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小企业贷款业务创新与实践研究

2012-04-29安丰深董瑞丽

会计之友 2012年21期
关键词:业务创新经济转型浙江

安丰深 董瑞丽

【摘要】 文章基于经济转型升级视角,从小企业贷款业务创新的现实条件与现实做法等角度,分析浙江小企业贷款业务创新实践的主要模式运作与实践成效,进而提出了银行要合理进行差异化的目标客户群定位选择、形成特色鲜明的系列创新业务产品、监管部门要提供适度宽松的监管空间等几点思考,以深化小企业贷款业务创新机制,形成可供借鉴和复制的浙江模式,实现更大范围企业、银行、社会三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 浙江; 经济转型; 小企业贷款; 业务创新

一、浙江小企业贷款业务创新的现实需求

(一)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的刚性需求

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陆域面积全国倒数第二;浙江是一个经济强省,经济总量全国排名第四。浙江的块状经济特色鲜明,占了浙江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浙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热土,依托诸如永康五金、义乌小商品、温州皮鞋等全国性生产基地称号的浙江块状经济区域中分布着众多的中小企业,占据了浙江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其中民营、私营企业比重大,小型微型企业数量比重高。据统计,小型微型企业占浙江省企业总数的97%。

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分布在各行各业,又处在不同发展阶段,且生存形态与融资需求多种多样。在其发展过程中因规模小、自有资本偏少、财务管理水平较低、信誉相对于大企业来说较低、贷款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和风险相对较大等自身特点,金融服务需求的满足度较低,因而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融资难问题的制约。全省约有70%的中小企业存在着融资难,其中又以中小民营企业居多。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使处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资金刚性需求与资金链的短缺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融资瓶颈矛盾突出。如何立足小微型企业的特质,创新小企业贷款产品,形成银行业务拓展的新空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银行业经营策略调整面临着的现实选择

基于“政府对经济的主导、地区经济运行的质量、地区金融发展和金融信用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制度”等评价内容在内的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报告显示,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的评价排名中,浙江已经连续数次位列一二。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省外乃至国外金融机构入驻浙江。浙江本土的金融机构同业竞争加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内外部压力与挑战尤其严峻,寻求新的战略发展空间已成当务之急。

从2005年开始,银监会把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改善小企业金融服务列入工作重点,要求不能单纯把它看作是一项具体银行业务,而应视为一项带有战略意义的创新和改革来认识,要求把它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银监会将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执行宏观调控政策的前提下,努力增加对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要把对小企业的信贷倾斜作为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具体措施,在年度信贷规模中单列计划、单独管理、单项考评,切实增强小企业授信服务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在此前提下,各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股份制银行、本土“草根银行”等,如何结合当地实际调整经营发展战略、如何凸显自身业务产品特色、如何积极拓展当地小企业贷款市场,以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已经成为银行之间差异化竞争定位、以特色求生存、以灵活求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浙江小企业贷款业务创新的现实条件

(一)金融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导向

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和指导各银行不断改善对小企业的金融服务,逐步调整和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加大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缓解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自2005年起,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小企业贷款的通知》、《银行开展小企业授信工作指导意见》、《关于认真落实“有保有压”政策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等政策指导意见。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多层次金融组织体系,拓宽符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的多元化融资渠道,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用增强体系,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拓宽融资渠道,着力缓解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的融资困难,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这些金融监管部门政策措施办法的相继出台与持续的政策导向作用,为小企业贷款业务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与制度保障,形成了外在的小企业贷款业务创新的巨大推力。

(二)地方政府部门搭建实践平台

浙江是小企业大省,小企业发展一直是浙江省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心之一。为有效缓解全省小企业融资这个老大难问题,2005年,浙江省中小企业局颁布实施《浙江省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试行办法》,对金融机构当年新增的省内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下,且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在200万元以下的生产型、科技型、就业型等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小企业而产生的风险,由省财政厅每年出资2 000万元于各地方政府按照1比1的比例进行配套后共同进行贷款风险补助。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数据统计,到目前为止,省级财政累计已补助1.58亿元的财政风险补偿金,59万家小企业新增贷款537.87亿元,这对降低银行贷款风险、推动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为有效解决小企业没有抵押物而融资渠道狭窄的困难,2009年8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杭州市人民政府分别与中国建设银行、阿里巴巴签署《网络银行业务合作协议》。由浙江省政府、杭州市政府分别出资2 000万元,中国建设银行、阿里巴巴分别出资4 000万元,建立两个规模为6 000万元的“风险池”,用以完善网络银行信贷业务,弥补网络银行业务可能造成的信贷损失。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政府将集全省之力,以体系深层创新为突破口,打造有全国影响的“中小企业金融中心”和“民间投资管理中心”。通过几年的建设规范,建成小企业投融资先行区、民间投资管理创新区和中小企业金融产品交易功能区,逐步形成全国领先的中小企业放贷中心、投资中心、直接融资、中小金融总部集聚、中小企业金融创新和中小金融产品交易定价六大功能定位。当地政府部门的积极引导与平台搭建,民营经济与小企业大省的浙江将成为小企业信贷改革的前沿阵地和中小企业金融创新试验区的开拓者。

三、浙江小企业贷款业务创新实践的模式做法与实践成效

在外部相关政策措施的引导下,面对银行业大优客户竞争的日趋激烈,基于浙江经济发展的现实,全省银行业在“扶小”机制建设及业务创新过程中,进行了多种模式、多种类型、各具特色的小企业贷款金融服务创新探索,形成了一定的创新模式、实践经验与实践成效。

(一)以专业化经营为特色的浙商银行模式

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决定了小企业贷款的培训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独立审批机制以及核算机制等从现有的银行组织构架中独立出来的客观要求。根植于浙江本省的浙商银行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小企业金融服务组织管理机制的创新实践。浙商银行立足于中小企业服务,坚持“专业化经营和不断探索创新”的基本原则,以设立小企业贷款专营支行为依托,专门探索、试行小企业贷款经营管理运行机制,在制度、产品、流程、考核、培训等方面进行积极创新,逐步形成了“专业化经营、近距离设点、高效率审批、多方式服务”的小企业专业化业务经营模式。继首家专营支行杭州城西支行成立之后,浙商银行陆续在温州、宁波、西安等地开设小企业专营支行,与此同时,浙江省内众多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正视小企业融资,工行浙江省分行、中行浙江省分行、交通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等纷纷开设小企业专营机构,到2010年11月底,全省小企业专营机构已达506家,小企业贷款的集群效应开始显现。

(二)以立足本土金融服务为特色的“草根”模式

浙江不少地方的小法人银行与金融服务机构,与小企业有着天然的“亲缘”关系,形成了特有的出身“草根”、服务“草根”的融资模式。如台州市商业银行以广大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为服务对象推出了“小本贷款”,单笔贷款不超过30万元;浙江民泰商业银行规定其小企业贷款余额不得低于总余额的70%;浙江泰隆商业银行“小企业成长伙伴”定位于力推中国式“穷人银行”模式,将服务对象从小企业、小微企业扩大至被征地农民、外来务工人员、贫困大学生等弱势群体,拓展了银行业竞争的新领域;杭州银行以“发现市场—创新产品—组织营销”的思路和步骤,积极开展小企业金融服务创新;稠州商业银行依托初步发展并日渐繁荣的义乌小商品经济,形成了“市场银行”和“小企业主办行”的发展战略与市场定位。立足本土金融服务的“草根”模式展示了银行服务小企业的全新理念,成为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典范,并且这种服务理念已经对大银行产生了影响,工行浙江省分行积极探索的“大银行、小生意、大市场”发展思路;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浙江省分行依托特有的草根文化特色,致力于为“三农”和城镇社区提供全面、便捷的金融服务。

(三)以联保与专业担保为特色的“抱团增信”与“桥隧”模式

小企业家底薄、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透明度差、抗风险能力弱等先天不足,以及在短期内无明显改观的现实,是小企业融资难的症结所在。作为小企业大省,如何降低小企业贷款风险,为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空间,催生了各种创新信贷模式。“抱团增信”与“桥隧”模式是其中的典范。

作为“抱团增信”的主推行,国家开发行浙江省分行因地制宜,以担保体系为纽带,集拢多个担保机构整合成一个共同的担保平台,整合政府、担保公司及银行三者的优势,探索实践多样化的小企业信贷方式,支持了一大批缺少抵押物的民营中小企业。建行浙江省分行则以网络银行为平台,携手阿里巴巴,推出了“网络联保”融资新模式,以3家及以上的借款企业自愿组成一个联合体,共同向银行申请贷款,每家借款企业均对其他借款企业的银行债务提供连带保证责任,取得了良好的风险规避效果。依托“抱团增信”信贷模式,浙江省内817个中小企业项目获得了银行14.6亿元的基准利率贷款。

此外,在担保公司、银行和中小企业三方外导入第四方如风险投资者和上下游企业,第四方事前以某种方式承诺,当企业发生财务危机而无法按时偿付银行贷款时可以为企业注入现金流,偿还银行贷款,从而架通了信贷市场与资本市场,形成“桥隧”模式。“桥隧模式”的出现,不仅有力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而且促进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理论与实践意义并重,浙商银行、工行浙江省分行开展这类模式贷款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四)以贷款业务流程再造为特色的“信贷工厂”模式

“信贷工厂”意指银行像工厂标准化制造产品一样对信贷业务进行批量处理,这一运作模式在贷款审批效率、担保方式等方面具有更灵活的特点。特别是在信贷审批流程上,该模式根据中小企业“短、频、快”的融资需求特点,将贷前调查、审批、授后管理等流程全部纳入标准化、工厂式的“流水线”运作,各分工小组各司其职、简化手续,使业务流程在整体机制上协调一致、高效运转。

工行绍兴分行和台州分行进行的信贷业务流程再造,推行扁平化管理,提高了服务效率。主要内容包括:一是简化小企业评级、授信和贷款审批环节,实行小企业贷款关系建立、评级、授信审批和抵押物审批流程四合一;二是建立了信贷业务操作中心,分解了信贷业务操作的前台与后台,防范风险与提高效率双效合一;三是改进了审批部门的操作流程,实行流水线操作,同时实行金融业务限时办结制和服务承诺制。中小企业贷款额标准化流水线操作,为缓解浙江中小企业融资难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小企业“e融行动”、产业集群融资服务、小企业集合信托债券基金、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中小企业金融仓储融资等创新融资方式与融资渠道在不断开启运行,这些小企业贷款业务创新模式做法有些已在全国得到推广。

四、浙江小企业贷款业务创新的实效性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思考

(一)浙江小企业贷款业务创新的实效性

在国家政策导向、当地政府措施力推、金融机构积极主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浙江省小企业贷款业务创新势头不减,连续几年的运作实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小企业贷款难的矛盾,而且已对省内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效果明显。

据浙江省中小企业局的半年度调研资料显示,2010年上半年,全省中小企业经济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全面攀升,并且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积极变化:中小企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29.6%)、中小企业投资稳步回升(同比增长7.1%)、中小企业出口增势强劲(同比增长26.4%)、中小企业效益不断提升(利税总额同比增长45%、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6.7%)、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新产品产值同比增长39.6%、新产品产值率比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全省中小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同比增长43.3%)。

(二)小企业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现实思考

1.银行要合理进行目标客户群定位,进行差异化选择,需求持续发展空间

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银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传统的“拼规模、上速度、抢大户”的做法已难以为继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发展战略目标成为当务之急。“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休戚相关,尤其是面向高新技术、科技型创新领域的中小企业发展。各家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导向指引下,应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经营优势,以企业自身经营业绩、潜在的发展空间、产业供应链生产经营背景、特色经营等评价衡量指标进行目标客户群的合理定位,进行差异化选择,以积极拓展当地小企业贷款市场,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特色求生存、以灵活求发展,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2.银行要形成系列特色鲜明的业务产品,为客户转型升级提供持续支撑

浙江是小企业大省,小企业造就大产业,小贷款蕴藏大市场。商业银行在应对激烈市场竞争合理定位目标客户群的同时,更要放眼未来的发展,要确立与客户一起成长的经营理念,在业务产品创新研究方面,注重小企业成长计划要素的考虑,设计开发系列银行特色鲜明、重点支持力度突出、扶持效果可控的小企业贷款融资创新产品,对有成长空间的小企业实施培育计划,为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持续的融资支撑,以实现银行、企业、社会的“三赢”。

3.监管部门要提供适度宽松空间的小企业贷款监管环境,以促进银行创新产品的生存

商业银行在小企业贷款业务拓展过程中,为提供特色差异化的产品,在原有的管理制度、业务操作方式、服务过程和工具选择使用等方面会形成一些变革传统的模式与方法,甚至会形成一些新的市场行为。金融创新产品客观上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这对于金融监管部门而言,面临着合规性与合理性、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监管认定,因而需要新的规则加以规范和约束。针对小企业贷款的业务创新,各地各行做法不一,一些创新产品有着极强的地域特色,普适性的监管可能无法适度判断,因此基于“各金融机构要对中小企业设立独立的审批和信贷准入标准、压缩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流程、切实提升贷款审批效率。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为中小企业开办一站式金融服务。积极推广灵活高效的贷款审批模式”政策导向,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尝试“大方向+基本规范+地方细则补充”的方式,提供一定宽松程度的小企业贷款监管环境,以提高银行创新产品的生存能力,促进小企业转型升级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克勇.基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5).

[2] 曹燕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制度性因素分析及相应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3] 一旦.多项政策帮助中小企业渡难关[J].中国安防,2008(10).

[4] 周萍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与对策[J].现代企业,2007(7).

猜你喜欢

业务创新经济转型浙江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及其创新研究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经济转型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基于文化引领的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业务创新浅析
资管新政下证券公司资管业务发展及创新研究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