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情文化发展变化及俄语教学
2012-04-29毛海云
毛海云
【摘要】国情文化教学是近年来的热门学科,各语言学家以及教育家都从多方面进行研究。国情文化在它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会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和影响,文章从查找影响俄罗斯国情文化的因素入手,试图剖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分析和探讨教授国情文化课程时应采取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国情文化教学制约和影响形成原因发展趋势对策和方法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003-02
一、引言
俄罗斯文化在中世纪曾经是各种文化中心流动的连接处,它衔接着欧、亚两洲的文化,是介于西方和东方文化的一种中间文化,致使俄罗斯文化的多重层面的产生和存在,形成俄罗斯民族独特的民族意识和文化体系。俄罗斯的文化形态是由其地缘位置、社会机制、宗教信仰、蛮族入侵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诸多世纪以来,俄罗斯的国情文化知识体现着该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宗教生活、世俗生活等层面的信息,表达着相关的知识、思想、传统、风俗、迷信、禁忌、性格、伦理概念(如荣誉、信仰、正义、羞愧等)、民族观、世界观等。要想了解俄罗斯国情文化内涵,必须得探究引起国情文化形成和变化的根源。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二、影响和制约俄罗斯国情文化发展变化的因素
1.哲学思想的影响
哲学是关乎人的。哲学主要涉及人的内心世界、理想、价值和意义,是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学问,是从人出发对世界的一种理解。哲学具有鲜明的主体价值和主体尺度的特征,不同的认识主体、不同的民族从各自不同的民族背景、生存价值和实践意义的角度去理解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形成各具民族性的哲学。所以说哲学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个性的。哲学是以民族的生命实践为源泉和基础的。一个民族的哲学浓缩地反映了该民族特有的民族性格、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方式,民族的宇宙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他们赖以安身立命的终极根据,无不透过哲学加以反映和提升。民族性差异是各种哲学形态差异的重要方面,因而也可以认为,各民族的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民族哲学的差异。哲学因其民族性是多元的,它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哲学是认识和把握民族性格、民族观念文化和民族生存与生活的基本方式,是民族生活经历的“沉淀”。所以,想要了解国家的国情文化,首先要了解其哲学思想。
2.宗教思想的影响
公元988年,基辅大公为了国家利益而引进了东正教,培养出了俄罗斯人自我牺牲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和超民族主义精神。例如,二战期间的苏联无论是在列宁格勒被围的900个日日夜夜里,还是在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俄罗斯人不屈不挠、顽强战斗的精神都让世界惊叹。“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正是他们的真实写照。这些性格是宗教中“弥赛亚(救世主)”精神的体现。宗教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在苏联文学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可以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找到宗教的影子。
俄罗斯的宗教思想可谓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宗教渗透着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作为特殊的意识形态——宗教的影响不容忽视。俄罗斯是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不同的信仰造就了他们与众不同的性格和文化形成。教派思想经过千百年的渗透已根深蒂固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着生活起居等方方面面。
3.地缘因素的影响
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常常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地理因素则是其中至为重要的因素之一。《犹太文明》的作者们这样论述犹太文明产生过程中地理因素的影响:“诸多复杂矛盾的地理要素在迦南的统纳并容,造就了在这里成长的人们不仅具有突出的综合心理素质,而且更能适应各种生存环境。”钱穆先生也曾谈到自然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巨大作用,他说:“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穷其根源最先还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分别,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可见,地理因素对一个民族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俄罗斯辽阔的国土、特殊的气候、丰富的自然资源、独特的地形和地理位置等地缘极大地影响了俄罗斯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与民族文化,从而造就了独特的俄罗斯民族。俄罗斯有一句流传已久的农谚说得十分恰当:“俄国不是一个国家,它是一个世界。”这片辽阔的土地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粗犷豪迈的民族气质,他们胸怀宽广,豪爽热情,不拘泥于小节。
4.文化入侵的影响
一个国家经济的强大可以带来众多方面的快速进步和发展。其中就包括文化的侵入和扩张,这就是所谓的“强势文化”。俄罗斯就是受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影响至深的国家之一。例如,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社会生活,导致美国文化的侵入。例如,美国歌手占据着欧洲的排行榜,美国电影产量占世界的6%~7%,但却占据世界电影放映时间的50%,美国的影视产品,歌舞剧,爵士乐等以大生产方式大批量制造,大规模复制,辅之以商业化的包装和营销席卷世界各地,涌向第三世界国家,世界网上文化信息资源中美国资源占据80%,人们进入了因特网就进入了美国文化的环境之中。上述各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给世界各国都敲着警钟,许多国家已相继采取措施来抵制美国文化的侵入,但其负面文化的影响力却愈演愈烈,有增无减。俄罗斯也是深受其影响的国家之一。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也逐渐被绝大多数人以崇拜而又排斥的矛盾心态来接受。美国的“自由化”、“民主化”的思想意识形态也已深入俄罗斯年轻一代的内心。这些都是美国采取的一种政治文化侵入和扩张策略,它就像鸦片一样让俄罗斯的年轻一代迷失了自己的文化取向。这种文化的侵入以先进的技术手段为依托,以雄厚的资源和资金实力为保证,以其固有“上帝的选民”之姿态,向世界各个角落渗透。
5.社会和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
博杜恩·德·库尔德内(1845-1929)是喀山语言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俄罗斯语言学家中第一位使用“民族世界观”(миросозерцание народа) 术语的学者。1929 年发表论文,阐述了“语音、语法和文字对人的世界观及情感的影响”(Виноградов,1963:15-17) 。这些观点为20 世纪的俄语语言学研究增添了不少“人文主义”色彩,并对苏联时期的语言学尤其是心理语言学研究产生过一定影响。施坦塔尔(1823-1899)提出“将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与语言形式原则在民族心理学范围内加以具体化”(戴成,2001:32)。“新语法学派”(младограмматизм)主要代表人之一保罗特别推崇个体心理主义,他认为“只有个体的语言才是现实,而现实又是心理的”。在他看来“世界上有多少种独立的语言,就有多少种个体”“说话人所使用的所有语言手段都是以各种概念组粘合而成的复杂心理构型的形式,储藏在无意识之中的。”(Алпатов,1999:102)他从语言个体心理形成的角度来阐释语言世界观理论。卡拉乌洛夫为代表的心理学专家以“说话的人”的“民族心智”、“民族意识”为对象,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探索语言个性、言语个性、交际个性特点以及“心智空间”、“文化的语言”(包括“定型”、“先例现象”等)、“思维语言”的特征和运作机制等为语言世界图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代表性的著述有他的《俄语与语言个性》(1987) 、《俄语语言个性及其研究任务》(1989) ;什缅廖夫主编的《语言与个性》(1989);索罗金的《作者形象的心智构拟》(1997) 、《民族心理语言学导论》(1998);扎哈连恩科的《民族先例语句的某些特点》(1997) 、《先例语句及其在篇章中的功用》(1997);古特科夫的《先例名与社会行为范式》 (1996);克拉斯内赫的《虚幻的现实还是现实的虚幻》(1998) 、《民族心理语言学与语言文化学》(2002) 等等。
社会文化既表现在思维层面,又可在个体的行为层面得到表达,它建立在具有普遍性的、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上,基于共同的刺激-反应模式,保证了民族文化共同体内部各成员在交际过程中对特定语境下的交际行为有共同的心理定势和稳定的心理联想。
三、俄罗斯国情文化教学涉及的内容
影响俄罗斯国情文化的因素存在于方方面面,其发展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吸收旧知识的同时不要忘记研究和探讨新的国情发展动态。国情文化课程根据其特点涵盖以下七个方面内容的教学。
(1)地理文化方面。重点讲述俄罗斯的地理位置、气候、河流、山脉、矿产等资源。(2)历史文化方面。主要介绍俄罗斯的历史、重大政治事件及所涉及的相关人物。(3)政治与经济方面。涉及俄罗斯的社会政治、经济、主要城市、经济文化区等内容。(4)科技教育方面。涉及前苏联及俄罗斯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成就,教育改革、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数学等诸方面的著名的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5)文艺与体育方面。俄罗斯是文艺大国,在文学、绘画(油画)、音乐、舞蹈(芭蕾舞)等方面造诣颇深,体育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很大,如:冰球、足球、国际象棋、艺术体操、游泳等等,这些都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俄罗斯国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历史上出现过的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音乐家、画家、舞蹈家、体育健将等等,都是我们在学习国情文化知识时需要重点了解和知道的。学到这些知识就可以打开与俄罗斯人交流的话题,引发他们的交谈兴趣,会使交际事半功倍。(6)民风民俗方面。主要包括受到宗教信仰影响下形成的风俗习惯和民间禁忌等方面的知识。俄罗斯是信教国家,多种教派思想深入俄罗斯人的日常生活,介绍这些内容可以避免交谈时发生误会和不愉快,避免尴尬或交际失误。(7)礼节礼仪方面。指在交际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则和文化,包括自我介绍、访问、做客、迎宾、赞扬、致谢、告别等。
四、结语
语言国情学一直处于发展变化的进程中。国情文化课教学是提高俄语水平的必要课程。在进行国情知识的讲解时,首先需要弄清形成和影响国情文化变化的因素,结合俄语的发展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高质量的俄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凡跃,略论哲学的民族性[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8期。
2.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2月。
3.史云燕,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宗教情结及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J],文化与教育,2009 年第3期。
4.赵鹤梅,浅析地理因素对俄罗斯民族的影响[J],理论学1.高职院校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之间的关系习,2007年第3期。
5.杨可,俄罗斯民间童话与俄罗斯民族个性[J],中国俄语教学,2002年第11期。
6.刘永红,论俄罗斯文学的救世情怀[J],80世界文学评论,2008年第2期。
7.李光照,论全球化背景下美国大众文化传播[J],平原大学学报,2003年第8期。
8.彭文钊,俄罗斯语言文化学:源流与发展[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年第7期。
9.李茜,俄罗斯文化语言学发展阶段简介[J],世纪桥,2009年第6期。
10.马福珍,苏晓棠,试析《大纲》指导下高职俄语国情课教学[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11.杨仕章,语言国情学在中国[J],外语学刊,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