地理学科与相关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如在自然地理的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地理环境诸要素的教学,突出地理环境诸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和规律,引导学生拓宽思路,促进思维的发散,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知识体系。
二、思维的深刻性
地理事象的认识,必须揭示其内在因素和本质,从深层次去比较、分析和综合。而许多学生正好缺乏这一方面的能力,他们往往只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而忽略本质,不善于深入分析问题,在学习中突出表现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对知识了解肤浅,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教学中就要改变过去简单的注入式教学,注重揭示地理事象本质特征,分析地理事象内在联系和规律,在教学中将教学过程变成为一个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既可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深刻性的目的。
三、思维的灵活性
地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和掌握,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对已学过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当前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运用能力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思维过程往往易受定式的束缚,缺乏灵活性,对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迁移能力差。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外,更应该加强培养和训练学生对地理事象的分析、对比、综合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学生投入对所学知识的分析、对比和综合进程中,灵活采用不同的方法,使学生多渠道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学生更准、更深刻地掌握和理解事物的共性与不同个性,提高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重联系实际,特别是一些在学生周围、有一定感性认识的事象来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总之,发展学生思维的广泛性、深刻性、灵活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智力的突破口,是当前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保证。
(宁都县第五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