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安全研究综述与展望

2012-04-29何维达梁智昊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年15期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何维达 梁智昊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中国产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安全的含义、特征、产业不安全的成因及产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分析了本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了未来产业安全的主要研究方向,指出应该更全面、更科学地评价中国产业安全的状态及趋势,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特点、适合中国发展路径的产业安全战略和政策。

[关键词] 产业安全;经济全球化;产业不安全

[中图分类号]F123;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 0194(2012)15- 0039- 0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既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也面临日益严峻的产业安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及产业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调整对我国产业安全形成新的冲击;低碳经济的发展使我国产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以及美、欧等国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化的步伐将会加快,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趋利避害,增强竞争能力,就必须重视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

1关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主要产业安全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了一些产业安全问题,主要有:①跨国并购和金融控制等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产业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人才的争夺及对其重要产业的控制,白热化的信息竞争以及以其他方式施加的经济压力。②新贸易保护主义下国际贸易摩擦与争端对产业安全带来比较严重的影响。③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化给中国带来的产业安全问题,尤其是对出口导向型产业的影响比较大。此外,低碳经济发展对传统制造业的影响不可低估;在新的形势下,通货膨胀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日益凸显,这将是今后产业安全研究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近几年突发事件的不断发生及影响也不断升级,对我国产业安全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2关于国内外产业安全研究进程

国外学者对国家经济安全和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重农主义及18世纪的贸易保护主义。而现代经济学对该问题的研究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尤其是90年代,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政府高层官员以及战略专家的关注。[1]关于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对产业安全影响的研究以及战略性产业安全研究方面,国际上已经有较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并应用于实践。

我国对国家经济和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才开始的。顾海兵对中国经济的安全度进行了估计。杨公仆 等从产业经济学角度探讨了经济安全和产业竞争力等问题。何维达构建了一套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若干重要产业进行了评价与估算。雷家骕 等对产业安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研究。朱棣探讨了入世后开放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国家商务部等政府部门也开展了产业安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1 关于产业安全的涵义

一般认为,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国家经济安全是从经济生活的宏观面来研究的,是与国家安全处于同一个范畴内的概念。因此,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国家的根本经济利益不受伤害[2]。

产业安全与国家经济安全概念相比,产业安全以更加具体的产业为研究对象,因而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产业,通俗地讲,就是指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因而,产业意义上的安全研究是属于中观层次的。

至今,有多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安全给出了明确的定义。杨公朴、于新东 等分别对产业安全给出了定义。何维达从市场开放的角度给出了产业安全的一般定义。景玉琴将产业安全分为宏观和中观两个层次。

此外,从产业的动态变化看,产业安全包括产业生存安全和产业发展安全两个方面。产业生存安全是指产业的生存不受威胁的状态。产业发展安全是指产业的发展不受威胁的状态。

2.2 关于产业安全的基本特征

产业安全的特征有许多,多数人认为,产业安全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5个:战略性、综合性、紧迫性、系统性、动态性。

战略性:产业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和一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必须从战略高度重视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综合性:产业安全涉及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并且产业与产业之间相互关联。而且,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是复杂的、综合的,从而产业安全具有高度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在维护产业安全的手段上也应该多种多样。紧迫性:产业安全涉及重要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外界威胁,如果不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可能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因此,一旦出现产业安全问题,都非常紧迫,不得不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系统性:产业安全是一个有丰富内涵的政策系统,它既涉及产业内部问题,又涉及产业的外部环境。

2.3 关于产业不安全原因的研究

一些学者对产业不安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们一般认为产业安全的威胁来自开放条件下的外商直接投资和外国商品倾销。[3]

国内学者景玉琴认为,如果一个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规模过大,资本流向过于集中,必然导致某些产业被外国投资者所控制,进而抑制民族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一些行业几乎被外资垄断,这种情况如果发展下去,不仅会造成资源闲置和社会福利的损失,而且可能导致民族工业逐渐被跨国公司控制。

另一影响产业安全的外部因素是国外对我国出口商品反倾销和外国商品对我国倾销。曹秋菊认为,据估计,国外产品倾销每年至少给我国造成上百亿元的损失,几十万人失业或潜在失业;倾销不仅使我国已建立的产业受损,而且使一些新兴产业的建立和发展受挫。首例新闻纸反倾销调查的开启标志着我国产业在受到国外倾销产品的损害时,能通过申请采取反倾销措施来消除倾销所造成的产业损害,维护公平的贸易竞争秩序。但是目前反倾销法在实践中还有许多问题:首先是企业和行业协会缺乏反倾销的意识;其次,我国目前十分缺乏反倾销方面的人才;最后,反倾销条例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改进。

赵广林从投资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角度分析产业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投资方面,外商通过合资、收购等方式控制东道国的企业,甚至控制某些重要产业,由此引发产业安全问题。贸易方面,其他国家主要是通过对东道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来抢占东道国的国内市场,加之以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活动,挤压东道国国内产业的市场份额。

有的学者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分析产业安全产生的原因。肖文韬认为,产业安全作为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内容之一,产业结构不良和低下必然导致产业处于不安全状态,从而导致国家经济处于不安全状态。从更深层次分析产业安全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充满了矛盾,这主要表现在:①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目标不同;②跨国公司的进入;③外资流入的产业领域可能与东道国的产业政策相抵触。另外他还分析了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原因,如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政府管理能力和经验不足等原因,使得发展中国家客观上往往存在发展战略上的重大失误,从而也可能导致严重的产业安全问题。

有的学者则把影响产业安全的原因归纳为:外因、内因和政策因素。外因是指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开放条件下来自国外的资本、技术和产品等因素。内因包括国内产业的生存环境和竞争环境两类。产业国内生存环境决定了产业在国内生存的可能性。竞争环境主要是指过度竞争问题。如果一个国家的企业失去了对合理竞争格局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过度竞争必然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进而影响到产业的安全。衡量过度竞争的指标主要有两个:市场集中度和行业规模。错误产业政策给产业安全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国内产业政策无法规范盲目的投资行为,可能造成严重生产过剩或需求不足。二是外商投资导向政策无法规范外资的行业进入行为,加剧国内一些产业的竞争压力。三是地方政策干扰导致监督外国直接投资合法经营的制度存在许多缺陷,导致对外资企业监管的失控。四是产业制度安排的不合理必然引起产业结构调整刚性,产业竞争力下降,产业利益大量流失,从而造成产业的不安全。[4]

马健会总结了影响产业安全的八大因素:一是跨国公司发展战略与东道国产业发展的吻合度;二是产业金融环境;三是产业生产要素环境;四是市场需求环境;五是市场集中度;六是产业进入壁垒;七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八是产业控制力。

2.4 关于产业安全与产业保护问题

德国的李斯特提出的针对幼稚产业的“有效保护”理论是产业保护的理论基础。但是,在民族工业的保护政策及保护程度方面现今仍缺乏成熟的理论。企业跨国化的发展及企业国籍归属的模糊化,也使得对民族工业的保护缺乏操作性。从发展的角度看,有关产业保护的政策应强调产业之间的动态体系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产业保护政策服务于提高产业安全性的目标。从各国的发展情况看,产业保护并不等于产业安全,产业安全也并非是产业保护的必然结果。产业保护和产业安全是分析同一个问题的两个密不可分的核心范畴,它们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产业保护是手段,产业安全是目的。

于新东分析了产业保护与经济保护、贸易保护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产业保护既不是宏观意义上的一般经济保护,也不是单边贸易保护主义主张意义下的贸易保护。何维达分析了产业保护的效果,指出产业保护和市场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政府的政策在安全和效率之间进行选择,以达到效用最大化。商务部杨益则主张要突破国外贸易保护重围,维护国家产业安全。

2.5 关于产业安全的评价理论与方法

2.5.1 关于产业安全评价体系研究

国外学者提出了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有关指标,但是并未提出一套评价产业安全的指标体系,因而也不可能对产业安全进行整体评价和估算。先恰戈夫在提出经济安全“阈值”标准时对产业有所涉及,但其中的经济安全指标太宽泛,不足以用于产业安全评价。国内学者提出了产业安全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一是制造业安全模型。《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态势》一书中,提出了制造业安全模型。该书认为,一个完整的制造业安全整体评价模型应该包括两个部分。首先要对制造业行业和产品的现行状态进行描述,这主要反映制造业安全的基础状况,即制造业行业与产品的对外依赖程度和抵御“不安全”的能力。这方面指标包括:生产设备水平、研发水平、管理水平、制造业市场表现、制造业总体规模、关键制造业产品安全等。其次,制造业安全与否在许多情况下是由制造业之外的诱发因素导致的,诱发因素包括国际经济关系、国内科技水平、国内宏观经济条件3个部分。国际经济关系的主要指标包括:外贸依存度、就业的外贸依存度、公司利润外贸依存度等。国内经济条件指标有:一国GDP所占的全球份额、一国经济增长率、一国法制的完善程度与效率等。反映国内科技水平的指标主要有:专利登记数目、技术贸易收支、基础科学竞争力指标、教育发展指标等。

二是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何维达 等在主持完成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入世”后产业安全与政府规制研究》中较早提出了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和产业控制力等评价指标组成。进而对入世后中国三大产业安全问题作了一个初步估算,但对未来中国产业安全评价与估算的定量研究却未展开深入探讨。之后,他们根据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将产业安全的评价指标划分为四大类及各小类:①产业环境评价指标,包括资本效率、资本成本、劳动力素质、劳动力成本、相关知识资源状况、供给产业的竞争力、境内需求量及境内需求增长率;②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包括产业世界市场份额、产业国内市场份额、产业国际竞争力指数、产业R&D费用、价格比、产业集中度;③产业对外依存评价指标,包括产业进口对外依存度、产业出口对外依存度、产业资本对外依存度、产业技术对外依存度;④产业控制力评价指标,包括外资市场控制率、外资品牌拥有率、外资股权控制率、外资技术控制率、外资经营决策权控制率、某个重要企业受外资控制情况、受控制企业外资国别集中度。为了评价和估算产业安全度,将产业指标安全状态分为4种,即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危机,相应的安全等级为A、B、C、D,并分别给4种状态规定不同的分数范围[0,20),[20,50),[50,80),[80,100],分数越大,危险越大。

除了以上两个典型评价指标体系,其他学者也针对产业安全评价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

2.5.2 关于产业安全的实证研究

从目前国内的研究看,大多以实证研究为主,有些是以中国加入WTO所面对的具体贸易条件为分析基础,更多的是以某产业为比较对象和分析落脚点。

有的学者对我国几个重要产业安全进行了评价,如对中国汽车产业安全从产业国内环境、产业国际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和产业外资控制率方面进行了估算,得出了中国汽车产业处在基本安全的下档,我国的汽车产业安全度较低的结论。并同时分析了江西省的各产业安全度,开创了国内研究单个产业或者地区产业安全的先河。[4]

李林杰 等在对粮食安全的内涵与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粮食安全即期预警系统,通过这一预警系统可以及时、有效地进行粮食安全警情分析和预报,并提出了粮食产能安全、市场安全、消费安全等有效机制。傅夏仙在其著作《WTO与中国经济——对入世后我国相关产业的分析》中阐述了中国加入WTO在经济方面的影响,并且选取了在国民经济中权重较高同时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农业、银行业、电信业等作为分析的重点,将分析的重点放在了这些产业的现状。此外,余治利从“产业空洞化”角度对产业安全的实质进行了深入发掘。黄建军提出了产业安全的基本特征和产业安全的形成机理。此外,王毅通过建立产业安全评价与预警体系,对中国一些重要产业安全进行了评估和预警。

2.6 关于产业安全调节与维护

从国内外的研究文献看,产业安全调节与维护理论主要包括的内容有:产业政策的动态调整(包括产业开放政策、产业监管政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等。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各国政府和人民认识到维护和提升产业安全的重要性。

国内有学者认为,产业安全调节的含义是:当国民产业处于不安全的状态时要保护,而当国民产业处于过分安全状态时要放开。在关于一国对外开放形式选择的讨论中,引进了从经济比较不发达的资本输入国角度考虑的N国理论。在关于外资和外贸政策手段的讨论中分别考察了引进外资调节和进口调节。有学者认为,产业安全政策本身是产业的保护、支持政策与市场开放政策两方面有机组成的对立统一体,调节政策的选择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还有学者认为,产业开放政策一般包括:产业开放的领域、深度、地域、时期选择。[5]

对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讨论是对产业安全调节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有学者认为,对产业安全最好的调节是提高国民产业自身的竞争力。另外,景玉琴认为,法制不完善与规制真空制约产业安全。此外,有学者认为,形成产业国际竞争力优势的关键在于通过竞争资产和竞争过程的相互转换培育产业国际竞争力,首先要培育竞争资产与竞争过程相互转换的机制。

3对既有研究的总体评述与展望

整体而言,国内外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在理论上,借助经济理论和数理模型等工具,对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发展与危机、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及成因、产业安全的概念与特征、产业安全与保护、产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以及产业安全的调节与维护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得出了一些颇具价值的结论;在实证和经验分析方面,许多研究根据大规模的调查数据,借助比较先进的计量经济模型和分析软件,分析了产业安全的关键影响因素、产业安全的状态和趋势等,为理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安全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经验材料,提出了有益的政策思路。总之,产业安全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于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对于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但是,已有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对于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1 理论方法的研究展望

(1)在产业安全问题的研究中,如何建立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进而对产业的安全状态进行科学化、定量化的评价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目前,产业安全评价的定量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许多方法是借鉴于经济安全的研究成果。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缺乏定量的分析,评价方法方面,在指标权重、指标警限范围的确定上都存在很大的主观性,缺乏对产业安全评价模型或产业安全评价结论的检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立更加全面、系统的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科学地评价产业安全状态是今后产业安全问题的一个研究方向。

(2)产业安全的评价既包括对基于历史及现实的产业安全分析评价,也包括对基于预测的未来产业安全分析评价,其中后者是制定防范未来产业不安全问题政策的重要基础。建立完善的产业安全预警系统,能够准确、及时地监控国外进口产品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的损害,更好地发挥反倾销、反补贴等保障措施和法律武器的作用,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趋利避害。本文认为,产业安全预警系统是今后的另一个研究方向。

(3)产业安全所涉及的领域在不同的国家以及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时期是不一样的。产业安全涉及的领域一般是指一个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竞争力相对弱小的幼稚产业。由于一国不同的发展时期具有不同的国家目标和国家战略,其产业安全的具体涵义存在一定的差别,其产业安全的关键领域也会因此而不同。一国其一历史时期的关键产业对当期来说,完全可能只是一些过时的产业,没有多少产业安全的意义。如何把握产业安全的动态性,及时变化、确定产业安全的关键领域,对于产业安全的研究意义重大,应该成为今后产业安全研究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3.2 我国面临的产业安全新问题的研究展望

此外,对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带来的产业安全问题缺乏系统研究,比如,对涉及未来战略的产业安全问题研究不足,对人民币升值与产业安全、跨国并购与产业安全、低碳经济发展可能给产业安全带来的影响以及对产业安全防范体系研究不够等,这就阻碍了研究者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更具价值的结论。

3.2.1 人民币升值与产业安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化是大势所趋,它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安全产生重要影响。需要研究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原因、影响因素、趋势和效应,以及它对中国产业安全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对国外本币的升值进行比较研究。

3.2.2 跨国并购与产业安全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和调整是以跨国并购为主要特征的。跨国并购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有利于中国企业改进技术水平。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人才争夺,控制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产业,跨国并购也会带来行业垄断,削弱中国本土品牌的竞争力。而且随着信息竞争的白热化,信息安全正日益面临严重的威胁,进而影响我国产业和经济安全。研究跨国并购对我国产业结构和产业链的影响,对我国产业效率的影响,国外发达国家跨国并购的经验比较,进而研究跨国并购对中国产业安全影响的总体评价。

3.2.3 国际贸易摩擦与产业安全

“金融危机过后全球经济面临再调整,将经历一段较长的低增长期,各国更加注重内外均衡发展,通过结构调整寻求新的竞争优势。发达国家要求‘全球经济再平衡,所以中国制造业出口仍将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标。可以说,在‘后危机时代,我国面临贸易摩擦的态势将呈现常态化、复杂化和多样化。”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前局长杨益说。

进入危机减弱、经济复苏的2010年,中国出口产品所面对的这种重围局面,并没有得到缓解,贸易摩擦的形势更加复杂。2011年前8个月,我国共遭遇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48起,总涉案金额64.8亿美元。2011年以来,美国已对我产品发起“337调查”13起,较2010年全年增加62.5%,且案件数量还在不断上升。除了传统的美欧反倾销调查,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也陆续登场,贸易摩擦已经开始更深层次地波及产业和制度领域。随着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领域正从货物贸易向汇率问题、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领域扩展,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也从单个产品向整个产业扩散,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层面。在我国遭遇的国外反补贴调查案件中,涉及我国税收、投资、贸易、产业、土地、国企改革等中央、地方经济政策150余项。中国遭受的贸易摩擦增多,已成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和全球贸易摩擦的中心。要维护好我国产业安全,就要深入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探讨符合我国产业安全实际的对策,努力推进构建我国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强化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的预控作用。

3.2.4 低碳经济与产业安全

2009年11月哥本哈根会议和2010年初达沃斯论坛“改善世界状况——重新思考、重新设计、重新建设”的主题,意味着全球对低碳经济给予了高度关注。我国产业现状是高投入低附加值,多为传统产业,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碳商品”的交易机制使我国产业竞争力和产业安全面临新的挑战。以我国目前的产业现状和碳排放量来看,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和产业安全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低碳经济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及标准比较,低碳经济发展对中国产业的技术市场安全的影响,以及国外先进制造业发展及风险防范的经验比较都有待进一步研究。

3.2.5 通货膨胀与产业安全的关系研究

在新的形势下,通货膨胀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日益凸显。因此,必须研究通胀与产业安全之间的逻辑关系,为进一步研究铺垫理论基础。首先,通货膨胀及其预期的决定因素研究。传统研究表明通胀预期是影响通胀走势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影响通胀预期的因素可能有多种。考虑到我国通胀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日益复杂,且不同情况下各种因素的作用可能存在显著差别,因此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梳理。其次,以农产品价格为代表的结构性价格上涨问题研究。目前,我国通胀主要表现为以农产品价格为代表的结构性价格上涨。通过对农产品价格趋势性上涨因素的分析,不仅在相当程度上有助于判断整体CPI走势,而且能够以点带面分析过去及今后一个时期整体通胀的形成机制和特点。再次,资产价格泡沫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重大教训,是相对忽略资产价格泡沫对金融体系以及国家经济安全的危害性。相对于传统通货膨胀特别是核心CPI,资产价格对货币以及全社会流动性的变化更为敏感。最后,在借鉴国外经验,总结国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治理通胀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综合措施。

3.2.6 突发事件与产业安全

2011年的福岛核电站事件给世界敲响了警钟,突发事件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处理事故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也是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突发事件的发生不仅仅给社会安全带来巨大的影响,其对于经济的发展、各个行业的冲击亦是不容忽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日本的地震还是利比亚的冲突,对中国的多个行业都会产生冲击。因为利比亚的危机会使石油、铁矿石、粮食(的国际市场价格)变得更贵,而日本的大地震会使整个(制造业)供应链(中间产品价格)变得更贵,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可能受到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进口。”张燕生说。日本地震主要会对中国的出口和金融造成影响。具体到行业层面,中国的汽车行业受到的影响可能是最直接的。目前的零部件库存大约能支持国内汽车厂商几个星期的生产,此后如果日本无法恢复供应部件,一些合资汽车企业就会面临生产停顿的风险。同样,国内频发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给整个食品产业的发展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高铁事件的发生也对我国铁路乃至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要重视突发事件对我国各个产业带来的影响,深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研究。具体来说包括对预警因素与预警机制的研究、应急决策方案的研究、应急物资的调配、应急管理机制的建设以及相应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立等研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使研究的成果能够高效、实用、可行,在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时,做到有效预防,合理处置,使相关产业的损失降到最低点。

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加强中国产业安全的研究,有必要把这些新变化、新的因素综合考虑到产业安全的研究范围中来,以便更全面、更科学地评价中国产业安全的状态及趋势,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特点、适合中国发展路径的产业安全战略和政策,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赵刚箴.评美国新国家安全战略报告[J].现代国际关系,1999(3).

[2]雷家骕.国家经济安全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3]景玉琴.开放、保护与产业安全[J].财经问题研究,2005(5).

[4]何维达,宋胜洲.开放市场下的产业安全与政府规制[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5]Branstetter Lee.Review of Innov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J].Capitalism and Society,2006(1).

猜你喜欢

经济全球化
金融开放对金融监管影响及对策分析
钢铁行业的全球化研究
TPP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云南民族民间工艺生存发展分析
我国实现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方向及策略分析
探究新时期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