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2012-04-29徐东昊李景山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

徐东昊 李景山

摘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诸多矛盾。要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就要在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育教学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育教学,用科学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德行,来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 感染力; 说服力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3-0070-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不可回避的矛盾,这些矛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在坚持课堂教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一、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四个方面的矛盾

当前,在改革开放逐步向纵深发展过程中,由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矛盾。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崇高性与社会功利环境的矛盾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而神圣的课程,它在高等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这一崇高的理念,不仅是过去,而且是现在和将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坚强支柱。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这一支柱承受着更大的压力。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产品被不同程度地商品化,许多社会道德行为乃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行为也有被市场化的潜在危险;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具理性过分张扬,价值理性受到压抑,人们的心理平衡被打破,传统的是非标准被混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思潮涌入,有的人不加鉴别地盲目吸收,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正如亨廷顿所言:“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来说,构成主要威胁的并非来自外国军队的侵略,而是来自外国观念的输入。”[1]

2.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统一性与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多样性的矛盾

随着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也正在随之深刻的变化。作为新时期大学生,渴望塑造自我,张扬个性,体现在行为上表现出追求个性化、创造性。这样使得既定的、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多样的主体目的之间就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忽视主体目的、限制个性发展、压抑创造性生长的一面,但是,个性化、创造性的实现并不排斥“四有”目标的实现。如何解决“四有”目标与个性化、创造性之间的矛盾,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大难点。

3.教育对象道德认知能力强与道德实践能力弱的矛盾

以前我们往往忽视了教育对象本身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而“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对象为主体而不是相反”[2]。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应有发挥,造成知与行上相脱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让学生在理论上认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容易,要让学生真正树立起科学信仰并非易事。从大量的调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政治观、道德观、人生观的主流是好的,但是,现象下面隐藏的本质还需要被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问题还不容乐观。

在知与行的关系上,有些学生也表现出了一种较为明显的反差。谈大道理振振有词,但自己是否去实践这些大道理、道德规范则是另一回事了。这说明大学生的自律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道德认知理论学派的皮亚杰、科尔伯格等人的研究表明:“个体的道德发展具有其规律的普遍性,是一个由他律走向自律,由感性走向理性的过程”[3]。如何强化自律意识从而有效地实现知行合一,现在乃至将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难点。

4.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丰富性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单一性的矛盾

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灌输是必要的,而且这种灌输确实也起到了较大作用。简单地否认道德理论的灌输是错误的,但是还应该在理论灌输上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在这种重思想政治课程、轻社会实践的教育过程中,高尚的思想道德便缩水为逻辑严密的规范和条目,从而斩断了思想道德与生活的血肉联系,学生学到的只是枯萎的思想道德语言符号和关于思想道德知识的气泡,由此造成大学生知行脱节,甚至出现多重人格,在遇到现实的思想道德生活时难以适应、无能为力。”[4]

过去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片面灌输的问题,不重视利用多种载体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人格的载体、感情的载体、现代技术的载体等等。由于载体的局限性,生动活泼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变成了空调的说教、生硬的训导,这样,不仅使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大量流失,而且学生对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存在反感和抵触情绪。“事实上,大学生中蕴藏着极大的追求真理、关心祖国前途命运的激情,根本问题在于教师如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学。”[5]只有明确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感染力和说服力应坚持的原则,才能把握住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感染力和说服力应坚持的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以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坚持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坚持走创新之路,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提出的更高要求。

1.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

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6]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往往表现出有共同的思维定势和心理认知特点,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抓住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的理论教育和行为教育,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热点问题、疑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因为政治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之所在,育人功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和意义之所在。因此,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不断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既具有知识性,又有意识形态性。2004年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实施,标志着新世纪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创新进入了新的阶段,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提供了条件和保障。“05方案”教材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特点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突出了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中心内容的教育主题。课程体系由原来的“7+l”精简为“4+l+1”,教材内容整合后体现了新的特点。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深刻理解教材内容,一方面要准确把握四门主体课程的内在联系,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规定性;另一方面还要准确把握每部教材各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定性。举例来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只有从整体上把握其学科之间的联系,才能突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思想。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给予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3.针对学生实际进行教育教学

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必须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结合社会发展特点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坚持把讲课和学生自学结合起来,把理论教学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课堂上普遍教育和课后个别谈心结合起来,把提高思想认识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不仅传授给学生以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在于教给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课堂上全面地、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外,还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当前政治、经济和思想认识领域中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感染力和说服力的方式方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简单政治说教,而应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在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方式上不断进行创新,从而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1.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增强吸引力

理论要和实际相结合,才有针对性、实效性。“从内容上看,要注重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知识教育,注重历史人物、英雄人物事例的讲解,注重以成人世界的思想、观念等教育学生。从方法上看,基本上把德育处理成一个单向度的知识传授与灌输过程。教师以道德的权威者、真理的化身对学生进行道德说教。”[7]为此,要把“高深理论”同社会生活的实际案例结合起来,同时要从满足学生的需要出发,总结和挖掘大学生在理想信念、就业择业、诚信等方面突出的案例,在案例的情境教学中,吸引学生的关注及兴趣,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和树立正确的观点,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

传统教育模式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忽视了教育对象的思想基础,使得教育脱离了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削弱了教育的实效性。所以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必须由 “一刀切”向层次递进转变,即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要根据教育目标和不同年级大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突出层次性,使教育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逐步加宽加深。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

“每一个学习者的确是一个非常具体的人。他有他自己的历史,这个历史是不能和任何别人的历史混淆的。他有他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被一个由许多因素组成的复合体所决定。”[8]事实证明,人格的载体、感情的载体、活动的载体、现代技术的载体等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十分重要。为此必须不断转变教育的形式,采取动态、多样的形式,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入心、入脑。

启发式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而且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学记》中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里强调了注重对学生的开导以及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重要意义。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式的运用,调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要通过启发式教育,使我们所倡导的行为准则、价值观、理想和愿望能内化为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转化为行动的动力,成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3.采取科学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不能只看其考试成绩,而要把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同平时的实践操行结合起来,全面、客观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考评。艾·阿得勒曾告诫我们说:“对一个人的错误评价,其巨大的不幸后果几十年后才显露出来。这一不幸情形使我们懂得了每一个人都有必要有责任去掌握关于人性的有效知识”[9]。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效果的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普遍是教师对学生的单方向评价,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和其认可程度,同时由于教师不可能很全面、准确的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表现,使得评价结果只是根据成绩或某一方面裁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因此,我们可以采取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的方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这种双向交流,使评价结果更客观化、全面化,同时也调动学生参与教育运作的整个过程,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对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掌握情况的考核,不能简单的给予定性评价,而应该作全面、科学地评价。为此,可以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即着重于在重大事件中的立场和表现,同时又着眼于遵守国家法律和校纪校规、爱护公共财产、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等方面的情况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客观表现,做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真正发挥评价的督导作用,达到预设目标。

参考文献

[1]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8:38.

[2][4]赵惜群.生活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N].光明日报,2009-07-23.

[3]林崇德.品德发展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49.

[5]夏巍.“实践化理念”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堂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83.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67.

[7]杨超.现代德育人本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148.

[8]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96.

[9]艾·阿得勒.理解人性[M].陈刚等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7:4.

[责任编辑:成方哲]

猜你喜欢

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课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Pygmalion
张灿 以“谦逊”的设计,赋予空间感染力和精神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如何提高电视播音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