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灿烂了我们的文化

2012-04-29孟彩娟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26期
关键词:书房红领巾读书

【人物档案】

孟彩娟,女,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先后获得无锡市首批德育工作带头人、无锡市第二批教育科研带头人、江苏省创先争优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校长等诸多荣誉,2011年被中国教育报刊社授予“全国百强特色学校之十佳新锐校长”称号。自1995年任校长以来,她坚持“读书、思考、实践,从小书房走向大世界”的教育理念,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近年来赴各地讲学十多场次。

我们山观实验小学从1993年开始创建“红领巾小书房”,并不遗余力推动儿童阅读,至今已经近二十个年头。如今,根植于“小书房”的读书成长和故事教育特色文化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经常有人问我:作为校长,你是怎样设计营造学校特色文化的?审视一下,正本清源,我没有去刻意营造什么文化,只是从“读书”这个学校的根本上积淀起了有着“山观实小”深深烙印的精神和物化特征,这就是我们的“读书文化”。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充分发挥师生的智慧,引导他们结合本地、本校、本班的实际,把书读得广泛、读得生动、读得有效,萌生趣味,创新形式,勤于积累,逐步逐步地我们感受到书的芳香、书的魅力,读书在我们学校可算蔚然成风了。读书的氛围浓厚了,读书的效益提高了,我们又不断总结,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提高,所谓“读书文化”的内涵也就在这长期的实践中积淀起来了。当然,在这漫长的积淀过程中,我们总在努力提升它的品位,这就让我们的理念和行为一直处在一个律动的状态,在不断探索中改变自己。这样,我又粗浅地把我校的“读书文化”看作是一种观念,作为过程并跃升精神理想的一种境界。我们不过于强调它的理念性,而致力于它对我们师生发展很有用这样的实践性。“读书文化”就是我们山观实小的一种风范,一种特质。

家庭小书房——让每一个孩子有书读

我们山小今天呈现的所谓的“读书特色”,她只是源于我的一个非常朴素的想法。

1984年,江苏省小语教学年会在无锡召开。那时我22岁,参加工作还不到三年,作为江阴地区唯一的教师代表参加了这一会议,我有幸碰到了斯霞、李吉林这两位著名特级教师。会后,我搀着斯霞老师的手,陪她一起游鼋头渚,听她讲教育理想;我和李吉林老师一同乘车到汽车站,分享她的教育教学故事。在与大师零距离交流的过程中,一种作为语文老师的幸福感在我年轻的心头油然而生,“我要做像她们一样优秀的语文老师”,带着这样的激情,我开始了语文教学的理性思索,找到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突破口”,那就是“阅读”。我发现,当时的学生课外读物极其匮乏,要想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光靠一到六年级的十二册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必须要有大量阅读的积淀。于是,我开始进行“大量阅读、提前读写”“快速阅读”等教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991年,我29岁,被任命为副校长,主管教育教学工作。当时我就想,应从哪一个方面入手,既能育德、又能长智;既可以推动师生发展,又能办出学校特色。多年语文教师的实践经验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读书”。如何操作?我们的孩子有没有书读?我发动教师在学生家中开展“小康农家还缺什么”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改革开放后的江阴,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富裕了起来,但每个家庭对教育的投资不容乐观。学校每个学生平均只有2.6本课外读物,只有2%的孩子拥有简易乐器。许多家长重养轻教,对子女溺爱有余而教育不足;一心为子女积攒钱财,忽略了如何让孩子成才;住房宽敞,却没有孩子安静学习的场所;有麻将房,就是没有小书房。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当时的江阴人,是“鼓了口袋、贫了脑袋”。

人的“幸福指数”的提升,仅有物质生活的改善是不够的,还需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平均每个学生只有2.6本课外书”的现状,让我这个初上任的校长忧心忡忡。我又想到了自己的童年,作为一个农村的孩子,我的家里除了教科书,能找到的读物少得可怜,长大了想弥补这份童年阅读的缺憾,但终究错过了阅读的黄金时期。阅读是应该从儿时开始的,我不能让我们山小的孩子留下跟我一样的的遗憾。一个“让山小孩子的每一个家庭都有书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的想法就这样诞生了。

于是,一场引导学生家庭创建“红领巾小书房”的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召开书房创建家长动员会,制定书房创建标准,开展书房星级评定……各项工作忙忙碌碌却井然有序。记得在山观新村、西苑小区搞第一批小书房的试点工作时,我和老师们挨家挨户地做宣传,为家长出主意,家长创建书房的热情逐渐高涨起来。有的家庭拆了厨房建书房,有的把麻将屋改成了小书房,还有的花巨资建起了洋书房……不到一年,全校83%的学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小书房。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们的“红领巾小书房”的创建经验居然被作为江阴市“一二三”读书工程的样板,江阴团市委、市教委、市少工委多次发文,推广创建“红领巾小书房”活动。于是,“小书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无锡市少工委还命名表彰了100个“最佳红领巾小书房”。时任江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姚金华评价说:“在江阴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百花园中,‘红领巾小书房是一枝报春花;在江阴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合唱里,‘红领巾小书房是一首动人的歌。‘小书房虽小,但是有大贡献、大作用、大希望,‘一二三读书工程是江阴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拳头工程,源头则是山观实验小学的‘红领巾小书房。小书房为江阴的精神文明建设经验走向全国做出了贡献。”

随着《江南晚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各大媒体的争相报道,“红领巾小书房”很快走出山观、走出江阴,在江苏,乃至全国开出了灼灼红花。近20年来,仅我校学生家庭中,先后累计有逾万个红领巾小书房创建起来了。其中,五星级书房近千个,家庭小书房藏书百万余册。

“红领巾小书房”创建,它始于无形,却缘于需求,是源于一个语文老师的教学追求,起于一所学校创建的特色探求,成于一个书香家庭的建设需求,融于一个书香社会的发展要求,是迎合时代发展的脉搏的。20年前的“小书房”活动,犹如一颗神奇的种子,坚持多年的培植与呵护,如今已为孩子撑起一片健康成长的绿荫。“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校长,在寻求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上,认准了“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基点,扎实去做,特色也就逐渐鲜明起来了。

读书活动——让每一个生命快乐成长

2005年,我们的“红领巾小书房进万家”案例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奖一等奖。受中宣部邀请,我赴北京参加了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中宣部副部长胡振民对我校的“红领巾小书房”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回来后,我一直在思考,作为学校,怎样把“小书房”活动拓展成为学校教育特色发展的新起点,进而形成山观实验小学的办学特色。通过思考,我萌发了“让学校成为孩子们的大书房”想法,得到了全校教师的一致认可。于是阅览大厅、校长书房、教师书吧、学生书吧、绿色网吧等师生共同的阅读空间先后建成,其间布局温馨雅致,藏书丰富多彩,成了师生自由阅读的快乐空间。我受家乡名人胡山源先生读书成才的故事这一身边的教育资源的触动,精心打造了“山源书廊”“山源书屋”“山源书车”“山源书角”等一个个方便舒适的“山源读书点”。“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这句话在我们这座美丽的校园中熠熠地绽放着她的光芒。

“无论是家庭小书房,还是校园大环境,纵有好书千万册,最终还须读书郎。”我深知,作为校长,最引以为傲的应是每一个山小的孩子都能自主投入阅读。如何扎扎实实地推进读书活动,快快乐乐地开展有效阅读?我又带领老师们开始了新的探索。

为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使读书逐渐融入一个人生命成长的历程。除了晨间诵读、午间阅读、课间吟唱等常规性的常态下的行动之外,我组织开展“同读共享”系列活动,有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校友同读、异地同读等,让两代人共读一本书,让同龄人共读一本书,让所有的人共享读书,互勉共进,结伴成长。与此同时,每学期一届的“读书节”、把孩子带进童话世界的“童书精读”、“同学书会”、“教师讲坛”、“我为母校留书香”等十大读书品牌活动也在校园里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了。

珍珠,虽然颗颗闪亮,但没有红线串起,只会似一盘散沙。学校的发展,如果没有核心文化的引领,终究走不远,飞不高。2004年,乘着学校引进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东风,我开始了学校质量方针的理性思考。

这个经历是难忘的。教师会议上,我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请老师们根据质量管理体系思想的要求,设计一条契合我校办学理念的质量方针。第二天,几十条质量方针报来了,我细细地品读着,感动着。我想了很多天没能写出来,而老师们一个晚上就写出了这么多,每一条都很有意义,我无法挑出最好的。“把挑选的权利下放给老师吧”,我脑中闪过这样的念头,于是,“质量方针”讨论稿共42条发到老师们办公桌上。业务学习时间,每个办公室都指派老师上讲台交流讨论结果。

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其中顾明远教授为我校的题词“读书、思考、实践——从小书房走向大世界”意义深远,可以成为我们的质量方针和文化主张。经过进一步的诠释、解读,我们对其中的内涵有了深层的理解:“读书、思考、实践”,读有字之书,读无字之书;思疑、思惑;践知、践行。三者既层层深入,又循环往复,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让学生学习知识、熏陶气质、陶冶性情、积累经验、锤炼能力,会学习、会创造、会办事、会做人。良好的习惯在这里养成,生命的辉煌从这里奠基。“从小书房走向大世界”,学生在“读”“思”“践”中由“小”渐“大”,从“小天地”步入“大环境”,融进“大社会”,走向“大世界”,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优秀人才。

特色建设需要植根于学校共同体的每个成员。学校特色建设不是校长个人的行为,而是学校成员的共同追求。我让教师参与学校质量方针和文化主张的提炼,也就把学校的办学特色扎根在了每一个教师的心中,成了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我们说有目标就有动力,有追求就有收获。如果说目标是圆心,那么,围着它翩跹起舞,自然会舞出满园春色。而且要坚信一条:智慧来自群众。校长在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要以团队的合作为荣,要善于发挥师生群体的智慧。我们学校的大型儿童壁画的诞生,学校口号、校园诗歌的征集,教学楼名的确定,都有这样一个从思考到发散而后聚焦的生成过程,都凝聚了一个学校的集体智慧。我想,作为校长,不能惧怕问题,问题越多,催生的办法也就越多,积累的智慧也就更多。很多时候,校长的信任会点燃教师参与学校建设的热情;教师的热情会推动校长特色办学的决心。而最后受益的,是包括学生、教师、校长、学校在内的一个群体的集体成长。

故事教育——让学校文化亮出特色

教育的根本是要为人的发展服务。一方面教育要凸显服务意识,从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形式入手,让教师和学生共享成长的快乐;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与家庭、社会的密切互动,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所以,一个校长要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开放的胸怀来办教育,努力承载起一个校长的社会担当。

现代人拥有两个生长家园: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时代精神。而传统的阅读,把儿童固定在“书本世界”或“科学世界”里,教育与“生活世界”分离,以知识为对象,以儿童对书本知识的掌握作为最高目的,儿童往往能学到大量而系统的书本知识,但并未因此而形成或发展某种素质,难以体现教育的全部意义和生命成长的价值。所以,要给孩子们以成长的力量,不但要引领他们去读静态的有字之书,还要指向动态的无字之书,把儿童的阅读视野引向广阔的大千世界和社会生活空间,引领他们投身到大自然,投身到大社会中去,通过听广播、看电视、读报纸、登网络以及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拓展阅读视野,用各种感官去“阅读”生活、“阅读”社会。我们把这些称之为“特别阅读”。

2007年春天,正为“读书特色文化如何向更高层次迈进”苦苦思索的我,在聆听了台湾著名故事妈妈王欣雯女士的演讲后,心中顿时萌生了“用七彩故事点染儿童阅读”的想法。回校后,我与同事们经过认真讨论策划,提出了“故事妈妈进校园”“故事老师进课堂”“故事少年进社区”活动构想。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选拔培训之后,4月7日下午,“故事妈妈进校园”启动仪式首先举行,该活动不仅吸引了市委文明办、教育局、妇联等单位多名领导的出席,更赢得了家长、学生、老师的支持、参与。从此,以小书房建设为载体的读书活动,又焕发出了盎然生机。

我校先后成立了“故事妈妈工作室”、“故事妈妈演讲团”和“故事妈妈读书协会”。每周五下午,“故事妈妈进校园”活动成了孩子们最盼望的一件乐事。故事妈妈们来到孩子们身边,透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播洒一个个真善美的道理,也点燃了孩子们阅读的热情。

随后,我们有了自己的“故事老师”团队,开设了“山花香——故事大讲堂”。故事老师们以特别的睿智和强烈的责任感走进孩子们中间。在这里,没有说教,没有灌输,只有引领,只有诠释。故事课堂气氛活跃灵动,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如一缕春风拂过校园,成为学校文化园林中的一枝奇葩。

我们又成立了“魔法棒”故事少年社团。在故事老师的培训下,一群活泼可爱的故事少年走进幼儿园,走进敬老院,走向社区活动场,他们用一个个小故事给社会带去了文明,带去了活力,而让故事保鲜的秘诀就是孩子们大量地、持续地阅读。

目前,学校已建成故事妈妈、故事老师、故事少年三支百人演讲团,累计讲述故事2000多个。我们说“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小故事自有大作用。更有意义的是,这一举措,从大视野出发,从小角度入手,顺应了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

“读书改变人生”,在这个阅读实践的大舞台上,孩子和老师在拔节、生长,孩子的家长也在成长。故事妈妈们这样说:“每次来学习,都会让我有一种重回学生时代的感觉。能够再次进入课堂学习,感受很充实。”“我从来不知道,在我的人生中还会有这么有意义的事情让我去做。”“其实收获最多的是我自己。不论在对自我的提高,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对幸福家庭的经营中都成长了许多”……

无锡市少先队名誉总辅导员顾岫荫激动地说:我想,在故事中成长起来的山观实小的同学们都是幸福快乐的故事娃娃,他们幼小的生命也一定因此格外多姿多彩。他们长大后,不管在哪里生存发展、建功立业,人人都会铭记着小时候的这一所故事乐园、他们童年时代快乐的诺亚方舟——山观实验小学。

省少工委华耀国副主任这样评价:学校把讲故事活动纳入德育的整体规划,本着全员育人、全面育人的重要思考,用形象化的方法对儿童进行教育,这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突破,更是建设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和谐社区的新举措。

“特色”也是需要不断创新的。学校特色是学校办学的个性,是一种源于实践的持久的自然积淀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赋予教育内涵的过程。就像我们学校“读书文化”的发展轨迹,小书房建设之初,并没有规划出它多年后将会出现的宏伟蓝图,只是从一开始的“让每一个家庭都有书房,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书读”的构想实现,到“学校首先应是一个大书房,教师首先要做读书人”的环境引领,到“纵有好书千万册,最终还需读书郎”的活动跟进,到“读书、思考、实践,从小书房走向大世界”的核心确立,到“书香润童年,故事伴成长”的大步跨越……“读书特色”的“主干”在不断地壮大,“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也呈现出了枝繁叶茂的勃勃生机。我们学校特色的足迹从自发生成走向自觉行动又逐渐走出了自主发展的状态。当然,我们的特色还将继续发展,山小校园将会成长为一座故事翩飞的乐园。到那时,大家可以来解读我的更多的校长的管理故事,来聆听我们老师的一个个爱心故事,来分享我们孩子的一串串成长小故事,在故事这方浓缩的天地中感受我们学校的成长。

很多人问我,山观实小的“读书成长,特色办学“的未来走向如何,我不能给予详尽的描述,但我可以肯定地说,我们学校发展的阵地,依然是“红领巾小书房”,发展的根基,仍将是“读书”,我们将在这片书香阵地上,让特色更深入,让品牌更鲜亮,让文化更丰厚。

(孟彩娟,江阴市山观实验小学,214400)

猜你喜欢

书房红领巾读书
把自己关进书房
红领巾要戴好
《红领巾》的“童年照”
童年的小书房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红领巾”是谁
我们一起读书吧
智取红领巾
没有比书房更好的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