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资源税改革的东营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2012-04-29王美玲

会计之友 2012年21期
关键词: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王美玲

【摘要】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必然的选择,东营市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必然面临许多的问题。文章基于资源税改革的背景,基于资源税税收收入来源于资源并用于资源保护和生态保护的角度,提出了东营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资源税改革; 生态保护; 城市转型

一、可持续发展是东营市必然的选择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必然的选择,纵观世界风云变幻,各国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演变成能源的竞争,充分说明了能源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因为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了能源依赖型社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速与能源消耗的增速存在很强的依存度。然而,一个不争事实是能源中的相当大部分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煤炭、石油资源,都属于不可再生资源,随着自然资源的逐步耗竭,人类在寻找可替代资源的同时,如何能够让现有的资源更好、更长远地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支撑人类社会发展成为当今有识之士的共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

我国学者张坤民、刘东辉、王宏广、冯同润、王慧炯等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界定,尽管视角不同,对可持续发展的表述不完全一致,但从中可以明确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1.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分配相协调,既要考虑当代人的需求,也要考虑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即代际公平;2.经济社会的发展既要考虑经济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也要考虑资源的可承载能力,否则就会造成过度开发和掠夺式开发;3.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人类社会长久的福祉,人们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创造一个全人类共享的健康、自由、平等的社会。

东营市作为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其经济社会发展依赖石油产业,造成了严重的产业结构失衡,随着石油资源不可避免的耗竭,东营市必将面临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的转型等一系列问题。在资源税改革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既是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资源型城市发展必然的选择。

二、基于资源税改革的东营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随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新疆原油、天然气资源税改革若干问题的规定》的通知(财税[2010]54号)的出台,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资源税改革,2011年9月21日,国务院第173次常务会议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的决定》,决定于2011年1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此次改革最重要的在于改变了部分资源税的征收方式,将石油、天然气资源税由原来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计征,以原油、天然气销售额为计税依据。这就意味着,作为资源地的东营市每年可以因为资源税的改革而增加可支配的财政收入。笔者希望资源税收入可以来源于资源而用于资源的保护,用于生态的保护,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教育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基于人们对生态系统的深入认识,充分认识了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供给关系,认识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习惯对环境和生态带来的影响。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低碳经济,最终需要人们树立理性消费理念,自觉地选择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这一观念的转变需要政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这一观念真正在人们心中成长。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宣传上,应该正视老百姓的认知度。在现阶段,大多数老百姓应该说有了环保意识,但是环保与自身生存空间的依存度的认识还远远没有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另外,许多对可持续发展有明确意识的人也停留在概念上,具体在生活中如何去做还无所适从,这就需要宣传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要走进学校,从娃娃抓起,也要走进社区,宣传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意识形态的教育上,应该给老百姓一些可操作的指导甚至是采取一些鼓励措施,比如:让老百姓知道随手丢弃的一节电池会污染多少水、每天多使用一个塑料袋会带来多少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多使用一双一次性筷子会毁掉多少森林等等,让老百姓知道低碳经济就在每一天的举手投足之间。

(二)节能减排政策

具体要采取一些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加大节能减排的公共支出。比如:有研究表明,大气中的PM2.5主要是由汽车尾气导致的,而我国私家车的拥有量近几年飞速增加,而且,由于各种传统的观念导致我国私家车过度使用。据统计,在日本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驶3 000—5 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驶1.8万公里。过度使用的私家车除了增加空气中的PM2.5,也带了诸如道路拥挤、汽车占用人的空间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必须采取一定的节能减排措施。

随着资源税的改革,燃油价格或早或晚都会面临上涨,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作为政府应当抓住时机,鼓励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同时,应该明确的是,公共交通不是一个营利组织,应该是属于公共财政支出的范畴,东营市的公共交通一是线路、班次太少;二是运营时间太短。在开通公交线路及班次安排上应尽可能考虑到大众出行的方便而不是只考虑成本效益,比如:职业学院处于东西城之间,离居住区比较远,职业学院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不可能所有的人都是同一个时间上下班,交通的不方便迫使大家纷纷使用私家车,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加大了碳排放量。增加公共交通的支出,增开公共交通班次、增设公共交通路线是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一部分,通过给公共交通部门增加补贴标准以降低公共交通的费用标准等,以此方便和鼓励更多的人选择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三)环境与生态保护支出

环境与生态的保护对于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环境与生态保护的内容可以说涉及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环境保护的工作是长远而持久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干电池的管理

干电池的使用非常之普遍,在我们生活的时时处处都有干电池的身影,用过的干电池对于环境的污染也已经为世人所知,许多的社会组织和有识之士都在呼吁注重废旧干电池的保护性回收处理,国外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我国这个问题才刚刚起步,有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做了些初步的工作,但远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东营市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又是一个资源型城市,在资源税改革的背景下,可以利用这一政策带来的资金做好这一利国利民的好事。笔者建议分两个方面,一是在干电池的收集阶段,可以作出一些规定性要求干电池可以以旧换新,旧电池折合一定的价值以鼓励干电池用户自觉地将干电池送到集中收集点(比如超市等干电池的销售点),也可以在各小区、各个路边的垃圾箱边专设一个干电池收集箱;二是在处理阶段,可以集中投入资金,借鉴国外的经验,成立专门的废旧干电池处理中心。当然更可以加大宣传力度,鼓励人们使用充电式电器,尽可能地减少干电池的使用。

2.塑料袋、包装物的管理

上海市以施振国为课题组长,以江子浩、冯肃伟为顾问,曾做过一个“废弃塑料袋管理立法”的研究课题,调查显示每年上海市生活垃圾中废弃的塑料袋约3.6万吨。“白色污染”之恐怖,走到郊区、走到农村的田间地头都可以明显感觉到。从农贸市场带回的塑料袋除了盛装垃圾没有别的用处,塑料袋和塑料包装的过度使用,一是许多人生活上图方便;二是环保意识问题欠缺。作为政府,一方面可以采用定期定量发放可降解塑料垃圾袋以限制非降解塑料垃圾袋的使用;另一方面可以建立非降解塑料制品的回收机制以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3.方便居民废弃物分类的设施

现在东营市街道旁的废物箱都分为可回收箱与不可回收箱,从理论上没有什么不妥,但是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对于大多数民众来说,其实很难分清哪些属于可回收的废弃物,哪些属于不可回收的废弃物,于是,本来可以分类的废物箱其实没有起到废弃物分类的效果。笔者认为,要真正做好这件事情,可以要求生产厂商在包装物的醒目处表明包装物是否可以回收,同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让更多的民众了解废弃物的分类常识。

(四)新能源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1.发展清洁能源

东营市是一个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长期以来,地区发展对石油产业的依赖度较高,造成了产业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以油气开采与石油加工、油田化工为主导产业。据《200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资料,东营市第一产业3.4%,第二产业76.5%,第三产业19.8%。随着石油资源的逐年递减,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城市的转型是东营市可持续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增加了碳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加重;另一方面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耗竭,作为东营市必须考虑城市转型的问题。资源型城市转型就是要逐渐摆脱对石油资源、石油产业的依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以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也是东营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十二五期间,东营市可持续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1)“黄蓝战略”的背景,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发展风能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其中东营市作为重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山东省《关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沿海风电产业,提出要打造烟台、威海、东营、潍坊和滨州5个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打造潍坊、东营、威海、菏泽太阳能产业集群。

(2)东营市清洁能源的优势。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常年日光照射充足,而且地处平原,濒临渤海,拥有海岸线近900公里,风能资源丰富。

东营市年日照时数约2 750小时,日照百分率达62%,属北方长日照地区。年平均总辐射量为123—130千卡/平方厘米。

东营市地势平坦,属于广阔的平原地区,处于辽阔的黄河入海口地区,具有无屏障、风力密度均匀等风能优势,为发展风能产业提供了自然优势。累年各月平均风速见表1。

2.产业结构转型支出

(1)战略背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东营港建设纳入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工程、将东营飞机场建设作为形成以青岛新国际机场为中心,以东营飞机场等为支线的空港格局;同时,还提出要将东营、滨州等打造成特色鲜明的专业性现代海洋装备及配套制造业基地;积极推进东营物流园区建设,打造以青岛为龙头的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规划》指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海洋产业聚集集聚区和鲁南临港产业聚集集聚区,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增长极。

(2)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是东营市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装备产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是东营市应该重点扶持发展的领域,也是东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优势部分。

依托胜利油田发展起来的石油装备产业,在东营市乃至全国都有着独一无二的基础,每年举办的石油装备展,都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石油企业,成为东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应该成为东营市低碳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现代服务业在东营的发展虽然历史不长,但是,依靠东营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以软件产业园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引起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列为东营市重点发展的规划,为东营市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流保障。

(3)发展生态海洋产业。“山东半岛蓝色规划”中提出黄河三角洲要发展高效生态海洋产业,大量发展现代渔业,加快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业、生态环保产业。因此,发展生态海洋产业,不仅是东营市低碳经济的需要,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规划。

东营市位于黄河三角洲的腹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发展高效生态海洋产业的主要规划地区是东营市。东营市地处黄河入海口地区,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黄河口对虾”、“中华毛蟹”等都是东营市独特的水产品;另外,东营市有着发展现代海上运输的优势,东营港的开发也是“黄蓝战略”的重要发展规划项目,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生态海洋产业,是东营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海洋生态产业的发展,必将促进东营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资源税改革的有力支持

东营市建设时间短,又是典型的石油资源型城市,无论发展新能源产业,还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人才、技术各方面条件都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直接的表现就是新能源建设投资大、成本高,这也是长期以来制约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随着资源税改革的不断深入,资源地来自资源税的直接收入会明显增长,这个增长的原因是资源税计税依据的改革而不是涉及任何的额外投入,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将来源于资源的收入用于资源的发展,从资源税增加的地方收入中拿出相当的比例扶持新能源的开发建设。新能源的开发建设不仅是不可再生能源的替代能源,同时又是清洁能源、发展低碳经济进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 山东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黄河口调查区综合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42.

[2] 张冰.东营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6(10).

[3]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Z].

[4]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Z].

[5] 2008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Z].

猜你喜欢

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生态补偿制度对比研究
贵阳生态保护法庭的成立与发展
沈阳卧龙湖区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凤凰古镇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