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012-04-29马新志
马新志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善课堂结构,优化教学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大幅度提高学业成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但合作学习的实施需要教师付出相当的努力和艰苦的探索,否则美好的愿望便常常化为泡影。据调查,小组合作学习一直是困扰教师特别是乡镇教师上课的难题,如何让合作学习真正发挥实效性,这是教师十分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现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探索和实践经验,总结如下几点做法,与同仁们交流,供大家在今后的教学中参考。
首先,要合理划分设立学习小组,并精心选好小组长。教师欲创设合理的学习小组,就必须根据全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学业成绩、学习水平、理解能力、性格差异、男女搭配等方面去分配人员,要使小组内有互补性(不能全是优等生或全是待优生,要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混搭),要尽量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时,还要认真考虑一番,务必用心选好小组的灵魂——组长。组长的人选很重要,小组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因此,小组长要选责任心强、学业水平高、在同学中威信高的学生担任,这样可以增加他们小组的凝聚力。
其次,要践行小组成员互换机制,并注意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为了防止小组之间出现严重的不平衡,要允许或鼓励小组之间的成员定期进行互换,这次在一组,下次可以去二组、三组……八组。这样,可以形成一个互帮互学的班级文化氛围,使班级学习气氛浓郁,人人去争先。在讨论问题时,组长要围绕教师的问题去给组内每个成员分配任务,如在课堂上的发言、文字记录、对作业的要求等。还要紧紧围绕团队的意识让每位成员都融入于这个团队,认识到团队的重要性。这样就可以互帮、互助、互促、互学,使人人都有发表建议和言论的机会。例如,我在教授《孔乙己》一文时,根据其自身情况和特点提出“孔乙己假如在现在社会,他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经过各小组讨论后,学生的答案可谓丰富多彩,有的说:“他身材高大,可以去打篮球,也可以出力气挣钱”,有的说:“他有学问可以去做教师,字写得好可以去当书法家”,也有的说:“他很有爱心可以去敬老院工作”,甚至还有的说:“他喜欢喝酒可以当评酒师”等等。通过新旧社会生活状况的联想和对比,说明毒害孔乙己的根源,是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课堂结束后要及时召开小组长会议,让他们说说组内的情况,好的应去肯定和发扬,差的应去避免和摒弃。同时,在合作学习中不能以点带面,一概而全。教师应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去参与讨论,认真听取各小组的问题,对于共同的难点应加以点拨,找出共同点,问题也就随之迎刃而解了。
第三,要讲求循序渐进的原则,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设计要立足学生实际。在教学时,教师为小组制定目标,既不能脱离教材,又不能过高过难,要根据实际选有价值、有利于学习的问题,同时也要给他们留出可以发挥的自由空间。例如,我在教授《社戏》时,问题的设计既突出了儿童的天性(儿童爱玩的特点,在家长担心和反对情况下去看社戏就不难理解),又结合了实际(乡村孩子天真无邪,富有爱心的特点显露出来)。对于大人的特点也很好地把握,特别是六一公公,从学生的思维去挖掘这一人物形象。合作学习是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方式,只有参与其中才能发挥作用,问题才会解决得更完美、更准确。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去担任适合他的角色,那么每位成员在合作学习中都会有完美的答案。
第四,要重视发挥教师评价的作用,注重评价的激励性、多元化和及时性。众所周知,教师的评价作用是很大的。对于每位同学的回答,教师都应积极去对待,不能敷衍了事,否则学生受到挫折后合作学习就会前功尽弃了。要多采用激励性语言,如很好、太棒了,这样一改就会更好、更完美,大家鼓掌祝贺一下等。教师的评价应是多方面的,可采用图表的方式,从学习习惯、小组合作程度、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创新思维等角度,进行多元化评价。小组反馈也是教师应注意的,从反馈中可以看出这堂课合作学习的情况。例如,我在教授《伤仲永》时,学生小组反馈的问题是“对仲永聪慧为何变为常人,难以理解”。于是,我点拨说:和鲁迅一样聪明的人很多,但鲁迅说过“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学习”。这样一点拨,学生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这样可以避免后面的课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总之,只要合作学习的小组分配合理,合作学习实践策略运用得当,教师的问题设计做到循序渐进,立足学生实际,就会使每位小组成员融入到合作学习这一主体中,就会形成人人会学、人人爱学、人人争学的浓厚的课堂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