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表达并举,激情与智慧齐飞
2012-04-29孙艳
孙艳
摘 要阅读是学生、教师之间对话和交流的动态过程,教师要进一步拓宽语文课程视野,构建具有开放、鲜活和人文气息的富于生命力的语文阅读课程理念,走进多元复杂的生活,走进学生心灵,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关键词指导;阅读;尝试
一、说——说:铺设温故知新的大道
在阅读中,我们不能一味让学生机械、刻板地照本宣读,而是主动、积极地挖掘,将自身的经验加入到阅读过程中去,读者尝试着鼓励学生用属于自己的语言来评说作品,一边读,一边尝试。
1.说画面
说画面就是让学生根据语言文字提供的信息,去述说想象画面。比如教学文包诗《黄鹤楼送别》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用自己话去描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幅诗情画意依依惜别的场景。在说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诵读,运用己有的知识进行理解,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亮出自己独到的美学见解。此时,旧知、新识融为一体,并且不时闪现着创造的火花。
2.说想象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含蓄深刻、文情并茂、意境深远,为学生的想象思维的发展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黄鹤楼送别》一文中,李白就这样久久伫立江边,久久凝视远方,此时他会想些什么?让学生潜心会文,入情入境,情动辞发,让学生读与说中实实在在地悄无声息地实行质的转变。
3.说体会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任何一篇文章,多少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文章中的人物、情节、情感内涵等,从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心灵感动,产生多种思绪,这是阅读教学应有的效应。在此基础上,如果让学生把自己真实的感想说出来,一是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传情能力。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之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狼太狡猾,是坏蛋,应受到谴责。也有一些同学提出异议。有人认为,狼吃羊,是狼的生存之道,不能就此就已坏来定义它。有人认为,狼这么容易吃掉羊,说明羊太笨了;还有的学生说,小羊应该有防范意识,不能和陌生人搭讪,在遇到坏人时,应该想办法逃脱……看,学生调动情绪、积蓄,读后谈体会,说出了许多鲜活多样、充满个性的内容。
二、画——画:开启主动探索的大门
阅读时,引导学生随时根据阅读的进程和体会在纸上“涂鸦”,这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语言文字通过圈点、涂画唤醒学生的心理意象。
1.画简图
图是课文中情节的再现。在课文学习中,可让学生动脑动手,依据课文表述的情节画出来,这种设计学生会饱含热情去做,因为画画是儿童最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这样做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的动力,还可以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对创新思维的启迪,可谓一举多得。“画—画”过程使语言符号在学生心中转换成有声有色的丰富表象,它的鲜明性、生动性和独创性,使学生快捷、深刻、富有创造性地理解内容,同时又成为学生课外探求新知的敲门砖。
2.设计板书
板书是教学内容重点的缩影,是揭示文章中心的导读图,是透视课文结构的示意图,也是把握重难点的辐射源。平时这项工作总由教师来完成,其时我们不应小看学生的智慧,放手让学生去试试,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板书设计好以后,我请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板书,讲述课文的内容,学生的讲述有条不紊,老师、学生微笑着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是对学生主动学习、成功探索的赞美,也是对学生智能潜力开发的肯定。
三、写——写:开发思维创新的通路
1.小练笔
语文课本上的范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里面有很多描述方法值得学习模仿,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这些描述方法写一写自己身边的人、事、物。读写交融的设计可使学生把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升华转换为充满个性的文章,避免了死记硬背、人云亦云,给学生提供了创造的广阔空间,优化了教学。
2.读书笔记
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读书笔记不失为一个良策。学生在整理读书笔记时,通常采用“四步法”,即“摘抄—分析—背诵—仿写”四个步骤。摘抄就是把一篇文章中精彩的部分、好词好句好段摘抄下来。分析是指对摘抄的片段作分析、研究、有何特别的地方、有什么值得借鉴的东西,要认真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背诵可以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丰富的语言,动人的写作素材以及灵活的写作技巧。仿写是学生根据自己对所摘抄精彩片段的分析,模仿其精华部分,经过再造想象,创作出新的片段或文章。这是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知识的过程,也真正达到了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目的。这四个步骤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经常性的让学生练习写读书笔记,定期举办读书交流会,营造出一种浓厚的读书求知的氛围,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情趣和个性。
总而言之,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和交流的动态过程,我们教师要进一步拓宽语文课程视野,构建具有开放、鲜活和人文气息的富于生命力的语文阅读课程理念,走进多元复杂的生活,走进学生心灵,指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由吸收、积累到实践、创新,由内化到外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灵性飞扬的一种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