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中ESP教师的现状分析及培养策略
2012-04-29许丹岳晨
许丹 岳晨
[摘 要]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已经逐渐成为21世纪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但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合格的师资力量,ESP教学发展缓慢,效果不佳。因此,培养一支既懂医学知识又擅长英语语言的师资队伍对于促进我国医学英语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专门用途英语;高等医学院校;师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1-0111-02
1 背景介绍
在医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中国了解世界医学技术和中国医学技术走向世界的媒介,英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为了能够培养出既精通医学知识又能熟练应用英语的复合型人才,各高等医学院校都相继引入了ESP教学。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学科或目的相关的英语,即通常所说的专业英语。它是一个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不但涉及语言本体和语言学相关理论,还涉及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严明,冯莉,2007)。作为ESP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医学英语教学受到国内外医学院校的普遍重视。在欧美及部分亚洲国家和地区,医学英语教学发展迅速,科研成果大量涌现,但在国内医学院校中,ESP教学却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而迟滞不前。其中,缺乏必要的ESP师资力量是制约我国高等医学院校ESP教学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
2 ESP教师的现状分析
师资力量是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展和完善ESP教学的关键。但是“在高等医学院校中,医学英语专业的教师与英语专业教师的平均比为1∶25,这表明各医学院校普遍缺乏既懂医学专业又擅长英语语言的人才”(张燕等,2006)。ESP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英语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在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中从事ESP教学的教师主要有两类:医学专业课教师和普通英语课教师。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医学院校ESP教学的发展。普通英语课教师虽然英语基本功底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由于不具备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对ESP教学中出现的特有语言结构、词汇和专业技能都不甚了解,特别是很多ESP教學都选用大量的医学原版材料,并且有时会涉及一些较为前沿的专业知识,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内容是普通英语教师闻所未闻的。因此,他们只能采取语法翻译法教学形式,对教材内容进行逐字逐句地分析和翻译,不敢深入涉及医学专业知识,ESP教学也就变成了纯粹的医学英语翻译课。
英语水平较高的医学专业课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扎实的实践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英语教师担任ESP教师时的缺乏专业知识的不足。但一方面由于其主要精力都放在自己的专业上,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ESP课程;另一方面,由于专业课教师没有经过正规的英语语言教学培训,其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语音、语法和口语水平不尽如人意,同时又缺乏英语语言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在ESP教学中往往只强调医学专业知识,忽视ESP教学的重心,因而不能有效提高医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最终把ESP教学变成了普通的医学专业课,学生感到非常失望。
所以,高等医学院校中的ESP教师必须既要拥有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能够用娴熟的英语语言教授医学专业知识。事实表明,ESP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师角色的要求更高,但长期以来我国ESP教师教育专业空缺,教师的学科知识与跨学科结构单一,偏向纯语言知识的传授,忽视了ESP是多学科的活动的事实,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我国ESP教学的开展(王艳,2010)。
3 ESP教师的培养策略
《医学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专业英语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大学生完成从学习到实际应用的有效途径。”(郑素平,罗志娟,2007)由此可见,ESP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但是,“ESP教学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师资队伍”(王艳,2010),如何培养ESP教师已成为当务之急。
3.1 转变观念
长期以来,高等医学院校对ESP教学由谁承担没有统一的要求。无论是英美等英语国家还是新加坡、罗马尼亚、中国香港等英语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都把ESP课程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分支,由英语教师来承担教学工作(梁友珍,2003)。经过几十年的发展,ESP教学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将高等医学院校中的英语教师培养成ESP教师。根据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小学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通用英语上,高校英语教学应该定位在专用英语上(秦秀白,2003)。由此可见,实行30多年的大学英语课程(至少是一部分)将逐渐被专门用途英语所替代,这就要求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师转变其固有的观念,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有所思考。对于高等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而言,学习一些医学专业的基础知识,从事医学英语教学是符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的。ESP教师应该知道专业领域知识理解起来并不难,也许会很有趣(Tom Hutchinson & Alan Waters,1987)。况且,ESP的教学重心仍然是英语教学,只是范围缩小,目标固定,仅仅局限于医学领域,因此,将英语教师培养成ESP教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是切实可行的。
3.2 加强ESP师资队伍建设
英语教师,特别是青年英语教师,知识水准起点较高,思想观念较新,善于接受新事物,学习能力较强,是未来ESP教学的主力军。因此,医学院校应该从各个方面帮助他们更多地学习和掌握ESP教学所需的必要理论知识和医学基础知识,将他们培养成复合型的ESP教师。
(1)建立校内培养制度。英语教师想要胜任ESP教学工作只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是不够的,还必须补充医学专业知识。高等医学院校可以选派教学经验丰富、具有扎实专业知识的教师对本校英语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他们能够尽快掌握医学专业的基本知识。ESP课程归根结底还是英语语言教学,对医学专业知识要求并不是太高,只要掌握一些与医学相关的基础知识即可,而受过良好教育的英语教师是可以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掌握这些知识的。在此基础上,“按照医学英语的听说、阅读、翻译、写作教学的需求,对教师进行专业分工,在工作中定向培养”(贾艳萍,常明立,2006)。
(2)建立校外培训体系。国内医学院校的ESP教学水平不高,除了英语教师不懂专业知识外,还与教师缺乏ESP教学的相关理论研究有关。为了全面提高ESP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选派英语教师到ESP教学开展较好的国内外高等院校进修,甚至可以提供一些优惠政策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相关学科的学位。在中国目前已经建立了与ESP相关的硕士点,设立与ESP相关的研究方向的高校有31个,这说明英语学术界对ESP研究开始重视,对ESP人才的培养也开始走向正规化(严明,冯莉,2007)。通过校外培训体系的实施,ESP教师将会掌握ESP的相关理论知识,学会分析ESP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精通ESP课程的设计、测试和评估。
(3)鼓励教师自我发展。ESP教师的专业发展除了需要学校的强大支持外,还需要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发展。英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如网络、图书馆等)学习相关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可以旁听学习本科生的相关医学课程,甚至可以与学生一起参加测试,以检验自己对医学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阅读医学书籍或期刊,以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可以与医学专业课教师经常沟通和交流,以解决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和难题。
(4)引进师资。ESP教师的培养有赖于多种因素,将医科院校的所有英语教师都培养成合格的ESP教师并不现实。所以,在对现有的英语教师进行培养外,高等医学院校还可以从国内外引进高水平、高学历和高素质的医学英语人才以弥补ESP教师队伍不足的缺陷。这些接受过系统的、正规的“医学+外语”人才在专业建设、学科建设以及课程建设方面将会起到学术带头作用,有利于ESP教师队伍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Tom Hutchinson & Alan Waters.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2]严明,冯莉.国外ESP教学研究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44-47.
[3]张燕,吴新炜,张顺兴.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医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29-30.
[4]王艳.探析ESP教师角色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国ESP研究,2010(1):114-120.
[5]郑素平,罗志娟.浅谈医学英语的教与学[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7(3):76-78.
[6]梁友珍.罗马尼亚大学英语教育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462-464.
[7]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79-83.
[8]贾艳萍,常明立.高等医学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2):222-223.
[作者简介]许丹(1979—),男,满族,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人,大连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专业毕业,现就职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英语教研室,讲师。研究方向:醫学研究生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