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此处
2012-04-29吴春晖
吴春晖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诗:“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海德格尔格外喜欢这句诗,借此提出了那个著名的哲学理论——“诗意栖居”。
一部《北京爱情故事》火了一首歌——《滴答》,而我要说的是,那是丽江的歌,响起在别的什么地方,不对味儿。似乎这歌儿也不应该火,不应该烂大街,它只适合安静的呆在丽江,从一个慵懒的淘碟店荡开,散落到滴着雨的街道上,只为击中一个从遥远的地方来看丽江的人。
丽江很懒,所以爱它的都是懒人。这一个去了还想再去,从此魂牵梦绕。那一个来了就再也没有离开,放下工作,否定之前的所有生活。这一个,那一个,是哪一个爱它比较深呢?抑或程度没有不同,只是这世间潇洒的人不多,只是不是所有人都敢凭感觉而活。
廖一梅说,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谈论的不是同一种东西。当我们说起丽江时,我们说的也不是同一座城。丽江是多面的,不同的人去那儿寻找不同的东西。有人寻找忘、隐、幽,惦记着它的下午;有人寻找艳遇与激情,惦记着它的深夜;还有人只是为了看一眼雪山上的一米阳光。
从前的丽江是一个质朴的女人,未经雕琢,浑然天成于天地间。也不知从何时起,也不知是自愿还是被迫,丽江不再遗世独立,不再以传统的方式存在于世间,原住民搬进了新城,丽江古城变成了一具空壳。于是,一个古朴纯真的女人华丽转身为一个小资女,引来全世界的小资,陪她一起喝咖啡。
小资是什么样子的?有点钱,有点闲,追求生活品质但流于刻意,追求与众不同但流于轻浮,看相同的几本书,听相似的几只曲子,自以为很懂生活……毕竟,小资是个符号,而符号化的生活是僵硬的,使劲儿往符号里钻的人,是造作和不自然的。丽江成了小资的朝圣地,小资口中眼里的丽江,也就成了一个小资女。
丽江古城里的小店太多,乍一看各有情趣,仔细品大多相同。它们卖相同的帽子、披肩、长裙,卖相同的甜点、咖啡,流露出不自信的神态与表情,仿佛知道自己原本并不属于此地。只是,木板下面的小河还在静静流淌,说着丽江曾经不是这个模样。
复古成了一种潮流,可是我们尚古,并不是崇尚古老,而是崇尚自然。小资文化席卷之前,丽江吸引世人的是它的原生态文化,小资女郎的前世,是金沙江边一个素面朝天的女子。
丽江古城的街角巷尾,都藏着东巴文化。也许是一个文具店正在出售一种很有质感的东巴纸,也许是一个匠人正在亲手缝制一只牛皮包,还有那些刻在墙上的吸引人去猜测的带着浓厚图画味道的东巴文。诸如此类的东西里深藏的,才是那个原味儿丽江,不时髦,不新潮,很安静,很自信。
丽江古城如今多被外来的经商人士占据着,原著民则搬进了新城,这像一个倒置。旅游业发展到哪里,文化便被破坏到哪里。
纳西族的祖先曾安详的生活在这个小城里,跳着东巴舞,信奉很有人情味儿的东巴教。东巴教是一种原始多神教,信仰万物有灵,它的祭祀叫做“东巴”,是智者的意思。他们精通医药、地理、农牧、礼仪等知识,并且能歌善舞,是人与神鬼之间的媒介,能祈求神灵给人间带来安宁。东巴教是一种世俗化了的宗教,神与人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无论在长相上还是在生活方式上,比如天神是个放羊的,又比如阴神、阳神也需要挤牛奶、织布、搓麦穗。这不禁让人想起奥林匹斯山上的诸神,他们像凡人一样生活,具有人的一切喜怒哀乐,贪嗔痴怨。会犯错的神是可爱的,信奉这样神灵的人们有着一种原始的健康,天生便知道如何生活、怎样释放。如果说希腊是一个奇迹,那么东巴文化也是一个奇迹,今天的丽江人不该让这奇迹消失。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诗:“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海德格尔格外喜欢这句诗,借此提出了那个著名的哲学理论——“诗意栖居”。大地之上、苍天之下、神灵面前的人,不应只是劳作、种植、奔忙,而应怀有珍爱、保护的小心精神栖居于世。丽江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想要栖居的地方,提醒你生活不只充满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