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油的诅咒:石油经济与内战爆发的原因

2012-04-29戚颖璞

中国市场 2012年32期
关键词:内战利比亚

戚颖璞

[摘 要]自20世纪90年代起内战频发,多数集中于中东及非洲等自然资源密集地区,这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伤害。相关研究表明,自然资源密集地区的经济是内战爆发的主要诱因,而独特的经济形态——石油经济作为主要分析对象,通过个案利比亚战争分析石油经济对内战的影响。

[关键词]石油经济;利比亚;内战

[中图分类号]F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32-0071-03

1 引 言

近年来,国际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内战,尤其是学术界和政治决策者。Edward Miguel[注:Edward Miguel.Economic Shocks and Civil Conflict:An Instrumental Variables Approach.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2004,112(4).]认为这种日益增长的关注与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因为内战是一种范围极广、影响深远的人类灾难。众所周知,内战会带来恶性贫困、道德沦陷、法律失效等一系列社会失衡状态,甚至具有波及性引发全球性问题——人道主义的界限、正义战争的权衡。大量研究表明,内战会使国家经济系统瘫痪,对贸易、自由商业活动造成破坏。

20世纪90年代是内战的高发期,由于内战多集中于自然资源丰富的中东、非洲,学术界大量学者开始研究自然资源与内战的联系,研究对象主要围绕备受媒体与国家组织关注的“失败国家”,成果颇丰。21世纪的内战在全球努力以及各种因素制约下得到控制,然而,2011年2月17日利比亚“愤怒日”爆发的大规模示威抗议以及此后数月的国内战争又将国际的视线聚焦到“内战”,以及利比亚——一个富裕的北非国家。利比亚内战是由多方原因共同构成的,民生问题是内战的直接导火索。然而利比亚内战的民生问题又与突尼斯骚乱、埃及革命不尽相同:利比亚人均GDP要远远高于埃及、突尼斯两国。作为非洲最发达国家之一的利比亚,发达的经济理应带来完备的基础设施以及国民的安居乐业,而卡扎菲政权的分崩离析、国内肆意的战火却推翻了这一假设。研究发现,利比亚的富足经济得益于特殊经济——石油经济。这样的特殊经济体隐下种种社会危机,导致了国内战争的爆发。

本文将结合学者关于“资源型内战”的研究成果从理论上分析论证利比亚内战爆发的石油经济作用。并试图观察:利比亚内战是否具有资源型内战的共同特征?是否也有其特殊性?本文主要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并结合少量数据来进行说明,以期得出一般资源依赖型国家的内战爆发的经济原因,并为其他以石油经济为主或者是资源依赖型国家的内战原因提供参考。

2 概念界定

2.1 利比亚内战

利比亚内战是指发生在2011年持续时间长达八个月的战乱,以内战为导火索,国外势力干预并支持反政府组织,最终推翻政权的一场北非战争。利比亚动乱源于总统卡扎菲的专制统治,利比亚国内贫富差距过大以及席卷中东地区的抗议浪潮,平民的示威游行演变为国内不同政见、不同部落、不同派别之间争斗而引发的国内战争。但是根据国际定义:内战是指发生在一国内部政府和一个或多个国内反对团体之间的、给每一方都造成重大死亡的暴力冲突[注:Marshall,Monty,Ted R.Gurr and Barbara Harff.2001.State Failure Problem Set.University of Maryland.],从利比亚战争主要参与人员的性质和伤亡人数的角度来看,利比亚动乱与其说是革命,不如说是一场国家内部战争。

2.2 石油经济

狭义上来讲,石油经济是资源依赖型国家以石油为主导产业的经济,石油开采及加工是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料和产业。利比亚地处自然资源丰富的北非地区,是世界主要的石油生产国之一。由于本国大多数产业的落后,除石油和石化业及部分农牧业外,其他工业品、日用品及80%的食品基本依赖进口。由于利比亚本国工业发展薄弱对石油的需求量小,如下图所示,利比亚的石油产量与国内消耗量差距较大,石油出口远远高于本国消耗,这为利比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从理论角度来看,石油经济具有极大的激励效应,经济主体可以从石油开采、加工、出口中获得极大的租金使用和利润收益,据统计2010年石油收入占利比亚总GDP的59%。

1986—2006年利比亚石油产量与消费量[注:上图数据来源:刘增洁.利比亚油气资源现状及政策回顾[J]. 国土资源情报,2007(9).]图

3 石油经济与利比亚内战

利比亚所依赖的石油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它不仅包括石油本身所附带的“稀缺资源”属性——这种稀缺资源导致的利益争夺会成为激发内战的导火索;而且还包括由于石油产业带来的一系列不平等、贫困等社会经济问题,甚至导致政府寻租等政治问题。这就使得分析石油经济与内战的联系变得非常复杂,需要结合相关理论与其他个案进行探讨。结合利比亚的特殊国情,笔者将石油经济对内战爆发的影响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3.1 失业

利比亚内战爆发主要在于国内民生问题,就业成为社会矛盾激化的导火索。实际上,就业矛盾在利比亚由来已久,高失业率一直伴随着国家经济富裕而存在。2007年为解决严重的就业问题,利比亚总理巴格达迪宣布从公共部门裁员40万员工,在提供全额工资和贷款福利的前提下强制外国企业聘用,但由于技能、专业的不对称,这项政策并未起到良好的成效,就业问题依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的波及又使得利比亚青年人的就业问题尤为突出,青年劳动力的失业率急剧上升,加重了原本就十分严峻的社会矛盾。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目前已知的青年人失业率最高的地区是北非,约在24%,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利比亚失业率为30%。

这种高失业率来源于利比亚高度依赖政府垄断的石油经济体系。在政府部门和大量国有石油产业的挤压之下,外企与国内私营企业的规模备受限制,社会缺乏能够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生产制造业和服务业,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给包括利比亚在内的众多资源依赖型国家造成巨大冲击,原有岗位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国内劳动力需求,造成了大量待业和失业人员。《东方早报》曾报道,班加西的街头到处充斥着玩电子游戏的失业年轻人且都是大学毕业,甚至包括博士(由于利比亚在卡扎菲政府四十二年的统治中凭借石油经济收益积累起来的财富,向国民提供持续到大学的免费教育福利,国内640多万人口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国民素质普遍较高)。在理想与现实、专制独裁与开放自由的对比强烈冲击之下,就业落差引发的一系列心理不平衡使这些在夹缝中生存的利比亚青年迸发出不可遏制的愤怒力量,泄愤成为他们反抗的目的之一。

实际上青年更易建立武装(Collier 与 Hoeffler[注:Paul Collier,Anke Hoefflert.On economic causes of civil war.Oxford Economic Papers,1998,50∶563-573.],1998),尤其当他们在劳力市场上所获得的收入不如他们所期待的那样。相较于政治不满(例如:武装镇压、低入学率),经济因素更易于导致内战爆发。Keen[注:Keen,D..The Economic Functions of Violence in Civil Wars [M]. 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曾在分析塞拉利昂内战时指出,当存在严重排他的社会经济时只有暴力才能满足人的基本需求,而就业机会的长期短缺会导致年轻人为了财富和地位而起义。而利比亚畸形的人口结构也恰恰证明这一危险爆发的可能——利比亚600余万的人口中有79%是处于15~35岁的青年人,经济问题的发生会使得国家政权岌岌可危。

3.2 脆弱的经济体系

第一,高度集权的利比亚经济体系。20世纪80年代卡扎菲政府对全部民营企业实行国有化,虽然在90年代政府放宽政策允许私人部门的建立,但是计划经济残余并未完全消除,至今还是利比亚经济的主导。这种经济的高度集权导致政府对经济活动具有高度的限制和干预,部分干预内容甚至被纳入法律当中。近年来,利比亚采用严紧的政策,强制出口代理制、禁止外商在国内从事商业活动。2007年美国传统基金会与《华尔街日报》共同发布的《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中,利比亚名列155位,略高于朝鲜与古巴,成为“最受压制”的经济体之┮弧—这也充分说明了利比亚经济的高度集权性。

第二,失衡的产业部门。Ronald Bruce St John[注:Ronald Bruce St John.The Changing Libyan Economy:Causes and Consequences.Middle East Journal,2008,62(1).]在分析利比亚历年改革时指出,利比亚产业部门存在的失衡问题在长期的体制改革中并未得到有效缓解,并将在未来产生不可估计的后果。由于石油经济是利比亚的主导产业,油气部门为利比亚国民创造了超过90%的收入以及约95%的出口收入,这也使得利比亚成为世界上最缺乏多样化经济的国家之一。然而为国家创造大量财富的油气部门只仅有全国3%的劳动力;45%的人员滞留在公共部门,且工作机会一直控制在以卡扎菲家族为首的贝尼?希拉尔部族手中,而私人部门仅为GDP创造了2%的财富。由此可见,利比亚的社会环境并不能提供相应的创业热情和硬件设施,大企业国有化、国营油气公司垄断化依然阻碍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度单一的产业部门使利比亚经济呈现出一种“弱势”姿态。即使卡扎菲统治下的强权政治和高额的人均GDP也不能掩盖其国家经济的脆弱性和由于过度依赖石油经济以及近乎极端单一的经济体制,利比亚无法像发展多样化经济的国家那样有应对危机的弹性措施和适应能力。金融危机导致的油价大跌以及外国石油企业的部分撤资,对高度依赖石油出口的利比亚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创,甚至意味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崩溃。无法复苏的经济结构和伴随而至的高失业、高通胀率与政治腐败并存,成为了社会动荡的导火索。

3.3 地区(部落)间矛盾

利比亚是一个由多个部落组成的复杂的国家体。在卡扎菲的独裁统治时期,政府不仅没有通过石油经济对非本部族人民进行公允的补贴,反而以一种不公正的方式打压各个地区的族群:东部石油丰富地区一直处于被压制与忽视的地位,由于当地不能取得开采石油的合法性、技术设备,中央政府和外企毫无意外地垄断了当地的石油开采。在东部昔兰尼加的人看来,卡扎菲执政期间,就是西部掠夺东部石油“自肥的20年”:石油开采带来了环境破坏和协商造成的摩擦和瓶颈,而政府却拒绝为该地区提供更多利益和公共服务——在这个不算开明的利比亚社会中,一个地区收益不足,却不得不承受开采成本;加之石油经济会激励人们的资本累计心理,当这种心理与实际造成落差时,便会成为东西地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基于对公平发展以及石油经济收益的平等分配的意识,一旦东部地区认为内战可以获得更好的资源配置时,就会为此而斗争,这大大增加了内战爆发的可能性。

3.4 外部干预

在利比亚内战中同样不能忽略国外势力的干预,不能不承认石油利益是驱动北约集团进行“人道主义”军事干预的主要原因之一。Ross[注:Michael L.Ross.What Do We Know about Natural Resources and Civil War.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2004,41(337):337–356.]曾指出,石油资源会刺激国外政治力量干涉内战,因为在内战的过程中本国的利益也会得到增加。欧美国家的自然资源储量普遍缺乏,欧洲国家60%以上的能源都需要外来进口。根据《全球数据库》2009年官方贸易数据显示,利比亚石油32%销往意大利(约42.5万桶/天),14%销往德国(约17.8万桶/天),10%销往法国(约13.3万桶/天),法国、瑞士、爱尔兰和奥地利则从利比亚进口超过15%的原油。这种对外的石油经济将南北发展联系在一起,实际上欧美国家成为石油出口国的“人质”。对高度依赖进口石油的欧美国家而言,能源供应短缺会沉重打击本国的经济增长,造成财政经济的困难。特别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利比亚与各石油进口国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欧美国家极度存在不安全感。

在卡扎菲执政时期,利比亚石油企业完全国有化,对国外进驻的石油企业则采用分成合同,勘探投资完全由承包商承担,一旦油气商业开发后,利比亚政府就进入分成,利益高达八成,这意味着巨额的利润不会留给欧美石油公司。因此在利比亚战争爆发后,第一个对利比亚实施军事行动的国家是法国,这主要由于法国石油企业在利比亚的利益——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多达32家且主要投资于能源领域。据统计,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但长期处于卡扎菲政府对国外企业的压榨之下。因此对法国而言,利比亚政府一旦把持统治地位,前者将付出沉重的政治和经济代价。反之,若反政府武装上台,法国无疑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为积极推动制裁利比亚不仅会提升其国际形象,还能使其在利比亚乃至整个地中海和非洲地区的利益得到更大保障。利比亚局势的动荡,为法国谋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提供了一个良好契机。而这一原因也成为北约多国采取行动的主要动机。此外,经济危机也是触发战争的重要变量,例如2009年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后对诸多国家产生负作用之后,发展中国家内部矛盾被放大和激化同时发达国家以转嫁危机谋求经济利益为目的,战争成为解决众多经济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美国来说,“石油战争”导致的油价飙升百利而无一害,不仅能解决国内的经济问题,还能打压全球竞争对手。

此外,为获得国外势力的支持,利比亚反对派领导人警告,不支持他们的国家可能在卡扎菲政权倒台后不能再得益于利比亚丰富的石油,并且曾向国际承诺“回报”西方,重新谈判石油分成合同。这无疑给予欧美国家巨大的经济利诱,成为内战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4 结 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自然资源不仅从外部激发了内战动机;而且可以从内部减弱政府能力,激化矛盾,将社会推向暴力冲突。利比亚战争很好地验证了上述观点:一方面,石油本身作为高收益的自然资源可以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对国内反政府组织和国外干预势力都存在高额的经济驱动;另一方面,以石油为基础的石油经济催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失业、不平等,从而激发了内战爆发。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石油作为发展工业的重要能源是石油国家致力于发展的优势,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石油开采可以为本国带来巨大收益。但是,石油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没有合理的利用和良好的社会环境,石油极有可能为社会带来“诅咒”,导致严峻的社会矛盾甚至战争。对于发展中的石油国家而言,良好的政府治理也成为石油经济的重要支撑和关键。

分析石油经济对内战的影响可以为资源依赖国家实行民生政策提供参考建议,但这并不能有效缓解石油经济与内战的因果联系。在全球化时代,随着欧美国家对石油等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内战的经济动机趋向复杂化,国内的社会矛盾极有可能在国外势力的扶植下激化,进而演化成全球性问题。在中东以及非洲等石油资源密集地区,石油经济往往在内战的背后起着支配作用,甚至上升到政治层面——相信在可估计的未来,由石油经济引发的内战也将再次爆发。

猜你喜欢

内战利比亚
美国“内战”名称考
利比亚首都争夺战牵动世界
叙利亚内战大事件
史学阅渎与微课设计——以“美国内战”为例
纪念
美国内战的国际法实践及其启示
马克思论美国内战
全面内战爆发前国民党整军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