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研究

2012-04-29蒋桂珍,杜常春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6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

蒋桂珍,杜常春

摘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重要力量。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宗教呈逐步上升趋势,应当予以正确教育和引导。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提升其综合素质,以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

中图分类号:G758.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237—02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

本次调查问卷共回收985份,回收率为98.5%;调查范围涉及的少数民族有49个,以本土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主,包括朝鲜族、蒙古族等外省学生;涵盖大一、大二、大三年级,比例分别为28%、46%、36%;男生为55%,女生为45%。调研统计结果分析显示,贵州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对自身未来发展较为迷茫的普遍现象,出现了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缺失的问题。

1.对信仰的认知倾向于现实主义。31%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信仰,而50%的学生对信仰的认识更倾向于现实主义,倾向于个人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则仅为 18%和 26%。58.7%的学生认为“家庭幸福”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追求,其次是“身体健康”,占26.8%,而“事业成功”和“金钱”则被放在更为次要的地位上。从性别类型来看,女大学生对“家庭幸福”和“身体健康”的追求明显高于男大学生,男大学生则更多地选择了对事业成功的追求。调查结果在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学生之间并没有出现显著的差异。

2.空虚、迷茫的情绪普遍存在。对于具体的人生目标,有高达91%的学生表示曾经考虑过,但 58%的学生并没有对此做过规划。在回答“什么最令人消沉”时,49.2%的学生选择了“生活空虚”,34%的学生认为是“人情冷漠孤独、不被人理解”,只有 11%左右的学生选择“学业不好”和“感情受挫”。而就目前的状态,38.4%的学生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不知如何应对”;28.7%的学生能认真对待自己的未来,但倾向于“顺其自然”;12.6%的学生“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而只有 24%的学生“态度乐观,能为自己的未来努力”。

3.对宗教信仰较为理性,但对宗教的认识不全面。对宗教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只占 15.2%,明确表示需要宗教信仰的学生比重也只有 27.5%,更多学生认为宗教信仰可有可无。在回答“是否信仰某种宗教”时,有67%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信仰任何宗教,也有 5.4%、7.4%的学生分别表示信仰佛教和基督教,但通过进一步的交流发现,实际上真正信仰宗教的学生微乎其微,而且对宗教信仰的随意性较强。

4.入党意愿强烈,但有较强功利化色彩。超过 80%的学生有着入党的意愿,其中男女生之间入党意愿的差异并不显著;随着年级的提高,入党意愿则会逐步增强。在入党动机方面,对于自己的入党动机,45%的学生表示“信仰共产主义”,15%的学生表示入党是为了提高思想觉悟,但也有 40%的学生表示是为了“找工作”。8.4%的学生入党是应家人要求,另有 25%的学生则是“随大众”或追求“名声”,这也充分反映出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功利化倾向。

5.不同少数民族学生信仰比例差异较大。调查显示,回族学生信教比例高达 58.8%,藏族学生信教比例达43%,远高于平均水平,而贵州一些世居少数民族如水族、布依族,其学生信教比例不到5%,与汉族学生信教比例未出现明显差异。

二、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成因探析

1.社会环境因素。从国际环境来看,20世纪末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事业进入低潮,各种政治势力重新分化组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巨大冲击。随着国际经济文化合作交流越来越频繁,中西方文化也在更广泛、深入的领域进行融合、碰撞,宗教作为西方价值观念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的渗透明显增强,大学生接触宗教的机会增多。从国内环境来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完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巨大嬗变和碰撞,竞争带来的风险,贫富差距的存在,地区不平衡的逐步加剧,导致相当多的人出现心理阵痛和失衡,而在激烈的社会变迁过程中带来了社会失范与社会结构重建的问题,出现了一些群体的解体,造成“失范”或“非规范”现象广泛存在。而宗教中比较固定的规则及其所宣扬的理念, 成为部分社会群体获得内心平和与精神抚慰的最简便的方法, 成为少数人处理社会事务的行为规则参照。

2.大学生自身主观因素。调查对象多为90后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成长于社会转型时期,面临着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虽然大学生生理体格基本成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接受着高等教育,但是其思想观念、心理稳定程度、价值取向等方面尚未定型,仍处在待成熟的阶段,对信息的筛选和鉴别能力较差,社会经验和人生阅历浅薄,对社会问题的认知不够全面,考虑问题不够客观深入,处理事情容易冲动偏激,情绪心境的持久性较差,容易波动变化。这些主观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理想信仰的确立和坚定。

3.民族、地域、家庭因素。通过调查发现,在藏族、回族、维吾尔族、东乡族这些全民信教的民族中,大学生的信教比例是很高的。在中国,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有藏族、蒙古族等,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有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来自这些民族的大学生出生并成长在有着强烈宗教氛围的民族和家庭中,自然有着很深的宗教情感。

4.宗教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宗教日益世俗化,呈现出一些新的适应性特点。宗教的表现形式具有一定的哲理性、伦理性和心理性,宗教对人生、世界、自然有独特的诠释,这对喜欢追求理性知识的大学生颇有吸引力。大多数宗教都宣称是“善”的事业,劝人行善,利己利人,这对具有社会正义感和责任感的大学生也有吸引力。他们认为在宗教中可以寻求到社会人际关系间难得的宽容、慈悲和公正。特别是宗教具有一定的心理调适功能,能给人安全感和归属感;宗教政治色彩逐渐淡化,而主要表现为调节个人信仰与社会公共价值之间的关系,向个人提供属于个人生存之意义的选择。由于现代生活的单向化、非情感化、人与自然的疏离、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物质生活丰富与精神生活贫乏的反差,使得宗教的价值更加得到强化。

三、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教育的路径建构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一体,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就在实际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社会转型时期信仰体系重构联系起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教育既有必然性,也具有可行性。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方向保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时代要求,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丰富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具体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信仰教育提出了明确的道德内涵。

2.创新和完善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模式和机制。在大学生信仰教育实践中,要避免纯灌输式教育,避免信仰教育的教条化,注重普遍性与特殊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结合。一是因人制宜。要多层次分类别地设计信仰教育,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强化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教育;对普通学生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对产生信仰偏差的学生进行科学信仰教育。针对不同学生找到不同的突破点,这样有助于改善信仰教育的效果。二是变革信仰教育的刻板模式。坚持信仰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信仰教育融入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将信仰教育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三是积极运用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创新信仰教育的载体和平台。网站、论坛、博客、视频等都能设计成专门的信仰教育载体,把校园网络、校报、广播电台、宣传栏、黑板报等校园舆论阵地充分利用起来,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根据学生对网络的新要求,对症下药。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一是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高校应依据规章制度实行依法治校、依法管理,同时要以人为本,给少数民族大学生以人文式的关怀,让广大师生在有序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施展才干。二是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开展多姿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大学生目光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积极健康的一面。加强大学生组织建设,把所有大学生纳入相应的组织中,满足他们的兴趣需要,激发他们对学业、事业的追求,使得他们的情感有所依托,生活学习有帮助,人际关系良好,心理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他们加入教会,寻求教会帮助的动机和需要。

4.团结尊重信教少数民族学生。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大学生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但大学生又不是普通公民,他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所肩负的使命要求他们必须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我们必须审慎地认识到,大学生宗教徒的精神信仰也是人对终极意义的自由追求,是人的一种深刻的精神需要,绝大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只是信仰问题,并无政治企图。因此,我们要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物的管理,一方面,要尊重和团结信教大学生,依法保护他们正常的宗教活动。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制止和打击校园内外各种非法的宗教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央中央文献研究室.新时期民族工作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2]刘树宏.当代大学生信仰教育初探[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3]孙琼如.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

[4]包玉琴.在民族院校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仁[J].民族教育研究,1991,(3).

[5]王文东.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主要对象的报告[J].民族教育研究,2007,(5).

[责任编辑 李 可]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宗教信仰自由不是宗教信仰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