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2012-04-29徐静郭丽

中国美容医学 2012年17期
关键词:正畸治疗

徐静 郭丽

[摘要]目的:研究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临床上经过正畸治疗且有治疗前后清晰可辨的牙科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163例患者。通过测量年龄、性别、减数与否、部位,以及牙齿移动方式对于正畸治疗后平均根吸收值(root resorption after treatment,RRAT)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正畸治疗中造成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结果:①成人组RRAT均值为0.45,儿童组为0.33,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②男性组RRAT均值为0.36,女性组为0.37,差异无显著性;③拔牙组RRAT均值为0.55,未拔牙组为0.39,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④前牙RRAT均值为0.54,后牙为0.29,差异有高度显著性;⑤上牙RRAT均值为0.39,下牙为0.40,差异无显著性;⑥牙齿整体移动RRAT均值为0.32,非整体移动为0.46,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年龄、减数与否、部位、牙齿移动方式对于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均有影响。

[关键词]牙根吸收;正畸治疗;牙齿移动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9-1611-03

正畸治疗往往会造成牙根吸收的发生。一直以来,正畸治疗的目的都是能够达到高效的移动牙齿,且最小程度的损害牙齿以及牙周支持组织的健康,于是,牙根吸收已受到正畸学者广泛的关注[1]。Harry和Sim[2]认为几乎所有的正畸患者都存在某种程度的根吸收。在临床上,虽然大部分患者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和表现,但有些严重者即可损害牙齿以及牙周支持组织的健康,从而影响整个治疗的顺利进行。目前国内外对于牙根吸收的原因及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但大量的实验以及临床观察显示以下因素可能对于牙根吸收有影响。如患者开始矫治的年龄、性别、面型、部位、营养状况、减数与否、弓丝材料、矫治器类型、矫治力大小、以及牙齿移动方式等,其中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和易感因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3]。本研究旨在探索和比较临床中常见的几种影响因素与牙根吸收的关系。

1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选择:随机选择完成正畸治疗且开始保持的病例163例(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以及唇腭裂术后正畸治疗患者除外),其中男72例,女91例;开始矫治的年龄16岁以下108例,平均年龄14.7岁,16岁以上55例,平均21.2岁;其中拔牙病例96例,不拔牙病例67例。其中所有病例皆通过韩国怡友口腔CBCT(PaX-Zenith3D)拍摄获得牙科锥体束CT资料。另外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完整的病例记录:包括年龄、性别、民族、矫治方案、所用矫治器、治疗前后牙科锥体束CT片;②每份患者的牙科锥体束CT片必须清晰可辨,所有CT片均为同一台机器拍摄。拍摄距离、条件都采取统一标准;③所有病例均为固定矫治完成所有治疗阶段。

1.2 测量方法: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减数与否、矫治方案以及疗程时间。

邓怡等[4]认为不同牵引角度远中移动上牙列时:当牵引角度与牙合平面为30°时,上牙列趋于整体远中平动;小于30°时,上牙列整体远中移动同时伴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大于30°时,牙合平面出现逆时针旋转。以此,笔者在开始牵引上牙列远中移动时,拍摄曲面断层片,以便指导测量患者牵引角度与牙合平面所成角度,从而判断患者牙齿移动类型。

根据Sharpe等[5]根吸收分级法,制定相关的改良根吸收分级标准[6],以此为根据对每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牙科CBCT中的全口牙根吸收情况进行评分,少数根尖影像不清以及根管治疗后的牙齿除外。其中0级记为0分,1级1分,2级2分,3级3分。平均牙根吸收值即为所评价的牙根吸收评分值之和除以所评价的所有牙根数所得。计算全口牙齿治疗后平均根吸收值(root resorption after treatment,RRAT), 再分别记录4个区域的平均根吸收值:上颌前牙区、上颌后牙区、下颌前牙及下颌后牙区,得到治疗前后共8组数值。

1.3 统计分析:分别计算不同年龄、性别、部位、减数与否、以及牙齿移动方式的RRAT均值,使用SPSS 13.0软件包,由专业统计人员对不同年龄、性别、部位(分为前后牙及上下牙两个亚组)、减数与否、以及牙齿移动方式6组影响因素,分别按两独立样本均数的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分别计算不同年龄、性别、部位、减数与否、以及牙齿移动方式对RRAT均值的影响,发现其中年龄、减数与否、前后牙、牙齿移动方式4组因素对RRAT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在临床工作中,正畸矫治牙齿移动过程中最理想的情况是只存在牙槽骨的吸收,没有或仅有少数的牙骨质的吸收。但实际上,在牙齿受到压力时,牙周支持组织,包括牙骨质等有时也会出现破骨细胞或破牙骨质细胞,从而出现牙根的吸收。如施加在牙齿上的力量过大或压力持续时间过长,即使有类牙骨质的保护,牙根也会出现明显的吸收现象[7]。

Sharpe根吸收分级法使用的是口内根尖片,包含形态与定量的信息,但因X线片所拍摄的二维图像易受拍摄角度以及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唇倾的上颌切牙内收后,在X线片中的牙根长度很可能比治疗前还长。关于本项研究选用牙科CBCT片和采用定性而非定量的改良根吸收评价方法[5]来比较和分析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从而使得到的结果尽量缩小误差,更加准确。

通过该研究,笔者发现年龄与治疗后平均根吸收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表明患者年龄越大,正畸后根吸收现象越明显。Ling等[8]发现11岁以后开始正畸治疗的患者比先于此年龄开始治疗者明显有更多的根吸收。Sameshina和Sinclair[9]发现年龄与上颌牙的平均根吸收值间无相关关系,但成人患者的下前牙表现出更多的根吸收。由于成人牙根的自身修复能力减低,年龄是一种与根吸收相关的重要因素[10]。

本研究发现,男性与女性在正畸治疗后平均根吸收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与多数研究发现不同性别正畸患者间牙根吸收不存在差异性[11-12]观点相同。但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有少数研究认为男性正畸患者牙根吸收的危险性大于女性,也有学者认为女性正畸患者牙根吸收的危险性大于男性[13-14]。

本研究结果显示减数与不减数组的平均根吸收值的差异也存在显著性。减数治疗患者的根吸收更严重,与大部分类似研究的结果相似[15-16]。当减数后需要较多内收切牙时,上下颌前牙根尖的后方不远处有坚硬致密的骨皮质,根尖就很有可能接触到皮质骨,而某些研究中认为皮质骨和根尖的接触与根吸收密切相关[17]。笔者认为减数患者根尖吸收较未减数患者严重的原因可能与减数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牙齿较长距离的移动有关。这与某些学者发现的长距离移动的牙齿更易出现根吸收[18]的结论相符。

由解剖知识可以了解到切牙根尖部的近远中存在皮质骨,后牙区的骨皮质主要分布在颊舌两侧,这提示根吸收较易发生在切牙,当然这也可能与前后牙的根尖部结构和牙齿移动方式有关。研究结果也证实了笔者的推测,根吸收在上下颌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前后牙区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且差别较大。而无论前后牙,其运动方向多是近远中向的,所以前牙接触到皮质骨的机会远大于后牙。

作用于牙齿上的力矩和力的比值决定了牙移动的类型。当力矩和力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旋转中心位于近似无穷远时,牙齿做整体移动;如果力矩和力的比值改变使旋转中心从近似无穷远向根尖方向移动时,牙齿倾斜移动,相对最大应力出现在牙槽嵴附近;如果力矩和力的比值改变使旋转中心从近似无穷远向切缘方向移动,相对最大应力出现在根尖附近。而牙齿做哪种运动时对于根尖吸收影响最大,一直以来是众多学者关注的交点。本研究发现,牙齿在做整体移动时较非整体移动牙根吸收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笔者认为这可能运动时牙周膜受力较非整体运动时均匀,单位面积牙周膜所受压力较小,不易因应力刺激而释放相关因子激活破牙骨质(破骨)细胞的产生。

Bien认为,引起牙根吸收的原因不是力值的大小,也不是用力的频率,其损害可能来自机体复杂的“牙周膜排水系统(drainage system)”,牙根被牙周韧带内网状的液体引流系统所包围,“二氧化碳小球”释放在根尖部,局部pH值下降引起根尖处的牙根脱钙,从而发生牙根吸收[19]。

临床中,由于个体情况不同,在正畸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临床和X线检查结果的变化,以便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调整矫治方案,特别是成年患者正畸治疗中应该使用轻的矫治力等,尽力减小牙根的吸收,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本实验并未纳入一些需要严格控制比较条件才能予以分析的因子,如不同的矫治医生、矫治器、矫治方法及疗程等。因此,一定还有一些实际上对根吸收有影响,但限于条件未被笔者包括在研究范围之内的因素。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希望通过更加全面细化的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力图明确牙根吸收的各项影响因素及其差异。

[参考文献]

[1]Brezniak N,Wasserstein A.Orthodontically induced inflammatory root resorption[J].Angle Orthod,2002,72: 175-184.

[2]Harry MR,Sims MR.Root resorption in bicuspid intrusion: a scanning electromicroscopic study[J].Angle Orthod,1982,52:235-258.

[3]Hartisfield.Genitic factors in external apical root resorption and orthodontic treatment[J].Crit Rev Oral Biol Med,2004,15(1):115-122.

[4]邓 怡.整体远中移动上牙列的三维有限元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

[5]Sharpe W,Reed B,Subtelny JD,et al.Orthodontic relapse, apical root resorption, and crestal alveolar bone levels[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87,91:252-258.

[6]姜若萍,张 丁,傅民魁.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的临床研究[J].口腔正畸学,2001,8:108-111.

[7]龚 皙,曹惠菊.正畸治疗与牙根吸收 [J].口腔材料器械杂志,2000, 9(4):229-230.

[8]Linge Bo,Linge L.Apical root resorption in upper anterior teeth[J].Eur J Orthod,1983,5:173-183.

[9]Sameshina GT,Sinclair PM.Predicting and preventing root resorption:Part I.Diagnostic factors[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2001,119:505-510.

[10]姜若萍,张 丁,傅民魁.固定正畸后牙根吸收的部分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3,38(6):455-456.

[11]Mirabella AD,Artun J.Risk factors for apical root resorption of maxillary anterior teeth in adult orthodontic patients[J].Am J Orthod DentofacOrthop,1995,10S(1):48-55.

[12]Parker RJ,Harris EF.Directions of orthodantic tooth movements associated with external apical root resorption of the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98,114 (6):677-683.

[13]Spurrier SW,Hall SH,Joondeph DR,el al.A comparison of apical root resorption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traumatized teeth [J].Am J Orthod Dentofac,Orthop,1990,97(2):130-134.

[14]Kjaer I.Morpholog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ntitions developing excessive root resorption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J].Eur J orthod,1995,17(1):25-34.

[15]Baumrind S,Korn EL,Boyd RL.Apical root resorption in orthodontically treated adults[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96,110:311-323.

[16]McFadden WM,Engstorm C,Engstrom H,et al.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isor intrusion and root shortening[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89,96:390-396.

[17]Horiuchi A,Hotokezaka H,Kobayashi K.Correlation between cortical plate proximity and apical root resorption[J].Am J Orthod Dentofac Orthop,1998,114:311-318.

[18]Levander E,Malmgren O.Evaluation of the risk of root resorption during orthodontic treatment: a study of upper incisor[J].Eur J Orthod,1988,10:30-38.

[19]Brezniak N,Wasserstein.Root resorption after orthodontic treatment:Part 2.Literature review[J].Am J Onhod Dentofac Orthop,1993,103(2):138-146.

[收稿日期]2012-07-14[修回日期]2012-08-16

编辑/何志斌

猜你喜欢

正畸治疗
牙周正畸联合疗法在牙周病中的应用效果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患者的疗效
成人正畸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分析
正畸治疗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在口腔修复中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探讨
正畸治疗中拔除第一前磨牙对下颌第三磨牙轴倾度的影响
Ⅲ类颌间牵引在安氏Ⅲ类错矫治中的应用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的疗效分析
正畸与修复联合治疗牙列缺失伴牙颌畸形的效果观察
减数矫治病例拔牙间隙关闭后牙龈折痕的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