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美修德”课题精品特点的体现
2012-04-29成尚荣
成尚荣
讨论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我以为对“教育科学”这一概念作出界定是相当重要的。《教育大辞典》对“教育科学”的解释是:“研究教育规律的各门学科的总称。”(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现代汉语词典》对“研究”的解释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格等。”(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2版)显然,江苏省规划办研制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建设及其标准,目的在于以精品课题为引领,推动教育科学发展,提升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探求教育的规律,增强教育科学研究本身的科学性。在以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特点,教育科学研究深入发展的今天,这一举措十分重要。同时,对教育科学的深入认识和准确把握,正是建设精品课题的基础和前提。如果分析一下精品课题建设标准,不难发现,标准的核心内容正是基于对教育科学内涵、品质和过程的认识与把握,无疑这一建设标准是有科学研究含量的。
用这一标准衡量、评价南京市石鼓路小学“立美修德——立美教育中儿童道德成长的实践研究”,专家将其推荐为精品课题是有眼光的。石鼓路小学用扎扎实实的研究,具体而深刻地诠释了精品课题的标准,为我们竖立起精品课题的样式。
从选题来看,石鼓路小学的“精心”主要体现在:一是基于对当前未成年人道德现状的积极审视,形成的立意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站在立美的高度,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方式的现代转型”;二是基于对传统德育模式创新的追求,“注重传统道德资源的活化”,“从关注认知发展到更加关注美感与德性品格的培育和发展”;三是对儿童道德发展有效途径的寻求,“立美修德站在生命哲学的高度,努力地把德育引向儿童的生活世界和审美世界”,让儿童在“立美”生活的大课堂里获得道德生长。选题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和针对性,同时从中明晰了“修德”与“立美”之间的本质联系,寻找到德育新的生长点,这一生长点具有突破与创新意义。不仅如此,通过“立美”来“修德”更符合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更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因而揭示了教育的规律,对研究和实施有效德育更具普遍意义。
从设计来看,石鼓路小学的“精细”主要体现在:紧紧围绕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设定研究目标、设计并安排好研究内容。一些学校在设定研究目标时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研究目标过大,缺少适度的设定,很难达成;过多,缺少聚焦,研究中难以把控;不准,没有把握住研究的根本目的和要达到的要求,难以实现课题研究应有的目标。“立美修德”课题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目标中三个关键词语,形成了三个核心范畴:研究立美与修德之间的内在关系;探究小学立美修德的操作框架与实践路径;促进学生在德育文化理念下的道德成长。这三个关键词语,揭示了最终目的——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设立了三个具体目标——理论上探求立美与修德之间的关系,实践上探求操作框架与路径,文化上探求德育文化新理念,层次清楚,层层推进。这样的目标准确、鲜明、集中、适度。研究内容是为达成研究目标服务的,是对研究目标的支撑。一些学校在设计安排研究内容时,容易产生的问题是:与研究目标不匹配,缺少支撑性;不周全,随意,缺失结构性;内在逻辑不清晰,缺少一致性;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这些问题“立美修德”课题研究也较好地解决了:立美修德的现状研究——立美修德的本质研究——立美修德中儿童道德成长的基本特征研究——立美修德的关系研究——立美修德指导纲要的研制——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这是“内容链条”,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前四个内容属于基础性研究,指导纲要研制属于整体建构研究,实施策略是实践性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是具有重点和特色的研究。当然,其中,关系研究与实施策略的研究,其位次还可作调整。
就操作来看,石鼓路小学的“精当”主要体现在:一是操作策略的确立——加强学习、校本实施、调整修正。值得注意的是石鼓路小学随着研究的深入,及时、适当调整研究的方向,从开始的美育研究拓展到整个素质教育研究。这样的拓展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拓展不能随意,必须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石鼓路小学正是这样。二是操作维度的确立。值得肯定和赞赏的是他们把握了横向、纵向和实践、评价四个维度,而且各有侧重:横向维度重在全方位打开,纵向维度重在全过程浸润,实践维度重在全员参与,评价维度重在审美化评价。当然,这四个维度,尤其是实践维度与横向、纵向维度,以及评价维度是不是在同一维度上,有没有交叉,值得推敲。三是操作平台的确立。比如立美修德的七个板块:美言美德、美境美德、美行美德、美画美德、美文美德、美课美德、美师美德等。七个板块就是立美修德的平台,跨学科、超时空,全方位、立体式,可操作、可观察、可评价。操作性还体现在全过程的推进,从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内容,月月有重点。实施既是具体的,又是创新的,因而凸显了亮点和特色。这样,在研究内容合理安排的基础上,操作为研究目标的达成提供了保证。
就呈现来看,石鼓路小学的“精彩”主要体现在:一是实践概括系统的创新,二是理论提升观点的深度,三是呈现方式的多元,四是研究成果的丰富。实践概括系统的创新,他们概括为德美并重的思路、德育“非指导性”方式以及德育的生成。“非指导性”方式的运用,点出了立美与修德的特性,在“无痕”的教育中让学生成了道德发展的主体,因而有了更主动的生成。理论提升观点的深度,主要表现在对立美与修德关系的叩问。经过研究,他们认为,“儿童是美的”,“儿童就是美”,“与儿童的美相呼应,要求教育也应该是美的……用美的方式育美的儿童,那就不是追逐时尚的作秀之美,而是顺乎儿童本性的理性之为”。对于立美修德,他们形成了三个基本途径:内摹仿、移情与心理距离的缩短。这三个基本途径自然地把立美与修德联结在一起。至于研究成果,研究报告已作了概括和介绍。其中,我以为校本读物《寻找阳光》、《袋袋书》以及《暑期道德实践作业》,尤为值得肯定,而“立美教育项目研究所”的成立,从更高层次上给予课题研究高度评价。
就课题管理来看,石鼓路小学的“精致”是不言而喻的。校长的高度重视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关键。校长任课题研究主持人,决非挂名,而是自始至终,实实在在。专业的支撑是课题研究成功的核心要素,南师大教科院、江苏省教科院、南京市教科所、南京市教研室等各方面专家长期指导,使研究始终在高层次上运行。特级教师及研究团队发挥作用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又一核心要素。研究中,石鼓路小学形成了一支研究型团队,这支团队在研究中又提升了研究水平。石鼓路小学教科室,在校长领导下,对课题研究也发挥了极大作用。
综上所述,石鼓路小学“立美修德——立美教育中儿童道德成长的实践研究”符合省规划办精品课题建设标准,当属精品课题。这一研究过程中所彰显的特点,值得全省各地借鉴和学习。