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师到教育家

2012-04-29东缨

成才之路 2012年22期
关键词:专家师生教材

东缨

第四章剪春入卷来

19.百炼五彩石 (上)

开篇寄语:

古今成大事者,莫不似补天的女娲。

洪宗礼二十五载铸造精品教材,视质量为教材的生命,视教材为自己的生命,精益求精, 融通古今,连接中外,不就在百炼五彩石,以修补教材这一片蓝莹莹的天吗?

电话急促的铃声,打断我的思路。自三月上旬赴泰州采访洪宗礼归来,我陷入关于他人生这部书的大纲细目的苦苦推敲里。

电话恰是洪宗礼打来的,声音低沉、苍老且夹杂着几分焦忧。

我翻开自订的八开纸采访本飞快记录。

他讲述一篇将换去的选文历经数年的运行情形。

被换课文为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雨果作品《“诺曼底”号遇难记》,原因是江教社和人教社小学课本已选了同一文章,篇名《船长》。

换上哪一篇呢?

换上的文章必也是外国作品,作者知名度不低于雨果,800字左右的小说,语言风格适合教与学,城乡类学校不同水平大多数师生都能接受……

为此,洪宗礼请了多人参与选文。专搞当代文学研究的南京大学丁帆选了一百多篇,中华书局一老编辑选了一百多篇……从几百篇选文中,洪宗礼初步选中了美国19世纪最好小说家霍桑的作品《大卫的机遇》,该文九百多字,主题也较好。

这篇小说讲了三个故事。大卫劳累睡去。一富商见他和善,想认他为干儿子,见他睡熟,作罢。一美女来了,想嫁给长得漂亮的大卫,见他熟睡而离去。有两个强盗要杀他,抢他财物,狗跑来了,吓跑了两个强盗……

洪宗礼请才气出众聪灵过人的无锡市锡山一中唐江澎编这篇课文。他读了不下200遍,仔细研究了每个字、每个标点,设计了四个层次的开放式探究题,反复推敲几十次,做到每个题都有亮点。之后,他又在本校上课,听取意见。洪宗礼又在北京海淀区、苏州、家乡宝堰镇农村同时请人试讲。各地反应都可以。

征求语文专家、大师们意见,听取几所大学外语翻译家的看法,有的认为好,有的认为差,差在语感和语言色彩都不够和谐。请挑“刺儿”的专家修改,洪宗礼一连十几天围绕这篇文章转,一句话一句话地滤,一个字一个字地磨,他下决心抢救改好这篇文章。

接下来,召集研究美国文学、语体学的各路专家会诊,把美国原著拿来对照,让教授、专家、教师畅所欲言,决定弃取……

啊,选编一篇课文,竟然花了四年,从北方到南方,从城市到乡村,从中国到外国,上百人投入,多次试教,花几万元付出,都是为了不误人子弟,为孩子献出精品。

又隔数日,又接到洪宗礼的电话,依然低沉的声调似乎流露着少有的平静之态:“那篇选文有了新发展了!”

“什么新发展?”选文也牵动了我的心。

“我们拜访了中共中央翻译局一位资深老专家,还咨询了北京大学一位研究霍桑的老权威。他们反复对照原文,认为翻译者去掉了原著头尾,致使这篇文章主题被严重歪曲,加之该文宣传人的命运不能自己做主的宿命论,故而此文不可用。”

“这篇文章在各种报刊刊登了几十年啊!”

“过去大都歪曲了原意,蒙蔽了读者。”

“课文不能选了,人力财力物力损失可不小啊!”

“可以改为课外阅读,摆到练习里。我们发现了错误及时改掉,不是损失,而是成功!……”释疑消解的洪宗礼语声里现出少有的朗亮……

“那么,最终选哪一篇文章替代的呢?”

“选丹麦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尼斯·延森的《安恩和奶牛》”。

瞧,这就是洪宗礼,把选文当成教材基石的洪宗礼。

他说:“教材出错,是对下一代的犯罪。”

他断言:“一套好教材可以胜过一部名著,一篇好课文能够优于一篇名家作品。”

为此,他向全国数十位优秀作家征集选文,请高校的教授、博硕生帮助选文,请出版社学者选文,请第一线广大教师乃至学生选文,一切旨在“保护经典,开发精品”,浇铸教材的“钢筋铁骨”。他曾请扬州中学特级教师、研究美学的蒋念祖选一篇审美方面的文章。几个月后,蒋念祖选了一百多万字资料,结果呢,资料一到洪宗礼手里,一篇未留。蒋念祖写回忆录时说:“洪老师没有用我一个字,我不生气,反而感佩他的治学严谨。”

我在泰州采访时,他随口道出洪氏教材选文不可逾越的12条标准:思想理念正确,情感健康;符合相应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文字要过关;符合整体结构要求;符合文体搭配要求;符合古今作品的特定比例;符合中外作者的特定比例;字数、篇幅适合不同年级学生需要(600~800字,特殊篇章到1000字);名家名篇以举世公认的定论为准;作者的层次要高;时文有一定比例,必须达到经典文字水准;符合组织单元教学的要求。

12条标准里主要是四条:文质兼美,适合学生,利于教学,素有定评。

即使选中了一篇文章,若想上得教本,还需“过五关,斩六将”呢。其关卡是:(1)从同时分写此文注释、探究练习的几个人中选中一个,由他加以综合改好,此为编写关;(2)找老师试教,经课堂检验,看师生反应情况,此为师生关;(3)请作者审视改好的选文及注释、探究练习题(如作者离世,请相应权威审阅),此为作者关;(4)请全国中学语文教材编审专家柳士镇、顾黄初、于漪等审定,此为专家关;(5)由课本挑错大王李延良等“挑刺”(曾给金庸、余秋雨作品挑若干错处),挑文字、标点等方面的错误,此为改错关;(6)由教材组请人再阅,最后由洪宗礼定夺,此为编委关;(7)最后是过国家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关。

一关一道坎,一坎一堵墙。

有形、无形的压力,如山崩海啸一样压过来,让他喘不过气。有时睡到半夜,突地想到了教材的某些不足之处,就爬起来再改一下。改着改着,竟到东方既白。

《红楼梦》里讲“了,就是好”。他却说:“了,未必就是好。”他什么时候能唱得出《好了歌》呢?

精编、精研、精改,严肃、严格、严谨——这“三精”“三严”原则,是洪宗礼们立志打造一流教材,为教材组更为自己制定的戒规。

这戒规硬如铁,冷如冰,高如峰巅,引领教材组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提心吊胆,不敢稍懈。

什么是好教材?师生喜欢的教材就是好教材。

什么样的教材师生最喜欢?适合教与学的教材师生最喜欢。

什么是适合教与学的教材?具有科学的量和度的教材就是适合教与学的教材。

什么是具有科学的量和度的教材?放在人的全面发展天平上最有分量的教材……

洪宗礼他们把这样一遍遍刨根问底的探究,化作教材鲜活的血肉、坚强的筋骨和美丽的精魂。

在外人眼里,似乎有些怪怪的,几不见洪宗礼的笑容,更不用说朗朗的笑声。

越是试用教材的师生传来对教材的满意之声,洪宗礼越是带领教材组没日没夜地查找教材的问题,让大家由衷感到:教材离完美还差得很远很远,一丝一毫的陶醉都是自毁教材的导火索。

越是各级专家高屋建瓴地肯定了教材无可置疑的原创性与价值,洪宗礼越是心里惴惴不安,更不必说每当听到审查委员的些许意见,哪怕是一点建议,他都会连夜与伙伴们商议、研究,瞪大眼睛对教材“吹毛求疵”。

越是《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对教材作了长篇报道,洪宗礼越是采取了系列措施收集修改意见:在各县市设立固定信息点;发出数以千计“致全体试用教材师生函”和“有奖征集完善教材的意见的通知”;开数百次对教材的研讨会;2004年进行“三、三、三”大调查,即在全国的3000名学生、300位教师、30位专家中征集建议;在北京等地培训会上作质量保证承诺,出“安民告示”……

招法种种,指“瑕”找“岔”,旨在求真求好;建言条条,除弊兴利,同为更新更高。教材组收到几千封信,上百篇评论、四千多条修改意见。洪宗礼将扬州市政府奖给编写组的一万元奖金奖励给提意见的教师,共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20名、三等奖40名,并在《试教通讯》上张榜公布,还在其上开辟“群言堂”“挑刺篇”“完善教材大家谈”等专栏,发表专家、教研员、教师的意见和研究成果,以期引发连锁反应与酵母效应。

教材是师生飞翔的蓝天。

这片由教材的内容、文字、标点、行款组合的“蓝天”应该蔚蓝如洗,纯净无疵,新美如画。

百炼五彩石以补“蓝天”的重心在哪里?在教学一线阵地,在藏龙卧虎的师生那里。他们的眼睛雪亮,思想多维,智光闪烁,且有得天独厚的时空优势。他们的每一次发现令人欣喜,每一个疑窦使人沉思,每一条建言似乎都含几分合理的因素让人借鉴。

通州市初中一年级一名学生慧眼辨词义。他来信指出,《老山界》一课中“又等了一点多钟”用语不规范。“一点多钟”表示时刻,不能准确地表时间长短,表示时间长短不是钟而是“钟头”或“小时”。建议改为“等了一个多钟头”或“等了一个多小时”。洪宗礼采纳了这个意见。

偏远的农村中学一位教师细心查语病。他指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课中“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这一句,中心语“半山腰”和修饰语“一座雄伟峻峭”不好搭配一块儿。“山”可以用“雄伟峻峭”,“半山腰”怎么可以用“雄伟峻峭”?经推敲研究,洪宗礼他们把这句改为“一座雄伟峻峭的山的山腰……”

范文中这样接受师生意见而改动的有二百多处,修改时都请教专家并征求了原作者的意见。

百炼五彩石以补“蓝天”,一点也离不开教授、专家的高端引领、精当点化。

大学属知识王国、文化殿堂、理论圣坛。这里是书的海洋、智的世界、人才的汇集地。在这块圣地上,有思想火光、精神嘶鸣、智慧奇彩。

因此,洪宗礼除了请顾黄初教授领衔审稿,请一批高校学科翘楚参与编写,还将大学的一大批教授、专家视为完善教材的坚强后盾。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拿给他们鉴定,一些模糊不清的事物恭请他们定影,一些疑而难决的困惑求得他们解答。

像前文提及的《大卫的机遇》,即由两位权威鉴定。如此事例,不胜枚举。

猜你喜欢

专家师生教材
致谢审稿专家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请叫我专家
麻辣师生
专家面对面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