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实践与探讨
2012-04-29李媛媛
李媛媛
一、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外贸英语函电》课程分析。
《外贸英语函电》是商管类专业的专业模块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和实用性。学生既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又要具备熟练的函电处理技能,这就对《外贸英语函电》的课程教学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
2.《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授课模式很难突出课程本质和高职特色。
目前商务英语函电课程的授课方法与基础英语课无异。按照此模式,课堂上教师先请几个学生朗读信函,然后讲解函中出现的新单词,举几个例句,再翻译整篇信函。这虽然呈现了本门课的外语特色,但忽视了其不仅仅是英语课,更是用英语深化巩固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理论的“双语”课的本质。而且,此授课模式中,教师“一言堂”的现象比较突出,这种“板书”式教学基本是强化基础知识学习的“灌输”模式,很难突出高职的技能性、实用性的教学特色。单一的教学方式降低了学习效率,挫伤了学习兴趣。
(2)教材内容冗繁落后,实践练习匮乏。
目前符合高职学生接受能力、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匮乏。高职商务英语函电课程所用教材问题,一是篇幅普遍冗繁,同一教学内容的信函一般反复出现三到五次,不仅浪费课时,而且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二是教材内容落后,不仅体现在所列商品落伍性上,而且信函传输媒介很落后。目前国际贸易中函电多采用电子邮件和传真的形式传送,而教材仍主要讲授老套过时的纸质信件的写法。三是教材中所设置的习题多是英语语法及基础知识的练习,实践操作型习题甚少,很难反映出以突出实践能力为目的的高职教育特色。实践证明,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不具备社会竞争性,与计划培养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从业人员所要求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存在一定距离,使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需求产生偏差,不能满足职业人才培养要求。
(3)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学团队仍是以校内教师为主,语言知识扎实、理论知识丰富,但是外贸实践经验不足,有时不能准确把握专业知识在实际岗位的作用;聘请部分企业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做一两个讲座或上一两次课,只是流于形式。
以上是目前高职院校外贸英语函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尽快探索出适合高职院校特点的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外贸英语函电》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及实施
1.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
《外贸英语函电》是英语写作与外贸实务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读解、处理和撰写外贸实务中不同流程英文业务函件,主要包括:建立业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订货、签约、接受、包装、装运、保险、付款、索赔等。它有约定俗成的通用格式,单刀直入,言简意赅,讲究效率。
我对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未来就业岗位在企业进行了“外贸、涉外秘书岗位要求调查”,提炼出市场和岗位(群)能力要求,包括沟通交流、表达能力、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细心负责、诚实守信、吃苦精神等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并妥善地处理好外贸业务中的各种情况,突出和培养职业能力和专业能力,我认为,教师可以将其中的内容划分为一个个工作过程,每个工作过程又包含一个或若干个工作任务。模拟贸易公司的建立,创设工作情境,学习情境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后一个学习情境是前一个学习情境的递进,让学生亲历这一情境的各环节,直至所有课程内容结束。
其中教师是总策划和安静的观察者,学生是公司的员工,接受企业的管理,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和职业道德的要求;学生是课堂活动的参与者,甚至是评价者和团队活动的激励者,通过讨论、探索认识和发现问题的方法完成任务,“公司”之间的人际关系的处理和沟通、书面来(去)函的措辞和解读、“公司”内的讨论或辩论也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其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进出口流程各环节的业务信函的样例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业务相关知识及用英语写各类信函的要求和技能。要力求做到“做中学,做中教”,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课程的教学过程更多地突出以理论为辅,以实践为主,以之取代教师讲台上枯燥的独角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实际业务,增设实训环节。
除了在教学课堂上给予学生商务情境的模拟,还要增加具体的实训环节。使用EDI教学系统软件,使其熟悉电子商务的运作方式;通过国际贸易模拟教学软件,使其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进出口交易的主要操作技能,以案例教学为核心,围绕外贸过程中相关函电的收发和各类单据的填写,切身体会商品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强化动手能力。
3.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
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内容走向、学习氛围和学习效果。讲授商务英语函电的教师必须首先明确该课程的本质属性和教学目的——商务英语函电是利用英语这个交流工具来撰写函电以进行国际贸易磋商及合同签订,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独立处理往来函电,达成交易。其次,讲授该课程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英语功底,而且要熟悉国际贸易流程,甚至是具有外贸公司的相关工作经验。因此,高职院校要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为教师创造深造及顶岗实践的机会,鼓励教师考取诸如“国际商务师”等相关证书,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业务素养。
4.编写具有高职特色的实用型教材,构建课程网络资源。
为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地道的外贸专业术语,并学以致用,教学中必须采取一套符合高职学生特点和高职教育特色的实用型教材。教材应剔除冗繁重复的信函、复杂晦涩的语句、老套过时的媒介和繁杂高难的习题。教材编写应把重点放在国际贸易流程的连续性、函电模板构建、外贸专业术语的提炼和实践项目的设计上。在编写出好教材的同时,还要积极构建与之相匹配的课程网络资源,搭建网络课程平台。它主要包括课程信息、教学大纲、教学方案、电子课件和试题库等。其中,课程信息能使学生了解商务英语函电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学习目标和所涉及的内容,使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初步认识并制订学习计划。教学大纲、教案和课件是教材的辅助学习工具,也是该课程理论教学的重点,必须完整清晰地体现在课程网络平台中,成为学生预习和复习的核心内容。试题库要针对学生理论学习的基本检测标准,补充由于教材篇幅限制而没有写入教材,同时又比较典型的习题,作为教材的补充,为学生提供学习效果评价的媒介。同时,课程网站也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应提供实践教学辅助项目和丰富的资源链接,如外贸惯用语、国际贸易流程、商务礼仪、B2B网站、贸易博览会等,以获得较广的覆盖面,创造一个网络环境下的商务函电教学环境,增强实践教学效果。
5.课证融合。
外贸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往往要求有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的专业外贸人才人员,“课证融合”会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市场。“课证融合”是基于职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它将专业课程与职业考证相融合,使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职业岗位要求相融合,是实现充分就业和优质就业目标的一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外贸业务员等职业证书都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定位、以外贸实务案例为背景开发的,考核学生的外贸业务实际操作能力,突出实践理念。
三、结语
《外贸英语函电》的现有教学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如何探索出一个新的、更好的教学模式,培养符合市场和目标岗位(群)要求的高职人才,还需要所有外贸函电教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徐美荣.外贸英语函.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3]于庆伟.对高职教育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
[4]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5]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