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学手段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中的优化
2012-04-29姜云峰
姜云峰
《分数的意义》是小学分数教学的起始课,是概念教学,内容抽象,学起来枯燥乏味,学生不愿听,教师不好讲。如果教师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符合学生特点和数学知识内容实际的课件,恰到好处地应用于教学之中,就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创造情境,激发求知欲
实践证明,无论做任何事情,还是学习某一学科知识,兴趣和爱好往往是先决条件。学生不感兴趣的学科使用形象化分段教学,学生就感兴趣,当然也就有了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愿学、乐学中学到了知识,形成了能力。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则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最佳方法。在小学数学《分数意义》教学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教学伊始,首先用大屏播放教学课件,画面呈现出一个苹果,先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学生被形象的画面所吸引,对《分数的主义》初感兴趣。在此基础上,屏幕上又出现一个正方形,教师引导学生说:如果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有几种分法?学生纷纷表示:有一种分法、两种分法……(沿两组对边中点有两种分法,沿对角线有两种分法)学生学习情绪进入高潮,然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如果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怎么分,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即1/2;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每一份是它的四分之一,即1/4(图略)。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教学中培养了兴趣,获得了知识。
二、使用课件,降低难度
概念教学抽象难懂是数学学科的一个特点,只有采取形象化教学手段才能在激发求知欲的基础上,降低教学难度,便于突破难点。《分数的意义》教学的突出难点就是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教师务必通过课件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整体1”、“平均分”的含义。在本课中,我们把一个苹果、一个正方形、一条线段看作“整体1”,也叫“单位1”。“平均分”的含义就是把某一物体、某一图形分成大小相等的几份。只有采取现代化手段才能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对“整体1”和“平均分”的理解,引导学生明确把5个圆形放在一起,可以看作“单位1”;把10支铅笔放在一起,也可以看作“单位1”,其中1个圆形就表示1/5,2个圆形就表示2/5……;一支铅笔是1/10,7支铅笔就是7/10等,从而在形象化教学中抽象出分数的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学生对此并不感觉十分困难。
三、数形结合,巩固知识
在学习分数意义之后,学生对分数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和理解,还必须继续采取数形结合的形式巩固所学知识。为此,设计如下巩固练习:
1. 把一块蛋糕平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其中的两份是几分之几?
2. 把一条6厘米长的线段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每份长几厘米?其中的5份长度是几厘米?怎样用分数表示?
3. 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8份,怎么分,有几种分法?(沿对角线分不做教学要求,但沿长边、短边两种方法设法让学生掌握)。
用屏幕出示练习题并通过形象化演示,学生一一解答,不但巩固了分数的概念,理解了“单位1”、“平均分”的意义,也形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证明,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特别是数学教学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而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运用,则是对数学教师的一项基本要求。每位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现代信息技术能力与水平,起码要掌握资料、信息的搜寻下载存储、改制、加工能力,制成的课件必须具有科学性、适用性,符合学科知识特点和学生年龄实际,不要盲目追求所谓“高”、“精”、“尖”,而使应用现代教學手段走向华而不实、事倍功半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