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实施评价策略
2012-04-29刘晓红
刘晓红
学好英语的首要条件是必须有丰富的词汇基础。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词汇,达到“读得出、记得牢、用得准”是词汇教学应该达到的标准和目的。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还不会拼读音标;不能根据读音拼写单词;记单词仅局限于记住单词的形和含义,却对词类不重视,出现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不准确,严重依赖汉语思维习惯等问题。而影响知识与能力形成的本质原因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是关键。为此,我们尝试在教学中通过实施有效的评价策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长久,最终实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采用“评分制”策略,培养学生“读得出”
英语的交际性功能离不开有声语言,所以会发音是第一位的。而因为不会读造成的“哑巴英语”现象是阻碍学生继续学习的最大障碍之一。一部分学生厌学也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尝到学会的快乐,不会读单词形成了他们与人交流的困难,致使他们形成了自我封闭,最终开始放弃。所以,词汇教学的第一关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准确的发音。
为使学生读得出所学词汇,达到发音、重音准确,逐渐形成自学单词的能力,我们首先要解决不会发音的问题,即重温音标表,纠正不正确的发音,尤其关注学困生的发音。然后,我们采用“评分制”策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词汇的目的。具体做法是:1. 制作一张“朗读评价表”张贴上墙,表中将全班学生按组排列,将书中单词按单元划分。2. 形成一个公平合理的评价标准,如分值采用10分制或15分制,每人每次朗读时间不超过1分钟。3. 人人参与,分层评价,如对学困生只要求其达到词汇总数的60%即可。4. 检测方式采用抽签形式产生各组代表,再由各组代表抽签产生读哪组单词,在有限的时间内,读准一个得一分,看谁读得又快又准确。5. 树立团队意识。如果被抽到代表在朗读时读不准的词汇超过了总数的40%,我们就要再给这个组扣5分,这说明本组同学没有互帮互助,缺乏团队精神。6. 我们事先将各单元单词、短语进行重新编排,使各组总数相同,难易相仿,将这些内容印制成学案,提前下发给学生进行预习。课堂检测时,教师用没做过任何标注的学案进行检测,使检测更具公正、公平。同时,教师对于学生普遍存在错误或困难的单词,将其音标书写在黑板上,大家共同练习拼读技巧,直至将其读准。
二、采用“评等制”策略,培养学生“记得牢”
词汇教学的第二关就是要教学生会记单词、短语。只有记得住,达到会说会写的程度,才使学生继续有效的学习成为一种可能。我们经常会遇到有些学生会读不会写的情况。这里包括学生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多的还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解决智力因素的影响就是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如,“音形义”结合法、循环记忆法、对比比较法、同类迁移法等。而最关键的是采取有效策略,达到刺激学生主动记忆词汇的目的。否则,方法再好也是徒劳。具体做法:1. 制作一张“词汇默写评价表”张贴上墙,表中将全班学生按组排列,将书中单词按单元划分。2. 每周学完一个单元之后,我们要进行填写一张词汇默写单。默写单中将单词按黑体、短语、白体分开。3. 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学困生必须完成黑体和短语中的60%以上即可,白体自选加分。4. 因每个单元总数不同,我们采用等级图标进行登记,即每次默写达到总数的90%以上者将在评价表中画上一朵花,此为优秀;达到80%,画上一颗星,此为良好;达到60%,画上一面旗,此为及格;达不到60%,画上一个三角,此为不及格。5. 全学期累计全是“花”者将可以进行表彰奖励。6. 为使更多的学生进步,我们每学期都要给同学一次补考的机会,以使个别同学有机会实现梦想。
三、采用活动策略,培养学生“用得准”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一切知识的积累归根结底是为了一个“用”字。学来的知识不会用是死的知识。会用才是活的知识。受《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上卷》关于斯霞老师的小学语文教学识字教学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启发,我们找到了学生不会运(下转 172页)(上接 176页)用英语的根本原因——不了解词类。因为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很多差异,语言思维习惯明显不同,而中国人学英语很多时候还是受汉语思维的影响,所以表达上就出现了语法错误。究其原因,就是词类知识匮乏造成的。为此,我们在词汇教学时越来越重视词类教学。具体采取了下列策略:1.进行词汇分类训练。采取竞赛的方式,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快速地从给出的单词中进行分类,使学生在脑海里深深烙下名词、动词、形容词等10大词类的印象。2.进行造句训练。初级阶段进行自由式造句;中级阶段进行命题造句;高级阶段进行篇章翻译。造句之前必须介绍词法以及句子种类的知识。
总之,评价是导向,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育效果。有效实施评价策略,对教学一定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词汇教学如此,其它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