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文化类专题片的创作水平

2012-04-29梁凌昆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8期
关键词:专题片青花瓷青花

梁凌昆

所谓历史文化专题片,是指利用影像形态对历史遗迹、文物器皿、文化景观的记录和表达,并以此来折射当代人对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深刻认识、体验与反思,具有十分明显的文化意味。作为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和提升国家国际地位的对外传播媒介,历史文化类专题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有利于地区形象的塑造;有利于弘扬历史文化的恒久魅力,强化人类命运的共通感,引发人们对于古老文化的向往;也是让外界通过影像认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途径。

作为一种独特的电视节目形式,历史文化专题片在其创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上也有独特之处。通过自己做文化栏目的经验,笔者认为,创作文化类专题片可以从主题提炼、素材取舍、结构布局三方面入手。

主题提炼

主题是一期历史文化专题片的核心价值所在,也就是我们制定选题的目的意义,是我们想通过一期历史文化专题片所要达到的目的。一处遗迹、一件文物、一个文化景观所折射出的内涵是什么,它对于今天的人们、今天的社会究竟存在什么意义,只有较好地提炼出专题节目的主题,我们的专题创作才会有方向。例如,郑州电视台曾经拍摄制作过《走出历史迷雾的唐青花》两集共计30分钟的电视专题片。青花瓷肇始于唐代,可是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可谓洋洋大观,青花瓷甚至一度成为中国古代外销瓷的主角。中东西亚等国的国王还专门从中国订购青花瓷,西方国家把中国称作China其实就是来源于瓷器。今天,对于中国人来说,青花瓷已经远远超出了作为器物的基本含义,它已经成为代表中华文明的一个符号。如此闻名于世的中国文化的一个文化符号,它的诞生地最后经专家确认正是在我们郑州,这是郑州人的骄傲和自豪。正是基于这样的主题意义,我们才选择唐青花作为报道对象。再如对郑州文庙的报道,文庙是一种在全国各地常见的文化建筑,是城市的一个文化符号,郑州文庙在其历史上几经毁灭重建,它凭什么屡屡得以死而复生?它与郑州这座城市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联系?这正是我们创作名为《穿透时空看文庙》这部专题片的主题所在,在创作过程中也始终围绕着这一主题前行。

内容取舍

有了提炼出来的主题,文章就找到了灵魂,围绕主题取舍内容就有了方向。那么如何进行内容的取舍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典型!具体到专题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典型的人,典型的事,典型的物。例如对中岳庙的报道,中岳庙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两千多年来前来中岳庙的人数不胜数,而我们以前来中岳庙的几十位帝王为典型主线,以对中岳庙影响较大的帝王在此的活动为典型故事,以中岳庙中的典型建筑如化三门、五岳真形图、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仿的中岳大殿为典型背景。通过这些典型的人、事、物将中岳庙这个北方道教圣地生动丰满地展示出来,起到了选择重点、展示复杂、以点透视、丰满全局的效果。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专题素材要素的取舍上应该分清由重要到非重要的主次层次:1.最重要的是第一现场的拍摄。2.周围的环境。3.情景再现。可分为现实情景再现的补拍、摆拍和对历史情景的模拟再现。4.采访。采访首先应选择当事人而尽量回避领导或转述人,被采访人说的内容应该是事实细节而尽量回避空洞的总结性、概念性的语言。5.资料。历史资料是文化类专题片经常用到的宝贵财富。

结构布局

在结构布局上,笔者认为可在起、承、转、合四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是“起”。起就是整部文化电视专题片的切入点。一般来讲,片子的开篇应该是先声夺人,起到吸引、摄取观众眼球的效果。这一方面的典型例子很多,例如郑州电视台在创作文化专题片《走出历史迷雾的唐青花》的过程中,片子的开篇场景选取的是远离中国大陆几千公里的印度洋勿里洞岛德国“黑石号”打捞船出水的瞬间。我们认为这是典型的场景,因为正是这次打捞才使得唐青花找到根在河南巩义的直接证据,接着,专题片的导视解说词这样写道:“一艘印度洋沉船的打捞,为何给远在中国内陆的巩义带来了无上的惊喜?三件青花瓷盘的重见天日,又是怎样为青花瓷认祖归宗的寻根路画上了句号?请收看《文化郑州》本期最新探索《走出历史迷雾的唐青花》。”这样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这样具有视觉、听觉冲击力的场景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总体上讲,专题片的切入多以悬念为手段、引人入胜为目的,同时也为接下来展开主题抛出一条线,贯穿整个文化专题。

其次是“承”。笔者认为“承”应该是文化专题片的主体,是“起”的延续。这一部分就是整个文化专题片的支柱,是主要内容的承载处。如何展开主题呢?换句话说就是用什么样的叙述方式呢?笔者认为目前专题片的主要叙述方式是讲故事。文化专题片通过一处遗迹、一件文物、一个文化景观背后隐藏的故事来丰满我们的主题。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故事”实际上分三个层次:一是指有头有尾、有人有事的故事。例如我们在创作历史文化专题片《寻觅汉代古荥冶铁烈火》的过程中,就找到了一个内容丰富而且生动的故事:古荥农民发现冶铁遗迹并加以发掘保护的过程。二是指仅仅有情节、场景的。例如在创作历史文化专题片《掘堤花园口》的过程中,我们就选择了不同的寻掘堤口、扒堤等一系列场景作为叙述方式,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三是用细节讲述故事。如果没有上述两种情况,那么对细节进行讲述同样是“故事”。例如我们在对郑州文庙的专题创作过程中,偶然发现文庙中有一个幼儿教育班,而且幼儿还穿着汉服,这样我们就对这种细节进行了发掘,包括他们的书本、服装、诵读儒家经典的声音等,这样的细节对于丰富《穿透时空看文庙》的内容很有意义。

再次是“转”。笔者认为“转”是整部文化专题片的高潮,是经过整体叙事铺垫后的升华。恰当的“转”不仅在行文上可以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灵动感,而且在主题的表达上会产生升华和意境递换的层次感。例如我们在创作文化专题片《看不透的山神庙》的过程中,连续用“转”,从汉武帝的巡幸到武则天的登临,再到乾隆帝光临,对中岳庙封名加誉、步步抬升,层层递进,如歌音婉转,高入云霄,让观众直观上看到中岳庙是怎样由一个山野小庙渐渐声望日隆,至今名震四方,成为全国罕见的宏大庙宇。还有一些专题片采用整体铺叙,一“转”达到高潮的方式,例如在《黄河号子》专题片的创作过程中,我们用了整体篇幅叙述主人公李富中热爱黄河风土人情,热衷于黄河号子,历尽千辛万苦收集保存黄河号子,并且通过大量努力终于申请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故事。专题片中对黄河号子的优美旋律、历史意义和濒临消亡的现状以及李富中的执着付出作了大量叙述,然而在文章高潮的选择上,我们没有定格在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上,而是一“转”,将目前无人愿意学唱黄河号子,黄河号子将后继无人,李富中的无奈展示给观众,虽然整个篇幅看上去李富中好像是历经艰难、步步走向成功,可是这样一转,用李富中的无奈和黄河号子前景渺茫为过渡,专题就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高潮,给人们留下了沉思,升华了专题本身的意义。

最后是“合”。合就是专题节目的落脚点,是一部专题片的收尾,对于文化专题片来说,在经过起、承、转的过程后,其中所蕴含或折射的意义得到了总结和揭示。这种“合”是整部片子主线的落脚点,应与全片的主线保持一致。例如我们在对黄河花园口这一历史文化题材的系列专题报道中,一直遵循着选堤、扒堤、水患的主线进行。在最后一集描述水患的结尾,我们特地展示了今天花园口游人如织、风景如画、遍地金黄稻米的情景,解说词这样写道:“70年过去了,今天的花园口,今天的黄泛区经历新中国的改造后到处一派欣欣向荣、安居乐业的景象,灾难的阴影似乎渐渐淡入历史的深处,我们之所以用连续三期系列报道的方式重温花园口决堤带来的那场灾难,目的在于感受此刻的幸福,珍惜今天美满生活的来之不易!”这样,我们就找到了连续三期对花园口进行报道的意义所在,也就是在专题片结构布局中起、承、转、合的“合”!

文化类专题片创作过程中,牵涉的问题还有很多,但是笔者认为主题提炼、素材内容的取舍、结构布局是专题片在创作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好的主题提炼、典型的素材内容取舍和合理的结构布局会为做好文化专题片提供有力的保障。

(作者为郑州电视台专题部《文化郑州》制片人)

编校:赵 亮

猜你喜欢

专题片青花瓷青花
瓷上赏青花
青花
青花赋
焕活青花瓷国风之美
青花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纯净的青花瓷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