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校长
2012-04-29田玉霞
田玉霞
在教育界,有一种说法:“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话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校长素质与学校发展的关系。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个优秀的校长可以使一所学校焕发勃勃生机,而一个低能的校长则可以带垮一所学校。
当好校长不容易,在新时期当好校长更不容易。在新时期怎样做好校长呢?
一、更新教育理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而后才是行政的领导”。教育思想包括教育认知、教育观念、教育理念三个层次。教育思想从教育认知开始,在教育认知基础上形成的对教育的看法和见解便是教育观念。而教育理念则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层次,它是校长关于教育的价值取向以及教育的理想、信念等。“思想是老子,行动是儿子”,要办好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前提。
有这样一个故事——
1979年,中美互派教育考察团,对两国教育进行评估。中国教育考察团对美国学校的评估结果是:教室如市场,学校不重视文化课,而是非常重视音乐和体育等学科,特别是小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非常受到重视;孩子不遵守纪律,上课乱动,二年级了还不会背乘法口诀。结论是:20年后中国的教育必将超过美国。美国教育考察团对中国的评估结果是:孩子遵守纪律,非常勤奋,甚至一大早拿着饼去上学,晚上回家还有大量的作业。结论是:20年后美国的教育可能会落后于中国。
现在看来,两家的预言都错了,错的根本原因在于:高估了整齐共性的作用,低估了个性弘扬的价值;高估了知识训练的作用,低估了创造精神培养的意义。
教育实践证明,“应试教育”弊端太多,校长必须推进素质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校长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第一个转变,由主要是给学生传授知识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转变。过去的课堂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今后要转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二个转变,由传授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传授式教学是西方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统一的图纸、统一的工序,加工成一个模子的产品。21世纪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启发式教学。第三个转变,由只重视智力因素培养向兼顾非智力因素培养转变。对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的往往不是智力因素,而是非智力因素,如勤劳、拼搏、进取、奋斗等。
二、增强人格魅力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是做师生工作的。现在的师生往往“认理不认力”:认理,即认情理;不认力,即不认威权力。校长靠“理”可以聚人,把师生团结在自己周围,靠“力”就会成为孤家寡人。校长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人。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一个最主要、最重要的品质(不具备这个品质,就不能当校长,就像不是任何人都能当教师一样)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觉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其实,校长对师生都应该有一颗爱心。校长要当好师生的服务员,平时主动了解师生的困难,并积极创造条件为他们排忧解难,把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校长应以助人发展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责任。助人发展,第一,要帮助师生规划发展方向,向他们提出发展目标;第二,要尽量满足师生发展的合理需要;第三,要为师生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平台、营造氛围。
校长要胸怀坦荡,要能够听得进逆耳忠言,装得下不同意见,能够和全校教职工团结合作,促进学校发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教师工作出现了过错,校长应帮助其认识过错,给其改过的机会。宽容是一种重要的道德力量,它会在人的思想上引起强烈的震撼。“宽则得众”,宽大的胸怀,宽容的心地,会创造出一个舒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每位教师干得舒心、顺心,让每位教师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校长要有胆识。校长要秉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敢于担当,遵循教育规律地进行教育改革和创新。当然,胆识一定是需要文化修养作为“底色”和支撑的。所以校长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有专家认为,校长要学好三种理论: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管理理论,要掌握三种知识:专业知识、新技术知识、财经法律和人文知识,要提高三个水平:教学水平、工作水平、语言文字表达水平。有了这些“底色”,校长才能大展身手。
有人格魅力的校长,会把所有师生凝聚在一起,把教师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使教育教学工作扎扎实实地推进。
三、提升管理水平
我国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校长如何管好“家”呢?
首先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团队。领导班子成员结构要合理:第一,人员组合合理;第二,专业结构组合合理;第三,年龄结构合理。在领导班子建设过程中,校长要在分工中授权,即在行政分工中,校长把相应的权力下放给每一个领导,每一个领导都分线、抓面、定点,具有指挥、检查的权力。
其次要实行民主管理。“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校长再优秀,以一人之力抓管理工作,无论如何也抓不过来。校长应该调动全体老师的积极性,使每个人都当主人翁。学校内部的民主管理,首先,可使决策科学可行。校长必须尊重教职工的民主权利,切实听取各方面建议,做出科学的、可行的决策。其次,是群众教育自己、管理自己的好形式。学校大事应让教师参与讨论、修改、补充、完善,将它变成教师自身的意愿和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觉悟会提高。在民主管理中,校长应加强自身管理,处处以身作则,不仅靠“有声语言”,更应靠“事实和行动语言”来管理学校,这非常重要。
再次要加强充满活力的制度建设。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管理办法,制定充满活力的规章制度是实现学校管理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制定必须确立激励性原则,这样才能使规章制度具有活力。譬如制定“师德奖励办法”“教学成果奖励办法”“立功竞赛奖励办法”等,以评人之长为主要内容,从正面加以引导,增强教师竞争意识。在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科学性途径。譬如,可制定过程管理与终结管理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尽力避免不公正管理的出现;可制定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尽力避免评价的单一化、片面化。
四、发展学校特色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创建学校特色,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素质教育与创建特色学校两者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而创建特色学校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外在体现。
学校要办有特色,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校长要有独特的办学思想和领导风格。这是因为,学校办学特色其实是管理者独特的办学思想和领导风格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具体反映。校长要对教育理论和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要对教育现象进行哲学思考和本质把握,并对对本校独特历史、资源充分挖掘,然后从学校实际出发,在教育方针和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提炼,概括出学校的特色办学思想。
学校要办有特色,校长还要培育别具特色的教师群体。学校特色必须依靠一支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去打造。校长要重视特长师资的培养和使用,不拘一格用人才。通过别具特色的教师群体,打造出特色项目。
最主要的是,校长要带领全体师生,铸造独特的学校文化。独特的学校文化是特色学校本质的标志。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校园内师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与精神面貌。学校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陈玉琨教授曾说:“给我十个北大的学生,十个清华的学生,我只要与他们交谈十分钟,便可知道哪些是北大的,哪些是清华的。”两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不同,对学生的影响就不同,学生的表现就不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会孕育出有特色的学生。
责任编辑/刘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