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文教学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2-04-29郝贵录
郝贵录
摘要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中。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论述:一、鼓励大胆质疑,激发创新意识;二、引导学生想象,诱发创新灵感;三、吸引学生参与,赋予创新机会;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五、还给学生权利,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 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挑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所谓创新能力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和创造能力。它与智能因素有关,不仅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一种综合素质,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鼓励大胆质疑,激发创新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首先要教给学生如何发现问题的方法,其次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解决疑难问题的方法。比如说一般问题可鼓励学生看注释或借助工具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可指导学生小组讨论,教师适当进行讲解、点拨。
培养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创新能力,要贯穿和渗透于语文教学各个环节之中。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能够是什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对于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亮出自己鲜明观点的做法,教师要进行积极性评价,使之有一种成就感,继续弘扬这种精神。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在课内外收集材料,通过倾听观察、对比异同、评论反话等手段,自主地进行探究。
写作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良好载体。创造性思维有很多特征,关键是变通。作文教学,可着重启发学生的创作思路,引导学生展开“换位思考”,经常进行“一题多做”、“一人多面”、“一事多评”等多角度的思维和写作训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一举两得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想象,诱发创新灵感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教学中,我就充分利用课文资源,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训练,如再造想象、类比想象、对比想象、辐射想象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新颖性、深刻性、发散性。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找准想象的切入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吸引学生参与,赋予创新机会
教学管理学的研究表明,民主型的教学管理方式,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能激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形成一种创新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摒弃应试教育下的传统教学模式,变讲学为导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有限的时间交给学生,营造有巨大吸引力的情感场,引导学生全方位、全员、全程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读、思、练、讲、写,促其动眼、动脑、动手、动口,多感官参与。让学生参与讲读活动、参与板书设计、参与课堂教学的总结等,赋予学生创新的机会。
四、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能力
实践是发明创造的源泉。俗话说:“耳听十遍不如眼见一遍,眼见十遍不如手过一招。”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就根据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紧扣课文内容,开展一系列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故事会、自编自演课本剧。从理解课文内容到改编剧本、再到现场表演,在亲身体验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潜力得到挖掘,创造力得到开发。
五、还给学生权利,提高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乔治波利亚普认为:“非常有必要让学生具有尽可能多的探索兴趣和机会。”目前,仍有部分教师依然满足于“讲细讲透”、包揽一切教学活动,学生习惯采用服从的态度,完全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健全的学生人格,还扑灭了学生创新的火花,使学生思维丧失了灵活性和创造性。
1.还给学生“插嘴”的权利
听了于永正等名师的课,总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原因在于他们的课堂多了一些突发的、有创意的灵感。而这些灵感多来源于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我想,这些插嘴是在学生对问题积极思考后,发现问题、产生思想时“嘣”出来的。他蕴涵着大胆的想象,创造性的灵感火花的闪现。这就要求教师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激励学生的角度出发,要肯定学生的这些观点,并给予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加以论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2.还给学生“争论”的权利
赞可夫在《知识的谈话》中指出:“当教师解释他要说明的事件和谈话的时候,必须克服那种形式主义、装腔作势的作风,如果班级能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谈氛围,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问题带到课堂中来展开无拘无束地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参加到谈话中来,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以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课堂是教学的场所,在这里“教”和“学”同样重要。教师要和学生保持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努力营造一种“推心置腹和学生交谈思想的气氛。”
3.还给学生“探索”的权利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计划地让“教”为“学”留出一定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探索求知的机会,指导他们主动用已有的知识,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既品尝到了探索的乐趣,又发展了创造思维。
总而言之,时代呼唤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需要教育有效地培养。而学校的课堂教学又是达到这一目的的主渠道,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适时、适度地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主动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更好地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