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
2012-04-29周春迎
周春迎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文化课,是一门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基础学科。教师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行之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认知能力,因材施教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知识结构是围绕学生展开的,教材备得滚瓜烂熟,学生不接受,同样达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初期要“备学生”。由于学生的生源分布比较广,基础参差不齐,为了了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我们课题组在开学初对新生进行了调查,发现有30%的学生常去网吧打游戏,上网聊天,对计算机基本操作比较熟练,具备一定水平;60%的学生接触过计算机,会收发邮件、使用QQ;会使用复制、粘贴这样简单的操作;而10%的学生从农村偏远山区来,从来没使用过计算机。针对学生计算机水平差异如此大的教学实际,我在教学中采取将同一水平的学生分组的教学方法。平时授课主要针对中等水平也是人数较多的群体,另外布置同一知识却加深难度的学习任务给水平较高的学生,再布置大量练习给水平较低的学生加以巩固。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帮助基础差的学生,形成一种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使基础好的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基础差的同学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动力。同时,对做得好的同学平时成绩适当加分,或给予其他奖励,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对每堂课的知识均能充分掌握。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带着深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学习,那么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教师要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运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师在备课、上课时,精心选择材料。如,在学习网页制作软件时,先引导学生们浏览一些比较优秀的著名网站,引起他们想动手尝试制作这些优秀网页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可以让他们先模仿浏览过的网页,自然会遇到技术上的许多问题,教师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和强调。课后再布置一些依靠这些技术但可自由发挥的题目给学生,与生活贴近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其创造力。
三、精心安排教学结构,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合理安排理论课教学时间和上机时间。我们要精心安排教学结构,将新知识贴近现实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比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学习中,按教学安排先学习幻灯片和网页制作,再学习网络基础与Internet章节。但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在学习网页和幻灯片超链接及测试发布等概念很难理解,而相反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上网,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我从网络这一章入手开始讲解,因为与同学们日常生活相关,他们经常接触,学习兴致很高。在了解了网络构造的基本原理及Internet的基础操作以后,同学们很容易理解网页中与网络有关的概念和知识,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四、安排集中实训,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集中实训在时间安排上要合理,最好4节课连排,如果学校的机房充足,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都在机房进行,这样教师可以随时让学生练习,边讲边练、讲练结合。集中实训时应重点放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创新精神的培养上,使学生从被动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在实训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实训目的、了解实训内容,然后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学生如何寻找其解决途径。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在计算机上操作体验成功与失败,便于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学校中不可能学到计算机方面所有的知识和所有软件的操作,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每年都举行各种计算机技能竞赛,如Word编辑与排版竞赛、FLASH动画制作比赛、图像处理设计大赛等等,来挖掘有潜力的学生,开发他们的潜能,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让其在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更深层次的技术,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