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白粉病离体叶片法生物测定技术研究

2012-04-29张志刚杨自文王开梅张遵霞张亚妮

湖北农业科学 2012年24期

张志刚 杨自文 王开梅 张遵霞 张亚妮

摘要:小麦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真菌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graminis)引起的一种世界性小麦病害。小麦白粉病菌无法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基于植株的筛选方式难以适用于室内高通量筛选。试验通过分析小麦白粉病在室内植株上的发病特点,进行了离体叶片人工接种方法的探索,对影响小麦白粉病侵染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基于离体叶片法和低压微量喷雾法的高通量筛选方法。利用该方法对2种抗真菌剂进行了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同时对480份放线菌液体摇瓶发酵提取物进行了杀菌活性筛选。结果表明,该方法能稳定、高效地进行先导化合物筛选。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人工接种;杀菌活性;叶片法筛选

中图分类号:Q939.95;S435.12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4-5643-03

因为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graminis,原名Erysiphegraminis)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和繁殖,针对小麦白粉病的先导化合物筛选只能在植物叶片上进行。离体叶片筛选法具有省时、低消耗、用药量极少以及重复性好等优点,被作为室内高通量筛选的首选方法。通过实际筛选的检验和调整,该筛选模式从靶标培养到数据处理的整个流程已经趋于成熟。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水培法室内培养的小麦叶片 小麦种子浸种1d后播种在装有营养液的塑料盆中,水培7d后叶片可用于白粉病的传代培养或切割为离体叶片。水培液配方:尿素500g、磷酸二氢钾300g、硫酸钙100g、硫酸镁50g、硫酸锌0.1g、硫酸亚铁0.3g、硫酸铜0.1g、硫酸锰0.3g、硼酸0.2g、水1000L。

1.1.2 室内培养的小麦白粉病菌孢子粉 水培7d后的小麦叶片进行白粉病菌接种。接种方法为直接将白粉病菌孢子粉抖落到植株上,接种白粉病菌孢子后的小麦苗继续培养。4d后叶片表面可见点状的浅色菌斑,再经过3d培养,小麦叶片上便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培养条件:温度(20±1)℃,相对湿度45%~65%,光照14h/d,光源为日光灯管组,光照度为3000lx,光源距植物顶端30~35cm。

1.1.3 溶剂及标准样品 溶剂为市售分析纯化学试剂甲醇、乙醇、乙酸乙酯;杀菌剂(抗真菌剂)标准样品为市售分析纯化学试剂嘧菌酯、咪鲜胺。

1.1.4 放线菌液体摇瓶发酵提取物 放线菌液体摇瓶发酵提取物由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制备,提取溶剂为乙酸乙酯和甲醇。

1.1.5 主要仪器和设备 B100-1F蠕动泵、HD-130美术喷笔、MCE8k电子移液器、DV8-200移液器、人工气候室(光温湿可调)、24孔组织培养板。

1.2 试验方法

1.2.1 叶片处理及不同温度小麦离体叶片的保鲜试验 预先在24孔组织培养板中加入3g/L热琼脂溶液[1],每孔加入量为1.2mL,冷却备用。小麦叶片采下后用打孔器切取长为8mm的离体叶片(叶切片),叶切片转入24孔组织培养板中。叶片背面向上,叶片正面紧贴培养板中已经冷却的琼脂。试验设3个培养温度(16、20、25℃),比较小麦离体叶片在24孔组织培养板中的保鲜时间。

1.2.2不同温度、湿度对小麦白粉病发病影响试验 采用直接接种小麦白粉病菌孢子的方法进行试验[2]。试验设3个培养温度(16、20、25℃)和2个湿度环境(相对湿度45%~65%、100%),水培7d的小麦苗接种白粉病菌,记录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小麦白粉病发病情况。

1.2.3 小麦白粉病菌孢子在离体叶片上的侵染试验 直接将小麦白粉病菌孢子均匀抖落接种在离体叶片上,记录小麦白粉病在离体叶片上的病情发展[3]。同时以与离体叶片同生长期的水培苗为参照。每组参照用苗20株,接种时叶片背面向上,并标明有效接种范围。水培苗叶片与离体叶片同时接种,保证各组叶片接种孢子量相同。接种后的12块24孔组织培养板随机分为3组在3个不同温度(16、20、25℃)培养,每个处理4个24孔组织培养板96个离体叶片。在光照和湿度相同的不同温度的培养室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小麦白粉病在离体叶片上的病情发展。在菌斑出现后,随机从各离体叶片组选取20片(20段叶切片)离体叶片,统计叶片上病斑数;同时在参照组每株选取1段约8mm长的叶片,统计叶片上病斑数。培养条件为光照度3000lx,相对湿度45%~65%。

1.2.4 抗真菌剂离体叶片法室内生测稳定性试验[4] 对2个抗真菌剂标准样品进行筛选稳定性试验,按目测分级法进行分级[5]。标准样品以0.050mg/mL为最高浓度,二倍法稀释为12个梯度浓度。空白对照2组:第一组以乙醇-无菌水(体积比1∶100)处理,另一组为无菌水处理。试验分2种方法进行。方法一为预防活性。取100μg样品溶液进行喷雾,待叶片表面浮水干后接种白粉病菌孢子;方法二为治疗活性,先在小麦植株上接种白粉病菌孢子培养4d,叶片上初现浅色菌斑时切取8mm叶片移入24孔组织培养板中,叶片背面向上,叶片正面紧贴培养板中已经冷却的琼脂,取100μg样品溶液喷雾后继续培养10d检查,根据每孔病斑数对测定物的杀菌活性进行分级。每个浓度设2个重复。培养条件为温度(20±1)℃,相对湿度45%~65%,光照时间14h/d,光照度3000lx,光源距24孔组织培养板50~60cm。

1.2.5 放线菌摇瓶发酵提取物的筛选试验 取1mL甲醇加入盛有提取物的样品管中,待提取物充分溶解后移入预先称重的1mL塑料样品管中,重新干燥后称重(精确到0.1mg)。根据样品量加入溶剂(乙醇,分析纯),每毫克样品加入溶剂量为0.1mL,超声波振荡10min后用无菌水稀释。定容提取物最终浓度0.2mg/mL。样品设3个梯度浓度,分别为0.030、0.010、0.003mg/mL,取0.1mL溶液进行喷雾。待叶片表面浮水干后接种小麦白粉病菌孢子。培养10d后检查,根据每孔病斑数对测定物的杀菌活性进行分级。每个浓度设2个重复,仅对2个重复显示结果不一致的进行复筛。培养条件为温度(20±1)℃,相对湿度45%~65%,光照时间14h/d,光照度3000lx,光源距组织培养板50~60cm。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小麦离体叶片的保鲜效果

因在24孔组织培养板中离体叶片用琼脂保湿并加盖,在各孔室小环境中湿度能保持在饱和状态,所以试验只针对环境温度进行比较。处理7d和14d的试验结果(表1)表明,在16℃和20℃温度下,叶片可以保鲜14d,综合温度对小麦离体叶片和小麦白粉病菌孢子的影响,确定20℃为筛选适宜温度。

2.2 温度、湿度对小麦白粉病发病的影响

2.3 不同温度对侵染的影响

2.4 抗真菌剂离体叶片法室内生测稳定性

2.5 放线菌摇瓶发酵提取物离体叶片法筛选结果

随机选取480个放线菌液体摇瓶发酵提取物进行室内离体叶片法筛选,获得活性提取物12个。目前筛选工作还在继续。

3 讨论

小麦白粉病的离体叶片筛选法是在叶片喷雾法的基础上,经过微型化而形成的一种高通量、高敏感度的室内筛选方法,这种方法适合于产量低、组分多的微生物源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小麦白粉病室内培养及人工接种技术突破了季节、气候等诸多环境因素的限制,使长年进行有效筛选成为可能。由于离体叶片与大田小麦在生理代谢、生态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对样品的活性反应差异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于基成,刘 秋,魏松红,等.保鲜剂MY系列在小麦白粉病菌种保存中的应用[J].湖北农业科学,2005,44(3):101-103.

[2]范瑛阁,曹远银,魏松红,等.小麦白粉病潜在生防菌的筛选与控病特性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5):541-545.

[3]袁善奎,马严明,周明国.小麦白粉病菌闭囊壳萌发及其对三唑酮敏感基线的建立[J].植物保护,2001,27(1):1-3.

[4]李轲轲,司乃国,刘君丽,等.新杀菌剂氯啶菌酯对小麦白粉病的生物活性[A].中国植物病害化学防治研究第六卷[C].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5]GB/T17980.22—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禾谷类白粉病[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