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网络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空间
2012-04-29胡年春
胡年春
【摘要】本文以三网融合为背景,在分别考察现有主要信息网络参与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广电网络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现状及未来可供发展参考的途径。
【关键词】广电网络;智慧城市;三网融合
近年来,智慧城市建设成为诸多面临城市管理、资源利用、发展转型难题的大中城市的共同选择。目前,对智慧城市的信息源、感知层及其应用层面的研讨可谓热火朝天。但是,对信息网络的讨论却仅泛称三网融合的大平台,且更多谈论的是通信网的开发利用。
无论是城市运行管理、居民服务还是产业服务,都需要以信息化为基础和支撑。为确保智慧城市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加大公共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大规模智慧城市应用成为可能。但是,智慧城市的信息网络,应该基于“利用和建设并举”的原则,不应忽视对原有网络资源的利用。
在传播网络多重化、运营主体多元化的现实面前,广州智慧城市建设有必要对现有信息网络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利用策略,达到最优效果。原有信息通信网络已经为智慧城市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尤其是覆盖城乡的广播电视网,应该充分加以利用。
智慧城市建设中有效利用广电网络的意义
广播电视一直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宣传阵地,多年来扮演着“喉舌”角色,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智慧城市建设中重视利用广电网络,不仅有利于加快广电网络的市场化,促进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智慧城市战略的顺利推进。
平台构成多元化。智慧城市信息采集、传输和使用要求网络容量更大,信息处理能力更强,信息使用更安全。但目前在智慧城市信息网络建设利用中,更多考虑的是诸如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网络,而忽视了三网融合中另一主力大网——广电网络。
我国现有广电网络覆盖面广,遍布城乡。资料显示,至2010年,全国电视机家庭拥有率达98%,拥有2台及以上电视机的家庭达29.7%。另据美兰德全国电视覆盖及收视状况调查,2010年全国卫星频道累计覆盖人口再创新高,达到390.7亿人次,较上年增加22.7亿人次;省级地面频道在本省的平均覆盖率也再创新高,达到62.1%,较上年同期增长5.2%。
但是,广电网络目前仍是一个功能较为单一,有待在智慧城市网络建设中开发利用的大平台。
服务人群广泛。广播电视作为家庭媒体,传播内容经过严格把关,适合所有人群收听收看。2011年,国家广电总局先后发布“限广令”、“限娱令”,规范广播电视传播中的广告播出和娱乐节目制播,要求加大新闻节目和道德节目数量,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化。可以说,在当今众多媒体类型中,广播电视媒体的内容最为健康,负面影响最小。
2010年电视仍然是传播最为广泛的媒体类型:85.7%的观众每天都会接触电视,平均接触频次达到5.2天/周;而发展迅猛的网络媒体则居第二位,平均接触频次为1.8天/周。
智慧城市要面向全体居民,为居民服务的最终目标应是使居民能更加便捷地、高效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在政府公共信息传播、智能医疗、智能家居等涉及面广的应用层面,广播电视作为接收终端具有明显优势。
可减少建设投入与消费支出。上海、武汉等地建设智慧城市方案出台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言: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变相成为一种“被服务”、“被宽带”的工程,要考虑校区、政区的差异化群体的需求,以公益性、服务性为主。如果费用跟着智慧化步伐提高,将会加重百姓负担。
在广州,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后,广州市有线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由原来的17元/月提高到26.5元/月。虽然整体转换后传输节目增多,但市民对提高收费不满,投诉较多,甚至有省政协委员也对此提出质疑。增加广播电视服务内容,可适度缓解用户的不满情绪。
同时,智慧城市建设点多面广线长,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期性工程,以信息采集为目标的感知层建设任务繁重,资金投入庞大。因此,充分利用广电网络的闲置传输能力,减少网络平台建设投入,能有效缓解智慧城市建设的巨大资金压力,并减少因新建网络系统给广大市民带来的服务使用支出。
有助于拓展广电网络发展空间。长期以来,由于广播电视承担着党和政府宣传喉舌的重任,主要履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职能,产业化起步晚,企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以传输广播电视信号为主的广电网络虽投入大、覆盖面广,但功能较为单一,蕴藏着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利用建设智慧城市的契机,推动广电网络运营主体转变经营观念,实现从单一业务向全业务运营转换,将极大地提高广电网络利用效率,推进广播电视的产业化进程。
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改善经营业绩,为广播电视内容生产、安全播出提供强有力支持,有利于强化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引导广电媒体积极主动投入三网融合,为广电媒体、广电网络开辟广阔的发展空间。
现有信息网络及其对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参与
智慧城市信息化需求将促进信息网络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需求包括:大量的互联网应用,需要高宽带保证用户的使用体验;智能分析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远端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物联网的应用,海量机器之间的信息交互,更需要信息传递与交互的实时性。
因此,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加大公共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但是政府并不是每个项目都直接投资,更多的需要采取“政府主导,牵手运营商”的模式,调动所有运营商的积极性,加快信息网络建设。为此,需要在深入分析现有信息网络构成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引导与合作。
现有通信信息网络的总体格局及其参与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是:
中国电信宽带网络优势突出,深度参与广州智慧城市建设。目前,中国电信的宽带网络已经实现普遍覆盖:骨干网络带宽达到22T,国际出口带宽达到760G,宽带用户数超过7000万。随着“宽带中国·光网城市”工程的启动,未来三年,所有城市都将实现20M~100M到户的接入能力。
2011年5月30日,广州市政府与中国电信广东公司签订“加快转型升级,建设无线城市、智慧广州”十二五信息化合作框架协议,在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和更长时期内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推动新一代互联网IPv6、光纤到户等下一代网络的演进升级,扩大光纤到户规模,提高互联网入户带宽。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注重发挥中国电信在网络、技术、服务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着力提升和优化信息化发展环境,协调信息资源共享、专项资金安排、补贴优惠政策落实等事项。
中国移动称霸移动通信领域,推出“信息广州”战略规划。2012年4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统计数据,一季度全国电话用户净增3149万户,移动用户净增3257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新增3672万户。截至2012年2月,国内近10亿手机用户中,中国移动占6.614亿户,“移动第一网”地位牢固。
早在2009年7月,广州市政府就与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签署共建“信息广州”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通过政企合作,加速建设“网络无所不在、信息随手可得、服务随时获取、网络经济发达”的网络化城市。根据协议,中国移动广州分公司将投资100亿元,新建TD基站约1.2万个,实现广州市全境7434平方公里无线宽带网络100%覆盖。
中国联通不甘落后,积极参与智慧广东、智慧广州建设。目前,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分享目前国内的宽带业务牌照和骨干网,以及90%的国际互联网出口,并拥有1.6亿2G用户及4590万的3G用户。
2011年12月21日,中国联通广东省分公司与广东省经信委签署协议,重点实施“861”工程,共同推进“智慧广东”建设。广东联通将在十二五期间投资395亿元,加快实现全省21地市在WCDMA网络的HSPA+覆盖,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将3G网络速度提速至84Mbp/s,2012年投入将超过110亿。
2011年8月9日,广州联通与广州市交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智能交通为平台,助力数字化智慧广州建设。针对交通运输领域的个性化需求,推出交通应急调度指挥系统、智能公交、智能汽车、移动警务等一系列行业应用服务。
广电网络整体转换基本完成,但主要还是用于传输电视信号。2006年5月,广州启动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2009年,广州主要城区即已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有线电视用户超过250万户,出租车、公交车、户外大屏幕安装的移动终端达20000多个。
2008年12月29日,在原广州市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的基础上,组建广州珠江数码集团有限公司。集团成立后,积极推动双向互动电视建设,已建成互动电视业务平台,并加快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的推广,力图将家庭电视机变成多媒体信息终端。
但珠江数码参与智慧广州建设举措不多,力度不大。2010年5月17日,珠江数码与中国移动广州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出三屏合一业务,市民可通过手机、电视浏览广州无线城市门户网站——智慧广州,了解政务信息,查询手机话费余额、公积金、车辆违章等信息,订购珠江数码的电视节目及点播节目。
广电网络现存问题及其发展空间
广电网络运营体系“各自为战”、“市场化程度低”向来被在市场化方面走在前列的电信方所批评。各地广电企业产权复杂不易整合,筹划中的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组建工作也进展缓慢。在广州,目前市区同时存在广东有线(省网)与珠江数码(市网)两个网络系统,其中省有线在广州市区直接管理的数字电视用户超过90万,接入网覆盖广州市所有的区域,与市网重合。省内网络尚且各自为政,建立统一的全国广电网络难度可想而知。
从内容供应看,目前频道编排节目和可供点播节目都很难说令人满意。双向改造前广州有线网络共传输58套节目,宣传资料称改造后能传输500多套数字节目,但实际上,目前只有100套左右的节目,与网络视频服务相比,其点播节目总量更是少得可怜。
除上述网络系统和内容供应方面的问题外,广电网面临的另一个难题是接收终端。目前,市场上智能电视机厂商大力宣传云电视、互联网电视,但实际上,智能电视总体接通率偏低。究其原因,首先是家庭带宽严重制约了智能电视的联网率,即使广州目前比较普及的4M甚至8M的ADSL也很难保证互联网视频在大尺寸平板电视上的播放流畅度。另外,操控复杂也是诸多消费者抛弃电视联网的主要原因。互联网电视需要消费者靠一个遥控器完成上网甚至发邮件等复杂操作,众多消费者试过之后都知难而退。
然而,正是由于广电网络存在上述诸多不足,其未来开发才具有巨大潜力,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中国有线电视经历近3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有线电视用户国。截至2010年底,我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1.89亿,有线电视干线网络超过330万公里。有线电视以其频带宽的特点被世界各国专家公认为“信息高速公路的最后一公里”,具有巨大的产业开发价值。当前,中国的有线电视正在向数字化、多功能化、产业化和全国联网的方向发展,有望成为国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广电系统致力于打造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也为广电网络增强了参与三网融合的实力。2009年7月31日,国家广电总局、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举行中国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启动暨上海示范网合作协议签字仪式,标志着中国NGB建设正式扬帆起航。目前,上海有线电视网络已完成更新换代,NGB示范网用户总数达到200万户。未来三到五年内,全市500多万有线电视用户将基本实现NGB改造,网络承载能力达到“T级骨干,千兆到楼,百兆到户”,成为上海“智慧城市”的主要信息基础设施之一。
此外,广电网络新业务模式也在不断探索之中。在广州,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珠江数码集团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规模的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商之一。宽带用户超过16万户,高清互动电视用户数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宽带信息网络实现了城区全程全网的双向覆盖,为广大市民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高清互动电视、移动数字电视、CMMB手机电视等新业务。例如,CCTV为满足高端用户需要而开辟的付费电视频道,通过频道专业化、受众细分服务,将排斥广告的电视观众从广告中分解出来,采用观众付费的方式经营,形成新媒体。[5]
我们相信,只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广电网络运营企业自身积极介入,在智慧城市信息网络建设和开发进程中,广电网络必定大有作为。
(本文为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三网融合对城市广播电视台运营机制的影响及对策”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0B22)
参考文献:
[1]中国广告协会网.美兰德全国电视覆盖及收视调研成果揭晓[EB/OL].http://www.cnadtop.com/news/nationalNews/2010/11/5/4d1ec387-abe0-4801-9c3a-73664f6584d5.htm.
[2]广州市新闻中心.智慧广州五个新引领广州未来发展[EB/OL].http://www.gznews.gov.cn/node_1816/node_1834/2011/12/30/13252480489252.shtml.
[3]珠江数码[EB/OL].http://www.969368.com/channel_433.jsp.
[4]东方早报.上海百万家庭接入下一代广电网络百兆带宽[EB/OL].2011-12-2.http://www.cww.net.cn/news/html/2011/12/2/2011122842501281.htm
[5]樊娜.新媒体对广电传播模式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2011(5下).
(作者为华南农业大学传媒系教师)
编校:郑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