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内在情感 进行真情朗读

2012-04-29李玉亭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2年2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情境

李玉亭

新课标倡导,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培养语感。毋庸置疑,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如果能得到有效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真正的朗读应该达到“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唤起情感体验,进而探求作品内涵”的目的。

不可否认,目前的朗读教学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如不少教师通常都是先在课文中找到一句或一段话中的几个重点词,并强调这些重点词在朗读时声音的高低、语速的急缓,能否加一些动作或带上一些表情等,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朗读。这时,学生往往都会刻意地去注意重点词的高低快慢、轻重缓急,而文本的整体情感却几乎被完全忽略了。由于缺少学生的自主体验,没有产生真正的情感,尽管朗读的形式多样,但仍旧难以真正达到朗读教学的目标。

什么是真正的朗读呢?叶澜教授曾经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文字,才能使其变为生命的涌动。笔者认为,真正的朗读是读者在充分理解文本之后,直接感受到了作品中的生活气息,内心的情感产生了变化,唤起了情感体验,之后再通过读,把这种情感自然地流露出来。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教师、学生、文本、作者之间产生了共鸣,学生的情感真正地被激发出来;二是朗读的情感表达是一种自然的流露,是一种真情的表达。朗读不仅要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形”,还要让他们触摸到语文的“情”和“神”。那么,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真实的内在情感呢?

一、要为孩子的朗读铺路搭桥

1.情境再现, 让情感在自然中流露

情境再现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孩子根据动画情境和自己的理解,再加上辅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使学生身临其境,内心产生一定的感受和情绪体验。此时的朗读是一种真实、自然的情感流露,在这种情境交融的教学活动中,就会收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2.顺势引导, 把学生引入朗读的殿堂

“引导”也就是点拨。教师的顺势引导能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在思维上达到同步。教师可在恰当的时候,采用委婉迂回、引路入境的方式指导学生朗读,把学生引入朗读的殿堂,带给学生一种听觉的享受。

3.巧用拓展, 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的确,语文学科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综合系统,而拓展朗读这一环节起着“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整体结构和情感变化,自主设计一个特定环节,它可以是一段拓展文字、一组表情或者动作,为课文后部分的情感基调找到准确的定位,为学生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做好铺垫。有了这个基础,学生每一处的朗读都会是那么让人心醉,扣人心弦。

4.教师示范,点燃学生朗读的热情

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朗读水平,教师的朗读到位了,才能正确地指导、点拨学生,从而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二、要关注孩子的心理角色定位

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角色组合,“角色混淆”和“角色冲突”是学生容易产生心理困扰的根源。如果按照课文人物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经常会出现学生与作品人物不相契合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考虑到学生的感受与特点,了解他们的心理角色定位,这样,才能避免“笑场”之类的情况发生,才不会冲淡整节课的朗读气氛。

三、要给孩子树立信心,建立气场

通过多次实践,我发现有一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这种方法就是真诚地询问学生:“你能通过你的读,让大家感受到你的高兴、伤心、失望……吗?”

不难发现,这样做不但可以使学生自己要读,还可以通过读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这种情感,进而打动别人。这样,学生无形中就有了动力和信心,朗读时他会感到,此时,正有很多人跟自己产生了共鸣。这种“气场”有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自然就高,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

实践证明,重视朗读,可以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张扬其个性,使学生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责 编 木 子)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