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狼与山洞”的故事说开去
2012-04-29吴勇
在《环球时报》上读到一则“狼与山洞”的故事:
狼在山脚下发现了一个山洞,许多动物都从这里通过,狼非常高兴,它堵上洞的另一端,单等动物来送死。
第一天来了一只羊,狼追上前去,羊拼命地逃,从山洞里的一个小偏洞逃掉了。狼很沮丧,它搬来石头堵上了这个小洞。第二天,又来了一只兔子,狼奋力追捕,没想到兔子从侧面一个小窟窿逃走了。狼很生气,它一口气把类似大小的洞全都堵上。第三天,跑来了一只松鼠,狼飞奔过去,追得松鼠上蹿下跳,最终,松鼠从洞顶上的一个小孔钻了出去。狼气急败坏。这一回,它仔仔细细地检查了山洞的里里外外,把所有的缝隙堵得严严实实。“就是一只蚂蚁也休想钻出去!”狼对自己的工作非常满意。第四天,狼兴冲冲地坐在洞里等待,没想到,走进来的是一只老虎。狼吓坏了,拔腿就跑,老虎穷追不舍。
狼在山洞里绕来绕去,但所有的出口都被堵得死死的,根本无法逃脱。最终,狼在山洞里变成了老虎的美餐。
这则“狼与山洞”的故事很有趣,更引人深思。
首先,狼为了猎食,给山洞堵上了许许多多的石头。谁料,堵了山洞的另一端,漏掉了小偏洞;堵了小偏洞,忘了小窟窿;堵了小窟窿,还漏掉了小钻孔。羊、兔子、松鼠正是从这些小偏洞、小窟窿和小钻孔中分别逃走的。在学校管理中,有些校长自以为天衣无缝地制定了规范教师行为的许多规章制度,结果呢?不从实际出发,不以人性为本,这样的规章制度往往形同虚设。制度管理的关键是“有弹性”。须知,这世上弹性最大的不是橡皮筋,大概是人性。省内名校、海门市东洲中学张炳华校长在谈及学校管理“个性教师”时有这样的体会,他说:对待教师要有雅量,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睁开的一只眼多看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缺点有时要闭一只眼。学校管理不能像狼一样给山洞堵上石头,学校管理需要制度,更需要宽容,需要弹性。
其次,狼为堵塞别人的生路而沾沾自喜,它忘记了,这同时也意味着阻断了自己的退路。“退路”是出路的一种,在教育教学中有良好的体面的退路,才是高境界的艺术。如何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抛弃接受,远离忍受,走进享受,“退路”艺术不失为上上之策。比如,中学生处在萌动的青春期,一些事情,说懂也懂,说不懂也不懂,但只要认定的事情,千牛莫回。因此,对待中学生的教育,决不能“一根筋说到底”,而应做到开启智慧,亦庄亦谐;砥砺斗志,亦情亦理;告知重要,亦深亦浅;缩小距离,亦远亦近。再比如,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一味地追求有效,高效,其实,课堂教学中,当我们的着眼点不在高效时,高效却如影随形。否则,不给退路的耳提而命,不给出路的“满堂灌”“满堂问”,只能是死路一条——学生的思维被压抑,学生的聪慧被磨灭。
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工业走的是生产产品流水线,而农业强调的是顺其自然。教育管理也好,教育教学也好,其正确的方式主要是帮助优秀人性的自然生成,不是按照某种模式人为刻意地锻造,更不是像“狼”在山洞里堵上一块块石头!教育在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要为学生和我们教育工作者留出空间、留有余地,如此才有发展的可能!
(吴勇,海门市教师研修中心,226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