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向何方?
2012-04-29徐长明
徐长明
从长期潜在增长规律角度来看,中国汽车市场直到2023年还是处在高速增长的区间范围内,这个判断主要是根据全球汽车先导国家的市场发展规律做出的实证分析。
笔者对于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方面的预测主要有两个观点:第一个观点是中国乘用车市场需求增长将在10%以上;第二个观点是从现在开始,三线城市的市内道路、县域道路和农村道路要尽快加以改进,否则难以支撑起我国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
车市持续增长
目前,一些国际咨询机构对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的预测速度有高有低,平均为8.5%左右,这个水平比我们测算的应该对应的长期潜在增长率9%的速度略低一点。但笔者判断2012年中国车市会有10%以上的增长,主要有以下三个依据做指导。
第一,市场发展取决于长期潜在增长率,2012年车市与长期潜在增长率有关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第二,2012年车市比潜在增长高还是低取决于经济发展;第三,2012年车市比潜在增长高还是低取决于汽车行业有没有刺激政策出台。
从发达国家来看,汽车市场普遍经历了两个高速增长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千人5辆到千人20辆,这是发展最快的时期(约五年左右的时间),年均增长率为30%左右;第二个阶段是从千人20辆发展到千人130辆,持续时间10年左右,年均增长率为20%。
千人130辆是个什么概念?一般来讲,国外是四口之家,千人大概是250个家庭,即250个家庭130辆车,约100户家庭50辆车;而中国一般是三口之家,千人330辆,折成100户家庭50辆车。据判断,中国千人160辆大概在2023年能够实现,所以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汽车市场都处在高速增长期。
从时间来看,国外是10年,中国大概是15年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第二个高速发展期的路径要比别人长时间完成,这是为什么?是由国家收入分配水平所决定的,收入分配越均等的国家,其耐用消费品的时间就越短。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使得我国人均收入差距变大了,这种收入差距可能会导致一个阶层买得起汽车,而到了下一个阶层就需要花上一些时间。城乡差距、行业差距、收入差距,共同导致我国汽车市场第二个高速增长期的时间长一些,潜在速度可能在15%左右,这是一个基本的测算。
经济发展决定了中国汽车增速是在15%以上还是在15%之下,一般来讲,当经济发展处在一个周期的紧急上升期的时候,乘用车的速度增长率要大大高于GDP的增长率;当经济发展处在一个经济周期下降的时候,其增长速度大大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有时甚至会是负增长;当经济发展处在平稳增长时,乘用车的速度增长最接近于经济发展的速度。
从政策方面来讲,2009年出现了一些特殊政策,如汽车下乡、养路费取消、油价下降等;2010年又出台了新政策;到了2011年所有优惠政策都退出了,车市放缓是因为两个不利因素的叠加;2012年应该不会有什么特别的政策出台。
从目前情况来看,宏观政策还处在调控阶段,所以2012年不可能对汽车采取全局性的鼓励政策,但全局性的限制政策也不太可能出现。这并不排除可能会有区域性的限购政策出台,一个城市出台限购政策可能影响不大,但如果有两三个、三四个城市出台这种限购政策后,影响就大了。所以对于2012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增长测算的一个结果就是在15%以下,但肯定是在10%以上。
改善三线以下公路建设
第二个观点,就是尽快对三线地区的城市市内道路,县城还有县以下的道路,包括农村道路尽快做出一些改善,就像当初做农村电网改造、大力刺激农村家电消费那样。现在对三线城市以下的地方,汽车市场还在自己的规律中转移,但是那些地方的道路情况远远不如北京等一线城市。
笔者认为,未来中国汽车市场需求增长点会在二三线城市,特别是三线城市,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由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2011年千人保有量为24%,2012年差不多就能到千人160辆;另一方面是发展规律所决定的,中国汽车市场还处在第一个高速增长期。
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中国经济正在加速向二三线城市转移,未来这个趋势还会继续延续下去,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就是东部地区有产业转出的压力,像广东、上海、江苏等城市,我国改革开放先是从这些城市开始的,吸引的外资就在这些地方,所以这里会有一大批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
中西部地区现在是在承接产业转移,因为那些地区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目前,河南还有2800万人从事农业劳动,那里一个希望转出,另一个希望转入,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待产业转移过去了,收入就会增长,就会产生购买人群,市场自然规律也在往这里转移。但目前三线地区的交通状况还支持不住这种大转移,所以这些地方的道路改善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建议尽快加大这些地区的市内道路建设,加大县城以下及农村道路建设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