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和搞活会议新闻的方法

2012-04-29王存生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7期
关键词:简洁性贴近性针对性

王存生

如何潜入“会海”捉到“活鱼”,让会议新闻耐看、读者爱看,从而收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是每一位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只要在严肃性、贴近性、针对性、简洁性和趣味性上下功夫,用辩证的观点正视会议,把会场作为一个待挖掘的新闻源,那么,洋洋“会海”,定有鲜活之“鱼”。

严肃性。此严肃性不是指会议,而是指新闻工作者自身的工作作风。作风决定文风,文风反映作风,会议新闻的报道更是如此,有什么样的作风就有什么样的文风,作风和文风直接影响会议新闻的宣传效果。首先,记者应有意识地摈弃“烦会议、难会议”的情绪,重视深入细致的会议新闻采访,养成扎扎实实的采访作风;其次,不能只漂浮在“跑会议、泡会议”的表面工作上,要俯下身一头扎入水底寻觅、采拾真金。许多会议常常潜藏着鲜活的“大鱼”,但要想捕捉到这些“大鱼”,仅凭请柬和开会通知或会议议程表是无法办到的。要做到跳出会议,换另一种角度来写会议新闻,就要学会在对会议召开的目的、意义和内容总体把握的基础上,对会前、会中、会后,会内、会外,细节、内幕、插曲、花絮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加以把握,只有有了这样扎实的作风,才能做到每个事实都是现场观察和采访得来的,而不是材料化的语言或记者的主观概括,才会写出有灵气、有生气、有才气,带着泪珠和露珠、散发心香的会议新闻。

贴近性。笔者认为贴近性的关键是用“心”靠近受众。新闻报道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真诚地正确地反映受众的愿望、呼声和需求,真心实意地为受众服务,想受众之所想,报受众之欲知。所以把群众应知欲知作为筛选会议新闻的一把尺子,选准受众对象,紧扣受众心理,选准受众关注的信息,反映受众需求,把会议中群众应知欲知的东西报道出来,引导群众认知是会议报道的中心任务,也是媒体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针对性。会议新闻选题必须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及时抓住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就是“有的放矢”。这里的“的”是其针对性的集中表现,是当前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社会生活中的不良倾向、群众中流行的错误观点和行为等。记者要把读者的需求与会议的焦点结合起来,要把一时一地的客观实际与会议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面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时,保持理性、不炒作、不跟风,要独辟蹊径,要言人所未见。射箭要瞄靶心,报道要看读者,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时联系实际,选准角度,增强针对性。为增强会议报道的针对性,记者编辑一是较多地了解会议内容,选择其中最重要的问题集中报道。二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给会议消息穿靴戴帽。三是以典型深化主题,如果是经验交流会,就把最典型的经验展开报道,其社会效果远比单发综合性会议消息要好得多。

简洁性。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新闻作品一直遵循着简洁这一原则。但不知从何时起有些新闻变得不那么简洁了,尤其是会议新闻报道过多过滥,新闻报道平淡、乏味、死板、老套、空洞没有新意,使读者对会议新闻失去了耐心。更有甚者,有的会议新闻不是对事实的陈述、不是观点的宣扬、不是在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上作出判断,而是拖泥带水的评论,夹叙夹议,使会议新闻的简洁性荡然无存。这样的会议新闻是没有人愿意看的,而没人愿意看的新闻,观点再正确、再有指导意义,也不会达到宣传目的。

趣味性。会议新闻模式化,呆板僵硬,长期以来一直是阻碍媒体出新出彩的一大瓶颈。不可否认,我们有些会议报道确实存在“虚空”的成分,营造不出趣味感,走不出模式化、“礼仪化”的藩篱。从新闻价值规律来看,新闻报道的趣味性是实现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会议报道的趣味性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报道内容进行精选。要以群众视角对会议内容进行科学判断和精心选择,将受众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内容报道出来。二是对报道形式大胆创新。会议报道的内容再好,如果从形式上吸引不了读者,也达不到宣传报道的目的。为此记者必须在报道形式和表达方法上大胆创新,使会议新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笔者在实践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一是拨开程序,寻找亮点。有经验的记者会很“警惕”会场上的某些细节,如代表在作“固定程式”的发言中,就某个话题展开口头表述;一位代表在发言时,另一位或几位代表加入进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会议休息时,两三位代表就某个话题展开的讨论……这些时候都是记者捕捉趣味性新闻的大好时机。二是化整为零,以小促活。在报道重大会议时,在形式上别出心裁是很难的,但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把大报告拆开,根据基本精神重新概括,另拟标题来发。这样文章小了,版面活了,可读性也更强了。三是文体多样,不拘一格。按照会议内容,采用消息、评论、特写等多种文体进行报道,适合发什么就发什么,令人耳目一新。四是变政治话语为大众语言。新闻媒体避免成为党政机关的公告牌,如在会议新闻中经常可以看到“指导、强调、总结、听取、着重指出、总结发言”之类的政治话语,还有诸如八股式的“隆重召开、胜利闭幕、关键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等,“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群众语言朴实、简练、生动、形象,用群众语言去表现群众的思想、情感、生活和劳动,群众喜欢看、喜欢听,效果好”[1]。

总之,会议新闻的严肃性、贴近性、针对性、简洁性和趣味性就像五张网,是会议新闻的基本要求,也是经常跑会议的记者长期学习、反复摸索、不断充电,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培养形成的一种素养。熟练把握“五网”的有机性,协同捕捞,深入“会海”就会网得鲜活之“鱼”。

参考文献:

[1]白清高.用群众的语言表现群众的风貌[J].新闻爱好者,1996(3).

(作者单位:河北秦皇岛开发区新闻中心)

编校:赵 亮

猜你喜欢

简洁性贴近性针对性
应时而著,为事而作——议论要有针对性
晓有机化学必考方向 提升备考针对性
学会“针对性”写作
有的放矢,始得鲜明——议论要有针对性
浅论县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贴近性与人文关怀
基于贪心嵌入的几何路由可扩展问题研究
追寻音乐本色,让活动趋向有效
锦州店铺以及街(路)命名的文化内涵与功能分析
网络语言的构成特征及其表现形式
用评论打造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