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失范的表现及影响

2012-04-29李千驹

人民论坛 2012年32期
关键词:失范网络语言

李千驹

【摘要】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各种另类网络语言的出现使汉语的规范使用遭到了严重的挑战。这些网络语言不仅伤害了汉字的字音、字形,严重破坏了汉语原本应有的语境,以标榜言语社团的小团体性为目的的火星文更是严重冲击了规范汉字的使用。网络语言的失范已成为必须严肃面对的一个问题。

【关键词】变异形式 失范 规范使用 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产生

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出现的“第四媒体”。在当前网络媒体化、媒体网络化和媒体大众化的趋势影响下,作为人们在网上进行沟通的交际符号,网络语言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网络语言是在网络这种特殊环境中(例如BBS、OICQ、E-mail)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载体,它由活跃在网络虚拟空间、具有自主、开放、包容、多样和创新特点的网民群落逐渐创造而形成。

目前,网络语言的使用极为普遍,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有些人甚至还把是否会使用网络语言看成时尚和新潮的标志,认为在当下,如果连几句网络语言也不会说,就是“out”了,可见网络语言的影响之深。

网络语言的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网民们在网络聊天时,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节约上网时间和上网费用,就极尽缩略之能事,创造出了形形色色的数字化、字母化、符号化的语言形式。以高效和节约为目的,网民们甚至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而大量使用同音字词代替,以至于制造了大量只有“圈内”人士才能理解使用的新词汇。另外,由于网民群落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或者蔑视传统崇尚创新或者标榜个性张扬自我,在网上沟通时会完全不受传统语法、语义的规范、标准的约束,而使汉语呈现出了“草率化、粗鄙化、游戏化”的倾向。网络语言自产生以来,其利弊得失就一直是舆论关注的一个焦点。支持者有之,批评、质疑者亦有之。本文将立足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来谈谈网络语言之变、之弊。

网络语言之“变”

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本是我们每一个使用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但在网络化背景下,网民们在网络平台上交流和沟通所使用的网络语言却把这一原则抛之脑后。为了交流的快捷抑或标新立异,网络语言让语言文字呈现出了一种另类的状态。本节将从规范化的视角直面网络语言的各种失范形式。网络语言表情达意的手段多样,其变异形式形形色色,与规范汉语相比,其变化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用数字替代语言文字来表义。在网络交际中网民们惯于利用数字的谐音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例如,55(“呜呜”的谐音,表示哭的声音),88(英语单词Bye-bye的谐音),7456(“气死我了”的谐音),584(“我发誓”的谐音)等。

二是自创字母极简缩略形式来表义。类似于数字的运用,字母(包括拼音字母和英文字母)在网络语言中也大行其道,网民自创的各种字母极简缩略形式层出不穷。例如,BT(“变态”拼音的首字母),PMP(“拍马屁”拼音的首字母),PLMM(“漂亮妹妹”拼音的首字母),BF(boy friend的首字母,即男朋友),IC(源自I see,即我明白了),IDK(源自I dont know,表示我不知道)等。

三是用符号替代语言文字来表义。多以符号的叠加表示某种特定的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如“- -”表示一个“无语”的表情,“T T”表示“流泪”的表情。用符号来替代汉字的多与谐音有关,如“=”表示“等”,“**”表示不雅语言,“o”表示“哦”等。

四是用近音或合音形式来替代规范形式。由于受方言或连读的影响,出现了诸如用“粉”替代“很”,用“稀饭”替代“喜欢”(很多方言中H、F不分);用“酱紫”替代“这样子”(“酱紫”是由“这样子”速读连音而成的),用“表”替代“不要”(“表”念的比较快的时候,听起来就像“不要”)等形式。

五是滥用同音随意替代。如把“帖”写成“铁”,把“密码”写成“密马”,把“打雪仗”写成“打雪丈”,把“依依不舍”写成“衣衣不舍”,更有甚者,把“发愤图强”写成“发粪涂墙”等。

六是改造或附加传统旧词的意义。如用“打铁”表示贴帖子或在BBS上发表文章;用“造砖”指认真精心地写;用“灌水”表示篇幅过长但言之无物地随意写;用“隔壁”表示相邻的论坛;用“大侠”表示网络高手;用“恐龙”指称丑女;用“青蛙”指称丑男。

七是滥用构词缩略法。如用“神童”表示“神经病儿童”;用“蛋白质”表示“笨蛋+白痴+神经质”;用“白骨精”表示“白领+骨干+精英”。

八是句序零乱。汉语句子的一般次序是主+谓+宾,在主语和宾语前面可加上定语,在谓语前可加上状语,后面可加上补语等。而网络语言的语序却常不受限,省略、倒装或其他奇特句式时有出现,如:“— 不要忘了伊妹儿我!”“……先(走先、起先)”、“……都(你们去吃饭都?)”、“……的说(今天晚上谁去看电影的说?)”。

九是火星文抬头。火星文作为一种极端的网络语言形式,它通常由符号、字母、数字、繁体字、冷僻字或汉字拆分后的部分或插入英文、日文、韩文等非正规化文字符号甚至图画组合而成。作为“反汉语传统”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火星文惯于采用混搭的方式布局谋篇,如1切斗4幻j,↓b倒挖d!(数字、汉字、拼音和符号的混搭)— 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

网络语言之“弊”

通过对以上各种变异形式的分析,笔者认为,我们不能因为网络语言在网络平台上交流的快捷和些许的趣味性而忽视了它们的弊端甚或是流害。以下我们逐一进行分析:

网络语言中所流行的字母化现象打乱了各种文字之间的界限,模糊了汉字的本质属性。世界上的文字主要可分为表音文字和语素文字两大类。表音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母,每个字母都有确定的音值但没有意义。语素文字的基本单位是字,如汉字。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汉字的形体和它所表示的语素的音和义紧密结合在一起,由此构成形音义的统一体。可见,文字之间的界限主要就在于其基本单位是否表义这一点上。可网络语言中的字母都一个个披上了表义的外衣,拿上文提到的实例来说,在“BT”组合中,“B”指示“变”,“T”指示“态”,在“BF”组合中,“B”指示“男”,“F”指示“朋友”,这显然不符合字母只能作为表音符号的特点,而且同样的一个字母,一会儿用作汉语拼音的首字母(如BT中的B),一会儿用作英文字母的首字母(如BF中的B),使用极为混乱,让人无所适从。

数字本是一种计量单位,与汉字的表义功能相去甚远,但一些网民却故意将数字通过谐音和汉字捆绑起来,如用“0”表示“你或您”,用“1”表示“要”。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我们发现,用数字表义问题很多,一方面,数字在与汉字相比附的时候大量引入方言的发音。诸如将“0”比附“你或您”就是方言中“n、l”不分的产物;“4”能够兼表“是、死、世、誓”也是“s、sh”不分使然。“n、l”不分、“h、f”不分、平舌卷舌不分、前鼻音后鼻音不分这些都是方言中发音的弊病,是学习普通话必须克服的问题。网络语言中的这种以数字谐音表义的做法显然是明知故犯,如果任其发展,恐怕是不但方言区的人会消极对待推普工作,就连那些说得一口标准普通话的人也不知何为标准了。显然,这与我们当前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是背道而驰的。另一方面,与用字母表义类似,用数字表义也会出现大量一对多的情况,如在“886(拜拜了)”中“8”代表“拜”,在“5871(我不介意)”中“8”代表“不”,在“584(我发誓)”中表示“8”代表“发”,数字“8”似乎成为“b”、“f”充当声母的汉字代言人。这种随意性很大、没有严格标准的现象是对符号表义确定性的破坏。

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也是网络语言的一种时尚。本身无任何意义的符号叠加在一起成为情感符号也不能不说有一定新意,如“O.O”表示“惊讶”的表情,“^-^”表示咪着眼睛笑。问题在于大部分符号组合的形态却让人摸不着北,如用“: - ”表示平淡无味的笑,“|-P”表示捧腹大笑,“: ) - -”表示大笑,“: - (*)”表示恶心,想吐。这样的让人匪夷所思的表义方式,除了增加人们记忆的负担外,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可言。

另外,网络语言中存在的一些粗话、脏话多与字母、数字和符号有关,例如:SJB(神经病)、469(死老狗)、@%&$$%&(骂人的话)。作为藏污纳垢的躯壳,我们实在应该控制甚至杜绝这类语言形式的使用。

利用语音上相同或相近的字词来替代规范字词,如用“密马”替代“密码”,这也是不符合汉字本质属性的一种现象。前文已经说过,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作为表义系统的文字,它的形体大多包含了某种特定的含义,甚至可以说“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内涵深邃的图画”,所谓以形表义,造词的理据性说的就是它。而网络语言中利用语音上的关联随意更换字形,将汉字当作纯粹的表音符号,这显然是对汉字本质的亵渎,伤害了汉字作为一种表义文字的尊严。这一情况如不加以控制,长此以往势必会削弱人们对汉字字形的把握,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等书写问题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根据教育部一项对平常手写时“提笔忘字”情况进行的网上调查,投票结果显示:“经常,好多字都不知道怎么写”的人数占45.2%;“还好,稍微想一下就能记起来”的占41.2%;“基本上没有”的仅占13.6%。被调查者大多是年轻人,足(下转219页)( 上接151页)可看出现在年轻人对汉字的生疏程度。得到这样的调查结果,网络语言的滥用难咎其责。

有些人说,不少网络新词汇是由输入法的不够完善导致的,如在使用拼音输入法时,明明想输入“大侠”,输入法呈现的首选项却是“大虾”;想输入“同学”,却出来的是“童鞋”……将错就错吧,就这么流传开了。尽管如此,随着输入法的不断完善,这样的问题会逐步得以解决的,如果我们仍旧抱守那些新造词不放,就是以讹传讹了。试想,用“点心局”代替“电信局”,把“你猜”写成“你才”,是不是会混淆视听,造成人们交际的障碍呢?

从构词方式上来分,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是只有一 个语素构成的词,其中以单音节为主,也有双音节的和多音节的,例如:马、崎岖、橄榄、蝴蝶、咖啡等等。蛋白质作为一个生物学名词,属于现代汉语中典型的单纯词。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它包括并列式、偏正式等八种形式。双音节或多音节单纯词和合成词的区别在于:单纯词的每个音节不能单独表示意义,只有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才能表示意义。而合成词则不同,它的每个语素都能表示意义。就并列式合成词来说,其整体意义大致相当于各语素意义的合成。在网络语言中,一些新新人类把“蛋白质”曲解成“笨蛋、白痴、神经质”,其错在三:其一,把作为单纯词的“蛋白质”当成合成词来使用,这显然有悖于汉语的构词法;其二,即使姑且允许其转用成合成词,根据并列式合成词整体义的构成特点,“蛋白质”也应是“蛋”“白”“质”等几个语素义的合成义,而绝不会是“笨蛋、白痴、神经质”的合体。可见,蛋白质的如此新义完全是某些人牵强附会滥造出来的,而这种生造词义的方法,不仅伤害了汉语的词义,还破坏了汉语原本应有的语境。其三,它和前文提到的词义改造的实例“恐龙(指称丑女)”“青蛙(指称丑男)”一类,都是对别人的讽刺和挖苦。有些人还为其护短说这样的指称方式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避免了用词的露骨,它比起直白的攻击要委婉很多。而实际上,这种隐语式的称谓和谩骂方式其伤人的程度可以说比直白的攻击有过之而无不及。直白地挖苦攻击人会遭人谴责而不得不收敛,而这种隐语式的“新发明”却披着玩笑的外衣而能大行其道。如果按照“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逻辑来推断,一旦这样的极尽挖苦和讽刺之能事的词语传播,网络上的口水仗势必愈演愈烈,唾沫星子横飞,泱泱文明古国,哪有文明可言。根据语言类型学分类,汉语属于孤立语。由于汉语缺乏典型的形态标志,它不能通过词形变化(即词的内部形态变化,又称作屈折变化)来表达语法的作用,而是必须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因此,现代汉语的语序是相对固定的。但网民们在使用语言时却随意拿捏句子成分,制造了一些不规范的倒装、省略和欧化句式,这显然是无视汉语本质属性的做法,长此以往,贻害无穷。

火星文是网络语言中对规范汉字的使用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文字形式。它以制造交际障碍,标榜言语社团的小团体性为目的,肆意以各种奇奇怪怪的符号、怪字、外文字、繁体汉字、异体字等来向规范汉字发起挑战。我们都知道,汉字不仅是书写汉语的符号,同时也是汉文化的承载者,它一直是炎黄文明忠实的记录者和中国文化坚实的载体。而在火星文的世界里,汉字书写从形式到内容都被空前颠覆了,在这里,汉字变成了可随意肢解或嫁接的音节符号,成了被恶搞的对象,造字理据、文化内涵、遣词造句、推敲琢磨、逻辑推理统统被抛置脑后,所有的一切都堕入一种去价值的文化心态里。如果让这样的一种语言形式流传开来,汉字就将不再称其为汉字,而一旦中华文化的载体一消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华文化也就岌岌可危了。

结语

语言是思想的家园,是民族精神的居所。一个民族要安身立命,母语是根本。面对当下语言文字应用中各种失范的语言形式,我们除了要看清其本质、预知其危害外,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地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笔者认为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入手开展网络语言的规范工作:

一方面,要切实地加强正面引导,夯实全民语言文字应用的基础。各级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要做出表率,严格运用并积极推广规范的语言文字,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语言环境。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更是要重视规范语言的教学,严格把好学生们的语言文字关。一旦养成了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习惯,相信在严谨、精炼、凝重和高雅的语言中长大的孩子,更可能自觉地放弃那些失范的语言形式。

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净化网络语言环境。网络专家和政府相关部门要真正负起监管的责任来。对各种失范的语言形式要合理规范,适当的时候要实行依法治“语”。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就要有良好的语言文字使用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需要一定的法律来保护。依法治“语”,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法律规范公民的语言文字使用,对公民在语言文字使用中的种种违法行为依法处理,从而杜绝语言文字使用中的不规范现象,强化公民的法纪意识。

(作者单位:北京邮电大学民族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失范网络语言
“读题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失范与规范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实现及其引导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影响
从模因看网络语言的流行和传播
网络语言朝生暮死现象探析
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汉英翻译
我国基层政府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符号学视域下的网络语言传播研究
我国新闻媒体报道失范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