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本费用粘性水平与管理层评价初探

2012-04-29苏捷苏宁周莉

会计之友 2012年29期
关键词:成本粘性

苏捷 苏宁 周莉

【摘 要】 对成本粘性的研究不仅能更好地认识企业成本的真实情况,同时其所反映出的会计信息也能传递管理层成本控制绩效和企业盈余走势。文章首先回顾了企业成本费用粘性的成因及经济后果,然后在理论上对经理层考核体系引入成本费用粘性水平进行了探讨,并指出其后续研究的主要难点。

【关键词】 成本粘性; 代理问题; 管理层能力; 管理层考核

一、引言

在传统的管理会计中,成本按其性态即成本总额的变动与其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主要模型为y=a+bx。其认为在既定的范围内,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是保持不变的,企业的成本只是机械地与业务量呈正比例变动关系,而管理者的决策不能发挥明显的作用,使得管理者往往更注重销售而不积极进行成本管理。

然而,近十年来有不少国内外学者进行了相关经验研究,发现成本的边际变动与业务量变动的方向有关,并不是完全服从线性模型。Anderson、Banker和Janakiraman(2003)借用经济学中价格粘性的概念(Hamermesh和Pfann,1996),将成本在企业业务量上升时增加的幅度大于业务量下降时减少的幅度这一现象称为成本(费用)粘性(cost stickiness)。此外,孙铮(2004)、孔玉生(2007)等一批中国学者也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着成本费用粘性。

关于成本费用粘性的成因,江伟、胡玉明(2011)在其综述中归纳为调整成本、管理者乐观预期以及代理问题;孙铮(2004)则总结为“契约观”、“效率观”和“机会主义观”这三大学说。比较来看,其区别主要在对于管理者能力的认可。一方面,前者认为在业务量下降的情况下,存在较高的成本费用粘性是由于管理者对未来销量存在乐观预期,因此此时较高的成本费用粘性传递的是管理者预期未来会计盈余增加的正面信息,Anderson et al.(2007)以及万寿义等(2011)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这一观点;而另一方面,成本费用粘性的产生与管理者的个人能力有关,如果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经理人员并非不愿意,而是没有能力根据情况的变化对费用做出及时的调整。因此成本费用的“粘性”将随着计算跨期的延长而降低,孙铮(2004)、孔玉生(2007)等人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这一观点。

既然解释成本费用粘性特性存在的理论很多都是在管理者考虑因素上建立起来的,那么成本费用粘性究竟是体现了管理者的积极性还是管理者能力的不足;究竟是管理行为的积极面还是负面效应,仍存在不统一的看法。本文就这一问题,从成本粘性的成因及经济后果入手,探讨成本费用粘性所传达的会计信息与管理层业绩评价之间的关系。

二、成本粘性成因及其经济后果概述

(一)成本费用粘性的成因

关于成本费用粘性的成因,江伟、胡玉明(2011)在其综述中归纳为调整成本、管理者乐观预期以及代理问题;而孙铮(2004)则总结为“契约观”、“效率观”和“机会主义观”这三大学说。笔者认为,这些均可以划分为两类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按性态及经济用途细分的成本费用的各构成部分的客观属性导致的,另一方面则是管理者行为的主观因素导致的。

1.客观因素——成本费用的构成分析。在管理会计的研究中往往是不严格区分成本和费用两个概念的,因此成本指的是用以取得收益的全部支出,或为实现某一目标而付出的(包括可能付出的)代价。也就是说既包括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包括了企业的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理论上来看,变动成本与业务量成正比关系,而固定成本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所以成本随着企业业务量上升和下降的变动幅度应该是对称的,但是理论是建立在大量的假设上的,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完全如此,而成本粘性的产生常常是由于“固定成本”的不固定且相对业务量变化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

首先,其理论假设中即指出固定成本又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而这些固定成本保持固定的“相关范围”是不统一的,也就是在一个会计期间内所谓“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不确定的,且其变化不一定与业务量变化同方向成比例变动。孙铮(2004)提到的“契约观”也解释了这样一些固定成本费用单向“刚性”,即解释为什么一些固定成本费用容易增加却不会降低。其次是调整成本。管理者需要增加或者减少一些固定资源时,企业会产生调整成本。通常来说,由于法律、社会环境等客观因素使得向下调整(即减少)承诺资源的成本要高于企业向上调整(即增加)承诺资源的成本。调整成本的存在使得企业成本费用的变化不仅取决于企业当期业务量的变化,而且取决于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等)以及预期未来业务量的变化。总的来说,成本按成本习性进行划分并不能完全真实地描述企业行为。

2.主观因素——管理者素质。主观因素是指管理者行为对企业的影响,其决定因素是管理者的素质。所谓素质,是指管理者的品质、性格、学识、能力等方面特性的总和。笔者在总结了文献后,认为前期的文献对由于管理者行为导致成本粘性的成因主要分为以下两点,并且两种成因都存在强化和弱化成本粘性的情况。

1)管理者品质和立场问题,也就是代理理论所指的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管理者在进行各种承诺资源的调整决策时会存在自利行为,并产生成本粘性问题,但是代理问题既可能强化也可能弱化企业的成本粘性(Kama和Weiss,2010)。当业务量上升时,经理人员常常会积极地提高费用,尤其是增加管理层的薪酬,以及扩大自身控制的资源;而当业务量下降时,管理人员一方面不愿意降低自身的薪酬(或仅仅是少量减少),另一方面也要为自身保持一定量的资源,从而减少对自己今后工作的影响,特别是在预算控制型企业中更为明显。但是,由于管理者的业绩评价薪酬通常与企业的盈利水平联系在一起,管理者为达到一个短期业绩目标,可能在业务量下降时,过度地减少各种资源,以保证一定的盈利;而当企业业务量上升时,他们会限制企业资源的增加,由此又会弱化企业的成本粘性。代理问题引发成本费用粘性也是西方目前的主流解释。

2)管理者自身能力问题。一方面,孙铮(2004)总结的“效率观”指出如果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经理人员并非不愿意,而是没有能力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对费用做出及时的调整,这时就会使费用出现“粘性”,也就是说由于经理人员的判断能力不足会使得成本粘性在业务量下降初期较高,而之后将有所降低;而另一方面胡玉明等(2011)指出成本粘性的管理者乐观预期观点认为,管理者对于企业未来销售量增长的预期更多是乐观的。如果当前的业务量出现了下降,首先减少这些承诺资源会产生相应的成本,同时当未来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量恢复时,企业又需要重新增加这些资源,因此减少这些承诺资源会导致更高的调整成本。因此,管理者对企业未来销售量的乐观预期也导致了成本(费用)随业务量上升和下降变动幅度的非对称性,从而产生了成本粘性。

(二)成本费用粘性的经济后果

在成本费用粘性的研究中,学者不仅仅关注其本身的性质、成因以及企业的成本管理行为,还进一步期望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联系。也就是不仅以成本费用“粘性”作为讨论的对象和被解释变量,更关注成本费用“粘性”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即费用“粘性”成为解释变量,从成本习性的角度了解会计盈余的信息以及其他可能的原因,即其可能带来的经济后果。

Anderson et al.(2007)以及Weiss(2010)考察了成本粘性的信息传递作用以及对会计盈余信息含量的影响。他们认为当企业当期的销售额下降而管理者预期企业未来的销售额会增加时,SG&A与销售额之间比重的增加传递了管理者预期未来会计盈余增加的正面信息,其研究结果支持了他们的观点。同时,万寿义(2011)也同样实证发现当本期营业收入增加时,销管费用比率的增加对公司下期盈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而当本期营业收入下降时,销管费用比率的增加对公司下期盈余变化有显著的正面影响。但是,其进一步研究发现,出现这种效应主要是因为本期销管费用的增加有助于减少下期销管费用支出,从而提高了公司下期的盈利能力。

此外,关于盈余预测准确性方面,Weiss(2010)认为企业的业务量下降时,成本粘性较强的企业其会计盈余下降得会更多,原因在于这些企业的成本下降得较少,而会计盈余较大幅度的下降会增加会计盈余分布的波动性,由此导致更难对企业的会计盈余进行精确的预测。

由此可以看出,成本费用粘性对于企业下期盈利能力、企业盈余预测的准确性都会产生影响,同时企业的盈利水平和代理成本又是对管理层素质评价的相关因素,因此成本粘性是否能起到管理层素质评价的作用并纳入激励机制考核中,将会是一个新的有趣的话题。

三、成本粘性与管理层业绩评价初探

(一)将成本粘性引入经理人考核体系初探

通过对成本费用粘性成因的分析发现,虽然成本构成的属性会造成成本费用粘性的存在,但同时,管理者的素质及行为对其有较大的影响,且有可能强化也有可能弱化企业的成本费用粘性。影响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管理者与所有者间的目标函数不一致,从而使管理者行为不完全出于投资者的利益;二是管理者经营能力上的差异,即对经营情况的反应效率和未来预测的准确性。因此虽然成本费用粘性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其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并且其经济后果显示,成本费用粘性通过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传递企业管理者的经营水平和企业盈余甚至是企业价值相关的信息。

目前代理问题成为大型上市公司投资者们甚为关注的话题,而经理人的考核指标问题(尤其是国企的管理者绩效考核)尤为受到关注。然而管理者,特别是制造行业、资本密集、劳动密集、固定资产比重较高的一些企业,成本控制管理是管理者经营活动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笔者认为在对这类企业管理者业绩考核的时候,不应该只重视企业的盈余水平,还应该关注管理者的成本控制能力,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消除管理者的短期行为,降低目标不一致所带来的代理成本。所以,是否能通过成本粘性水平来更好地反映经理人水平,将其加入经理人评价考核体系将会是一个有趣的话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1.不能单纯定义“粘性”高低与管理者业绩正相关或是负相关。一方面,虽然经过有关学者实证,粘性与未来盈余是正相关的,但也有学者认为“粘性”对企业长期绩效的影响呈“n”状分布,即讲求一个适度的“粘性”才与企业长期绩效正相关;另一方面,即使粘性与盈余呈正相关关系,管理者的素质好坏对成本粘性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

2.在引入成本费用粘性水平来对管理者进行评价时,不能以单一年份的成本费用粘性水平作为依据,而是要考量成本费用粘性的变化趋势。一般来说,如果不是企业计划整体下调业务量,在长期发展的趋势下,在出现业务量下降的初期“粘性”水平较高,而以后各期粘性水平逐渐降低,且业务量有稳步回升,能体现管理者对未来走势持有乐观预期较为准确,也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

3.在考量成本费用粘性的变化趋势的同时,要究其与盈余正相关的经济后果的成因,究竟是与收入正相关还是与成本负相关。如果与收入正相关则体现管理者的正确且乐观预期,如果是与成本负相关则可能是由于管理者的效率较低、决策具有滞后性,或者是代理成本较高。

4.虽然管理会计中成本的概念包含了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但由成本费用粘性的成因来看,还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区别的。代理问题更多体现在费用粘性尤其是管理费用,而管理者乐观预期及效率问题更多体现在生产成本以及销售费用的粘性上,但是由于成因的几个学说在企业运行的复杂系统中往往并不是互斥的,因此较难加以区分。

(二)研究难点简述

由于理论基础和经验数据的局限,若要进行这一问题的实证研究,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几个难点。

1.目前最重要也是尚未有人提出的问题是如何定义成本费用粘性水平。目前讨论成本费用粘性的模型,仍是将成本费用粘性作为被解释变量,通过一系列大量数据样本的回归,得出一个市场或者行业的总体粘性系数,并没有学者对单个企业的成本费用粘性进行明确的定义及给出相应的计算问题。这是将粘性作为被解释变量进行研究的最大难点所在。

2.由于中国上市公司年限较短,若要进行基于单个公司的时间序列研究,数据支持显然是不足的,而且粘性对于企业绩效影响的进一步研究也无法开展,而管理者考核正是其中一个中间变量。

3.成本的概念还是比较大,笔者认为并不是所有成本的构成都会产生“粘性”,因此在考量成本粘性的时候不应该用营业成本或者销管费用这些大的概念,应该用一些会产生粘性的成本费用的组成。但是目前研究还没能对其加以区分,并且几种成因造成的粘性问题也没法区分。

4.企业的经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每家企业都有其特殊的背景和环境,而成本费用粘性的产生又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始于主观因素。同时,企业的盈余、管理者的经营行为也受很多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因此会掺杂很多其他的因素,到底存在哪几种主要的干扰项,怎样才能剔除这些干扰项也是后续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

四、结论与展望

21世纪初,人们打破了长期以来对于成本认识的局限,发现成本费用行为是具有“粘性”的,意识到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样简单的静态分类不能完全真实地描述企业行为。因此国内外学者陆续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论解释以及建立回归模型进行检验,以此来考察上市公司是否有费用“粘性”行为、其行为特点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本文讨论了目前对成本费用“粘性”成因的理论解释,认为成本粘性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传递平台,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会计信息反映出企业管理者通过成本控制行为这一“黑箱”,进而对盈余预测产生影响。所以笔者认为可以在管理层考核体系中引入成本费用粘性水平,但由于成本粘性水平的理论构建尚未完善,更不用说实证经验总结,从而目前仍只停留在理论初期的讨论。

目前虽有学者讨论了业务量不同方向变化时,销管费用比率变动对公司下期盈余变化产生负面影响,但这只是从侧面反映了成本费用与未来盈余的变化,因此,成本费用粘性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最急需解决的就是如何定义成本费用粘性水平及其考量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而将其作为解释变量,进一步探讨其所反映出的管理者素质和企业的盈余水平甚至企业价值水平。

【参考文献】

[1] 江伟,胡玉明.企业成本费用粘性:文献回顾与展望[J].会计研究,2011 (9):74—79.

[2] 孔庆根.我国上市公司成本粘性的实证研究[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 孙铮,刘浩.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研究[J].经济研究,2004(12):26—34.

[4] 孔玉生,朱乃平,孔庆根.成本粘性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J].会计研究,2007(11):58—65.

[5] 金桂花.企业信息分析与决策[J].情报杂志,1997(l):13—14.

[6] 万寿义,王红军.基于成本性态的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基本面分析——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7):3—10.

[7] 刘彦文,王玉刚.中国上市公司费用粘性行为实证分析[J].管理评论,2009(3):98—105.

[8] Anderson M.,Banker R..Janakiraman S..Are Selling,General,and Administrative Costs“Stick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3,41:47—63.

[9] Anderson S.,Lanen W..Understanding Cost Management: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Evidence on“Sticky Costs”?[Z].Working paper,2007.

[10] Kama I.,Weiss D..Do ManagersDeliberate Decisions Induce Sticky Costs?[Z].Working paper,2010.

猜你喜欢

成本粘性
公司成本管理的路径依赖性研究
企业成本结构对短期成本决策的影响
委托代理视角下的成本粘性影响因素研究
不同产权性质与成本粘性差异
成本粘性对会计稳健性的影响研究
董事会治理与成本粘性的实证研究
成本粘性对传统管理会计工具的影响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成本粘性问题研究
管理者悲观预期与成本粘性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市场竞争程度对成本粘性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