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爱的感受力
2012-04-29吴汉平
吴汉平
都说现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为什么会这样呢?在《月光启蒙》教学中,一名学生的发言给了我答案。他说:“孙友田的母亲真伟大,她给儿子唱歌谣、讲故事、猜谜语,在作者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而我们的爸爸妈妈只顾自己,从来不给我们讲故事、唱童谣……我就是觉得他们不爱我。”
其实,天下哪个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不过是每一位爸爸妈妈爱孩子的方式不同罢了。可是现在,爸爸妈妈的爱,鲜有孩子感受得到。
那么,是不是孩子对爱的感受力丧失了呢?
恐怕不是。孩子对爱应该是有感受力的,只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没有恰当地唤醒它。
生活中的一个片段、社会上的一个活动、家庭中的一句问候、学习上的一次帮助,都有爱的影踪。问题在于,我们教师如何利用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去体会其中的意义与价值,感受生活中的温情,表达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一次作文课给了我机会。
那次习作是这样要求的:
从小到大,我们沐浴过多少爱呢?数不清。你对一直疼爱、呵护你的爸爸妈妈表达过爱吗?今天回家做一件事,想一想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爱你的,然后跑到爸爸(或妈妈)面前,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地说:“我爱你!”实在不好意思的话,就写在纸上给他看。爸爸(或妈妈)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试试看!哦,别忘了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让老师、同学一起来分享。
我们知道,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这一作文话题恰好为学生提供了感受爱、表达爱的机会。看着作文要求,想着编者的意图,我想,应该让孩子感动起来,因为此时的感动是孩子对爱的一种内在体验,更能化为孩子感恩的具体行动。但是,想要学生回家后将这句话直接说出来,学生肯定会有畏难情绪。其实这并不奇怪。即使让我们成人说这句话,我们也会觉得很为难。怎么办呢?我开始了如下的指导过程。
1.关注生活表达爱
写这篇作文之时,正是国际妇女节前夕,这是进行母爱教育的一个良好契机。我利用晨会课引导孩子们说一说爸爸或妈妈平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为家庭做了些什么,并在语文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围绕“爸爸(或妈妈),我想对您说……”这个主题写一封信,回忆一下父母对我们点滴而持久的爱、对家庭的担当。作文经修改后,我要求学生回家以后大声地将这封信朗读给爸爸妈妈听,并在作文的结尾统一写上:“爸爸(妈妈),您辛苦了!我爱您!”
这样做,为学生说“我爱你”这句话提供了由头,或许此时的“我爱你”三个字仅仅是作文的一个口号式结尾,但它却为接下来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交流提供了基调,同时也为学生的观察提供了最原生态、最真诚、最朴素的材料。
2.回忆情境体验爱
第二天的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对前一天的情境与以往的生活进行回忆,整理成一篇作文,并要求运用插叙法将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点滴关爱加以描写。于是学生就将观察到的爸爸妈妈听到“我爱你”这句话时的激动表现以及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写了出来。一篇篇感人的作文诞生了,我们从标题上就可见一斑:“把爱说出来,真好”“ILOVEYOU”“说声‘我爱你”“一句话,一生情”……孩子们在文章中写道:
“父母为我们做了那么多,我们从来都没有感动过;而我们只对父母说了一句话,他们却是如此感动!”
“我们平时对父母的关心实在是太少了,其实,他们并不需要我们做什么,一声‘谢谢就足够了!”
此时,孩子们已经完全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意,更感受到了自己的感恩对爸爸妈妈的意义。为了让感受更加深刻,习作经修改后,我让学生将当天的作文带回家再次读给爸爸妈妈听,并请爸爸妈妈在作文本上写上自己的话。
只有真情体验,只有触及学生心灵,孩子才会有真情的流露。
3.真情交流提升爱
“孩子,你真懂事,爸爸、妈妈为有你这样的孩子而骄傲。”
“孩子,你知道吗?爸爸妈妈也爱你,虽然我们从来没有对你说过这句话。今天能听到你这样说,真是让我们太感动了!”
在习作评讲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分享爸爸妈妈的话,我读了整整一节课,孩子们也静静地听了整整一节课。我对孩子们说:“这不是某个爸爸妈妈在对我们说话,而是所有的爸爸妈妈在和我们说话。”
孩子们静静地听着,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我的眼睛也湿润了。诚然,感恩并非一定要流泪,但我知道,此时孩子的泪水却是他们最真诚的表达。
当我们感觉惊天动地的大爱事迹离学生渐行渐远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意识到,日常生活、学习中点点滴滴的关爱,更能深入人心。
作为教师,我想说,借我一双慧眼吧,我要带着孩子们一起去发现生活中的细节、挖掘日常的教育瞬间—我要和孩子们一起感受那份爱,感恩那份爱!
责任编辑/刘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