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高中主题班会精品课程

2012-04-29熊代厚

课程教育研究 2012年2期
关键词:班会课学校德育班会

熊代厚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88-02

主题班会是指有鲜明主题、以班集体为单位、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目标的教育活动,它是学校实施教育、激励的平台,是学生进行反省、调控的抓手,是个体成长的精神家园,也是学校教育、班级建设最基本的阵地。在基础教育阶段,班会课应当始终是作为正规课时(即每周一课)列于教学管理中,含有教育课程设置的导向性与使命性。

一、班会作为课程设立的现实意义

因为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有时甚至很迷惘:缺乏理想,缺少学习的动力。学校德育工作艰巨,作为德育主阵地的班会课任重道远。

但目前很多学校并没有把班会课纳入真正的课程,班会课的设计比较随意,缺乏整体性、针对性、系统性和连贯性。实际上,一节好的班会课可以起到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所起不到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去积极体验、实践,进一步要求自己行为规范的合理和规范,产生道德成长的内动力,从而促进道德信念和规范的养成。所以,加强和改进班会课,建立结合学校德育现状的班会校本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新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高中班会课程的模块制定

通过班会校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认识并处理好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较好地贯彻学校的育人理念,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具体可以分为三大模块,十八个子模块,每个子模块下面可自行设计四次主题班会,形成一个小系列。三年共计72节,形成一个完整的大的班会课程体系。

高中主题班会课程模块

三年具体主题班会(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三、高中班会课程的实施

(一)实施原则

(1)善于抓住教育契机,确立有针对性的主题

班会课要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日常行为和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及班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启发性、对学生思想情感、行为习惯起潜移默化作用的主题来开展。班会的主题一定要有清晰的指导性,每节课在制定明确的德育目标,要具体地解决一个切实的问题,让学生的思想有真正的改变和真正的提高。例如:发现男女生有不当交往,可以设计“苦涩的青苹果”主题班会,苹果只有到了秋天才能成熟,才会甘甜,过早地采摘不但不能吃,还浪费一个好果子,早恋的情感也一样,既便有,也要好好地珍藏;发现学生骑车不守交通规则,选择“注意安全,远离事故”的主题,从细节做起,珍爱生命;发现学生在食堂乱扔馒头乱倒饭菜,选择 “珍惜粮食”的主题,介绍粮食如何得来的,明确粒粒皆辛苦,珍惜父母的劳动等等。

(2)班会课程既要有计划性,也要有灵活性

班会课固然重要,但要照应学校整体的德育计划,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做出统筹安排。对于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手段、步骤、形式等应有详细的方案。整个高中三年,切合每个年段的具体特点,制定完整的课程计划。

最有效的教育是抓住契机,当制定的计划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不协调时,要根据实际的情境,灵活地加以调整,解决眼前迫切的问题。这样,班会课就可以分清先后缓急,做到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真正实现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3)班会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每个人积极参与

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如果班会课只是班主任的“一言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只能事倍功半。新时代的中学生,因为信息高速传播,思想和文化的多元,他们对于传统的东西有不小的距离,缺乏应有的认同感,因此在准备班会课时要根据他们实际的需要,激活他们的兴趣,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班主任的作用主要应表现在把握方向和主题,提出设计构想以及创造必要条件。

(4)注重班会的后期效果,深化德育的延伸班会课既不是一时兴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即便一次很成功的主题班会,它的作用也不可能长久,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衰减。教育活动有一定的滞后性,班会课后老师要继续深化和巩固。课后,我们可以找一些学生谈心,及时了解和掌握来自学生中的信息,反思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细小环节,分析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反应和道德变化,适时地加以引导。如果需要,最好能形成一个班会系列,这样会起到更好的德育效果。另外,班会上作出的决定,课后要监督学生执行,若有不妥处,可以做些调整,只有这样,主题班会的效益才能最大化。

(二)实施形式

1.年级协作式 “班会课”: 由每个年级和班主任共同策划,每个班级承担不同部分的任务开展。这样,整个年级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课程体系。

2.学生团体合作式班会课:可以由班级某个部门发起,也可以由学生跨班合作完成,结合具体情况,选用适当方式实施班会课。可以由教师把握方向,学生独立设计、召开。

3.家校协同式班会课:整合学校与家庭教育,邀请家长到校参加,也可以间接参加,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共同开发班会课。

4.学生体验式班会课:在班会实施过程中,设计大量的实践参与活动,如在某个特定的场景和情境中开展班会,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教育。

四、班会课程管理和评价体制的建立

(一)管理体制的建立

为了保证班会课程顺利实施,需成立由学校德育校长、学生处、年级组、班主任和班级学生干部组成的四级班会课实施机构。学生处负责督促、组织、评价、指导班会课实施,加强对班会课程化的教学评估。学校要落实班会课程,做到不挤不挪不占,开齐开足开好。每周要抽查班主任的班会方案设计情况,每个月要上交班会课方案设计。要从主题、内容、形式、学生参与情况以及效果等五个方面对班会进行量化评估,以便扬长避短,促使班会课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二)评价与反思机制的建立

学校的评价由学校学生处牵头,组织各个方面的成员组成相对固定的评价小组,对班会课实施周、月、学期的量化评价,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有关班会课实施效果的座谈反馈。

猜你喜欢

班会课学校德育班会
“花样”班会课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班主任如何有效开展主题班会
谈班会课的主题及组织形式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初中生主题班会创新策略
小学主题班会课中德育的实施策略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