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沟通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2-04-29武慧媛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7期
关键词:师生员工学术师生

武慧媛

【摘要】高校文化建设以人文为特质,以精神建设为着眼点,侧重于情感与心理的涵育和陶养。有效沟通可以成为平衡和调节心理的有力杠杆,促进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推动和谐校园环境和交往空间的构建,增强高校管理的执行力。文章根据沟通理论,阐述了有效沟通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从而肯定高校管理中进行有效沟通的必要性。

【关键词】有效沟通;高校文化建设

高校文化建设以人文为特质,着眼于精神建设,是以特定的人文精神蕴含性地、辐射性地进行精神、心灵、人格的塑造,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健康向上的文化。高校文化建设要在全体成员中达成共同认可的思维、行为方式及价值取向并自觉践行,需要各层级、部门、师生员工之间的有效沟通。通过情感与心理中介的涵育和陶养,利用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师生认知与实践的能动性、创造性。

沟通与有效沟通

沟通是人类社会中的基本行为,每个人都需要沟通技巧。在沟通理论研究方面深有造诣的美国学者桑得拉·黑贝尔斯与理查德·威沃尔二世将沟通定义为一种过程,“沟通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情感的任何过程。这种过程不仅包含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也包含形体语言、个人的习气和方式、物质环境——赋予信息含义的任何东西”[1]。沟通学因而成为一个几乎涵盖了所有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接触、沟通、交流的学科,自我沟通、人际沟通、小组沟通、公共场合沟通及跨文化沟通都在其研究范围内。沟通过程中涉及的要素包括心理准备,信息发送、接收、反馈,沟通渠道,沟通环境,信息本身等,其复杂性导致沟通过程中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影响到沟通的效果,这也是“相互作用的沟通”所阐释的基础。

作为一种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方式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过程,沟通因速度、范围、目的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效沟通、低效沟通、无效沟通,沟通是否有效取决于信息、思想和情感能否有效传递与接收。有效沟通是在沟通过程中,信息真实迅速地得到交流,需要此信息的个体达成共识,沟通所要达到的目的得以完成。

高校文化建设的内涵与重点

高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创、共有、共享的文化综合体,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学术文化、物质文化等内容。精神文化体现着高校文化的实质与方向,一所高校的治学风气、学科建设、行政管理、发展规划都贯穿着精神文化的内涵与精髓,师生员工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价值追求和道德情操以及代表学校理念和形象的校训、校歌、校园媒体都有精神文化的渗透。以人文和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为高校发展发挥着导向、激励和塑造作用。

制度文化是由制度和行为体现的高校文化内在机制,包括校规校纪、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和习惯。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的制度文化建设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为了高校文化建设目标的实现,需要以高校自治和学术自由为核心,建立民主平等,与高校自身学术特色相匹配的管理制度,推进学校重大决策及教科研管理模式的民主科学、灵活开放。

学术文化是以营造学术环境、学术氛围、学术特色为主体的文化建设。承载学校历史积淀和鲜明特色的学术文化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高校作为一种以人才培养为主线的学术机构,追求学术目标是应有之义。以学校历史积淀和学科特色为基础,强化学术道德建设、加强科技创新与团队合作,在自由、平等、交流、广博的学术氛围下建设崇尚创新、探索真知、宽松和谐的学术文化,是学术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物质文化指的是学校硬件设施装备、生活及教科研环境等物质形态的基础和场所。由此,高校文化是精神因素、物质因素和活动因素共同形成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文化建设也被视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体现着大学的精神与品牌。

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一项特殊的任务,高校文化建设担负着提升学校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使命,对高校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化建设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精心培育和长期积累,并随着社会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断调整创新。高校文化建设要做到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并内化为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和习惯,就要“放在应有的重要地位进行系统化的规划和建设,突出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形象文化四个方面的建设”[2]。

有效沟通在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推动全员参与,促进师生对于学校文化的认同。高校文化建设作为教育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必须坚持全员化参与。只有全体师生对其理念、实质、目标达到普遍认同,才能有卓越的高校文化。有效沟通可以促使高校师生就学校文化建设的目标、计划、实施等达成共识,并自觉地将学校文化和个人目标统一起来,有效沟通可以激发师生执行落实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学校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文化建设是一个逐步积累、持续发展的过程,它是由办学历史、办学思想、学科领域、学生来源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发展形成的。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是一个高校决策层精心设计,管理层统筹推进,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的系统工程。要将学校的文化理念传播至每个人,成为大家在实践中共同遵循、自觉执行的准则,并最终体现于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为,就离不开有效的沟通。有效沟通可以实现全员参与,而不只是停留在决策层、管理层单方面的口号与行为上。决策管理者是高校文化的总结、推广与倡导者,他们担负着高校文化建设的重任,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进行战略思考;师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践行者,要深刻领会、理解文化建设的内涵步骤,发挥高度的文化自觉,这两部分力量集合在一起才能架构起文化建设的体系,有效沟通是集合力量的必要途径。结合文化建设的具体步骤和方针,在学校全体成员中展开培训和交流,推动全员参与并认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培训交流的方式包括个人、小组、团体等各种规模、各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沟通,从沟通中获取信息,了解思想、发现问题、及时调整。高校文化建设的深层渗透以及各种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参与,有效沟通才能促使全体师生协力创造并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达成对学校文化的认同。

提高可执行性,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和交往空间。通过有效沟通,高校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获取内外部的信息,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和发展需要的校园文化。这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前提。当文化建设完毕之后,在具体的操作落实时,有效沟通也同时转化为高校文化的执行力。

在高校管理中,无论是决策、组织还是服务、监督,都离不开有效沟通。一方面,有效沟通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执行力,管理者通过有效沟通得以了解广大师生的真实情况,及时确认信息、修正观点,从而作出科学决策;另一方面,有效沟通可以增强高校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由于高校目前普遍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的决策机构一般是党委常委会,同时,党委系统和行政系统又有众多的中层管理机构。[3]加之高校特有的教学科研机构设置,一般都由多个学院(系)组成,组织机构层级复杂。按照信息传播规律,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层级越多,越容易出现信息缺失。高校管理因机构层级复杂而存在的低效沟通或无效沟通,对信息传递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产生了破坏,学校管理整体目标的实现也会受到影响。有效沟通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校各部门以及与社会其他组织之间建立起良好关系,营造健康的生存发展环境。管理者与师生保持有效沟通,可以让管理者站在师生的角度为其解决实际困难,激发其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使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师生也更容易理解并支持、监督管理者的工作。

高校文化建设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而有效的管理又需要有效沟通作保障,通过有效沟通才能在校内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构建起和谐的校园环境和交往空间,为文化建设目标的完成提供可执行性。有效沟通也是高校遵守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方法,在沟通中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在沟通中相互了解、增进团结。

高校文化建设中的有效沟通除了涉及管理工作外,还包括师生间、学生间的有效沟通。在高校育人环境中,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与塑造是校园文化建设一项极其重要的内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受教师德行、品行的影响,教师也会从大学生那里获得许多新观念、新信息和新的文化元素。因此,建立亲密、可信赖的情感联系,建立一种学术上平等、思想上坦诚、生活上关心体贴的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沟通才会有效顺畅。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帮助,保持自由的交往和经常的交流,能在增长知识、增进友谊中获得进步。师生是大学校园的主体,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自由交往、畅通交流,有利于形成和谐交往的空间,而且交往的机会越多、频率越高,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4]

实现双向沟通,增强高校文化的控制力。高校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将文化思想落实到每一个角落,在执行过程中,控制力不可或缺。控制的基本任务是实时或有预见性地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保证各环节、各成员在文化执行中不偏离预定目标;监控执行过程中内外部环境因素,评估制定的高校文化是否切合实际,对不合实际的作出相应调整。[5]高校文化建设控制力的实现需要良好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双向渠道的建立是有效沟通的重要一环,以此保证高校文化建设过程中相应信息的及时掌握与及时反馈,沟通渠道的畅通有利于增强高校文化建设的控制力,促使文化建设从理念到行为的顺畅执行。

目前,高校教职工大会、学生大会、各部门例会是内部沟通的主要方式。总体看来沟通模式呈现为单向的下行沟通或上行沟通,还存在决策领导层意见到达普通师生员工相对容易,而师生员工的意见有效传递给校领导却不很容易的问题。倡导双向沟通是基于高校文化建设的全员性,要在全体成员中达成共识,使学校新政策、新情况得到师生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就需要选择最佳的路径,以最快的速度进行沟通,避免信息传递的失真。摒弃单向沟通的习惯模式,建立双向、多级沟通渠道,便于管理者及时掌握师生思想情绪、态度和满意度,从而提高管理水平。BBS、微博、电子邮件等新媒体沟通方式,为高校文化建设的普及与执行提供了开放式的沟通反馈渠道,师生员工可以在这种双向互动的沟通平台上发表意见、交流看法,实现沟通的平等高效。这种沟通也会让师生意识到管理层乐于倾听每一位成员的意见,无形中增强了管理者和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情感交流。

趋于双向互动的沟通方式,对于学校处理较为复杂的问题也更加有效。比如,举办重大国际会议、学术论坛、庆典晚会等文化活动,需要各部门群策群力地协作来共同执行和完成,利用多种手段进行双向沟通并适时反馈,将有利于提高工作效能。如成立专门的活动筹备委员会,拟定联络人员,随时交流工作进展和出现的问题;利用内部刊物等媒介,举行部门协调会、小组讨论、聚会、出游等形式灵活的沟通活动,广泛交流信息,促进横向与纵向信息的沟通,以此保证高校文化建设中的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管理者听得见基层各种不同的声音,进行更为丰富的思考和研究。部门之间在双向沟通中增强了凝聚力和亲和力,推动了工作的顺畅进行。高校文化建设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建立双向沟通机制,增强执行力和控制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桑得拉·黑贝尔斯,理查德·威沃尔二世.有效沟通(第7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6.

[2]侯玮.浅析高校文化建设的着力点[J].知识经济,2009(16):144.

[3]张欣欣.浅析高效管理中的有效沟通[J].高教研究,2011(23):17.

[4]冯俊.校园文化建设的几个关键因素[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12):8.

[5]武艳.基于有效沟通的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09(6):159.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宣传部)

编校:张红玲

猜你喜欢

师生员工学术师生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吉林省教育厅向全省广大师生员工恭贺新春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高校领导干部以群众路线为基础践行“三严三实”的长效机制研究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如何全面提高师生员工的道德素质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