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活动单设计中培养当代学生的创造力

2012-04-29许炳辉

成才之路 2012年22期
关键词:单导学创造力创造性

许炳辉

目前,我市深入推进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已到一个新阶段,正实现“形似”到“神似”“有形”向“无形”的转变。这一转变,对活动单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如果按照活动单导学推进之初的设计流程和模式,历史活动单总是由教师针对相应知识点列出提纲或者是出示几组材料提几个探究性问题构成活动方案,这违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的基本理念,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热情。因此,在推进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转型时期,有必要从革新活动单设计的环节开始,从源头上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全面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每个儿童都具有巨大创造潜力,儿童的创造力需要解放和培养。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对我们革新活动单设计方式有重大指导意义。活动单设计只有切实解放儿童身心,让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和执著的探索精神有广阔的驰骋空间,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创造力。本文试以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为例,谈谈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在活动单设计中激发学生创造力的一次难忘实践。

《社会生活的变化》一课主要讲述近代中国在交通、通讯、文化生活、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变迁。如果按照活动单推进之初的设计流程与模式,主要是教师分别就这几个方面的变化出示相关图片或史实材料,然后提出几个探究性问题。很明显,这一设计模式的活动方式单一,手段传统,也缺乏趣味性,是不利于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的。笔者尝试多管齐下,创造性地设计出了本课的活动单,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活动效果,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一、创新活动呈现方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综艺”活动中激发创造力

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陶行知提出了“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和时间,要让儿童用眼睛看事实,让儿童观察和分析大自然、大社会,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课活动单设计中,笔者利用这一思想,尝试采用记者报道、讲故事等形式呈现相应史实,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角色体验中掌握必要知识点,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长见识。如笔者呈现近代中国在交通、通讯等方面的新发明时,采用了如下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结合教材P104-P105内容,知道火车、轮船、电报以及照相、电影在中国出现的史实。观察多媒体所提供的图片,小组合作完成下列活动:①写一写,演一演。假设你是19世纪后期《昆明时报》的一名记者,刚从昆明来到上海,请你结合当时交通方式的变化,以记者和新交通方式体验者的双重身份,向报社发回一则简讯。②编一编,讲一讲。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假设你是当时的公民,请你结合当时可能的通讯方式编辑一则短小的故事,然后给同学们讲一讲。注意:包含人物:商人、记者、老百姓;故事主题:不限,但要渗透和反映我国近代社会通讯方式;故事情节:要具备连贯性,符合当时社会生活环境;讲述时间:1分钟~2分钟。

课堂中,当笔者抛出以上活动方案时,教室里立即砸开了锅。高度的兴趣让学生激情澎湃,思维纵横捭阖。小组展示时,个个争先恐后,妙语连珠。以下是一个学生展示的代表作。

(本报讯)本报记者于8月28日下午2点从昆明到达上海,一路上,我们先乘坐火车到海防,然后,再转乘轮船去上海,全程只花了短短五天。如果在以前,我们从昆明到上海必须翻山越岭,要花半年左右时间才能到达。现在交通这么方便,这全得益于火车、轮船这类便捷的交通工具。一路上,不少人在感慨,社会在进步,新的时代到来了。

很明显,通过记者角色体验这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了解了火车这类先进的交通工具,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因此,我们在设计活动单时,要让活动方案点燃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活动中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由发展和展示机会,真正实现行知先生所说的“六大解放”,实现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当然,设计这种“综艺”活动方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需要,综艺活动要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一定要防止“综艺”内容过“花”使课堂喧宾夺主,成了“绣花枕头”。

二、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形象化的体验中启发创造力

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只有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才是创造教育。而且强调教学做合一,指出创造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他尤其重视做,认为“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初中生心智还不很成熟,对于较为抽象的事物还缺乏一定的明辨能力。历史是一门应该贴近社会和生活的学科,历史学习不光是“学习过去发生的事情”,当我们发现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之处时,历史学科的本质就凸显了。因此,在活动单设计中,我们可以尝试将遥远的历史通过情境创设表现出来,从而达到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既形象,又让历史走进了生活。如笔者在本课中设计《申报》包含的内容题材时,设计了情境《小李读报》:

小李是商务印书馆的一名业务员。他今天上班比较早,办公室还没有其他人。他简单收拾了一下,拿起刚到的《申报》看起来。经理交代要进一步拓展业务,小李首先把报纸翻到了第四版,这一版刊登的是各种广告,小李一边看一边记下对他有用的信息;随后,他把报纸翻到第一版,一则醒目的标题映入眼帘:“武昌打响起义枪声,革命党人革命成功。”小李激动不已,他边看边叫好,还意犹未尽地看了评论员的文章,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次起义的重大意义。不一会儿,同事们陆续到了,在小李的带动下,大家纷纷议论开了,最终决定要在商务印书馆即将开印的一本书中编辑增刊,报道这次振奋人心的革命。

学生看完情境后,很自然地从情境中找到《申报》的内容题材:新闻、评论、广告。同时,学生感觉好似自己就是生活在当时社会的历史人物,曾经发生的一幕幕好似就在眼前,既感知了历史,又走进了生活。历史教育在这里成为了生活的工具,学生在历史和生活中启发着、成长着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变换活动设计主体,让学生在主动创造中激发创造力

陶行知认为,创造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还认为,人人是创造之人,儿童一生下来就秉承了人类的创造潜能,一旦有适合的环境,其创造性就能萌芽、开花、结果。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下,常态的活动单设计全部是由备课组长组织教师按照相应教学要求设计完成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完全不参与,缺少了一个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绝佳机会,课堂活动也略显呆板,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笔者在设计本课中“社会习俗的变化”这一内容的活动方案时,考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兴趣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并予以实施。活动单设计主体由教师变成了学生,带来的活动效果是震撼性的。以下,是当时一小组自编自导自演的短剧《我见到民主了》。在学生幽默生动的表演中,了解当时民国社会习俗方面的一些变化。

甲(提醒大家注意):大家注意了,民国政府发布告了啊,快来看啊!

乙(百姓):王大人,您在这呀。(下跪欲行跪拜礼)

甲(扶乙):不行,不行,布告上不是说了嘛:不要跪拜了,也不要叫大人了。

乙:那怎么行呢?您是老爷呀!

甲:唉,什么大人老爷的,从现在起,咱们是平等的,你称我先生吧。

乙:王先生?

甲:哎。你好。(伸手,欲与乙握手)

乙(缩回手):不敢,不敢

甲:什么敢不敢的,从现在起,咱们是平等的,见面就握手(又把手伸出去)

乙(把手在衣服上擦了擦,伸了出去):好,这样好。王先生。

甲(看着乙的长辫子):咦,你怎么还留着辫子?不是规定要剪的吗?剪了多好,又卫生,又轻松,还省了不少麻烦。

乙:是的,是的,我一会儿就回去剪。

丙(上台 乙妹):哥,你在这干吗?快跟我挑新衣服去,刚出来的新旗袍可漂亮了。

甲:咦,你怎么还裹着小脚?

丙:女人都裹呀。

甲:现在是民国了,赶快回去拆了裹脚布吧,那样你就能跑得更快了,你就能快点买到新衣服了。

丙:太好了,我的脚终于自由了。

甲:不早了,你们快去买新衣服吧,我也该回去了。

乙丙:今天我们总算见到民主了。

(甲乙丙列一排,向观众鞠躬,致谢下台)

“创造教育就是行动的教育,有行动才能得到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通过学生行动产生的这一创造性的短剧表演,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不仅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有关史实要点如“剪辫易服废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化也以形象化的优势深深印在了学生的脑中。这比我们单一地在教材中画重点或以史实材料来寻找知识要点,更加贴近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最近发展区。因此,我们在活动单设计中,要贯彻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尝试将设计权限在适当的时机转让给学生,这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陶行知指出:“手和脑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初中阶段学生的创造力是在多样化的探索和尝试的活动中形成的。因此,在活动单导学模式下,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活动单设计的环节,多创造机会,让学生反复操作,反复尝试,不断汲取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激发他们创造的热情,使创造潜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参考文献:

[1]周德藩.走近陶行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金海清.活动单导学实用手册[M].南京:凤凰传媒出版社,2010.

(如皋市江安镇滨江初中)

猜你喜欢

单导学创造力创造性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减少小组合作学习中伪活动的研究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活动单导学模式下初中语文合作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