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新型方法体系探索

2012-04-29李礼刘新庚李超民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2年3期
关键词:网瘾大学生

李礼 刘新庚 李超民

摘要:大学生网瘾问题的成因多元复杂,传统干预矫治方法的弊端日渐凸显,构建网瘾干预矫治新型方法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构建网瘾干预、网瘾矫治、网瘾转化三位一体的新型方法体系,必须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多方协同的原则,采取内部综合协调与外部拓展渗透的新思路。通过实施思想调控、心理介入、行为干预及社会体验法等十余种新方法,实现网瘾干预矫治工作高效运行。

关键词:大学生; 网瘾; 干预矫治; 方法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3-0136-04

网络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在5.13亿中国网民中,大学生所占比例为22.4%,位居职业分布的榜首。[1]大学生已成为互联网使用的最主要群体。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调查显示,80%中断学业的大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大学生网瘾问题已不再是个别大学生的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它的成因由生理、心理、家庭、学校及社会诸多因素共同构成。以往单一的干预矫治方法效果有限,因此,需要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及行为学的理论,立足于网瘾防治的具体实际,拓展网瘾干预矫治方法,努力构建网瘾干预矫治新型方法体系来高效防治网瘾。

一、新型方法体系概述

所谓新型网瘾干预矫治体系就是运用系统论的方法,把各种方法网瘾干预和矫治方法进行有机整合,使之成为具有最大干预矫治合力与最佳干预矫治效果的教育体系。它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结构,并能发挥最好干预矫治作用的综合体系,而不是各项干预矫治方法的简单相加,也不是各种干预矫治内容和方法的总称。从总体上看,干预矫治方法可以分为基于发展价值取向的预防性方法和基于戒断价值取向的矫治性方法。如按照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不同的学科视角分类梳理,传统的干预矫治方法体系可分为临床干预方法体系、心理干预方法体系、素质教育方法体系、社会综合矫治方法体系等,具体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厌恶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团体心理辅导法、强化干预法、转移注意力法;素质教育法、赏识教育法、苦难教育法等等。随着网络社会影响的加剧,大学生网瘾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干预矫治方法对网瘾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弊端也日渐展现,构建网瘾干预矫治新型方法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

1.建构新型干预矫治方法体系是解决大学生网瘾问题的必然选择

网瘾成因多元复杂,客观上增加了干预矫治的难度。但目前成熟的方法和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瘾矫治方面,缺乏预防性干预矫治方法。其次,有些传统的干预矫治方法,低效甚至造成身心危害而遭到广泛质疑。比如电击法就因对大学生身心造成侵害而被中止。山东省某医院的杨教授认为网瘾患者存在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网瘾自身,还包括所谓的认知偏差和性格缺陷;网瘾者会逐渐失去人性,而渐渐出现“兽性”[2],因而,其采用极端的厌恶干预法“电击法”矫治网瘾,导致网瘾者因深受“电击”和“脉冲”的折磨,在网络上纷纷抨击“让人生不如死”的电击法。2009年7月8日,卫生部紧急发文《关于停止电刺激(或电休克)治疗“网瘾”技术临床应用的通知》立即叫停此类网戒中心的“电击疗法”。可见,网瘾干预矫治方法并不完善,普适性干预矫治方法并未诞生。因此,需要构建网瘾新型干预矫治方法体系,以便更广泛地应用到大学生网瘾防治工作。

2.新型方法体系的内涵

新型方法体系是一种注重预防性策略的干预矫治方法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目标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主要是由网瘾干预、网瘾矫治、网瘾转化三个子方法体系组成其具体的实施方法有:思想调控法、心理介入法、行为干预法、生理辅助法、社会体验法等十余种方法。目前,国内干预矫治体系多立足于大学生网瘾者生活环境的各级层面,既关注宏观环境的治理(如规范网吧经营行为、学校教育人性化等),也包括家庭教育和团体支持,还有个体心理、行为矫治,但是却忽视了综合干预矫治方法的应用。新型干预矫治方法体系正确处理了干预矫治方法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超越从单一目标出发、从单一因素考虑、从单一传统干预矫治的方式,坚持干预矫治全面性特点。新型干预矫治方法体系除了关注网瘾的外显网络行为外,更多地深入到心理结构及思想动机等层面,进而全方位系统地设计和有效地实施具体方法。在大学生网瘾干预矫治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社会信息、社会环境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进行选择和调整。

新型方法体系综合考察了单个干预矫治方法的实质与特点,通过协调整合,使相互联系的部分交汇、融合,使不同的部分钝化,形成为共同干预矫治目标服务的方法体系,因而呈现鲜明的内部综合协调,外部拓展渗透的新特点。新型方法体系坚持网瘾干预矫治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多方协同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是新型方法体系的首要原则。新型方法体系中思想疏导法、思想调控法等方法,注重网瘾预防教育日常化,凸显网瘾预防教育内容。大学生网瘾防治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人为本是大学生网瘾防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防治工作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也是新型网瘾矫治干预方法的基本原则。心理介入法、生理辅助法、社会体验法都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健康成才为本。多方协同原则是新型干预矫治方法的实施主体的客观要求。新型网瘾干预矫治体系是一项综合工程,不仅涉及到大学生本身,还与学校、家庭、社会等密切相关。因此,需要校内、校外的各方力量,围绕着统一目标,和谐配合,协调同步,才能整体推进防治工作。

二、网瘾干预方法系列

网瘾干预法是干预主体对网瘾行为进行直接阻止的方式与手段。以往的网瘾干预方法,注重心理干预而忽视人的思想调控及行为干预,因而网瘾干预的效果总是有所缺陷。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行为方式习惯,本文提出了思想调控法、心理介入法、行为干预法,这些方法构成了网瘾干预的方法体系。这三种具体的干预矫治方法,涉及网瘾者的思想、心理及行为,注重全方位的干预,且能够相互渗透交融。因此,新型干预方法系列结构严密、功能完备,普适性强。

1.思想调控法

思想调控法就是通过具体运用“他控”和“自控”方式,帮助大学生解决网瘾依赖思想,促使其思想积极发展。外界(主要指高校教师)对学生采用的调节控制方法,称之为“他控”;而大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力控制自己思想的方法,称之为“自控”。他控“通常有激励调控法和思想矫正法。高校教师可以激励网瘾大学生为实现理想和目标而远离“网瘾”;主动通过语言交流、思想教育说服,及时调整网瘾大学生的思想,逐步提高其思想觉悟,放弃超时超量的网络行为。思想调控中的“自控”是网瘾学生通过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等途径来调节思想情绪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最终是要使人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高校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剖析、自我检查、自我规劝、自我批评、自我克制、自我总结。

2.心理介入法

心理介入方法是指将心理学方法直接或间接引入大学生网瘾矫治的过程中,注重心理疏导、心理辅导及心理监控。网瘾的最终形成是由于网民在虚拟网络里感受无极限的空间感、以自我意志为中心的超越感、无拘无束的角色体验的快感,因而对于网络的依赖越发加深。[3]可见,心理因素在网瘾的形成过程中,起到的负面作用最轻。矫治网瘾的过程是心理“脱敏”的过程,也是心理方法介入的过程。针对大学生网瘾,我们常用的心理介入法有:网络心理危机监控法与心理辅导法。

网络心理危机监控法。网瘾大学生有四种典型的心理危机即“在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冲突下的逃避心理;在个体独立性与网络依赖性冲突下的迷失心理;在内心孤独与寻求支持冲突下的盲目心理;在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感矛盾下的自责心理。”因此,需要心理介入法来进行网瘾心理监控,一旦发现大学生有以上四种心理危机迹象,即可以开展预防性心理矫治工作。

心理辅导法。心理辅导法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的和谐关系,以此来帮助受辅导者正确认识自己,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心理障碍的过程。我们这里讲的心理辅导主要是指高校心理辅导与社区心理辅导。针对大学生网瘾,采取心理辅导应把握以下几点:高校辅导员老师和社区心理咨询师需要建立起长效的心理辅导渠道;追踪网瘾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变化情况,及时对网络心理危机倾向的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认知调整及行为矫正等,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及过度痴迷心理。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发展社区心理健康辅导站是大势所趋,国家需要构建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社会专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网络体系,以便及时开展各种心理辅导。

3.行为干预法

行为干预法是指通过直接替代、阻止等方式中止网瘾行为的过程。行为干预法比较多,第一是通过构建良好的行为形成模式,用规范健康的行为取代网瘾(如体育运动法、代币管制法、示范法等);第二是通过控制上网频率和上网时间,乃至最后消除网瘾行为(如消退法、厌恶干预法、刺激控制法等);第三,通过大学生主动地控制生理活动、情绪体验和情感管理以改变不良网络行为(如放松训练、音乐陶冶法、自我管理和静默法)。其中较有特色的是静默法。静默法是指个体将注意或意识集中到一个客体、声音、意念或体验而进行的一种训练,目的在于使练习者达到精神松弛、提高领悟力和随意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的境界。[4]它是一种自我心理行为干预方法,也是一种自我放松的有效方法。网瘾大学生采用静默法,方法技术相当简便。大学生可找一个安静的场所,采取最舒适的坐姿,使呼吸保持通畅,紧闭双眼,集中注意一个单调的声音、意念,或做一些单调刻板动作,如以拇指与其他四指重复接触等。静默法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练习者减轻紧张和焦虑,减轻习惯性恐惧反应,达到精神松弛;增强自信心,提高领悟力和随意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的境界。

三、网瘾矫治方法系列

网瘾矫治方法系列主要包括:思想疏导法、心理矫治法与生理辅助法三种矫治法。这三种矫治方法注重从思想、心理与生理有机结合,凸显身心合一、潜显修通的矫治方法,因而该方法体系社会适应性日趋增强。

1.思想疏导法

思想疏导法就是让人们敞开思想,把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充分表达出来,然后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循循善诱,说服教育,把各种不同的思想和言论引向正确健康的轨道。大学生之所以网络成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思想存在某些纠结。因此,需要善于引导,帮助其提高思想认识。大学生网瘾矫治思想疏导的具体方法:

一是思想分导法。根据不同的情况,分散而导,分步而导,分头而导。大学生网瘾的形成,往往是众多思想矛盾汇集交错的结果。在纷繁错综的思想问题前,应按照思想症结的轻重,进行思想疏导,而不是去封、去堵,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二是思想利导法。所谓利导,就是因势利导。要求分析大学生网瘾的发展过程和趋势,摸清大学生的思想性格特点,充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选择适当的时机加以思想教育,引导和推动思想向正确方向发展。大学生网络成瘾速度、程度、类型截然有别,这就要求思想教育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判别力,力求做到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行为特征,选择恰当的教育时机,促使大学生摆脱网瘾。三是思想引导法。思想引导是教育者指导受教育者积极、主动、自觉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教育者实施思想引导法,其目的在于激发大学生网瘾者积极思考网瘾行为的危害。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育者通常可以采取提出网瘾相关问题,并开展具体讨论,鼓励网瘾者发表不同的意见和想法,相互交换思想,互相启迪,再通过正面说服教育,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使网瘾者明辨网瘾的毒害及网瘾防治调控方法等;运用典型榜样的引导力和感染力,激励网瘾者与之比较对照,使之自觉学习和仿效。

2.心理矫治法

心理矫治法是以关心人、爱护人为目的,逐步改变矫治对象的认知、情绪和行为,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社会规范的要求。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矫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评估、心理咨询等方式,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矫正自我意识,培养良好的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意识是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认识与评价自我的心理倾向、个性特征、心理历程与行为特征。网瘾大学生大多自我效能感低,即遇到困难时,总是缺乏勇气和信心,总是难以付诸实际行动。因此,教育者要帮助网瘾大学生深刻反思自己痴迷网络的真正原因,认识自我,帮助网瘾者增强戒除网瘾的信心。二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网瘾大学生一般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应积极构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开设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课与专题讲座;建立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问题监督、预警机制,培养大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快的情绪,杜绝大学生网络不良行为。三是注重坚持心理矫治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网瘾既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心理问题、行为问题,也不能单纯地归结为思想问题、道德问题,往往是四者交织的综合体。因此,网瘾矫治工作应注意保持心理矫治工作与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在联系,在推进心理矫治的过程中,注意引导网瘾大学生认识自我,澄清价值观念,实现思想的积极转变。

四、网瘾转化方法系列

网瘾转化方法是将恶性网瘾行为转化为良性网瘾行为的方式与手段。大学生网瘾转化方法着重从大学生思想出发,提倡通过社会实践和行为规范,将网瘾行为转变成正常网络行为。网瘾转化方法系列主要由思想转化法、实践体验法与行为规范法组成。

1.思想转化法

思想转化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将思想由错误转化为正确,由消极转化为积极,由后进转化为先进的方式,是用于解决个别或极少数人错误思想观念的方法。[6]对于网瘾大学生来说,其思想早已被网络所腐蚀,甚至形成了系统的错误观点,上网则无法下网早已成为行为习惯。因而要有效解决错误的思想问题,需要采用思想转化方法。运用思想转化法,需要注意教育的方法与技巧。以理服人,促进思想转化的实效性。“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7]在思想教育视阈中,理论教育通过摆事实、说道理、以事论理,由近及远,由小见大,引导网瘾大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思想转化不能“一蹴而就”,甚至可能出现反复性,所以需要教育者的耐性教导。

2.实践体验法

实践体验法是组织、引导人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体验活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说教层面,而要突出实践体验。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8]所以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用社会现实生活来教育。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者,可以通过实施以下实践体验法来矫治。

一是社会体验法。根据网瘾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社会交往能力偏弱等具体情况,社会体验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多种多样,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社会公益劳动、勤工俭学、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实践证明,通过社会情景化体验,网瘾大学生不仅能更真切地感受现实生活,而且可以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民情、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磨练毅力、培养品格,进而使他们摆脱网络虚拟社会。二是技术实践法。培养网瘾大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从“网瘾者”到“网创人才”的转化。技术实践法就是有效引导网瘾大学生的兴趣爱好,集中发挥他们的网络操作和应用能力,推动形成“借助网络工具,实现自我价值”的创新创造思想热潮。在课堂教学中,教育者可以有意挑选“网瘾学生”协助任课教师,设计PPT、FLASH等教学课件,增强网创技术与自豪感。同时,从满足学生“网创”的切实需求出发,举办各种喜闻乐见的“网创”竞赛,动员“网瘾”学生参加。如“电脑组装机、网页设计、3D动画设计、网络故障处理、程序设计”等网络相关的竞赛活动,将网瘾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校主导的网络教育阵地。

3.行为规范法

行为规范法是指用人们共同遵守的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来启迪、引导和规范不文明、不道德的网络行为。[9]行为规范法矫治大学生网瘾,需要明确以下要点。

一是网络行为规范的地位要被大学生认可。网络行为规范对网瘾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领域产生规范效力是建立在法理上的合法性和文化上的合理性基础之上的。网络行为规范要体现法律之威严、老师关爱之真、德性之善,才能够得到网瘾大学生的心理认同,才能引导网瘾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行为。二是注重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高校应该将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大学教育的总体规划,采取多种形式,力争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第一,要把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纳入大学生必修课程中。如在本科一年级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中就应加入网络信息素养或网络行为规范的内容;也可以开设诸如《信息网络化基本知识》、《日常网络行为规范》、《网络素养与大学生人格塑造》、《大学生网瘾防治常识》之类的课程。第二,要不定期开设富有针对性的网络道德或网瘾防治专题讲座。讲座信息内容含量大,知识面广,可以作为网瘾大学生课内教育的延伸和补充。第三,要运用校园舆论力量,开展预防和矫治网瘾的宣传和教育。如通过校报、校电台、校园网络、墙报等形式宣传网瘾的危害及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第29次统计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

[2]战网魔:谁把天才变成了魔兽 [EB/OL].[2008-7-6]http://www.gamersky.com/news/200807.shtml.

[3]于波.青少年网瘾的外在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132.

[4]吴增强,张建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预防与干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81.

[5]许渭生等.网络成瘾与青少年人格障碍的矫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4):129.

[6]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17.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8]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150.

[9]刘新庚等.论大学生网瘾心理过程机理及心理行为矫治方法[J].湖南大学学报,2012(2):116.

[责任编辑:张俊华]

猜你喜欢

网瘾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我的爸爸有“网瘾”
中学生网络依赖(网瘾)形成的个人影响因素及其应对措施
大学生“网瘾和手机病”成因及应对策略
独立院校大学生网瘾形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巧设班会课 改变一个他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