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五月风暴与信仰危机

2012-04-29周旭东

粤海风 2012年2期
关键词:戴高乐风暴知识分子

周旭东

1968年,丰衣足食的法国爆发了五月风暴。这场运动先从学生开始,随后在工人和知识分子中展开。运动持续时间并不长,主要事件在一个月左右,但却导致法国全国瘫痪,国会解散和总理下台,并动摇了总统戴高乐的统治。

运动的大致脉络是这样的:

当年3月22日,大学生占领了巴黎南特尔学院,接着,5月初,巴黎大学的学生接过造反旗帜,五月风暴的大戏正式开始。教育部宣布关闭大学,欲平息学生骚乱。警察进驻学校,引起学生与警察冲突,接着,其他地区开始有骚乱发生,事态进一步恶化。当时的总统戴高乐表示坚决不手软,但事态似乎并无好转。5月10日,更大规模的直接冲突发生。这时,政府似乎觉察到此前的手段有些不妥,总理蓬皮杜开始释放学生,试图使事态缓解,但事与愿违,5月13日工人加入进来,宣布罢工,打出了要求总统戴高乐下台等口号。此时,学生与工人开始出现分歧,但运动规模仍在扩大。5月中下旬,整个法国彻底陷入瘫痪状态。戴高乐5月24日发表电视演讲,表示愿意进行公民投票,进行各项改革,但正处于革命激情高潮期的人们对之没有热烈的回应。蓬皮杜开始与罢工的工人谈判,但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这时,左派政治人物开始上场。5月28日,左翼联盟领袖密特朗迫不及待地出来为法国的政治前途进行规划,宣布如果戴高乐下台,将由前总理弗朗斯任临时政府总理,自己也将参加总统竞选。但左派的声音似乎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事态继续恶化。这时,强硬派、温和派和奉为知己的左派都提出了方案,都没有解决问题,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如何发展。一部分知识分子出来为运动中的学生和工人摇旗呐喊,而另一部分知识分子则对运动持鄙视态度,率领另一部分学生、工人、市民为政府站脚助威。正在此关键时刻,唯一见过大场面的总统戴高乐却又突然失踪,前往法国驻德国的军队会见那里的总司令。戴高乐的出走让法国各阶层陷入更大的恐慌,造反者和不同意造反者都不知道将来会出什么乱子。5月30日,戴高乐再度现身总统府,通过收音机向外界宣布,解散国会,重新选举,并且呼吁人们支持民选的政府。当天晚上,支持戴高乐的学生、工人、市民和知识分子等约一百万人也举行了游行,事态开始有所好转。6月,戴高乐在大选中获胜,并获得议会近四分之三的议席,危机结束。但事情还没完,第二年4月28日,法国人卸磨杀驴,通过公投否决了戴高乐的政治改革计划,戴高乐总统因此辞职以示负责。

五月风暴以造反的形式开始,以右派在议会中选举获胜结束,其间跌宕起伏,场面相当的复杂微妙。至今,这场运动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但关于这场运动的起因、性质甚至一些细节的来龙去脉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而最让人感到困惑的,是这样一个问题:五月风暴为什么会发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5年结束,在这之后的二十多年,是法国历史上难得的飞速发展时期。戴高乐在二战期间,组成自由法国,与纳粹德国英勇斗争,可谓是功勋卓著。战后,法国政府一度动荡多变,但经济的发展似乎并没有停止。1958年,戴高乐成为法国总统,法国第五共和国开始,法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戴高乐上台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法国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在五月风暴到来前的时候,法国全国上下形势一片大好。

经济上,法国已经成为第四大出口国,黄金储备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第五共和国这十年,经济的增速每年都在5%以上,失业率基本为零,只在个别年份上有些失业人口。全国城镇化迅速,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中产阶级占有了全国人口的大部分。从生活上看,法国人的生活堪称富得流油。五月风暴到来之前,法国一半的人有汽车、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等等这些在当时的中国人看来极度奢华的生活物品。即便是今天的中国,在一些指标上,恐怕也没有达到法国当时的水平。

政治上,法国果断结束对阿尔巴及亚的殖民统治,在殖民地人民纷纷独立的历史大趋势下把握了政治主动,相比拖泥带水的越战中的美国,表现更胜一筹。第五共和国的成立已有十年,这十年政坛安定,走马灯似的政坛乱象已结束多年。

外交上,法国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极力打破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主地位,恢复法国在西方国家乃至国际事务中的位置。1966年,法国退出北约军事一体组织,将北约理事会赶出法国,1967年,将美国驻军赶出法国,不仅如此,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法国站在了阿拉伯国家的一方,反对美国和以色列。更令西方世界刮目相看的则是法国对中苏关系的处理上。1964年,法国打破美国的反华阵线,与中国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同年,戴高乐访苏,大大改善了法苏关系。较之法国如此成熟而大度的表现,此时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其言谈举止则显得那么的神经质和小家子气。

军事上,1960年,法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让法国人民欢欣鼓舞,腰杆硬了不少。

法国已经做得足够好,戴高乐做得已经足够好,社会是如此和谐而高效地发展,以至于好多人已经不知道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已经想不到该去做什么好了。物质极大丰富,民主制度健全,言论自由,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似乎在当时的法国已经提前出现了现实样板。

正是在这样的一个一片和谐的氛围中,五月风暴到来了。它来得如此莫名其妙,以至于在最初的阶段,政府根本就没有把它太当回事,认为那不过是一群荷尔蒙分泌太多的青年学生在瞎胡闹而已。戴高乐总统身经百战,也没有想到会差点阴沟里翻船。直到这件事情闹大,各色人物才开始重视,但为时已晚,运动从学生到工人又到知识分子,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最后到全国,此时,任何一种力量出来解决问题,民众都不买账。最后,一个看似以左派形式开始的运动,却以右派的胜利结束,这也着实让人纳闷。

任何社会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问题所涉及的人不足以形成一股社会力量,来发动一场社会运动,或者,在社会问题才开始出现时就已经被人发现和重视,并很快解决了。社会运动的发生总会从一个起点开始,然后调动其他有相同或类似追求的人物进来,最终形成一股社会力量,对抗社会或政府。没有学生的揭竿而起,可能工人、知识分子也不会带着自己的诉求加入进来。在所有的参加者中,学生的诉求无疑是最富于理想主义的,最缺少功利色彩的。一群吃饱喝足的青年学生,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起来造反,这是为什么?中产阶级被认为是社会稳定的基础,但法国当时的中产阶级比例已经很高,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们也出来造反,这是为什么?知识分子生活在一个自由主义的社会中,社会地位极高,人受到尊重,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们也出来造反,这是为什么?

五月风暴的发生,其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这里有国际的,有国内的,有政治的,有经济的,有直接的,有间接的。但在这样一个如此和谐而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产生五月风暴这样的社会危机,在我看来,可能主要还是精神层面的原因。

五月风暴来临之前的法国固然是繁荣而和谐的,但也并不是没有问题出现的苗头。

五月风暴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五月风暴前后的国际社会,正处于一个东风压倒西风的年代。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这场运动让西方主流媒体怀着一种复杂的情怀冷嘲热讽,但却相当地鼓舞了各国的热血青年。在国际上,美国发动的越战正遭到一切反战人民的反对。作为社会的精英阶层,欧美的大学校园更是这种反战运动的主角。1968年2月,柏林爆发了青年学生的反战大游行。在拉美,革命成功后的格瓦拉选择了与卡斯特罗不同的道路,钻入南美的密林深处,继续他的革命生涯。1967年,这位在左派青年中享有极高声誉的革命家牺牲在玻利维亚的密林之中。所有这些国际上的风云事情都深深地触动了当时欧洲和法国的青年,也影响着整个欧洲的思想界和普通民众的价值取向。

在法国国内,各种思想理论充斥在校园里和社会上。在校园里,正统的课堂教育之外,无政府主义,托洛斯基主义,存在主义,毛泽东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同学们之中广为流传。不仅如此,此时的法国本身就盛产思想家,而且,思想潮流也影响了包括电影、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从而将思想的影响传到了普通人那里。新的东西太多太多。不安于现存社会,去追赶不断变化的潮流,在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当中颇为得势。任何一种可以为改变现实提供理由的理论都很得势,但追求太多,有时难免思考太少。理论本身可不可行,在许多人眼中,是不知道的,不过没关系,思想虽然混乱,但反叛却是共同的旋律。

风暴到来时的法国处于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的制度之下,它的主流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的,是自由主义的,但在法国的年轻人当中和社会上,反叛的思想已经在发展壮大。开放的时代,一切有利于现政权和不利于现政权的信息都会以一种肆无忌惮的方式传播,而不管你是不是喜欢。风暴到来前,在东风压倒西风的国际大环境下,法国的青年与政府基本上已经是离心离德。政府掌握着所谓话语权,但事实上政府并没有能够在理性上对国际国内的大事给予学生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看似强势的宣传机器其实基本上处于对自己的观点难于自圆其说的尴尬境地。声音大不等于就握有真理。对年轻人而言,政府的教育是一回事,而自己的信仰则是另外一回事。五月风暴到来前的大学里的学生,主要都是二战之后出生的。他们没有经历父辈的生与死的战争洗礼,没有尝过在物质上极度贫乏的滋味是什么,更不知道尊严还不如畜生时的感受。这一代的青年,成长于吃得饱、穿得暖、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他们身上的任务显然应该是不同于他们的父辈的。波澜壮阔的二战虽然残酷,但也造就了伟大的事业,和平时代的年轻人,也渴望着建功立业。人固然是要吃饭的,但吃饱了没事干也是不行的。国际上发生的风云大事和理论上的宏大叙事使青年学生有一种怀才不遇之感。当政府无法给予年轻人一种令人信服的信仰时,年轻人就自己去寻找自己的信仰。这是个信仰缺失的年代。除了信仰,年轻人什么都不缺。在一些人看来,现实的社会是完美的,但在年轻人看来,现实的社会是什么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应该被改造的。年轻人,是一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这支力量出了问题,社会的动荡就在所难免。

不独青年学生,其他的阶层也是同样。社会上的思潮很多,人们自由选择自己的信仰的机会也多。国际国内发生了太多太多的大事,太多的理论对相同的社会现象做出不同的解释,各种思潮虽然很乱,但否定现实则是共通的个性。很多人都缺乏对于现实社会的认可。只是和学生所不同的是,其他阶层更多了些实惠的政治经济诉求。

此时的知识分子也是一堆反叛者。如上所说,法国的思想界当时更是热闹,思想家们生产着各种思想,但唯独为政府唱歌的声音太少。政府为知识分子搭了自由言论的台,而知识分子则唱起了解构主义的赞歌。

政府的理论无法给予人们一种更令人信服的关于现实的国际和国内大事的解释理论,也无法证明和谐而高效发展的今天正是所有法国人所梦寐以求的,根本就不需要再通过革命对现实进行任何改造。在一般人看来,现实是怎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改变现实。社会的确在高速发展,但信仰的缺失,使人们对现存社会存在的合理性普遍缺乏认同感。最终,青年学生的星星之火,燃到了工人,燃到了知识分子,燃起了五月风暴。

造反开始了,斗争指向了现政权,但没有人知道目标是什么。五月风暴的到来,是因为政府站在了邪恶的一方而造反者站在了正义者的一方了吗?

也不是。

正如上面所说的,戴高乐历经二战,是一位少有的极富能力的领导者。他所领导的法国在战后日子过得蒸蒸日上,为二战时法国不堪一击的熊样挽回了好多面子。法国人的自信心也随之高涨。应该说,和战后的许多处于重建时期的西方国家相比,这个政府,不仅是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根本找不到要推翻它的理由。

作为造反者的一方,学生、工人、知识分子的立场又是什么呢?他们的追求又是什么呢?

社会运动,口号是重要的,它代表了运动参加者的政治立场、道义品质、价值取向。这是五月风暴时的一些口号:

前进,同志,旧世界已被你抛在脑后。

有多少报道,就有多少质疑。

你们虽富犹惧,虽生犹死。

要做爱,不要作战。

我操了社会,社会却给我好处。

在书写之前,先学会思考。

在教堂的阴影下,怎能自由思想?

粗鲁是革命的新武器。

没有革命思想,只有革命行动。

所谓选举,全是骗局

这些口号,反映了这是一场情绪化的而缺乏组织和理论指导的运动,也反映了这是一场价值和道德观混乱的运动。太多的口号,无法证明这是场关于理想抑或是正义的革命,它更像是一场情绪狂欢,一场与高尚、正义无关的群氓的狂欢。

口号一经提出,无疑对团结和疏离政治势力会有一种立竿见影的作用。五月风暴的口号,既快速地团结了最初的一大部分参加者,也同样为日后一些人离开这个队伍和反对这次风暴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仅仅二十天左右,运动的参加者便分崩离析。

正是这些性质各异的口号,才使各种政治势力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这里比较典型的是法国共产党的态度。法共最终给这次运动中最为耀眼的学生的定调是“假革命分子”。一些西方左派后来曾攻击法共,认为他们在伟大的群众运动面前立场错误,表现不积极,但现在来看,法共不冷不热的态度可能是最为恰当的。从信仰的角度看,法共的态度可能不够现实,但足够真诚。

五月风暴的口号,在政治立场上是模糊不清的,在道义品质上是平庸的,在价值取向上是卑微的,在理论上是混乱的。这反映了参加者在运动中的困惑、迷茫与非理性。和绝大多数人类历史上的进步的运动——比如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运动——相比,五月风暴显得灰色而龌龊。

五月风暴,开展得虽然热火朝天,但基本上是以一种和平的方式进行的。这也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矛盾心理,人们既无比留恋这个社会,又想改变这个社会,但就是不知道该如何去改。于是,在一阵子的轰轰烈烈之后,人们又回到了斗争的起点。随着五月风暴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激情走向理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革命”。五月风暴如火如荼,但越到后来,分化就越为严重。这种分化,不仅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化,也有工人与工人的分化,更有学生与工人的分化,甚至是冲突。

五月风暴不是一场正义反对邪恶的战斗,但它毕竟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五月风暴是一个在东风压倒西风的国际大环境下,从学生开始的一场因对现存社会的信仰缺位而产生的貌似革命的假革命的社会运动。

从历史经验上看,法国人历来就不缺少革命的热情,但向来缺少革命的目标。从法国大革命到五月风暴,莫不如是。和享受胜利果实相比,法国人可能更在意革命过程中的快意。五月风暴因缺少对现存社会的合理解释的理论而发生,又因为缺少更为合理的造反理由和更为明确的斗争目标而回到起点。在那之后不久,法国和国际的左派势力开始退潮。宏大叙事的空中楼阁在激情过后,最终让位给平静的日常生活。法国人在经过五月风暴这一番煞有介事的革命演习后,心安理得地又回到了起点。

当一个社会的普遍思想认识不具有共识时,则整个社会就会出现困惑,从而出现混乱现象。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无论是政治挂帅还是经济挂帅,其实都是片面的。丰衣足食的法国爆发了五月风暴,更加丰衣足食的美国爆发占领华尔街的运动。中国未来的风暴,恐怕也不是因为缺钱的缘故。

(作者单位:中国寰岛集团公司)

猜你喜欢

戴高乐风暴知识分子
戴高乐为何选择中国
名言趣画
《风暴中奔跑的树》
玩转脑风暴
可怕的大风暴
2015A/W暗黑风暴来袭!
近代出版人:传统知识分子与有机知识分子
复兴之路与中国知识分子的抉择
知识分子精神内涵的演变——基于西方几种主要知识分子理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