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成长自觉性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2-04-29季慧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26期
关键词:儿童学生

成长自觉性是指生命个体认识到自己应该不断发展、完善的自觉意识和有计划、有目标的自觉行动。简单来说就是“主动求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儿童是在活动中、通过活动成长起来的,具有成长自觉性的儿童,活动前渴望发展,活动中积极行动,活动后反思超越。活动前渴望发展表现为具有一定的自我认识和发展意识:能自知,思进取;活动中积极行动表现为具有一定的行动意识、管理意识和变通意识:愿实践,能自治;活动后反思超越表现为具有一定的反思意识和超越意识:常自省,愿开拓。本报告通过对儿童成长自觉性的调研,分析和揭示儿童总体生存状况及儿童成长自觉性的现状,并提出管理建议。

一、研究设计

在本初步研究中,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成长自觉性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11个维度:自我观察和评价;开放性;乐观向上;成就动机;能动性;创造性;自主性;自律;自我激励;反思性;超越性。在对小学高年级儿童成长自觉性内容作如上规定的前提下,研究者编制了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成长自觉性调查问卷,共计抽取了500名被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城市小学3所,城镇小学1所,乡村小学1所;其中实验小学占4所。研究共发出问卷500份,实际回收问卷490份,回收率为98%,有效问卷478份,占发出问卷的95.6%,其中,城市儿童281名,城镇儿童99名,乡村儿童98名。

二、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成长自觉性的大致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对自己的生命状态、生存状态并不很满意:只有50.8%的学生觉得自己很快乐,43.3%的同学觉得自己并不快乐,5.9%的同学则回答“不知道”。当问及自己的学习生活是否都生动有趣时,只有45%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是生动有趣的,4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只是有时候生动有趣,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生活沉闷呆板,没有趣味。当被问及跟同学相处的关系时,53.3%的同学认为自己拥有良好的伙伴关系,有43.1%的同学觉得自己没有良好稳定的同伴关系,3.6%的同学则回答“不清楚”。在成长自觉性考察的11个维度方面,表现如下:

1.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

小学中高年级的儿童已经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大部分能观察并愿意观察自己,能基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优缺点,而且自我评价水平较高。

78.2%的同学表示都知晓自己的优缺点,表明儿童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能力。这也是进行成长自觉性研究的前提条件。94.1%的同学对自己的生活状态能够作出评价:快乐或有时快乐,只有5.9%的同学回答“不知道”。在问及儿童对自己学习的信心时,76.6%的儿童对自己充满信心。在问及是否愿意和喜欢通过写日记进行自我观察时,40.4%的儿童表示喜欢写、经常写,53.1%的儿童表示不喜欢写日记、很少写,只有6.5%的儿童从来不写日记。

2.开放性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在进取心方面的表现主要通过开放性、乐观向上和成就动机三个方面来衡量。在开放性方面,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汲取知识;愿意改变现状,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但在主动探究和思考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只有33.3%的儿童愿意经常问为什么,这表现出儿童善于接受知识,不善于体验式探究知识。75.1%的儿童求知欲旺盛,喜欢并经常读课外书;24.3%的儿童有时会读课外书,只有0.6%的儿童从来不读课外书。在问及是否愿意接受别人意见时,70.3%的儿童表示只要是自己错了就接受,21.8%的儿童会对别人提意见感到不快和尴尬,只有7.9%的儿童认为即使是错的,也一定要固守自己的观点。

3.乐观向上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总体来说还是能够乐观向上,态度积极,当面临不利的环境时,还是能够善于发现环境中的好处和优点的,能够营造利于成长的外部环境。但在是否能够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方面,又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表现出儿童的自我认识和行为之间存在着不一致性。

调查中,55.4%的儿童认为自己能够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34.5%的儿童认为自己有时能保持乐观的情绪,有10.1%的儿童认为自己不能保持乐观的情绪。当面临不利的环境时,有77%的儿童能够以积极态度应对,只有23%的儿童会表现出消极的情绪。当面临非常复杂和难以选择的问题时,70.9%的儿童认为自己能够整合不利的环境,不消极应对。

4.成就动机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儿童愿意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个性特长,愿意成为优秀的学生,有理想、有目标;但是,在制定目标和自我要求和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其中,94.1%的学生很想当优秀学生;88.7%的儿童愿意参加学校的兴趣小组,发展自己的特长。但在制定学习目标方面与之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69.9%的儿童表示他们会制定明确的目标,31.1%的儿童则是没有目标或目标模糊。

5.能动性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性主要通过实践能力来衡量,主要是能动性和创造性指标。在能动性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在能动性方面表现不平衡,课堂上大多数儿童还是能够积极主动,也愿意竞选班干部,表现出很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但是在是否经常主动参加学校或班级活动方面,结果却不容乐观,只有47.7%的儿童愿意主动参加学校或班级活动。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笔者通过后来在实地研究中进一步探究发现,是学校班级活动并没有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有些活动往往是部分孩子的专利,即使有机会参加,也常常表现为一种要求,而不是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问及“你认为对的或想做的事,能不能马上去做”,只有50.8%的儿童能够马上去做,表现出几重在行动力上的欠缺和懈怠。

6.创造性

在关于创造性这项指标的调查中,明显发现儿童的动手能力较弱,不太善于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解决问题,对问题很少有独到的、创新的见解,不能很好地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具体数据如下,只有27.6%和31.4%的儿童能够经常提出“还有别的办法”和“发表新见解”,不到一半的儿童认为自己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7.自主性

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是否能够进行自我管理的能力主要通过自主、自律、自勉几个方面来衡量,在儿童自主性调查方面,儿童表现出对自主的渴望,78.2%的儿童喜欢完成可以自己选择的作业;65.1%的儿童愿意并敢于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有主见;在合理安排时间方面,只有56.3%的儿童表示可以合理自主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一方面渴望自主,一方面又不能很好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表现出矛盾性。

8.自律

在关于儿童的自律能力调查方面,结果显示,儿童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自觉;但在遵守课堂纪律方面,只有36.4%的同学表示从来不会在课堂上做小动作,思想开小差。这说明现有情况下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自律能力还比较差。

9.自勉

在儿童是否可以用座右铭激励自己方面,只有40%的儿童经常用座右铭激励自己,但是却有81.2%的儿童愿意倾听成功者的故事,表明儿童具有一定的成功渴望,对具体的现实的故事形式感兴趣,很少用抽象的座右铭激励自己。愿意体验成长,不愿意空洞说教。

10.反思性

在反思性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儿童会在考试后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反省,但是为自己总的各个方面的成长去做总结以及在学习方法上的总结不够,这很可能是因为家长老师对考试结果的过于关注而导致。所以这种反思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被动的反思,过于关注结果的反思,不是直接指向个人生命成长的反思。

调查中,只有28%的儿童表示会经常给自己的成长做小结,只有46.7%的儿童表示能够经常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在考试后经常进行反省的却有63.8%的儿童,表现出对考试成绩的关注胜过学习本身。

11.超越性

在超越性这项指标中,儿童表现出较强的超越意识,在面对困难时,有71.5%的儿童认为自己经常能够战胜困难,65.7%的儿童表示愿意挑战自己,表现出儿童愿意积极超越的主观意识,70.9%的儿童认为自己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三、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成长自觉性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初步结论

以上为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成长自觉性的11个维度37个指标的平面描述,综合以上的调查数据分析,小学中高年级儿童的成长自觉性在11个维度中分别表现为:在自我概念及评价方面,水平中等;在开放性指标上,水平中等偏下;在乐观向上指标上,水平中等;在成就动机上,表现较强;在能动性方面,表现较弱;创造性方面表现比能动性更弱;有较强的自主性;自律能力接近中等水平;能够较好地进行自我勉励;在反思性方面,水平较弱;在超越性方面,水平中等。

2.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成长自觉性表现出显著的两面性,一方面,儿童已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求知欲旺盛,成就动机强,渴望自主,在考试失败时也会反省,有一定的超越意识;但同时在创造性、能动性、自治能力等方面有一定的欠缺,不能很好地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目标模糊,不善于探究式学习,不太愿意主动参加学校或班级活动,不善于自我总结。

四、促进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成长自觉性发展的管理建议

1.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视学生为独立完整的人

关注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宗旨,这就要求教育者树立崭新的,基于每个个体全面、健康发展的科学的学生观。首先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其身心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应该对其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其次,要认识到学生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要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是有着丰富个性和生活世界的完整的人,应该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第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可以作为一个影响者、帮助者,但不可以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倡导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成长自觉性。

2.坚持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观和主体民主的管理观念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强调教育资源的开放性,这就要求管理者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要树立管理的主体观。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纪律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种。外部强迫的纪律不仅扼杀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抑制了儿童的生命潜力,窒息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只能培养出反应迟钝、智力低下、奴性十足的人。真正的纪律必须是积极主动的,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相信学生的自律能力。将内外两种纪律有机结合,实行民主纪律。学校要适当简化校规,避免过繁过密、面面俱到、“绝对命令”式的行为规范,学校可以提出关于行为规范的原则性要求,留出适当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面对和选择,在一些两难的道德困境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在个体与群体的冲突和统一中,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自身行为合理性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3.建设平等和谐、个体自治的班级共同体

理想班级制度的制定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学生参与制度规章的制定,把“预设”的制度变成师生对话过程中“生成”的规范。只有当外在的管理变成个体自治的管理,管理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只有基于相互尊重、理解和合作的纪律才能根植于学生的心灵,只有根植于学生心灵的纪律才会产生学生的自律,才会不断唤醒学生生命成长的自觉。一旦学生的内在机制被调动起来,内部产生了从无序到有序的自动力,此时,学生的平行教育能力、学习规划能力、人生规划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同样,教师的教育机智、教育智慧也会经常充满生机和活力,班级也会在主体、民主的管理观中充满生长气息,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4.注重主体性和个体快乐体验的生命化课堂管理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的共创,“儿童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1]有效课堂管理的正确选择就是使学生享有愉悦的课堂生活,并在愉悦的课堂生活中获得健康、和谐的整体发展。心情愉快了,主体性得到尊重了,发自内心的成长自觉就会不断地涌现。在实际的课堂管理中,教师要多注重学生的有效学习和主动发展,这样可以不断激发积极正向的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独特的自主的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唐其慈等译.天津教育出版社,1981.78.

(季慧,江苏教育电视台《未来科学家》杂志社,210036)

猜你喜欢

儿童学生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201
儿童美术教育琐谈198
快把我哥带走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留守儿童
学生写的话
六一儿童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