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墨复位

2012-04-29刘莉

大武汉 2012年20期
关键词:国画家书画院国画

刘莉

尽管姗姗来迟,武汉的艺术品市场还是醒了。

遗憾的是,走在最前端的并非湖北的传统艺术大项,国画。

油画有外力介入,冲出天价。国画却徘徊在洼地,无人爱怜。

曾为湖北国画奠定基石的一批老画家,散落各处人不知。几年前,武汉某国画画家进京参展,办展方为收集艺术家档案,向他打听王霞宙联系方式。他内心愕然,斯人已逝30余年,湖北国画究竟与外界断了多久联系。

走出湖北参加全国国画大赛的画家,亦发感慨,湖北几无本土评委撑腰,全靠作品搏出路。

湖北国画的传播曾有过黄金期。湖北省政府当年曾以邓少峰的画作为礼品,敬献毛泽东。邓少峰先生在作品中赫然标上“泽东仁兄惠存”,传为美谈。

时至今日,老一辈画家亟需归属,中青年画家悄然成长,借势成为必然。仅凭艺术机构和政府支持,力量太过微弱。倘若有企业效仿京、沪,以民间资本与艺术机构合办,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武汉国画定然是另一番光景。

有人在今年9月播下种子。天地对面,沉睡了二十年的老厂房经武汉丽兰传媒有限公司投资,首次以企业与书画院联姻的形式打造湖北书画院美术馆,27位湖北国画大家在月圆之夜齐聚一堂。

开幕第二天,周韶华携孙儿再来看画,邵声朗更是率领全家老小,仿佛探望多年旧友。

湖北书画院秘书长,也是丽兰传媒的董事长刘方没想到,当天竟然就有人专程来买画。她婉言谢绝。让更多人通过展览认识这些老画家,让水墨复位,才是她的用心所在。那些走散很久的老画家,再次与展馆中架上山水相遇,也许会动情的问一句,“你还好吗?”

国画发展非常曲线

刘方在年初偶遇萧采洲时,老人望着堆在家里的画卷喃喃自语,“找不到家了。”

他经历过湖北“新三老”和“老三老”的国画黄金期。那个时代的画家不仅有学院(武昌艺专等)出身的科班人才,也有民间自然熏陶而成的大家。他们大都饱读国学,文史积淀深厚,画作以花鸟为主要题材,走纯传统的路子。受大环境的影响,国画的群众基础扎实,在民间深得人心。“但凡收藏书画的人家,都受人尊敬。”在这批画家的影响下,武汉成为全国的画码头。

他也经历过80年代初各种画会遍地开花的武汉。湖北书画院的前身,即是由我省著名画家周韶华、陈作丁、汤文选、冯今松等创办的东湖画会。

“遗憾的是,湖北的国画没做到传承有序。”沈伟分析,“本身,广东的岭南画派、北京的京津画派、江浙的吴越画派往前追溯,都有悠久的艺术史,但武汉没有。在短暂的发展之后,后起的国画家没有继承老一辈的画风。”

“缺少传统,就越少约束力,创新容易出现,却也会失去章法。”85思潮中,武汉出现一大批“另类国画”,围观者众。将近30年后,李乃蔚反思,“那场影响全国的思潮只是一个时尚,无法在湖北这片水土上生根。”

书画院的复兴计划

“至今,全国画界还会忆起与湖北有关的现当代艺术,但国画的发展却几乎中断,多少成为一个伤口。”

好在,70后国画家的出现,让局面走向平稳。在沈伟看来,“他们大都受过学院的良好教育,学会了对传统文化的起码尊重。”另一方面,湖北艺术市场的兴起,也为他们提供了新的舞台。

“精于传统的邵声朗在近两年身价翻了10倍,即使在武汉本地的拍卖行,他也是国画系中身价最高的画家。这充分说明,传统文化在回归。”

从湖北的艺术传统来看,走的也并非洋派路线,况且“湖北的油画家身价虚高,早超过本地藏家的承受。”而占90%的国画家,因为“价廉物美”,成为藏家和拍卖行的首选。

“书画院和民间画廊的增加,会完成一部分成熟画家的推广。”而一个国画家想要在全国崭露头角,必要条件是参加过全国官方比赛且夺得名次,有圈内艺术家打了个有趣的比方,“地方粮票和全国粮票是有差别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湖北书画院对一个画家的推广职能几近完善:一间2000平米的美术馆、一本学术刊物、一个成熟的国画家团队……

它正在筹备的拍卖机构,也引起了北京一家大型拍卖行的兴趣。他们即将做一次换血,把麾下的京派画家换成湖北国画家。至于其中原因,“湖北国画家底子好,价格低,适合投资。”也许,民间资本催生的艺术生产力正埋下伏笔。

猜你喜欢

国画家书画院国画
少年书画院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游子丹青弘国粹——记响水籍国画家胡祝三
国画欣赏
以情感创作作品,用画笔传递精神——访国画家袁鹏飞
与命运抗争的国画家——傅小石的艺术人生
庐山拾遗
中国书画院
书画院·古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