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2012-04-29常慧雯

商场现代化 2012年23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对策

[摘 要]国有企业改革始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经历了四个阶段,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产权制度不完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不均衡等问题。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制度,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 改革 对策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已走过了30多年的光辉历程。经过改革,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变化主要有:初步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干预有所减少,企业拥有了较大的经营自主权。这些变化使得企业能够初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不断的发展壮大。

一、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历程及成绩

从1978在四川省选了若干工厂作为自主权的试点开始,改革经历了很多阶段,从放权让利,到承包经营责任制、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再到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最后到确立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显著成绩。

(1)第一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以放权让利为重点,企业经营权层面改革阶段(1978年到1984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了旧经济体制的严重缺点就是权力过于集中,这需要国家实行企业利润留成制度,把重点放在放权让利上,明确国家与企业之间的收入与权力分配。首先,实行企业利润留成,扩大企业自主权,企业可将一部分利润作为职工福利基金、奖励基金、生产发展基金,这样既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国家的财政收入。进而,相继实行利润包干和分两步的利改税,收到可观效果,从而明确了国家与企业的收入与权力分配,奠定了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2)第二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阶段(1984年到1992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以承包经营责任制为重点,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阶段。首先,对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普遍实行承包制。把重点放到转变企业的经营机制上,深化增强企业活力的改革。即依据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然后,对国有小型工业企业实行租赁制。确立国有企业的法律地位,给经营者充分的自主权。经过上述改革,国企实现了自主经营,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牢靠。

(3)第三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重点,探索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阶段(1992年到2002年)

这一阶段国有企业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为重点,探索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革及三年脱困攻坚等内容。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第一次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指出其特征是: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管理科学、政企分开,国家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将国有独资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推上日程。全国人大通过的《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为现代企业制度提供给了法律支持。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对国有企业实行战略性改组,抓大放小,加快中小国有企业改制。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明确对大型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和健全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探索多种形式经营者激励机制改革。此后,通过兼并破产、改组联合、债转股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显著成就,到 200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三年脱困目标”基本实现。

(4)第四阶段:国有企业改革以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实行政资分开,推进企业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阶段(2002 以来)

2002年以来,在经营机制方面,国有企业基本上完成了从政府附属物向相对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的转变。国有经济整体素质得以提高。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与改组取得一定进展,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所有制结构正在形成。在企业外部环境方面,大力推进配套改革,市场机制已逐步成为资源配置的基本调节者。企业核心的变化则是从单个企业的改革转向整个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股权分置改革正式全面展开,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了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

二、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骄人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国有企业改革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国有企业现代产权制度尚不完善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应只是一句空话。一是表面的产权多元化。由于采取分立式改革方式剥离优质资产组建新的公司后,大量的低效资产或不良资产仍然存留在母公司, 已经成为母公司的沉重负担, 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有的国有企业与原来企业形成交叉持股,表面上看企业产权已经多元化,但实际上仍然是国有资本在公司内部循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产权多元化。二是股权的均分化。有的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把国有产权均分到企业全体员工,形成全员持股。这种多元化不仅没有解决国有企业产权单一的问题,而且还造成新的“大锅饭”,造成搭便车的局面,对员工形不成激励效应,这就失去了产权多元化的实际意义。三是国企执行力度的缺失。

(2)管理体制缺陷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在政府部门的监督下,由于监管不到位,国有资产的流失比较严重。一些国企经营者利用自己的权力转让国有产权没有完全进入市场,难以发现国有产权的市场价格,少数不法分子低估贱卖国有资产;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问题突出;把职工经济补偿金等费用从转让国有净资产的价款中预先扣除,压低了产权转让价格;过分的在职消费;转移国有资产;信息披露不规范,既不及时,也不真实,报喜不报忧,随时进行会计程序“技术处理”等调整,甚至对重大经营活动也不作应有的解释。股东的利益完全操纵在“内部人”的手上。正是由于这些不规范、不完善的地方造成了国有资产的大面积流失。

(3)重利轻质的不均衡国企经济战略布局

我国国有企业中,中小国有企业的数量较多,分布较为分散,布局及其不为完善,国有经济分布行业分布不集中,并且国有企业依法规范有序退出市场的机制也不完善,国有企业倒闭破产带来的职工失业、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多以政府为主导,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的机制不健全,推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的手段不完善。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流于形式,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很多领域仍然没有对国内民营企业开放,所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却由于各种原因依然存在大量的市场进入壁垒。国有企业在各地区发展结构趋同,重复投资、重复引进、重复生产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资源配置低效和企业后续经营困难。

三、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现阶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关键是要继续深化垄断企业改革,推动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完善健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改善国有企业内部环境。

(1)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革新,不断完善与健全企业制度。一是继续引进有利于国内外战略投资者。这就要求在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同时也要重视国内战略投资者,对两者要公平对待,一视同仁。并且政府不应过多干预改革,一切应以企业为主体。同时引进战略投资者要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知识和技术创新的,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使企业的够得到不断的发展;在以不扰乱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前提条件下,防止垄断社会生产,急力保护企业的核心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能在良好的竞争环境下不断创造新产品。二是对国有大型企业,要加快对其进行股份制改革,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实现股票的多元化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已经实行股份制的企业,应加强内部的监督管理机制,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投资风险控制机制,进一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三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制上市,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2)优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与制度

一是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规范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对国有资本实行存量调整和增量分配而发生的各项收支计划,是政府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继续推进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完善国有资产监管法制,加快建立权责明确、管理规范、上下协调的国有资产监管组织体系。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必须牢牢把握出资人职责定位,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国有出资人制度,规范国家作为所有者与企业作为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国有企业有效监管和科学经营的体制建设。三是加强财务监管和风险控制。提高国有企业财务透明度,逐步加强企业财务预决算管理,深化境外国有资产监管,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完善风险防范及管理体系。四是完善企业业绩考核体系。进一步确定机制和完善目标、分类考核机制、价值创造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工作机制

(3)健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国企改革建立公司制的主要方面。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完善企业领导人员的聘任制度。股东会决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董事会选择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行使用人权,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有效制约公司经营者,所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点就在于公司经营者的产生以及如何对其进行激励和约束上。一是要规范董事会运作机制。二是逐步培育职业经理市场,公司经理人完全按照市场机制选任。取消国有企业经理人员的行政任命制度,全面推行聘任制。

(4)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

调整国有经济战略布局是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贯彻的方向。我国的国有经济布局过于分散,一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够强,在市场中的地位较低,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太合理,这些问题都急需解決,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重组和国有资本调整。一是扶持有实力的企业,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改革调整重组,使这些企业发展的越来越强大。要加大企业的创新力度,培养与鼓励企业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加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规模效应,依法推进国有企业的相互合作,积极推动应用技术研究院所与相关生产企业的重组。同时,加快国有企业内部重组,精简企业组织机构,对重复和过于繁冗的机构可适当合并;围绕突出主业,积极推进企业非主业资产重组;加大对亏损企业国有资本的调整力度。二是按照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原则,即对“退”的总量、步骤以及退出过程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规则等进行统筹规划,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对国有资本需要“进”的领域进行统筹规划,制订必要的规则,并负责监控“进”的过程,以保证国有资本“进”的过程能够有效,并发挥出最大功效。

参考文献:

[1]徐其君.探析我国国企产权制度改革[J].经营管理,2011,(2).

[2]张云梅.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历程与展望[J].观察视界,2010,(1).

[3]王飞博.浅谈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改革[J].实践与探索,2011,(4).

作者简介:常慧雯,女,湖北荆州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改革对策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诊错因 知对策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对策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改革之路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