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党报如何推进全媒体融合?

2012-04-29赵美丽

新闻爱好者 2012年18期
关键词:济源日报社党报

赵美丽

在信息爆炸与信息传播方式多元化发展的今天,网站、手机报等新媒体方兴未艾,传统媒体探索新的媒介发展方式已成必然。作为地市党报,在强大的全媒体发展驱动下,唯有积极推进全媒体融合发展构架,才能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面对压力、挑战和机遇,地市党报该如何推进全媒体融合构架的形成与发展呢?笔者认为,地市党报全媒体融合应做到“分合自如、优势互补”。

明确认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和不同。对地市党报来讲,目前实现全媒体融合主要涉及的媒体是报纸、网络及手机报。

通常人们都将1470年德国科隆出版的一份新闻小册子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报纸媒体的优势很多,其中包括利于长久记录与保存,不可更改,也就是说,报纸一旦出版印刷发行,便“白纸黑字”地永久记录下来,不可更改和替换,作为地市党报发布的新闻同时具有权威性。但是,报纸出版周期受限,通常情况下不可能想何时出版就何时出版,而且受众参与互动不方便,传播速度和广度有限。相对而言,网络媒体可随时更新上传,传播速度极快,几秒钟就能完成新闻的广泛传播,而且受众可以很方便地参与其中。有了更多自我性和趣味性之后,网络媒体更容易引起人们对新闻的兴趣和关注。但是,网络媒体发布的新闻通过技术手段可以轻易地进行修改,新闻真实性差,很容易成为假新闻的传播手段和渠道。与之相比,同样作为新媒体形式之一的手机报,其最大的优势是完成了“点对点”的有效准确传播,且据我国三大运营商披露,截至2012年初,中国手机用户数已经达到10亿的规模,这使得手机新闻传播有效覆盖面大大提高,而且手机携带方便,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方便阅读,这也使得手机报媒体的发展呈突飞猛进之势。但是,手机报每期容量固定,新闻量小,不能满足人们获取大量信息的需求,并且手机内存储器决定了手机报保存的空间极其有限,这样使得手机报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快餐媒体”,不易于保存和查阅。同时,目前的移动、联通、电信出版管理方式限制了手机报的出版周期,在新闻时效性上略逊于网络。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认识了各媒体的优势、劣势,才可以实现分合、互补、重组,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媒体融合。

发挥优势,单兵做强。地市党报全媒体融合的基础是:发挥优势,单兵做强。也就是说,在全媒体融合的理念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先各个做强,才能实现融合。济源日报社在这方面积极探索,近几年成功涉足各新媒体的建立与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媒体融合的基础工作。《济源日报》自1990年10月1日创刊以来,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围绕中心工作、围绕“三贴近”原则,积极做好新闻报道,经过多次改版,目前基本形成了大气、灵气、秀气的风格,并且关注民生、民情、民意,突出体现党报的权威性,成为济源市发行量最大的党报,并且在全省发行排名中,人均持有报纸数名列前茅。2009年,济源日报社主办的济源网成立,10多个频道、30多个栏目以及网络视频、社区论坛功能强大、管理规范,并且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自建立之始就大力开展各种线上、线下活动等,吸引了一大批网友,各项民生服务功能得到网民的认可,网络媒体的优势凸显,跻身全省百强网站行列。2010年,《济源手机报》的移动版、联通版等陆续开通,目前已实现了济源区域手机报用户的基本全覆盖。如今,济源日报社公共稿库中的新闻稿件同时被报纸、网站、手机报按定位不同实现“分享”,无论是报纸这一传统媒体,还是网络、手机报等新媒体,在无须“融合”时,均立足自己的特点实现有效传播,将自身做大做强。“单兵做强”使得全媒体融合的基础更加牢固。

优势互补,合力做大。地市党报全媒体融合的核心是:优势互补,合力做大。地市党报因受地域、人口等限制,在新闻来源、新闻热度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全媒体融合之后,各媒体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实现新闻资源的有效开发。这种优势互补,最终会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推动地市党报的生产力、执行力和影响力实现全面提高。

2011年济源党代会受到全市人民的广泛关注,就在党代会选举结束10分钟之后,济源网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十一届市委一次全会产生领导机构》,很多受众第一时间在网上看到了选举结果。30分钟之后,《济源手机报》通过晚报版,向所有手机报用户发布该消息,有数万济源百姓得到这个消息。第二天《济源日报》权威刊发了此消息,而且分别刊发新当选的市委书记及市委常委的照片和简历等,受众得到了更加确切和翔实的消息内容。此次报道,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及广大受众的高度评价,利用传统媒体及新媒体不同的传播优势,使新闻得到了最有效的传播,满足了人们的最大需求,社会反响强烈。在2011年济源两会期间,济源日报社也着力打造全媒体融合报道框架,在济源网上设立“两会权威发布”、“百姓说两会”、“与委员代表对话”等专栏,征集百姓话题,并由记者带到会场进行采访,然后在《济源日报》相应栏目中刊发,一些权威人士对于百姓话题的解答和讨论,提高了报纸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手机报上的相应栏目同时开通,宣传广度和密度进一步提高,手机报用户反馈的信息也同时在报纸和网站上进行刊发,极大地提高了两会的关注度。

此外,在民生报道上,济源日报社也尝试全媒体融合做了一些成功报道。2012年济源市轵城镇中王村大白菜滞销,几十万斤大白菜即将烂在地里。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济源日报社新闻记者带上摄像机、照相机等立即前往采访,并及时带回了影像及图片信息。该消息首先在济源网上以视频和图片的形式出现。之后,《济源手机报》在晚报版上跟进,第二天报纸深度跟进。而此时,济源网社区论坛上已有不少市民、网民留言,积极想办法出主意帮助菜农销售大白菜,于是,一场“买白菜,帮菜农”的爱心行动在不知不觉中展开了。此后,《济源日报》马上跟进权威深度报道,并将网上、手机报上的市民留言进行了刊发,激发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最终,济源日报社组织了一次大型“购买爱心大白菜”活动,读者、网民、手机报用户以及更多的市民组团到中王村买白菜,短短10多天的时间就帮助菜农解决了问题。由此,因为全媒体的“通力合作”,使得新闻热度和深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体现。

分合自如,优势互补,打造品牌。地市党报全媒体融合的目标是:发挥优势,打造品牌。成功地打造自己的新闻品牌,对于报社发展意义深远。要想将全媒体融合的合力长久地保持下来,就必须学会根据报道实际,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分合自如,优势互补,着力打造自己的新闻品牌,使之成为有效载体,实现新闻的最大价值。2011年《济源日报》在积极探索报纸、网络、手机报全媒体融合报道方式的同时,开辟了名为“网报互动”专版,每两周一期,将济源网、《济源手机报》上的新闻等与报纸进行互动,同时在济源网和《济源手机报》上也分别开辟了“网报互动”专栏。2012年,《济源日报》进行改版,将全媒体融合专版定名为“网事”,基本上每周一期,利用新媒体便捷的互动功能与报纸的深度权威等优势为补充,相得益彰,很多民生问题、最新消息、追踪报道、市民讨论等内容在“网事”版上得到了全面生动的体现。2012年3月,一位读者寄信给《济源日报》说自己的老母亲走丢了,希望媒体帮助寻找。得到这个线索后,考虑到新媒体的优势,以及老人的身体状况不容乐观,必须马上寻找,报社值班总编不是第一时间联系报纸记者,而是首先安排济源网第一时间刊发《帮我寻找老母亲》的新闻信息。等到下午《济源手机报》晚报版出版时,在网上看到该新闻的一位热心市民已经提供线索,帮忙找到了那位读者的母亲。第二天《济源日报》“网事”版对这个新闻进行了大篇幅的深度报道,社会反响强烈。由此,笔者认为,全媒体融合并不意味着每个媒体都要对一条新闻进行体现,而是要根据新闻本身以及媒体的实际情况,有“合”、有“分”地进行区别体现,这样既不会造成新闻资源的浪费,又不会给人以重复之感。但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各媒体的优势,无论是“分”还是“合”,要想在受众中引起反响,就必须找到一个有效载体,那就是我们要打造的“新闻品牌。”如今,济源日报社着力打造的全媒体融合新闻品牌——“网事”专版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济源百姓对于这个新闻品牌也越来越认可和支持。这个新闻品牌的成功打造对于提高《济源日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省级媒体已将发展触角逐步延伸到地市的形势下,地市党报只有利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全媒体融合力量,才能破冰前行、一路奋进。

(作者单位:济源日报社)

编校:赵 亮

猜你喜欢

济源日报社党报
济源体彩实体店全城“选美”
黄河流域生态治理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济源
2019年de第一场雪
梦幻老君山
济源钢铁六十年积淀发展捐款三千万元实现工业反哺农业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济源钢铁嬗变之道——探寻河南省人大代表李玉田的治企哲学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集体“失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