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整合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及对策
2012-04-29马亮哈玉红
马亮 哈玉红
摘 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文化整合过程中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一种有效措施。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符合主流社会意识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他们成为具有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民族人才,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 文化整合 少数民族大学生 爱国主义 教育对策
1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整合的主要载体
自大学出现以来,其作为人类文明继承、传授、融汇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大学校园在人类文化的整合过程中历来具有十分重要地位和作用。
1.1 当代大学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
1.1.1 文化的多元化
大学文化多元性是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在大学文化中的具体体现,中国各少数民族在自身的存在和演化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独特灿烂的文化,这些文化通过各民族大学生不同的语言文字、宗教习俗、艺术创造等形式,充分展现了大学文化的多元性。同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正在吸引着全世界的青年来华求学。来自不同国度的留学生必定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些来自不同国度和文化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中国大学文化的多元性。
1.1.2 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当今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和矛盾,充分表现出了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的全社会的复杂心理。大学生合理的利己主义和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已经成为普遍且公认的价值取向。他们内心深处依旧保有传统、朴素的道德观念,但对于各种社会上的道德价值选择却存在着极大的困惑和矛盾,往往表现为一种言行不一。
1.1.3 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文化整合教育的具体要求
(1)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整合教育,以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包容为基础,为他们营造一个思想开放、宽松,行为多元和谐的校园文化大环境,从而为各民族互相尊重、共同发展和民族平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整合教育,引导培养他们对于各种文化的宽容和理解,使他们懂得不同文化只有通过碰撞和交融,整个社会才能不断进步和发展,促使他们逐步树立民主、公正、平等、人权等观念。
(3)对大学生加强民族文化整合教育,在全体学生中进行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教育,将有助于增强各民族大学生在不同文化中的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以保证每一个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民主权利在法律的范围内得到充分的实现。
2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整合中必须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2.1 抓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国家重点培养出来的高层次民族人才,他们的茁壮成长,对于国家的繁荣、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所以他们之间也就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如何才能使得这些处于不同地域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习俗中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拥有共同的意识形态,从而更好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就需要提炼各民族的民族精神,结合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文化整合中积极贯彻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形成符合主流社会意识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使他们成为具有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民族人才,这也正是我国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希望之所在。
2.2 爱国主义的本质内涵
现如今我们所说的爱国主义,实质上是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其主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爱国主义与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国际主义都是高度统一的。具体体现在:热爱祖国,富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秉承优秀爱国主义传统,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立志成为国家之栋梁;坚持国际主义,树立热爱和平的良好形象;身先士卒,满怀历史责任感;反对分裂,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中坚力量;勤奋学习,努力完善等方面。
3 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整合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对策
3.1 民族心理对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影响
各民族由于其生存和发展都处于不同的地域环境,这种地域影响会产生出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而使得不同少数民族拥有一些独特的心理。民族心理是民族共同体与民族社会的一切物质环境、社会关系与生活方式,在每一位该民族成员的个体心理中所引起的一系列心理反应。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普遍落后,当他们面对一个共同的新环境时,也存在一定的共同心理。例如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多自尊心非常强烈,由于历史原因,长期的民族歧视及民族地区落后经济的影响,自卑心理普遍存在于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另外就是敏感心理较强,对于自己民族的历史、现状及社会、同学之间对于本民族文化、语言、服饰、风俗信仰等方面的评价和态度都表现得十分敏感,甚至会发展为排他性。此外,从众心理较重,从众性利弊各半,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可能会被人利用而做出一些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来。
3.2 民族性格对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影响
由于历史的、自然的各种原因,少数民族同胞往往拥有非常独特的民族气质和性格特征。这种深层意识特质是一个民族中大多数成员共同拥有且会反复出现的心理特质和性格特点的总和。具体说来: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感知、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好奇心、求知欲较强,对于未知领域和事物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他们思维敏捷、思考方式独立,但从众性比较突出,观察事物比较感性。少数民族大学生其性格特征中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执着进取的一面比普通学生表现得明显且强烈。但自由散漫、因循守旧的特点也往往比较突出,对于个人的要求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态度比较欠缺。少数民族大学生待人真诚、信守诺言、富有同情心,但同时也容易轻信别人。
3.3 民族文化对爱国主义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影响
爱国主义教育实际也是一种文化教育,爱国实际上就是对自己祖国、对民族文化、历史的热爱和了解。民族文化是对少数民族独特社会历史的积累和传承,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根深蒂固的。因此,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应当注意:一是要结合各民族文化特点,大力宣传民族文化的精髓,让学生以民族文化、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骄傲,从而提升对自己民族和祖国的爱。二要让他们明白和懂得不同文化共同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正确对待不同种族和文化之间的冲突和融合,从而可以理解和认可不同的社会现象。三要让他们明白文明与文化的区别,明白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发展,也会存在合理的先进与落后之间的区别,对于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要正确加以认识和对待,从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只有在各民族人民中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的思想,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才能让不同民族间的文化整合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总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既要充分发挥和重视学生思想状态中积极的一面,又要注意克服其消极的一面,只有这样,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才能取得实效,才能真正培养出能够承担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优秀民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