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生画竹,只待重振传统

2012-04-29刘莉

大武汉 2012年20期
关键词:画竹书画院国画

刘莉

走进蒋昌忠位于湖北省美术馆的画室,映入眼帘的都是他最近应朋友之邀,所做的竹林熊猫系列。已经画好的七八幅作品中,因熊猫动作不同,竹的形态、律动也发生变化。乍一看,竹似乎由主角变为背景,但细品后才悟出,有了生机的竹,更加清新、灵动。

曾经,蒋昌忠为画竹漂洋过海,为不同的竹吟诗留影。现在,身居二线的他有了更多属于艺术的时间,悄悄选个秋日午后,躲进动物园,瞅大熊猫啃竹,也成了一件乐事。

昔日的艺术管理者,以画竹静心眀志的蒋昌忠,此时将国画艺术作为一点星火,集湖北老一辈书画大师于一堂,以传统重振湖北书画院。

原知竹性与君同

幼时家住黄石大冶钢厂的蒋昌忠,常在夜里把自己关在逼仄的格子间里,把四壁画得“万马奔腾”。果然,少年志在千里,1983年,他受命赴任钟祥县长。当年磷矿闹出一系列社会问题,蒋昌忠上任第一年就处理了1700多人次的上访和来信。往往是清晨出门,夜里11点才归家。烦闷之时,以书遣怀。“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是郑板桥在范县、潍县做县令时有感而发,画竹只是他体验民间疾苦的方式。

感同身受的蒋昌忠决定也以画竹省身。“竹干直,喻正直挺拔;有节,喻人要有气节;中空,代表人要虚心;四季常青,表示人要始终如一,不变色。”

此后29年,无论是做一把手,还是退居二线,他画竹的习惯再无间断。“半生画竹,一生画兰”这是蒋昌忠从老师汤文选、鲁慕迅那儿悟到的画理。鲁慕迅还特意劝说蒋昌忠,“画得人太多了,出不了头。”

寥寥几笔,就要把竹画好,确不是易事。但蒋昌忠对自己画竹的目的了然于心,“不为出名,但求自省。”而他的眼中之竹,也已化作手中之竹,胸中之竹。

画家有空暇专门出去写生,他公务压身,只得把工作中的考察当做画竹写生。每见一方竹林,无太多逗留时间,他赶紧掏出兜中相机,拍下后回去琢磨。日久天长,画竹专家也变成摄影高手。

鲁慕迅评价他的作品,“昌忠性与竹近,画竹能得竹性。竹之性可以一‘清字概之。传统画竹,多是线的组合。昌忠最近的画竹引入了块面,而且是鲜艳的色块,以与墨竹对比映衬,这在他乃是一种新的尝试,希望今后继续大胆地尝试下去。”

领跑国画

他对竹的尝试,不仅拘泥于画法,还延伸到创作体裁。2008年,他的画册《爱师竹篇——蒋昌忠诗·画·摄影》出版。“爱竹为竹写神、思竹为竹咏诗、观竹为竹留影,以竹精神写照人生。”画册中关于竹的100幅摄影作品来自世界各地,唯有用心,才能记录得如此详尽。为这些画作和摄影作品的配诗,也往往是蒋昌忠的心情写照。“何因五斗米腰弯,掷去乌纱不做官。当效前贤有正气,一枝江上作渔竿。”

为官期间,为杜绝门前是非。他给自己定下规矩,既不卖画也不收画,“卖画就是卖人”。

1999年,在中国美术馆做展,为了帮他节省经费,馆方建议他卖点画。考虑再三,蒋昌忠叮嘱工作人员,要严格追问买画人的来历,工作地区一概不卖。展览结束,经费还有节余,他全部捐给了随州炎帝故里。

卸任后,因画而发来邀请的机构络绎不绝。上月,西安美术博物馆向他发起明年4月的邀请展。他欣然应允,条件是要和湖北书画院的27位院士的作品一起参展。

因为此时的他,身份再次发生变化。前身为东湖画会,已有二十多年历史的湖北书画院将今时的这一程接力赛交给蒋昌忠。而他,责任重大,带领的院士多为“80、90后”的国画大师。

蒋昌忠退居二线后拒绝过很多职位,唯独这一次,没有太多犹豫。湖北的国画艺术,特别是老国画艺术家,沉寂太久,此刻,需要一位领跑者重振旗鼓。

猜你喜欢

画竹书画院国画
少年书画院
国画《鲦鱼》
国画《鲿》
画竹题诗
国画欣赏
中国书画院
书画院·古陶瓷
咏竹、画竹情味生
关仁山
板桥画竹解肝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