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宏观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2012-04-29孔养涛
孔养涛
[摘要]我国宏观教育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教育形式多样但流于形式;教育重理论轻实践;教育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有利于为宏观教育的发展,乃至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关键词]宏观教育;内涵;问题;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2 — 0131 — 02
一、对宏观教育的产生及内涵的认识
宏观教育的理念,在国外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但在我国开始认识宏观教育的时间并不长。真正完整而深入的认识宏观教育应该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对于宏观教育,我们可以分两个角度来理解。首先,宏观教育是以“宏观”为基本,是普及、教育宏观方面的理论知识(比如国民经济、国家战略规划等);其次,宏观教育是以“教育”为基本,是从宏观层面进行教育,比如教育方针政策规划等。宏观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多目标、多功能的有机和有序的社会大系统。一般来讲,宏观教育系统的组成包括学校教育系统、技术教育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三部分。其中,技术教育系统主要涵盖了作为职业教育、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的各种技术教育;社会文化系统涵盖了家庭教育、各种文化艺术活动、民主教育、法制教育等〔1〕。
宏观教育的产生绝非偶然,从上世纪开始,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来又出现了冷战,美苏争霸,亚洲的崛起等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变迁。各种背景交织一起,致使诸多教育思潮纷纷涌现,其势汹涌澎湃,波澜壮阔,猛烈冲击着各国政府的教改对策。其中冲击力最大,最为典型的包括以下八个方面:教育的科技取向思潮;教育的经济取向思潮;终身教育思潮;教育个性化思潮;教育的社会价值取向思潮;教育的全球价值取向思潮;教育国际化思潮;教育信息化思潮〔2〕。综合分析以上八个方面我们发现,宏观教育的产生既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所涉及的内容繁多,但宏观教育所涉及的内容十分重要。尤其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教育背景多元化发展,而且接受现代教育理念时间并不长的国家而言,宏观教育的意义更是非同一般。因为在这样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中,经济要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首先就要依靠教育,教育影响人才培养,人才又影响科技,科技影响经济,这是一个连锁反应。宏观教育在其中起到了枢纽的作用。本文拟通过对我国现有的宏观教育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为宏观教育的发展,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完善提供更多新的思路。
二、我国宏观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1.教育形式多样但流于形式
在我国宏观教育体系中,教育形式可以说是多种多样,从正规的学校教育到继续教育,从职业教育到业余培训,还有一些电大、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面对种类繁多的教育形式,貌似在践行着宏观教育的宗旨,但其中真正能提高人们文化水平的却还是以正规的学校教育居多。究其原因,还是我国的许多教育过于功利化,追求多、快、好、省的办学思路。以函授教学为例,真正按时去学校上课的函授生能有多少?真正是靠自己考试考上函授的又有多少?总体看来,我国目前在宏观教育理念时,仍然是过分的片面追求以文凭和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没有认识到教会学习者学习,形成学习能力是终生教育理念的核心和关键,往往给予学习许多功利色彩,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把教育拖入到应试教育的误区〔3〕。而且,很多教育形式还停留在政绩工程上。
2.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目前,各种教育形式都有属于自己特定的教学内容。但经过观察发现,很多不同教学形式学习的内容是大同小异的,基本上都是重理论轻实践;重考试轻应用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高考,目前我国的高考考试命题受教学大纲的局限,以“知识立意”为中心,轻能力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死记硬背。虽然说目前我国高效招生规模出现了很大程度的扩大,但毕竟不同分数的学生还需要上不同层次的学校。分数高了才有更多的选择权,分数低了只能上一些层次低的学校,二者很可能就会影响到未来个人的发展。所以高考的选拔功能还非常明显,这就导致了考与学双方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了达到选拔的目的,高考试题年年向偏、难、深发展。而为了在高考这个“过桥”式的比赛中胜利,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放在研究高考考题上,非常具有针对性,考什么学什么,不考的一律不学〔4〕。另外,大规模的扩招,很多学校已经是“人满为患”,尤其是一些社会科学类学科,很多学校一个专业一届就招几百人,一堂课老师要讲给这几百人听,一堂课下来,后面的学生根本什么都没听见。更不要说实习实践,哪有这么多机会让每个学生去实践,实践也只是停留在学生培养计划里而已。
3.教育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
从我国目前教育的举办来看,政府主导兴办教育占主要部分,社会资金以及社会资金参与兴办的教育比例很小,基本上教育和市场之间是脱离的。主要是因为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相应地也是靠计划来调控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无从谈及市场机制的利用。直至90年代初,当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之后,这才遇到教育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公办学校要想发展,就要想着法的从政府获取资金,有了资金才有了发展的资本;民办教育要想发展,就要从学费中获得收入。基本上是公办是公办,民办是民办,很少有真正的多元化投资办学模式,而恰恰正是这种办学模式才最有生命力。因为办学形式的问题,不能很好的依靠市场和社会发展,导致教育始终缺乏生机。
三、我国宏观教育发展对策分析
1.深刻发掘各种教育形式内涵
宏观教育是一种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分散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等各种形式的高度概括。践行宏观教育的理念,需要我们深刻的认识各种教育形式的內涵,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各种教育形式来充实自我。以高等教育为例,高等教育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的教育形式是指学生在国家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日在校学习的教育形式。采取全日制高等教育形式的学校称为全日制高等学校。非全日制的教育形式是指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部分时间在校学习,其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或者全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的教育形式,包括各种实施高等教育的夜大、函授大学、电大等。每种不同的教育对应的都是不同的教育教学体系,各自在宏观教育中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的认识各种教育的本质,然后才能更好的去利用。
2.转变和完善教育理念
当今社会,知识的消耗量成倍增长,如果作为一个个体的人仅仅依靠在学校学到的那些知识来应对当今社会所发生的一切,那将无法满足当代经济发展以及个人生活所需。因此,社会逐步产生了宏观教育的理念,人们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奋发向上的生活姿态〔5〕。但实际上,我么目前真正能认识宏观教育本质的还不多,而且,应试教育在我国有着过于深远的影响,不管什么形式的教育,基本上都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学校教育。因此,我们要想真正的创建学习型社会,解放思想,就必须要彻底改变应试教育的主导格局,让创新、实践、理论联系实践的素质教育占据教育的主要潮流,让先进的教育思想、全面的教育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当然,这还是需要我们从各个阶段的教学实践开始抓起,引导教育工作者不断的转变教学思想、而政府则需要从宏观层面上引导素质教育的推进,逐步将应试教育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3.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论有关未来社会新一代人才的构想,为学校确立教育的具体目标提供了依据,使学校可以围绕具体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协调和综合不同教学形式的教学活动。在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我们需要依靠市场,用发展和可持续的眼光来看待教育的发展,给不同层面教育注入新的活力〔6〕。比如近年来兴起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就是我国宏观教育深入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學校〔7〕。这种办学形式,既动员和利用了社会资金,与市场接轨,又丰富了办学形式,为学生社会实践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同时还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参考方向。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化、信息化大潮的兴起,各种教育思想也如雨后春笋,不断破土而出,各种教育形态也纷纷登台亮相,从而在世界教育舞台上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8〕。而针对我国来说,已经进入了第十二个五年规划,这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攻坚阶段。国民素质的提高,整个社会形成学习的氛围这需要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宏观教育的概念。而且,整个社会都要形成一种积极学习的氛围,这需要国家正确的引导,抛弃一切功利化的思想,通过合适的市场运作,加上及时的政治思想宣传,让群众逐步的认可宏观教育的意义,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宏观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当然宏观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认识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的对策,践行提出的思路都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认识、升华,最终才能真正使我国的教育体系、理念、形式、内容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艺莎.浅谈宏观教育〔J〕.成人教育,1999,(12).
〔2〕王义高.当代宏观教育思潮之考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2).
〔3〕李维喆.我国终身教育发展的理性思考〔J〕.继续教育研究,2011,(09).
〔4〕张敬贤.论“重理论、轻实践”现象的根源〔J〕.中国电力教育,2011,(19).
〔5〕杜爱华.宏观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关系〔J〕.人民论坛,2010,(07).
〔6〕黄文彬.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宏观教育策略〔J〕. 继续教育研究,2004,(06).
〔7〕许青云.独立学院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的若干思考〔J〕.学理论,2009,(26).
〔8〕屈兵,李国斌.论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J〕.成人教育,2011,(08).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