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来了,市场为何不领情?
2012-04-29吴佳
吴佳
温家宝总理在湖北考察时首提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这是中国经济政策再度转向的信号;在此之后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提出要加大预调微调的力度。本周大盘的走势均受到上述消息的影响,屡屡出现冲高的态势,但最终得不到足够买盘的响应,攻势无疾而终。市场似乎表现对利好的麻木。当然,也可以解释为,市场在对不断下滑的经济增长作反应,对经济刺激的效果还表现出现乐观的态度。
为什么市场对刺激经济提不起神呢?比较合理的解释是09年的强心针注入之后虽有效果,但后遗症太大了,社会至今还在为之买单。时隔不久再次开出类似的方子,市场还是有余悸的——四万亿留给社会的是什么呢?漂亮的数据和更加高昂的生活成本。数据是给别人看的,可以写入政绩,而生活却是老百姓要实实在在承受的:房价比危机前更高的,而且有刹不住车的感觉,生活日用品越涨越高,贵得离谱,与之背离的是CPI仍然惊人稳定与低企,我们的CPI数据经常比隔岸的香港还低不少。
如果再来一次四万亿,会不会再有一次漂亮数据与高涨生活成本的组合,这是一般百姓的担心;而对于资本市场,则看到全球目前都在为前次的救市买单。中国也不例外,银行的高额利润后面是大家都担心的坏账,刺激经济的成本在增加,但效果却在递减,这是最不愿看到,却最有可能出现的。所以,政策来了,大家还是高兴不起来。
刺激经济有很多种办法,以中国现在的税收水平,大力减税无疑是刺激经济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且可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匹配,利国利民。为何始终囿于结构性减税的框框呢?显然还是因为体制改革未到位,减税将使得“三公”消费减少,利益群体受损,必然遭遇重大阻力。不能改革,而只是改良,社会生产力显然会被抑制。在经济下滑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财政收入虽然增速减缓,但实实在在是增加的,非税收入更是以50%的速度增长,只有共克时艰、减轻税负,才能给企业以活路。
现在遗憾的是,非但没有大力减税的构想,在一些事务上,还在变相增加企业,特别是私企的负担。
当然,现在万幸的是楼市调控还没有放松的调子,中央与地方的博弈似乎还在进行。但本周四社科院关于房地产市场的研究报告(蓝皮书)出炉,其中有两个说法需认真推敲:一是楼市调控抵制了部分刚需,二是今年部分城市具体限购措施可能有所变化。考虑到社科院的官方背景,这样的报告会不会是楼市政策松动的前兆?刚好在报告出台的第二天,媒体就传来厦门楼市政策微调、购房资格人数会增加的消息。社科院的预测非常的精准。这些信号也让人想起09年的刺激经济,先是死守楼市调控不松动的底线,但在连续的经济数据出来都不理想的情况下,终于政策向现实低了头。这次会不会是历史的重演?如果这样,政策如果连续数月不奏效之后,是不是应该警惕楼市调控的彻底放松?
股市对当前形势的反应不单是弱,而且是相当地弱。周五市场的加速下跌,使得周线破位的概率提升,月线下跌的概率也在增加。如果月线走坏了的话,则今年全年的升势可能将告一段落。
现实是摧破理想的残酷试金石。欧元区的梦想可能会到此结束,或者说会以希腊的退出引出欧元区终结的开始。希腊为什么不能退出欧元区?在经济大幅衰退,百业待兴之际,欧元成为复苏的绊脚石,只有货币大幅贬值,才可能踏上复苏之路。因此,希腊得和欧元拜拜。西班牙呢?看经济衰退的程度。这些都证明欧元的设计太过理想了,如果不是从政治的角度,而只是从经济的角度出发,对希腊退出或欧元解体大概就不会有这么多阻力了。
希腊退出带来的振荡是难免的,再加上欧元区的经济状况每况愈下,我们期望的稳外需可能要落空。美元强劲上扬,非美货币接连下挫,是不是资金都开始涌向美元?新兴市场国家已经感资金流出的压力,在这点上,中国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