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音乐的研习与备考
2012-04-29蔡际洲
蔡际洲
摘 要:中国传统音乐是各类音乐艺术院校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实施“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石。为此,笔者编撰了《中国传统音乐习题集》,为大家提供一本研习备考之书。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学科特点;学习方法;试题类型;答题要求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2012)01
中国传统音乐,一般是指历代传承、没有受西方音乐影响的,且具有我国农业文明时期典型文化特征的音乐类型。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形成于20世纪以前,诚然,还包括其后按自身规律而发展延续至今的那一部分。20世纪以来,受西方音乐影响而产生的各类新的音乐形式(亦称“新音乐”或“近现代音乐”)不包括在内。中国传统音乐有多种类别;但民间音乐,即原“民族音乐五大类”(除少数例外)则是其中之主体。
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尽管长期的封建社会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音响资料和理论文献,但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代民族音乐学者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该领域已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学术成就。其中既有大量资料性文献诸如收集、整理、记录的各种音响、乐谱与文字,也有大量研究性学术论文和学术专著。从音乐教育的角度来看,中国传统音乐也是各类音乐艺术院校中的一门重要理论课程,它是实施“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重要基石。无论是对本科生还是研究生而言,或是其必修课程,或是其必考科目。为了给大家提供一本研习并备考的参考资料,特编撰这部《中国传统音乐习题集》。以下将从“学科特点与学习方法”、“试题类型与答题要求”两方面介绍本书的编撰主旨和研读要求。
一、学科特点与学习方法
从我国音乐学学科建构的角度看,中国传统音乐并非一个学科概念,它只是我国民族音乐学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他还有诸如世界民族音乐、城市音乐等等)。其学科特点既有对原“民族音乐理论”学术传统的继承,也有对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与方法的借鉴。一般而言,音乐理论有“一般理论”与“学科理论”之分。前者是指“研究音乐怎么样的理论”;后者是指“怎么样研究音乐的理论”[2]。显然,中国传统音乐属前者而非后者,属“知识”而非“方法”。
不同音乐学科(或领域),自有其不同于其他学科(或领域)的特点。这些特点,将也决定着该学科特定的学习方法。鉴于上文的表述,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方法主要有三:
(一)明确音乐类别
如果说,音乐史的学习更侧重时间线索的话;那么,传统音乐的学习则侧重空间范畴。这里的空间范畴主要是指不同传统音乐的类别归属。目前,中国传统音乐可按社会阶层分为民间、文人、宫廷、宗教四大类别[3];也可按体裁特点(或表演特点)分为歌曲音乐(含民间和文人的)、歌舞音乐、曲艺音乐、戏曲音乐、民族器乐(含民间的、文人的)、仪式音乐、综合性乐种等七大类别[4]。此外,还可按“搬演场所”和“地理空间”分类等等。在以上的几大类别中,还可根据不同标准再作进一步细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无论是对某一具体的音乐作品也好,还是对某一抽象的学术概念也好,首先要明确类别归属,然后才谈得上对其作深入了解。类别归属没有弄清楚,自然也对其后的深入学习造成影响。
比如,原“民族音乐五大类”——民歌、歌舞、曲艺、戏曲、器乐等,即为一种体裁分类。这五大类(除少数例外)若从社会属性上看,又应归为民间音乐这一范畴。其中的信天游、山曲、乌日汀哆、海菜腔等概念,当属民歌;秧歌、花鼓、花灯、赛乃姆、囊玛等,当属歌舞;京韵大鼓、苏州弹词等,当属曲艺等等。
再如,民歌中的号子、山歌、小调为体裁概念,是着眼于民歌音乐形式特征的一种分类;而信天游、山曲、花儿、爬山调、客家山歌、桑植小调等则属歌种概念,其不同点在于因各自的流行区域所形成的不同地方特色。其中的要点,在于正确理解民歌的体裁与歌种的关系。
还有,昆山腔、高腔、梆子腔和皮黄腔等,是戏曲音乐中的一个特定概念——声腔——被具有渊源关系的不同剧种所吸收的,且具有共同风格特点的唱腔。而京剧、昆曲、秦腔、豫剧、黄梅戏、越剧等等,则是指流行于某一地域内的,在声腔、语言等方面独具特色的戏曲品种——剧种。其中声腔与剧种的关系,是理解这些概念归属的关键。
此外,不少音乐类别的归属还因划分标准不同而各有所别:唢呐音乐与古琴音乐,如作为器乐形式,它们可归为民族器乐一类;若考虑其社会属性或文化属性,二者又分别归为民间音乐与文人音乐。如此等等。
综上所述,明确音乐类别的归属,这是我们研习和备考这门课程的第一步。
(二)注意知识要点
注意知识要点是我们在研习和备考时须注意的第二点。所谓知识要点,是指某音乐体裁,或某音乐品种,或某音乐作品等主要内容。一般而言,教科书上所撰写的内容较多,在学习中我们一般不主张凡书上的东西都要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因为无论是何种知识,都有主次之分。对考生学习情况的考查,主要在于其知识要点。所以,了解各类音乐的知识要点,是我们学习这门功课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中国传统音乐这门课程中,无论学习哪一种音乐类别,一般都有这样一些要点:是什么?有哪些?何特点?等等。比如,我们学习民歌这部分。自然,首要的问题就是何谓“民歌”?这就是“是什么”的知识。面对“是什么”,我们的教材一般采用下定义的方法。即形式逻辑上所说的“明确概念的内涵”——“民歌,亦称民间歌曲。是广大劳动群众在生产劳动或日常生活中集体创造、口头流传的歌曲艺术。”接下来的要点就是民歌“有哪些”。对此,教材一般也是采用分类表述的方法。诸如民歌按体裁分类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等;按歌种分类可分为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花儿、客家山歌、江浙小调等等。第三个要点便是“何特点”。关于民歌的特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诸如题材特点,民歌的歌唱内容与广大劳动群众的生活保持者最紧密的联系;创作特点,民歌的创作方式具有即兴性与口头性,民歌是无数人集体智慧的结晶;音乐形式特点,民歌的音乐形式简明朴实,短小精悍,平易近人等等。
以上是传统音乐的体裁类别中较常见的研习要点。诚然,随着知识的细化,面对不同的更小的音乐类别,其要点也各不相同。比如:
民歌中的歌种,要点有:该歌种的定义、音乐类别、音乐特点、代表曲目等。
民族器乐中的乐种,要点有:该乐种的定义、历史沿革、乐队组合形式与常用乐器、音乐类别、音乐特点、代表曲目等。
曲艺音乐中的曲种,要点有:该曲种的定义、历史沿革、音乐类别、音乐特点、代表人物、代表曲目等。
戏曲音乐的剧种,要点有:该剧种的定义、历史沿革、音乐类别、音乐特点、代表人物、代表剧目等。
(三)理论联系实际
中国传统音乐尽管是一门理论课程,其表述体系虽由大量语言文字构成;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能仅仅从概念到概念,更不能在脱离音乐的情况下死记硬背。不听音乐,不看乐谱,不动口演唱,不仅不利于对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消化,而且甚至可能产生对所学知识的“误读”。唯有在研习过程中,不仅了解教材上的各类音乐理论知识,还要结合具体的音响和乐谱(有些代表性曲目还应会背唱,熟记主旋律),才能真正掌握传统音乐的真谛。由此可见,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首先,在研习不同音乐体裁时,着重注意其形式特征。如汉族民歌中的号子、山歌、小调三种体裁。我们在聆听录音和分析乐谱时,应主要感受号子坚定有力的节奏、一领众和的歌唱形式;山歌悠长的气息和自由的节奏;小调规整的节拍和优美的旋律。这样才能加深对其不同体裁特征的理解。再如民歌、曲艺、戏曲这三种体裁。民歌作为一种歌曲形式,其情感的表达相对单一、抽象;而戏曲、曲艺音乐则因其或“演故事”,或“说故事”,情感表达则多样、具体。因此,我们结合音乐便可听出后者较为复杂的戏剧性变化和人物的身份、性格等特点。至于戏曲音乐与曲艺音乐的区别,则可通过聆听戏曲音乐中不同行当的唱段,以及演员以第一人称方式表演时的情感投入特点来理解。而曲艺音乐则由于演员主要以“第三人称”的方式表演,因而在情感的表达上要相对“客观”一些。
其次,在研习不同音乐种类时,着重注意其地方风格。地方风格,是中国传统音乐各类不同品种的重要区别。同为西北山歌,信天游、山曲、花儿的不同点即体现为地方风格的差异。这些差异既要听听音响,也要看看乐谱。否则将难以理解山曲旋律中的大跳何以比信天游更多、更显得跌宕起伏,花儿上下句间的“加腔”使其衔接更为连贯、畅达的缘由。同为丝竹乐中的代表乐种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除了二者主奏乐器的音色及其特定的演奏技法之外,尚与它们不同的代表曲目、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关系密切。对其不同地方风格的了解,自然不可脱离对其代表曲目的聆听与分析。还有我们的国粹京剧,其唱腔中特有的“湖广音”、“上口字”,若仅仅看谱和聆听,不动口唱唱,恐怕也难以领悟其真谛。
再次,在研习中国传统音乐总体特征时,要注意扩大学术视野,并关注各类体裁品种的共性。对中国传统音乐的总体特征进行表述,是近年来该类教材的编撰中渐次出现的内容。我们除了要对教材中该部分内容作必要的理解与识记外,还须结合不同体裁、品种的音响与乐谱,对其共性特征进行思考。比如,不少教材在表述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时,常提及一个“和”字。所谓“和”,即“含蓄、婉约、和谐、适度”的意思。然而,会有人提出高亢激昂的信天游、花儿、蒙古族长调,以及质朴粗犷的民间吹打乐等等,它们“和”吗?对此我们以为:其一,应从中西比较的视角入手,看看中西音乐的差异,所谓“和”是相对的;其二,应从中国传统音乐的总体上进行考虑,看其主导倾向。其中的关键,不可不结合大量乐谱、音响进行分析与比较。
二、试题类型与答题要求
有关音乐理论课程的试题类型很多,我们按出版社的要求编制了三种:即选择题、名词解释和简述题。这三种题型,在平常的考试中也应用较多。从不同题型的特点来看,在对考生的知识考查上和答题要求等方面也不尽相同。同时,从不同题型涉及的知识点来看,也有着各自涵盖范围的区别。
(一)选择题
选择题是理论课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其方式是在题干的表述中,将某知识点留下一个关键性的“空白”,然后提供若干个备选答案供考生选择。选择题还可分为“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两大类,单项选择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而多项选择正确答案则为若干个。本书为单项选择题,该题型涉及的知识程度较浅,一般只需对某一问题有所知晓即可。故此,这类题型的“面”更宽。在本书所出的选择题中,几乎囊括了民间、文人、宫廷、宗教四大类别的所有方面。诚然,其中还是有所侧重,即民间音乐依然是出题的重点。
在本书所出的选择题中,按内容可分为总论和分论两大部分。总论是有关中国传统音乐的总体知识,分论涉及不同体裁类别的知识。其中总论题量不大,主体部分为分论。本书的选择题在考查学生的知识方面,主要为如下几点:
其一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如:
○民歌也作民间歌曲,是指________的歌曲。
A民族风格B民间风格C人民群众创造
答案:C
该题即考查学生对民歌这一概念的理解。三个备选答案从字面上看有些相似。因为,民歌也具有民族风格和民间风格。但值得注意的是,有民族风格和民间风格的歌曲不一定都是民歌(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民间风格的歌曲可谓不胜枚举)。所以,正确答案是C。因此答题时,我们应仔细思考“民间歌曲”的内涵,不要望文生义。
其二是对音乐类别的把握如:
○四川清音属于_______类曲种。
A道情B牌子曲C鼓词
答案:B
该题就是考查学生对四川清音这一曲种的类别归属。做这一题时,一方面要求学生能对该曲种的类别归属有所知晓;另一方面也可运用排除的方法对所记忆的知识进行分析。即,道情类曲种一般叫做“某某道情”或“某某渔鼓”,鼓词类曲种则多以“某某大鼓”为其称谓。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B。
其三是对音乐特点的识记如:
○丝竹乐风格细腻,演奏时各乐器大都围绕一个基本旋律即兴发挥,形成_______。
A模仿复调B对比复调C支声复调
答案:C
音乐特点,是这门功课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该题即考查学生对丝竹乐这一体裁音乐特点的识记。即使不运用机械记忆,在题目的表述中也可看出应选择C——“演奏时各乐器大都围绕一个基本旋律即兴发挥”。当然,这也涉及对“支声复调”这一概念的正确理解。因为,在给出的三个选项中,A、B两个均为西方音乐概念,与民族器乐无涉。所以正确答案只能是C。
其四是对地理空间的定位如:
○二黄腔的形成地点说法不一,但大致都在_____中下游地区。
A黄河B长江C淮河
答案:B
地理空间也是该门功课的重要知识点之一,不同体裁品种的地方风格,均与其生存的不同地理空间关系密切。该题目即考查学生对二黄腔形成地点的了解情况。我们知道,二黄腔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但主要为三种,即湖北说、安徽说和江西说。从这三个省的地理位置看,形成A必然是否定的选项。值得思考的是B和C。不过,考虑到淮河干流不流经湖北、江西,而原安徽说中所及主要是皖中南地区,故此答案应该选B。
其五是对民族属性的判断如:
○“飞歌”,又称“恰央”,是______族的主要山歌歌种。
A苗B侗C彝
答案:A
中国传统音乐不等于汉族传统音乐,这是我们学习这门功课必备的基本常识和正确的音乐观。因此,音乐的民族属性也是考查的知识点之一。该题即为对歌种的民族属性作判断。在备选答案中,苗族、侗族、彝族均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因此容易引起混淆。但我们应知道,侗族著名的歌种有嘎老(大歌)、嘎玛(小歌);彝族的著名歌种则是“四大腔”,其中尤以“海菜腔”更具影响。以上二族民歌中均无“飞歌”,而“飞歌”(恰央)则是苗族的著名歌种。
其六是对曲目名称的辨识如:
○《幽兰》、《广陵散》、《流水》等,是著名的____曲。
A古筝B古琴C琵琶
答案:B
考查学生对曲名的辨识,有多种不同情况。比如有考查该曲目是何种乐器演奏的,也有考查该曲目是哪个乐种的,抑或是哪个演员的代表曲目等等。上题考查的是曲目的乐器归属。因为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同一曲目被不同乐器演奏的情况是较少见到的。该题目中的《幽兰》、《广陵散》作为著名琴曲,应广为人知。容易与古筝曲打搅的倒是《流水》。因为,古筝曲中有《高山流水》,古琴曲中也曾经有过《高山流水》。不过,我们若知道古琴之《高山流水》自唐宋以后即分二曲的话,《流水》一曲只能属古琴了。因此,应选择正确答案B。
(二)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也是理论课考试中常见的题型。它是对某领域中主要的学术概念进行解释,旨在考查考生对其内涵领悟、理解的情况。有关该题型的答题要求特别是具体内容,目前学界尚无统一认识。比如有的认为名词解释要像专业词典上的条目一样,对这一概念进行较为详尽的“阐释”。其内容除了概念本身的内涵外,还要对其外延作进一步展开。因此,字数一般不少于200字(比如上音出版社即为这种要求)。此外,也有人认为名词解释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该概念定义的理解,它与另一种题型——简答题,应有相应的区分度(在名词解释的题目之后还有答题要求的解释:“回答定义”;在简答题之后也有答题要求的解释:“回答要点,稍作展开”等等)。考生只需解释该概念本身的“定义”即可,答题字数一般在50字左右。
由此可见,上述第一种意见的名词解释,相当于第二种的“简答题”;第二种意见的名词解释答题内容则简单得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本书是按第一种意见即上音出版社的要求编撰的。因此建议各位读者或考生在备考时最好弄清自己所报考学校对答题的要求,然后再作取舍。本书的名词解释主要涉及民歌、歌舞、曲艺、戏曲、器乐“五大类”中的体裁、品种、腔调、曲目、人物等。这几类不同对象,其答题内容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其一,关于体裁品种的解释。
所谓“体裁、品种”,是指“号子、山歌、小调、信天游、山曲、江南丝竹、河北吹歌、京剧、昆曲”等概念。在这类题型中,我们的答题要求一般为三个要点:一是概念的定义,即解释对象是什么;二是概念的类别,即所解释的对象含有哪些内容;三是概念的特点,即所解释对象的基本属性。如名词解释第6题对“号子”的解释:
中国民歌的一种体裁。北方常称“吆号子”,南方常称“喊号子”。是指伴随劳动过程演唱,并直接为之服务的民歌。号子具有统一劳动节奏,解除疲劳的实用性功能;也具有用歌声来反映劳动者审美情趣的表现性功能。其特点在于:音乐形式和劳动特点紧密结合,节奏富有律动性;材料经济、简朴,性格具有坚定、果敢、豪迈的特点;大多为无伴奏的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汉族的号子可分为:搬运号子(包括装卸、挑担、推车号子等)、工程号子(包括打夯、打硪、建房号子等)、农事号子(包括车水、舂米、薅草号子等)、船渔号子(包括行船、打渔、船务号子等)、作坊号子(包括榨油、盐工、制麻号子等)。
以上的三要点当然是指一般情况而言。由于中国传统音乐目前不少体裁品种尚处在收集整理之中,对其感性认识与理论提升还有待时日。因此,有些对象还不能完全套用以上所说的“三要点”模式。此外,还有些品种诸如器乐乐种、戏曲剧种等等,其中还可增加历史沿革、代表曲目、代表人物等内容。如名词解释第78题对“京剧”的解释:
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全国性戏曲剧种。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是为京剧形成的先声。其后与北上的汉调合流,并广泛吸收昆曲、河北梆子以及其他民间音乐于清光绪(一说道光)年间正式形成。京剧运用以上下句为基础的板腔体结构体制,各剧目唱腔大多以慢板、原板、二六、流水、散板、摇板等各种板式交替构成。京剧西皮腔刚劲明快,二黄腔平稳深沉。此外尚有反二黄、反西皮、南梆子、四平调等多种腔调。京剧文场以京胡为主,辅以月琴、京二胡、小三弦,有时还用笛、笙、唢呐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有谭鑫培、余叔岩、梅兰芳、程砚秋等。代表剧目有《玉堂春》、《二进宫》、《群英会》等等。
其二,关于腔调的解释。
所谓“腔调”,是指中国传统音乐中具有“渊源关系”的一类曲调。诸如“鼓词、弹词、牌子曲、昆山腔系统、高腔系统、梆子腔系统”等等。有关腔调的解释,一般与上文所说的“三要点”要求基本相同,但根据其内涵还应有:该腔调的历史沿革、流传分布、所及乐种等。如名词解释第75题对“高腔系统”的解释:
戏曲声腔的一种。亦称“高腔腔系”。是对明代弋阳腔派生出来的诸声腔、剧种的统称(清代以后称为“高腔”)。作为明代“四大声腔”之一的江西弋阳腔,系南曲的一支,后于明初流传至今徽州、南京、北京、湖南、湖北、福建、广东、云南等地,形成一个庞大的高腔系统。计有赣剧高腔、湘剧高腔、辰河戏高腔、湖北清戏、川剧高腔、滇剧高腔、北京京腔,以及浙江、福建、广东各剧种的高腔等。各地高腔风格各异,但均“错用乡语”,“改调歌之”,锣鼓伴奏,人声帮腔。因此,尽管其与昆山腔同为南北曲的直系后裔,但与昆山腔的同名曲牌区别甚大。
其三,关于曲目的解释。
关于曲目的解释,即对传统音乐中某些重要作品的解释。本书中涉及的诸如《夕阳箫鼓》、《八骏马》、《旱天雷》等等。这类名词解释的基本要求是:第一,该曲目的定义。这是对概念本身的解释,如是哪种乐器的乐曲,或是哪个乐种的乐曲,还应说明其乐器名或乐种名。第二,该曲目的渊源。即该乐曲的历史源流情况。诚然这点还须视具体情况而定,若教材上没有或尚待研究,可以忽略;若学界有不同说法,可以分别予以介绍。第三,该曲目的音乐特点。其中可包括乐曲的旋律、结构特点和演奏、演唱特点等等。如名词解释第112题对“《夕阳箫鼓》”的解释:
古代琵琶曲。又称《浔阳琵琶》、《浔阳夜月》。作者佚名,作为琵琶曲曲名最早见清姚燮的《今乐考证》,乐谱最早见清吴畹卿1875年前后的抄本。不同年代不同流派的传谱不一,有6段加1尾声者,也有10段者等。《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雅致,描绘出一幅清丽淡雅的江南山水画卷。演奏上左手较多使用推、拉、揉、吟等技法,通过简短的引子模拟箫鼓声,然后引入如歌的主旋律。其后各段运用“换头合尾”的发展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1923年上海大同乐会柳尧章将此曲改编成丝竹合奏曲,取名《春江花月夜》。
其四,关于人物的解释。
在本书中涉及的人物不多,而且多为带有一定“术语”性味道的概念。诸如“三鼎甲、南麒北马、四大名旦”等。这类名词解释,也可参考上文所述的“三要点”——是什么、有哪些、何特点——来答题。如名词解释第92题对“三鼎甲”的解释:
又称“老生前三杰”,是指京剧形成初期活跃在舞台上的三位杰出老生演员程长庚(1811~1880)、余三胜(1802~1866)和张二奎(1814~1864)。程长庚是安徽人,在唱腔上融合徽调和昆腔为多,唱工字正腔圆,在刻画人物方面造诣很高。代表剧目有《鱼肠剑》、《文昭关》等。余三胜系湖北罗田人,唱念以湖北方言为准。演唱圆润流利,婉转缠绵,尤以“西皮”与“反二黄”最为出色。以演《空城计》、《李陵碑》等剧最为著称。张二奎系北京人,唱工平稳,咬字坚实,用腔以西皮为主,以京音为准,故称“京派”。代表剧目有《打金枝》、《大登殿》等。
以上第一句话即为对“三鼎甲”所下的定义,属“是什么”。其后的内容,则将“有哪些”与“何特点”结合起来表述。其中主要涉及的是这三位演员的不同籍贯、唱念特点与代表剧目。
(三)简述题
简述,亦可理解为简要论述的意思。根据不同题型之间应有一定区分度的基本要求,简述题与选择题、名词解释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在本书编撰的几种题型中,简述题涉及的知识程度最深。相比较而言,如果说名词解释的答题特点在于回答“要点”的话;那么,简述题则因其答题要求而具有“展开”之特点。因此,该题型的特定主要体现在文字表述的深度与广度上,字数一般在800~1000左右。由于字数较多,相当于一篇短文,其答题要求与一般理论试题的表述相同。即:紧扣论题、观点明确、层次清楚、语言流畅、用字正确。
从出题的角度而言,该题型一般涉及的都是较为宏观的或知识含量较深的内容。在本书中主要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为“音乐特征”。
这类试题主要涉及的是对中国传统音乐及其各体裁、各类别的特征描述。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一种以“现存音乐”为对象性的研究领域,认识、归纳、总结其音乐的基本属性是一重要课题。其中包括中国传统音乐的总体特征(含审美特征、形态特征等);民间、文人、宫廷、宗教等各阶层音乐的特征;还有民歌、歌舞、器乐、曲艺、戏曲等各体裁音乐的特征等等。在对各类传统音乐特征进行描述时,要注意理论表述与音乐实例的结合。如简述题9“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态特征”中,对其中“乐音带腔性”的表述:
(1)乐音的带腔性。这是指单个音的特点。所谓“带腔”,是指乐音在运动过程中有意运用的,且与某些特定的音乐表现意图相联系的音成分(其中含音高、力度、音色)的某种变化。由于乐音“带腔”,音与音之间即构成的一种“线状”的“递变”关系(而非西方音乐特别是钢琴“点状”的“分离”关系)。这种“带腔”的音,在采用这一音体系的所有民族的音乐作品中,均可听到。诸如民歌、戏曲、曲艺演唱中的各种滑音、颤音、嗽音、豁腔、叠腔、带腔,以及民族乐器演奏中的吟、猱、绰、注等等。目前学术界有人将其称为“音腔”;也有人将其称为“摇声”。相对运用该体系的诸民族而言,乐音带腔与否不仅是一种技术行为,而且成为其审美观念的一种。
上文中,前半部分是对“乐音带腔性”的理论表述,后半部分则为音乐实例。
二为“音乐分类”。
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是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该领域尚处在资料收集、整理阶段,分类工作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分类也是我们认识音乐事项的必由途径。因此,作为一种基础知识,分类是这门功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本书中,试题涉及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还有其它各体裁、品种诸如民歌、歌舞、器乐、戏曲、曲艺等等的分类。研习这类试题,除了上文中所说的一般要求之外,尚须注意答题内容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学术界的新成果。特别是对于学术界不同的分类角度,都要仔细理解和深入思考。在分类问题上,只要不违背形式逻辑的“划分规则”,均可看作是有意义的。因此,不论哪一种对象,都不止一种分类方法(或曰分类途经)。比如简述题5“简述中国传统音乐的分类”,其中就涉及“体裁品种分类”、“社会阶层分类”、“搬演场所分类”、“地理空间分类”等四种方法。再如简述题15“简述民歌的分类”,分类方法也涉及五种:“体裁分类”、“时间分类”、“空间分类”、“场合分类”、“歌种分类”。
三为“音乐概况”。
这类试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某种音乐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本书涉及的有汉族民歌、歌舞;蒙、维、藏等少数民族音乐民间音乐;还有一些代表性品种和代表性乐器等等。
在汉族民歌、歌舞音乐概况中,需注意答题内容的区域性。如简述题16“简述汉族北方山歌概况及其特征”。对这一考题,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北方山歌的分布地域,即主要在哪些地理空间。其次,在这些区域中,又有哪些代表性歌种。最后,才是对该区域代表性歌种的基本情况与特征进行分别表述。因而在该题中,涉及的区域有陕西(信天游)、山西(山曲)、内蒙中西部(爬山调)、甘青宁(花儿)一带。
在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中,需注意答题内容的代表性。即应注意该民族民间音乐的各类体裁,诸如民歌、歌舞、器乐、曲艺、戏曲(视具体情况而定)、综合性乐种等等,不要有所遗漏。在少数民族音乐中,人们大多关注的是民歌与歌舞,而器乐、曲艺、戏曲,及综合性乐种则容易忽略。
在代表性品种中,答题内容与名词解释相似,但不同点在于简述题要细致、深入得多。在名词解释中可“点到为止”,但在简述题中要“充分展开”。因此,相关内容一般应有:该品种的定义与概况、历史沿革、音乐特征(含类别)、代表曲目等等。
在代表性乐器及演奏艺术中,答题内容与上述代表性品种相似,但也有该领域的一些知识点:诸如该乐器的定义与概况、历史沿革、形制技法、音乐特点、流派情况、代表曲目、代表人物等等。其中形制技法是该类试题的特点之一。如是吹管乐器,应有按孔数、筒音情况、音域情况及常见技法;如是拉弦乐器或弹拨乐器,还应有该乐器的弦数、空弦音高、音域情况及左右手常见技法等等。
按出版社要求,我们以国内主要的传统音乐教材为依据,并参考一些工具书和其他资料,编撰了400道选择题、120道名词解释、50道简述题;同时,还在此基础上编制了10套试卷,聊作各位读者研习、备考之用。
责任编辑: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