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段数学课堂中不举手现象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2012-04-29朱雪骏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2年31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方法

朱雪骏

摘要 到了小学高年级,课堂上学生不举手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而这一不良习惯也正是抑制学生成绩提高的绊脚石。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学生的不爱举手,而我们教师要想改变这一现象又可以如何去做。本文通过对小学高年级学生“不举手“原因的探寻,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总结行之有效的策略,力求改变学生”不举手“的现象,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不举手;原因;方法

记得小品演员潘长江曾经主演过一部抗日题材的电影《举起手来!》。作为喜剧电影,它曾经给很多观众带来欢声笑语。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我们的学生也都能“举起手来”,相信也定能为我们的课堂送去一份轻松和活跃。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低年级的学生在老师刚说完题目之后,马上就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就怕老师看不见。偶尔还会有学生站起来,朝老师大声说:“老师,叫我,叫我!”;而高年级的学生在听题目的过程中,却把头埋在桌子前,生怕老师看到他。题目说完就算是再简单的也无人问津,偶尔有那么一些学生举手,也是老面孔。学生一上课就“静若处子”,一下课便“动如脱兔”。

随着年级的增高和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学生的举手欲望越来越淡,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现象的形成呢?通过与学生的课后交流与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第一,有些同学为了避免出错而不愿举手答问。(这类孩子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怕出现什么情况而招同学嘲笑,怕同学们说他爱出风头。);

第二,有的同学不爱举手,总觉得老师有个标准答案在衡量他,在保持自己完美形象的心理驱使下,他们选择了沉默;

第三,是真的不懂无法回答;

第四,怕回答错误会挨老师批评;

第五,少数学生觉得没必要;

第六,少数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就把提问当作一种惩罚手段,这同时也打击了那些举手要求回答问题的同学的积极性;

第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和大班数额,教师不可能请每一位举手的同学都回答问题,有时提问时留的时间又太少,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思考等原因使许多同学不敢举手发言。

综上原因,我们不难发现高年级学生在随着生理和心理上的不断成熟,自尊心逐渐敏感,害怕出错;思想逐渐成熟,对教师和同学的评价有个体的想法,最终形成“不举手现象”。而不举手现象却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举手既可以检测教师的教学预设是否科学合理,还可反馈学生对课堂的反应和参与程度的情况。没有“举手”,课堂教学就没有了师生的双边互动,就缺少了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正是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的过程。因些,针对此现象我们应该积极有效的改变它,让学生再次“举起手来!”。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善这一现象:

一、教师方面

教师的个人行为对学生课堂上是否举手有重要影响。如果要使每位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表达,教师要注重个人修养,在业务上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要善于和学生沟通,创新自己的教学。

1.创设氛围,尊重学生是基础

在课堂上,教师要明确自己既是学生的伙伴,又是教学的组织者,诱导者、促进者。其次,教师必须尊重学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类除了最基本的生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教师只有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为基点,学生才会有“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同时,努力在班级中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觉得上课踊跃发言是一件光荣的事情;让学生理解回答得对错都是正常的,因为教室本就是“出错的地方”。

2.优化提问,引领学生勤思考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作答。”课堂提问是课堂教育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双边教学形式。然而仔细研究我们教师的课堂提问就会发现,很多提问设计过于草率,要么难度过大,指向性不强,让学生不敢作答;要么设计得过于简单,没有什么思维价值,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不屑于回答。

因此要想使课堂呈现出人人思考的学习状态,教师的问题设置要控制好难易程度,努力使每个问题都有价值。

3.评价得当,给予学生安全感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之所以越来越不敢举手,都缘于某次发言老师或同学对他的评价,让他觉得自己的缺陷和失败,久而久之,这类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沉闷。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己对学生发言的评价,应以鼓励和肯定为主,让学生感觉无论自己怎样回答,只要是在认真思考,自己应该是“安全”的,都可以体面地坐下去。在评价过程中切记嘲笑、讽刺、挖苦。

除了课堂中进行得当的评价之外,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如老师的仪态,师生之间微妙的心理暗示等。总之,教师的行为要让学生从内心上感受到安全自信,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放飞自己的心灵,才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4.方式变革,调动学生乐参与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管怎样努力,有个别学生仍旧毫无热情,无法排除畏难情绪和瞻前顾后的习惯。此刻,我们该做些什么?除了个别交谈之外,还可以对举手做些“技术处理”。

在具体的实践中,尝试告诉学生有把握的可以“高高地举起手”,没把握的可以“低低地举起手”,从而促使学生从“低低地举手”向“高高地举手”发展。同时还可以丰富举手的形式,除了举左手、举右手外,用手指数做选择题,用“√”和“×”的手势来判断,用“OK”和拳头表示支持和反对等,这种方式的变革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大班额背景下的教学反馈,实施有效教学。

5.刻苦钻研,提升教师自我修养

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为,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所得、所失、所感,不断地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如何让几十位学生一个个都成为课堂、课后的教学主体呢?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应深刻地感悟到,惟有教师自身先成为教育事业的主体才有可能达成目标,实现提升自我、烦恼不再。

6.关注差异,帮助学生举起手

教师要注重过程的反馈,这是关注差异、实现人人参与的重要一环。可以每周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段,了解一周内学生有无举手,举手的次数,被叫到的次数等,从而做到及时了解班级中的“举手弱势学生”,并进行追踪记录,展开个案研究。

通過和“不举手”学生的个别谈话,以及对他们实施心理干预辅导,让他们每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帮助他们大胆自信地在大伙儿面前展现自己,勇敢地发言。这样坚持追踪、反馈一段时间,相信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有明显的变化,在课堂上举手的现象也会有很大的改观。

二、学生方面

从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高年级学生自我的心理需求是导致课堂上举手现象剧减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表现为爱面子、自卑、自我意识增强等,而且和这些孩子面对面的交流,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可是一到表现自己的时候就是不能自信。还有部分学生不举手是因为自己真的听不懂,对学习丧失了兴趣。怎样使学生自信、乐观起来呢?

第一,增强自信心。老师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克服自卑,可以搜集一些励志书籍和名人故事等,推荐给学生阅读,让学生自己到书中、到名人身上找寻答案;同时引导学生在身边找寻学习的榜样,在同伴或师长的影响下自我激励,做个自信敢于表达的学生;还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公众场合有意识地表现自己,如在周会课上发一次言,讲个笑话等,从而尽快从爱面子的怪圈和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

第二,养成好习惯。课堂上经常举手的学生往往是善于思考、乐于表达的,而不举手的学生往往心不在焉。针对这类心不在焉的学生,在上课时,可以有意地让他自己提醒自己注意力集中,勤于动脑,善于思考,思维紧跟老师走,从而使自己慢慢养成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好习惯。

第三,敢于面对失败。一些学生不举手就是怕出错,要让学生意识到犯错不要紧,教室是犯错的地方,关键是化失败为力量,有不服输的勇气,学习才会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相信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努力,学生在课堂上的“不举手”现象一定会得到改善。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参与教学的精神,培养自我发展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和谐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和用心,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真正在一种开放的自由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业成绩。最后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课堂和学生高呼:举起手来吧!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编著.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2]郑杰编著.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3]储冬生.举手的“潜课程”思考[J]人民教育,2008(6).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方法
学习方法
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随文练笔的策略分析
可能是方法不对
对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渗透的思考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英语趣配音对小学高年级学习英语的影响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及有效策略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