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学术性的实践阐释
2012-04-29李鸿雁
李鸿雁
〔摘 要〕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性机构定位,既需要理论研究,更需要实践阐释。高校图书馆践行其学术性,从营造学术氛围、在服务中增加学术含量、在教育教学和自身的学术探索中体现几个方面去真抓实干,可取得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术性;实践;吉首大学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对于该条规定的理解,图书馆学界已讨论多年。就讨论的情况看,“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对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这一点,不仅高校教师很难认同,就是图书馆业内人士也颇有争议。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就说过“我从来不认为图书馆是一个学术或学术研究机构,虽然它具有很多学术的味道。[1]”就此,钟山学院的司布林先生发表了《图书馆的学术地位刍议——兼与程焕文先生商榷》与程焕文先生展开讨论。在此前后,有张新航(1998年)、邓彦(2001年)、鲍国海(2002年)、樊瑜(2004年)、张亚军、杨晓云(2011年)等对图书馆的学术性进行了探讨,发表了很有见地的文章。笔者认为,理论研究固然重要,实践结果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因此,本文避开理论上争议和泛泛的纸上谈兵,以吉首大学为例,从其践行图书馆学术性机构职能的情况及结果来阐释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性。
吉首大学图书馆是地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所民族地方高校图书馆。这里交通不便,资源有限、设施落后。职工地位低、待遇差,学术起点低。基于这种情况,吉首大学图书馆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一方面积极组织加强图书馆的硬件环境建设,一方面在增强图书馆的软实力上下功夫。认为图书馆员要提高自身的地位必须要“有为”,“有为才有位”。“图书馆的生命力就在于为教学科研提供高水平的学术性服务”,并确定了相应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即以管理为抓手,一手抓服务,一手抓学术。在科研活动中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在服务工作中增加学术含量。用踏踏实实的实践诠释图书馆的学术性,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彰显图书馆的生命力。
1 实践措施与成绩
1.1 营造学术氛围,为学术成果的孵化创造条件
氛围是指笼罩在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它是一种“人造气候”,具有感受性。感受的主体是人,感受影响着人的心理,心理的变化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氛围以物质氛围、精神氛围以及制度氛围的3个层面表现出来[2]。吉首大学图书馆正是从这几个层面着手,为学校教学科研人员、为图书馆职工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1.1.1 强化学术意识,建立激励机制,为图书馆职工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和制度氛围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为培养和提高职工的学术意识,调动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吉首大学图书馆领导经常在全馆大会上强调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定期总结图书馆的科研工作,不断增强馆员的学术意识和科研紧迫感。其次,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职工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对科研立项和发表论文的员工按课题和论文的级别给予不同的奖励,并在年终考核、评优、评先、晋级中给予加分。通过反复强调、制度激励,图书馆职工的学术意识得到了强化,科研积极性大幅提高。2002年,全馆发文总量为37篇,此后每年均在50篇以上,2009年达到77篇。
1.1.2 提供方便、快捷的学术信息和研究场所,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越的物质氛围
高校图书馆的物质层面的学术氛围主要包括学术信息资源,学术会议、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以及开展学术研究的场地、设备。在物质氛围建设方面,吉首大学图书馆在馆舍有限的情况下,辟出一角作学术报告厅,供全校师生召开学术会议、开展学术讲座之用,以便广大师生经常能感受到图书馆的学术气氛。其次,根据本校科研院所的申请和需要,适当提供专门研究场地和设备、人员支持。再次,鼓励职工节假日利用图书馆的办公设备开展研究。2002年来,学校各院系部门利用图书馆内的学术报告厅召开学术会议、举办讲座等100多场,活跃了学术氛围;先后有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差异与和谐社会研究中心、伦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图书馆提供的办公场地潜心研究,著书立说,产出了一些重要成果。如《沈从文全集》(32)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就是沈从文研究所的刘一友教授在图书馆整理完成的。其间,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资料检索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伦理学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中国少数民族伦理文化通论》以及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研究》也是在图书馆完成结项的。
1.2 创新服务,在服务中增强学术含量
1.2.1 改进服务方式,深化传统服务
吉首大学图书馆在传统的流通、阅览及咨询服务的基础上,改进服务方式。首先,通过展板、馆报《书海之舟》向读者推荐新书及数字资源;其次,在读者借阅活动中,提供借阅参考和阅读指导。例如,民族地方文献是吉首大学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这方面的电子文献少,很多读者的学习和研究需要用到相关资料却不知道如何去查找。民族地方文献中心的管理人员,每次都耐心询问读者的需求,然后结合馆藏向读者推荐图书乃至图书中的章节,深受读者好评。三是开通信息服务渠道,在传统面对面咨询的基础上,设立网络参考咨询平台、开通QQ、E-mail以及电话咨询,打破时空限制,让读者随时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四是开展定点盯人服务,即结合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确定其服务院系和部门,再由工作人员到联系单位上门发放印有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及工作人员联系方式的《信息服务联系卡》,宣传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摸清用户需求,开展有主动的、有针对性的服务。
1.2.2 增加服务内容,满足用户多方面的服务需求
吉首大学图书馆2002年以来先后开通了与NSTL、CSDL、CALIS、CASHI以及湖南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通过这些平台为校内外读者传递数字文献2万多篇,大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2008年,开展科技查新服务,解决了本校研究人员过去需到省城查新站查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了方便,节省了时间和出差费用;2009年开始学位论文检测工作,对研究生论文进行诊断分析,提供修改建议;长期开展专题、课题服务。每年年初对学校的科研立项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根据调查结果确定课题服务对象。采取主动联系,定期询问、按需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立项服务,减少科研人员的前期劳动。2005年来,共开展专题、课题服务436项,进行课题跟踪服务40余项,受到科研人员的欢迎和普遍赞赏。
1.2.3 进行信息的深度开发
2002年来,吉首大学图书馆结合馆藏特色建设及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发展需要,编辑了沈从文百年诞辰资料、里耶秦简资料、大湘西旅游开发资料(上)(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开发资料、湘西原始宗教文化研究资料、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以及土家族、苗族、侗族研究资料、近代以来土司资料等10个专题研究资料;在广泛收集、反复试用、严格筛选的基础上编辑了《电子资源的推介与使用》;每年编辑4期《教改信息》,为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参考;结合馆藏特色,组建苗族文献数据库、大湘西旅游数据库、沈从文文献数据库等。
1.3 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学术价值
新生入馆教育、用户培训以及《文献检索》课教学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这些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教学艺术以及检索技能,需要教学人员去研究探讨并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其备课和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学术探讨和学术交流的过程。吉首大学图书馆善于抓住新生入馆教育、用户培训以及《文献检索》这些学术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每年新生入校,都要开展新生入馆教育,让学生尽快了解图书馆,感受图书馆的学习与学术氛围;经常开展用户培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积极开设素质教育基础课程,分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以提高学生获取学术信息的能力。此外,还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以及毕业论文指导的的形式来体现图书馆的学术性。近3年来,图书馆每年平均开设文献检索课200~300个课时,开设了研究生课程5门,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20余篇。
1.4 在自身的学术探索中体现学术性
1.4.1 成立科研机构,组建学术团队
为了全面提升馆员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吉首大学图书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搭建学术科研平台,成立科研机构,凝练学术方向,组建学术团队。多次召开副高人员及具有图书馆学知识背景人员会议。经广泛调研,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成立了吉首大学信息资源研究所,确定了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农业信息资源开发 、民族地方信息资源建设3个研究方向,并将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人员进行学术归队。要求大家围绕这些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围绕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这个研究方向,成功申报了1项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多项校级课题,发了数十篇研究论文。
1.4.2 课题申报,发挥团队力量
吉首大学图书馆以课题申报作为科研的突破口,对于每年的课题申报工作,馆领导都极为重视,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只要一有课题申报信息,负责抓科研的馆领导就把课题申报任务分到各个部门,再由各部门落实到人。除分任务之外,领导还率先垂范,鼓励大家多练多报。在申报课题的过程中,馆领导及科研骨干对申报者进行耐心指导,通过传、帮、带培养科研新人。对于重要的课题申报项目,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馆领导还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专门会议,对申报项目从选题到论证给予斟酌、讨论,力求提高申报质量。由于领导重视和申报人员努力,吉首大学图书馆在课题立项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2002年以来,共获得校级以上级科研立项课题34个(详情见表1)。
通过课题申报,大家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课题组成员围绕立项课题开展相关研究,明确了研究方向,形成了团队合力。
1.4.3 积极参与各类学术评奖活动
学术评奖是对学术成果质量的检验,是提高学术认同感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参加学术评奖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未获奖人员找出差距,发现不足,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获奖人员的科研兴趣和信心,同时也给未参评人员带来希望。吉首大学图书馆职工2009年来,积极撰写论文,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评奖活动,3年共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此外,已发论文先后获湖南省图书馆学会、湖南高校图工委的学术论文奖达30余项。
2 图书馆地位的提升
2.1 在省内图书馆业界的学术地位和综合地位得到了提高2002年来,吉首大学图书馆共馆获得6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获得28项省(部)、厅级课题, 公开发表论文542篇,其中核心期刊90余篇。科研成果获中国图书馆学会、湖南省图书馆学会、湖南高校图工委的奖项达50余项。一个地处边区的小图书馆,学术科研工作能取得如此成绩,非常难得。2005年,吉首大学图书馆当选为湖南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馆。2007年在湖南省高校图书馆馆长年会上,吉首大学图书馆馆长刘泳洁研究馆员作了《坚持特色,发挥优势,走自己科研之路——吉首大学图书馆学术科研体会谈》的专题报告;2010年9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讨论会上,刘泳洁馆长通过《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一文全面介绍了吉首大学人才培养、科研管理的经验与心得体会并作了典型发言[3]。两次大会交流,赢得了与会者的普遍赞誉,扩大了吉首大学图书馆在业界的影响。
吉首大学图书馆在科研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管理、服务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得到了业界和上级管理部门的认可和嘉奖。2008年被湖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委员会授予“职工队伍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又被授予“图书馆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同时,由于科研工作的推动和驱使,图书馆职工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在2010年11月湖南省图书馆界服务知识与技能竞赛中,吉首大学图书馆代表队力挫群雄,获得团体冠军[4]。
2.2 在吉首大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吉首大学图书馆的科研成绩在学校的有目共睹的。出色的科研成绩,确立了图书馆在学校“学术性服务机构”的地位。校内科研人员在申报研究项目时,经常请图书馆信息部的工作人员帮助检索资料,有的研究人员则邀请图书馆有关人员进入项目组,以充实研究力量。吉首大学科研管理部门——科技处对图书馆的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在每年申报项目时给图书馆下达的任务不亚于教学院系。在其组织的3次(2004年,2008年、2009年)科研先进单位评选活动中,吉首大学图书馆3次蝉联了“吉首大学科研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成为学校非教学院系中惟一的科研先进单位。
此外,由于图书馆的科研课题和论文多是紧扣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服务,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服务而展开研究的,这对图书馆的实践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因而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层次。图书馆提供的定点服务、课题跟踪服务、文献传递、科技查新服务等使读者感受到图书馆服务魅力,改变了对图书馆服务仅仅是借还查询,看堆守摊的简单看法,对图书馆服务知识性和学术性的认识大大提高。
3 结 语
吉首大学图书馆是普通的民族地方高校图书馆,在资源、设备、技术以及人员素质状况没有任何优势甚至较弱的情况下,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用自己的切身实践诠释了“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性”这个讨论已久的命题,充分展示了图书馆的生命张力。“生于贫瘠,长于艰难,成于奋斗,立于创新”,这是电视专题片《使命》对吉首大学发展历程的总结描述,也同样是吉首大学图书馆的奋斗历程的写照。当然,与发达、先进的图书馆比,吉首大学图书馆的这点成绩算不上什么,未来的探索之路将会更加艰辛绵长。但从其实践中我们至少可以明白:图书馆地位的提高不是讨论出来的,也不是抱怨出来的,须得有所作为。讨论不如实践,抱怨不如改变,有为而后有位。
参考文献
[1]新世纪中国大学图书馆发展之我见(之五)——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访谈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6).
[2]邓又琳,刘鸿.大学学术氛围及其影响因素理论探析[J].黑龙江教育,2008,(7、8):18-20.
[3]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十一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讨论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EB].http:∥www.meeting.edu.cn/meeting/news/MeetingNews!detail.action?id=28244,2011-04-22.
[4]湖南省图书馆界服务知识与技能竞赛在长沙顺利举行[EB].http:∥www.library.hn.cn/tsgxh/bsxhdt/201011/t20101130z8540.htm,2011-04-22.
(本文责任编辑:马 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